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程星羽并不像袁婷儿一样!他看出了云清面色诡异!所以才有此疑问!!
“是有不妥!!我建议你们还是学道法吧!!道法没有佛法那么多讲究!”云清淡淡的点头!!
“能说一说吗??”程星羽认真的问道!!
云清看着程星羽,轻声说到:“道法自然主张天人合一
佛法慈悲主张修身普度
道法追求长生追求逍遥
佛法重视来世追求解脱
道法讲求长生,注重自身之解脱,佛法讲求慈悲,注重普度众生
大道三千,佛道各为其一,根本上并无区别,最终目的皆为证道。但此“道”绝非道教的道,也不全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而是自伏羲、黄帝以来绵绵不绝的道文化,是天地人之“大道”。是超越三教之上的“终极本体”,原本混沌一统,后分枝杈。
有诗言道:
翠竹黄须白笋芽
儒冠道履白莲花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又有:
金丹舍利同仁义,
佛道原本是一家
相同:都是劝人向善。
不同:道家追求成仙,终难脱离轮回;佛家目标是成佛,跳出三界,脱离轮回,进入涅盘(不要来生)。佛法专修性,道家性命双修,密宗也是。”
程星羽皱了皱眉看着云清,他还是不解!!
“道法与佛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有道法、法术,即时、当时就能解决,是讲究实际操作的。但是佛法则是用意念,用智慧,不拘于形式的;意念的作用,会有一个时间过程。佛法广、无边无限制;而道家也有独到之处,实用性强。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衡量,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佛法无边!佛有第三只眼,那叫慧眼,不能睁开(是意识),一睁开,便会失去一切法。道法-------以水法为主。(五行属水)镇宅的东西(法器)多种多样,而且很厉害。其中以使用桃木类居多,镇鬼怪特灵,所以古时候的先生常常用此法。说到底,道家用的就是八卦五行,即:阴阳解灾。用八卦五行兑出天地之灵气。道法用:1、道家符法;2、形象(五行)法,通常用的十二生肖、一块砖、一块木、一块石、化煞镜等等皆是;3、道家的最高层次是用道家阵法,踏七星阵法(罡步)。道派的阵法很灵准(因为含有符法在内)。正因为道家的法器很多,所以用起来灵活方便,灵验。佛法-------以火法为主。(五行属火)佛法是用心念、意念。心想则意念动,意念一动,则气场在动,气动则可扭转乾坤(将邪气回归正气而达到调理化解的效果)。佛法里也有符法,即:一口气加意念形成气场画出的符咒,最灵。运用佛法,必须是修佛达到一定境界之高人,能够随时静(净)心、口、意,方可凑效。其中佛法里要算密宗、禅宗最厉害了。不管是道法还是佛法,虽方法不同,效力各异,但都必须要遵循一条原则:行善除恶!道法修身。佛法修心。这样说你可明白??”云清看着程星说到!!
“额………………!”程星羽伸手摸了摸鼻尖,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能说他只是听明白了一点点么??真的只是一点点!!
云清看到这里有些无奈!!毕竟佛法和道法都是传承与华夏!!他们不懂也正常!!
“既然不懂,那么我接下来说的!你就要记住了!至于里面所存在的人物你就不要问我了!!你主要记住道法与佛法的不同就好!明白吗??”
“好!!你说!!”程星羽点头!!
“上师观音大士和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是由外道修行后得如正道。佛教以为,只有佛法才是最究竟的正道。儒家是正道,但不究竟,属于佛教中的小乘人天法。道家呢?却一直没有提及,虽然很多出家法师最终都因为佛道本出于一家,但毕竟不是一家,起原因主要由一下原因:
第一,佛法是贯摄常法,什么是贯摄常法呢?'贯'是通贯三界六道,横超九法界,所以佛法是世间最大的法;道法讲的也是大道但并不是佛法的大道,佛法是从最安全处为起点,绝对不会走火入魔,佛法是从最究竟处入手。道法则是从现象和表象出发,从问题为起点,预测问题,解决问题,依然按照自己的受性发展;佛法则从德性出发,以佛法为人生导师,以戒律为师,行善积德,固然不会有受性阻拦,德性大于业性,所以一生平安。”
“摄'是涉众生,佛法适用一切众生,道法则只适用于三界六道,必须有阴阳两性,五行生克的环境才适用。所以道法在一定使用人范围上远远局限于佛法。常'是永恒不变的,佛法是揭示宇宙生命人生真谛的归宗大法。”
“道法是探索宇宙生命人生真谛的易法,易是变化是意思,道法揭示了万物无时不刻的在变化在运动,非常接近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但又有所不同,我在后道法大意中会解释道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法'我都不解释了,佛陀说的法是佛法,道家修的法是道法。
第二,佛法四依,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以识,依法不依人。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或者他对我特别钟爱,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其他人所说的,我一概不理,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you4:宽容,饶恕,原谅。)。第二,依经不依论:一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不应以论藏作依据。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有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