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

第九百七十二章通通不认

这一个个招呼下去那还了得,舒亶厉声喝道:“苏油!陛前问对,还敢如此放肆?!”

苏油对舒亶微微躬身:“舒大博,苏油万里来归,一直未能出外,实在是对大家有些失礼,一时相见,欢喜得过头了。还请见谅。”

“有理不在言高,有什么话,好好说就是,不用如此剑拔弩张。”

赵顼说道:“明……苏油,御史弹劾你十大罪状,为何不见你有伏状,抑或有自辩上陈?”

苏油一下子愣了,似乎感到匪夷所思:“臣在两浙路接到乌台飞牒,入京之后直入御史台,连亲友都不敢去见。”

“之前都只说是提供一些证词,厘清一些事实,臣也一直在配合。后来因为‘一里编民百户寒’之诗自劾,御史们也收了状纸,陛下当知此事。”

“再之后,臣天天与御史们相见,却没一个人告诉我后续啊?!”

“臣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积极配合御史调查子瞻之事呢,没收到文告说是在正式审问微臣啊?”

靠!群臣被气了个倒仰,整个开封府都闹得沸反盈天了,你作为当事人竟然说你不知道?!

苏油当然知道,不过因为他身在乌台,之前只因为“一里编民百户寒”那首诗的问题,算是自首,后来御史们就再没有下过追索搜求之类的正式文件。

所以御史台的确存在巨大的程序瑕疵。

理论上讲,苏轼入御史台,和苏油入御史台,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犯罪嫌疑人,一个是证人。

现在作为同一性质处理,却没有通过文件形式告知苏油确认,这就是不合制度。

就类似后世,没有官宣,即便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苏油也可以不认!

没收到过文件通知,老子就是不知道!

既然程序不合规,导致当事人还没有被立案就被审问,而且当事人被审问的时候还并不知道是在审问自己,那御史台这就存在诱供的嫌疑。

借着让苏油提供苏轼案的证词之机,进而搞苏油的黑材料弹劾他,御史台,这回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李定惊怒交加:“你……你……你与御史台的衙役关系那么好,他们能够没有告诉你?”

“没有啊?”苏油一副莫名其妙的模样:“北庑的小李子,因为跟我一起做了几顿饭,就被你们严厉训斥,要求不许传递消息,以免串供。”

“出入文字,除了给陛下的密折,其余都经过你们严格审核,你们不告诉我,那我何从知晓?”

群臣的目光顿时变得饶有意味,御史台这下,粘上屎了。

舒亶说道:“陛下,就算是御史台略有差失,但是苏油的逆迹明白无误,请容臣当众宣读,令其自辩!”

“别别别……”苏油赶紧摆手:“陛下,御史台风闻奏事,很多东西都是子虚乌有,然而传扬出去,别人都当成真的。比如欧阳学士,司马学士,介甫相公,都曾经被如此污毁过,还是容臣自己看吧。”

赵顼点头:“准。”

舒亶只好将李定的弹章交到苏油手里。

苏油早就知道内容,如今只是装模作样一目十行地看完,然后躬身笑道:“陛下,御史之横,臣这次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紫砂壶上的诗,本是咏菖蒲的。菖蒲上品,至一寸九节者,花市上俗称为‘老龙根‘。”

“为了鼓励大苏不坠志气,方有‘癯根未悔凌云志,照影溪天作卧龙’句。臣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就成欺君罔上了,这条罪过,臣不认。”

“内官李若愚,李舜举,乃臣帅陕西、南海时,陛下特旨的监军。”

“臣一生所学,是一视同仁。”

“内官也是人,没有劣迹,就不该歧视。”

“我朝中官如秦翰,一生南征北战,负创四十九,尽忠国家,不害人,亦不妄誉人。”

“温良谦谨,轻财好施。逝世的时候,京中禁军百姓,无不痛哭相送。此等中官,苏油心里只有敬重。”

“我朝惩于唐末内宦之祸,故而流行歧视中官的风气。而臣对内官,仅是不歧视而已。”

“所以平素里因公事相见,相互间比较尊重,而私下里从未往来,怎么就成了结交?此罪,臣不认。”

“皇宋慈善基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御史们只看到了后宫把控基金会的运作,却看不到基金会每年救了多少孩童,抚恤了多少鳏寡孤独,让多少厢军老军得到了妥善安葬,每次灾难时,救助了多少难民。”

“他们的眼光只放在了那笔数额巨大的金钱之上,却看不到后宫的慈善之心,看不到百姓们的感戴之意,看不到对人心的劝化作用。”

“因为他们的心里没有仁善,推己及人,以为后宫如此操劳,是为了一己之私。”

“他们漠视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的慈悲,却用赤裸裸的金钱来衡量利弊,将慈善当做了权力,实在是可笑至极。”

“这条罪,臣当然不认。”

“至于说庇护广锐军蕃将吴逵,臣只想问一句,吴逵他该死吗?交趾杨莳蒙陛下宽恕之后,交趾人人尽忠,占城官民顺服,皆曰拨云雾而见天日,今日得逢尧舜之君。怎么还成了祸根?”

“这是对陛下的污秽,臣不但不认罪,还要严厉声讨之!”

“说我更张新法,虚饰政绩,更是空谈。”

“臣在外路的举措,从来都是详列条陈,上奏中枢,皆有历年文牍可查。”

“也是陛下和介甫相公光风霁月,不以臣唐突愚钝,条陈所列,也有采用一二,此乃臣薄有所用,不胜欣喜之至。”

“至于虚饰政绩,可问苏油的后继者:苏油离任交接之时,仓廪是否充实,府库是否完备,军士是否习练,人民是否安愉。如果有一任一地的接任者提出异议,苏油甘伏其罪。”

“说我对夷人绥靖软弱,无原则地安抚,但是至今在苏油手下了结的夷人性命,怕是不下十万。”

“但是苏油从来不无原则的诛戮,对于安静守顺的蕃夷,苏油还是那句话,一视同仁。”

“不是只有汉人才是宋人。如今大宋抚翼之下,有河湟横山的吐蕃人,西南的夷人,荆湖的瑶峒,南海的交人,占人,黎人。”

“汉人中,西夏汉人,辽国汉人,也是宋人的大敌;如西夏梁太后,就是地道的汉人,却一心在西夏推行腥膻。”

“而我宋境内的诸族,却一样为大宋服役纳税,保家卫国。他们当然也都是陛下的忠实的臣民。”

“君爱民如赤子,民爱君如腹心。西军之中,蕃人占了一半,而西军的骑军,几乎全是蕃骑,建功立业,浴血沙场。为何还要强分汉蕃,生造对立?”

“所谓立生祠,苏油一旦知晓,必定严加禁止。可陕西路民间祭祀的是泾河龙王三太子,南海路民间祭祀的是龙师少保,我还能怎么办?”

“要说理学为伪学,为混淆是非,毁人良善,是毁灭纲纪,亵猥王道。我只能说,这人不了解理学。”

“理学是认识世界之道,是照应本心之道,是抒正本源之道。”

“比如理学最初发现我们脚下是一个球体的时候,谁人相信?可如今已然获得了证明,上智之人,谁又不信?”

“如果不懂,大可以学习。理学从来都是兼收并蓄,不拘门户,求同存异,以实证真。”

“既然说它是伪学,那就请拿出实证来。胡乱臆测,理学只将它称之为‘假设’。”

“假设,不等同于事实,更不等同于真理。所以此罪,臣实在没法认。”

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见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动员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锦还乡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二十五章 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汤第四百九十九章 开幕式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确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师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决战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报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饱便飞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抚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会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报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五百八十章 萧关第一百七十五章 宝贵的炉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第五百九十二章 纵横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较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梁第三十四章 蚀刻第九百零八章 陈田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为和瞎作为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第一千六百章 代笔第七百七十八章 见老乡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战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九百七十三章 旧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张与王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见谤诗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钱可通神第八百二十四章 条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两封信第三百九十二章 谈判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运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讨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课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八百三十章 沸腾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开个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写不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银币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志铭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农事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复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四百六十一章 换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