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谏

第九百五十八章善谏

虽然舒亶自己都在判词里都承认,苏颂当初判案时,的确并不知晓自己与孙纯是姻亲关系,但是还是认为,既然两人是亲戚,就可以认定苏颂徇私枉法的罪名。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判决绝不合理,但是说到底,根子其实在皇帝那里。

赵顼对陈世儒案的久拖不决不满,因而失去了耐心,想将苏颂换掉,御史台摸到了赵顼的脉门后,便通过这个荒谬的案子,让苏颂离开了开封府尹的位置。

吕公著继续说道:“皇帝喜怒,不可轻示与人,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御史台之前用这种方法让苏颂离职,本来就有些卑劣,而陛下图一时之便利,并没有加以制止,这就让他们试探成功之后,更加的肆无忌惮。”

“才有了它司的大受鼓舞,才有了大理寺的东施效颦。”

“陛下,遵照制度,有时候的确是痛苦的。”

“尤其是人主,一言而震动天下,何事不可立决?因而偶尔失去耐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人主一个小小的随意,看着便利一时,往往有麻烦在后。”

“唐代李林甫,杨国忠,为固全相位,断绝地方上进之路,许守将自成藩镇。倒是方便了他们自己,结果便有了安史之乱。之后尾大不掉,直到皇帝沦为宦官的工具,直到唐朝灭亡。”

这其实还是在委婉地提出批评,意思是说事情的根子都在你这里。

赵顼是水准以上的君王,吕公著这种讲话方式,让他觉得能够接受:“之前是失了计较,吕公果是老成,我明白了。”

说完又问道:“苏轼呢?”

吕公著微微一笑,看来苏颂是救下来了:“苏轼言辞里或有讥刺,也是其大咧咧的性格使然,天下这样的人还少吗?只少了他那份才气,一诗一词,争相传颂,故而天下皆知。”

“我觉得今日的时报说得对,讥刺朝政,和与民发声,这中间的差异,其实非常微小。”

“百姓需要发声,说明朝政出了差失。若地方上再隐瞒压制,不使上知,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祸。”

“以两浙路的富庶,当年水旱一起,也出现了数股盗匪,苏油到后料理完民事,一样得掉头剿匪。”

“徐泗之间,妖贼作乱,是苏轼启用程杲,祸乱方平。”

“要说大宋如今就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臣以为,还差那么一点。”

赵顼叹了口气:“郓州城梁山泊,听说又有盗匪盘踞了。”

吕公著说道:“有盗匪,我们就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

“最怕的是地方蒙蔽,朝廷不得而知,直到盗匪占领州郡,劫下粮仓,称王立号后才知晓,再要治,所费就大了。”

“比如《汤村》诗,内官秋日使民开凿盐河,到底有没有苏轼诗里所写的那些事情?”

“使役有没有符合制度?工料钱,役钱,餐食有没有给足?”

“读到这首诗,政府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派人调查,解民疾苦吗?怎么还要打压言事之人?难道御史台就能断定,开凿盐河的役夫里,出不了陈胜,吴广?”

“不过苏轼的诗词,也的确有讥讽朝臣,取笑幸进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理当训斥,文名,不是给他这样用的。”

“如果真有毁慢君王的文字,治其大不敬之罪,受诛戮之刑,那也是他自找的。”

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赵顼听得极度舒适。

他搞苏轼,其实根本目的是打击蠢蠢欲动的保守派,结果保守派们并没有跳,反倒是其余派别的众臣纷纷上书,要求宽释。

赵顼点头:“那苏油呢?此次召回京城,本来是要大用的。”

吕公著心底苦笑,此次二苏事件,也难说没有帝王心术在里边。

先敲打一番,看臣子有无怨怼之心,再轻轻放过,使之感恩戴德,然后大力启用。

这样的手法,也是常见。

不过这种话没人敢在明面上表露出来,吕公著只笑道:“苏油啊……太坏了。”

赵顼愣了一下:“何意?”

吕公著笑道:“苏明润这番姿态,要说占理,自然是处处站在理上。但是很明显,有点得理不饶人的味道了。”

“他真的需要星夜入京吗?晚几天上路,或者先发谢表,其实都是可以的。他之所以要这样做,真没有一点跟御史台斗气的意思?”

“苏明润虽然有干臣之能,宰臣之器,但是到底年轻,还有些盛气,遇到不平,还需要发泄出来。其实在老臣看来,没有这个必要。”

这么一说,赵顼也笑了,苏油有理有据还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然后还表现得如此大公无私,其实也有些“演过了”,在政客们眼中,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所以吕公著说他“得理不饶人”,恰如其分。

见到赵顼也笑了,吕公著心底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这些也有点求全责备了,老臣在他那个年纪,气局比他狭小多了。”

“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有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在里边,虽然遭遇挫折不公,却还在制度的范围里边行动,没有一丝一毫的小动作,这就已经是非常之量了。”

“刚刚陛下让我看了他的谢表,无一语及己,无一语矜功,只在就一事论一事,我看满朝文武里边,这等恢弘雅望之臣,实在是屈指可数。”

“仁宗皇帝当年评断其‘仁性天生’,识人之明,令老臣叹服。”

赵顼问道:“那吕公觉得,苏油就任何值比较恰当?”

吕公著呵呵笑道:“这个不劳陛下操心。”

“哦?为何?”

“刚刚说了,苏明润恢弘雅望,虽然身处乌台,也必不以自己是待罪之臣,因此该守的制度,他肯定会守,该做的事情,他一定会做。”

“外臣入京,除了谢表候旨,流诠序功,便该是谏议论政了。因此陛下只需要静待,相信很快苏油便会有言事折子送至御前。”

“到时候陛下便可观察其志。”

“若论军事,可预枢密;若论财计,可入三司;若论时政,可列中书;若论阙失,可理台谏。”

“十八年外任锤炼,大器早成,陛下难道还害怕他不能胜任哪方面的职任吗?”

赵顼也乐了,这方面倒是自己多虑了。

同时也很欣慰,苏油和他同岁,在内心深处,赵顼也有将苏油当做自己一代人,甚至说,将他当做另一个自己。

如今苏油先后得到了司马光,王安石,富弼,文彦博,吕公著等一干老臣的认可,赵顼觉得,这也标志这自己这一代人,得到朝中元老们的真正认可,让他们可以放心的标志。

相比别的,这一点尤其让赵顼舒适,于是点头道:“也是,如此就等着吧,太皇太后近日抱恙,我还得过去起居,刚刚那些话,吕公在外不要宣扬。”

吕公著躬身:“臣领会得。”

……

其实赵顼和吕公著都失算了,苏油的确是在写言事折子,但是他想写的内容,军事,财计,时政,阙失,全都包括。

入朝三件事,谢恩,论事,荐人。

苏油一点功夫都没有耽误,他真没当自己有什么罪过,写完谢表,便在准备上言事折子。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战计划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乐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离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队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长疮第四百八十九章 游玩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内库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两封信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三百章 再见张方平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胜钱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军事之外第四章 苏八娘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五百六十二章 斗争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张叔夜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无此君臣民第一百零四章 买山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楼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风波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八百三十九章 宝马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贺礼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处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八百八十二章 论功过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宾图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门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饯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举措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闻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一百二十八章 灵光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国天下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罚铜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来信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战端再启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毡第一百九十一章 还是挨打了第三百一十章 战斗打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车阵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庙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图录》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三百九十章 被吓和吓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时辰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纯臣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闻捷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兴亡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较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学堂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风华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监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卫仙卿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议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