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上午收获的地瓜花生还有玉米,就被全部吃进了肚里,众人尚且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不过等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才感觉貌似吃撑了。
没有任何人组织,这些灾民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楚江秋面前,集体对楚江秋深深施礼,并且大声说道:“楚才子,感谢您为我们带来如此美味的粮食,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终身都报答不完!”
楚江秋一边还礼,一边忙不迭地说道:“我也谢谢大家,我有何德何能,不值得大家如此称赞!对了,今后你们收获的粮食,就不能再吃啦!”
不少百姓都疑惑地问道:“楚才子,这是为啥?为什么不能再吃了啊?”
他们品尝过如此的人间美味,现在一下子说不让他们在吃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不了。
要不是楚江秋对他们有大恩,估计都要对他大打出手了。
楚江秋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们,你们想想,有了这几种粮食,是不是以后你们地里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
在场的百姓全都点头说道:“是,这些都是托楚才子您的福”
楚江秋摆摆手说道:“感谢的话就不要说了,大家先听我说完。大家有了这些粮食,自然会过的很好了,可是大家想过全国其他地方的百姓没有?”
“大家可曾想过,还有无数的百姓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甚至好多地方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大家想想他们,你们真的忍心吗?”
其实,好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有什么不忍心的?
我只管好我一家人不挨饿受冻就行了,哪管别人死活?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小农思想就是这样的,你不能指望他们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觉悟。
不过这句话是楚才子说出来的,他们道不好这么回答了。
因为毕竟按照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理论的话,当初人家楚才子根本就不需要救他们,也不需要给他们活路,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然后就有灾民问道:“楚才子,那您说该怎么办?”
楚江秋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由大声说道:“各位老少爷们父老乡亲们,我的意思是大家除了留下来年的种粮,还有残次品之外,剩下的粮食,全部有官府统一收购。”
“至于收购的价格呢,我的意见是一斤粮食可以换取一斤大米。官府收购这些粮食的目的,是要给更多的百姓播种。我相信,用不了五年的时间,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种上这三种粮食,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够填饱肚子!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百姓,都会念着你们的好处的!”
其实,就算没有官府出面,附近的百姓也会自发地高价收购种粮。
相信有个十几或者几十年的时间,就能够覆盖整个大明。
但是现在的大明实在是不能等,也没有时间等了,这些工作必须由官府出面来做。
有官府掌控的话,只要方法得当,用五年的时间在整个大明普及这些农作物应该不是问题。
因为作为种粮的话,除了花生出种率要稍微低一些,玉米和地瓜的出种率都很高。
特别是地瓜,将母种在二月份埋在土里,上面用薄膜覆盖,薄膜上点孔,定期的向里面洒水,然后这些母种就能够发芽。
等这些细芽长出来,长到三四十公分长的时候,就可以拣强壮的拔下来栽种。
并且拔完之后,还会继续生长新芽。
一颗母种大概能长出一百多颗的种苗出来。
这还不算,地瓜种植之后,蔓延出来的秧,掐断之后就可以栽种,只要浇水及时,就能够成活。
楚江秋估计,如果官府全力推广的话,三年时间差不多就能覆盖到整个大明。
今年回收的地瓜,到明年全力推广的话,至少能覆盖小半个浙江省。
第三年再将小半个浙江省的地瓜回首,然后分发到各个省去推广,虽然不能全面展开,但是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五年时间,只要运作得力,地瓜差不多就能走上绝大多数大明百姓的餐桌上。
至于玉米和花生,速度可能要慢上一些,但是也不会太慢。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先期推广起来慢,等后期种植面积大起来,那推广速度就很吓人了。
太子和袁继咸也是同样的心思,并且袁继咸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底稿,只等回去之后写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汇报给皇上。
在场的老百姓不会想这么多,但是这笔账还是会算的。
一斤粮食换一斤米,他们已经感觉很赚了。
花生和玉米也就罢了,反正也不是在好地上种的,他们已经足够占便宜了。[请不要拿现代花生的价格和大米的价格做比较,在当时花生根本就没有固定价格]
至于地瓜,那可占老大便宜了。
他们可是听说了,作为种苗的话,地瓜必须保鲜储存,不能晒干。
一亩地的地瓜产量足有四五千斤,那就可以换到四五千斤的大米。
就拿他们最好的水田来说,一亩地才能产多少大米?
最好的水田,亩产量也不过五六百斤。[是按照现代一亩大小折算]
这一亩地的地瓜,足以抵得上七八亩地的上好水田产出。
何况他们现在种的根本就是贫瘠的山地,这里面的便宜可占的大了去了!
因此听到楚江秋的提议之后,百姓们纷纷很开心地答应下来。
他们心里也有小九九,这三种农作物里面,只有地瓜的效益最好。
而他们能够卖种粮的年限,也不过有三四年的时间。
所以他们决定,等明年所有的地里,全部都种上地瓜。
幸好楚江秋又交代了一句,说是今年种过地瓜的地,明年不能再种地瓜,因为重茬的话,地瓜会得病枯死,基本上没什么收获。
重茬因为地里的肥料还有虫害等问题,的确是会减产,但是绝对达不到没什么收获的地步。
楚江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想留种粮的话,就不能用重茬地里的产出。
也幸好楚江秋提醒了这么一句,这些灾民在打消了全部种植地瓜的念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