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衍圣公

鲁郡,曲阜。

曲阜原名鲁县,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直到开皇十六年隋文帝杨坚改鲁县为曲阜,到如今。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曲阜,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故里。

皇帝率百官祭祀孔子。

皇帝颁诏,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封谥。孔子在东周封谥尼父,孔子本字仲尼,尼父因此是一个敬称。

到西汉时,由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汉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便以褒成君食邑八百户祭祀孔子,封谥褒成宣尼公。

到东汉时,朝廷正式把孔子做为国家公神,其地位与社稷同等,并封为褒尊侯。

北魏时,追封谥号文圣,称为文圣尼父。

北周时,晋封为邹国公。

到隋朝时,封谥为先师尼父。

大秦立国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孔圣当封王!”

东汉封孔子为褒尊侯,北周封邹国公,而大秦天子决定给孔子封王。

“文宣王!”

同时给孔子的封谥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从今起,全国每个县都要建立文宣王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各地的各级学校,都要树立孔子像祭祀。”

皇帝这个时候提高孔子的地位,将他列为与昊天上帝、社稷之神同等级的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一人而已。

这旨意一出,连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大为震惊。

封王就不说了,这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每一个词都是万古殊荣啊。

而且还将之列为如此大祀,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受宠若惊。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

罗成这般捧孔圣,目的当然还是要将新建的科举制度稳固起来,儒家虽然在后世有不好的评价,但在古代,儒家其实也分很多学派,其中也有王霸派,后来备受诟病的理学派其实是要到宋朝开始,明清大兴的。

“为孔圣设从祀。”

从祀,即配祀,孔庙里不仅祭祀孔子,还选儒家先贤们陪同祭祀。

皇帝钦定从祀者为四配,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

四配在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皇帝对四配皆追封为公,因此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

四圣之下,为十二哲。

十二哲为孔子优秀的弟子和同代贤人,供奉于孔庙大成殿中,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等。

十二哲之后,则为先贤,再为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优秀的儒者,先贤七十二人,先儒八十一。

“圣人,追封孔子为王,那其子孙?”

“孔子之后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其褒成君以奉其祀,至平帝时封其为褒成侯,始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謚也,公侯,其爵也。此后,又封为邹国公,子孙也皆有封爵。”

“朕崇尚儒学,尊崇先贤,故加至圣大成文宣王先师之号,务极尊显之意。朕望后来者能继奉吾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故朕决定加封孔圣之嫡系子孙为衍圣公爵,以后代代相袭!”

王珪听后大赞。

“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吾皇与吾朝尊孔崇圣的孔高境界!”

相比起之前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明显更显皇帝的水平。

“授孔子三十一世,国子监祭酒、集贤殿大学士孔颍达为第一代衍圣公爵。”

“圣人,孔颍达非当代直系嫡长!”王珪提醒皇帝。

罗成只是笑笑。

“孔先生八岁就学,师从大儒刘焯,能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后朕召为学士,再加官散骑常侍,最后主持国子监任祭酒,先前朕拜其为集贤殿大学士,入翰林院。”皇帝问,“孔颍达不正是当代孔氏贤者吗?由他来承封衍圣公之爵,岂不正好?”

皇帝如此坚持,其它人当然也不好多说。本来嘛,这爵位继承,当然是以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可皇帝现在授封的是初代衍圣公,并不是承袭原来的邹国公爵位,故此也可以选个贤的。

当朝翰林院大学士,孔家其它人也确实没有比孔颍达更优秀的了。

原来隋朝时曾封孔子后裔绍圣侯爵位,所封的是第三十一世孙,也就是孔颍达的族兄孔嗣悊,他在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迁太子通事。杨广大业四年,封他为绍圣侯,赐食邑一百户。

能在大业朝考中进士,也算是个不错的人才了。

不过比起孔颍达来,他如今已经老迈了,隋末后他便归隐家乡不出,所以这次皇帝干脆便另选了孔颍达为衍圣公。

“孔嗣悊就改封为曲阜县男爵吧,他年纪大不愿意再出仕,朕也不强求,就赏他绢五百匹,钱三百贯,让其安心在家休养吧。”

那位绍圣侯其实早在大秦立国不久后,在曲阜归秦后他的爵位就没了,当时皇帝并没有承认杨广封他的绍圣侯爵。因此当他知道皇帝要给族弟孔颍达封衍圣公爵后,也没有什么不满的。

更何况,现在皇帝还给了他一个曲阜男爵做补偿,因此也就满足了。

对于祖先孔子被尊封为文宣王,还追谥那么长的谥号,新的曲阜男很激动,全国所有县都要建立文宣王庙,所有学校都要立孔子像,这对孔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这意味着孔家以后真的可以与国休戚了。

为此,哪怕他这个嫡长把爵位让给孔颍达,也绝对是愿意的。

皇帝笑呵呵的给孔嗣悊又加了点钱帛赏赐,皇帝尊孔目的是科举,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士子阶层,以改变如今的旧士族垄断状态。因此,尊崇孔圣同时,施惠一些给他的后人,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个空头爵号而已。

罗成不仅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还早就封了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以关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

现在,文圣孔子才刚与武圣关公并驾齐驱,还晚了一步成为国家祭祀主神。

孔王封文宣王,而关羽是直接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一步到位成为了关圣帝君。

全国各县,一样早就设立了关圣武庙,武庙里也一样有历代著名将帅配祀。

对于皇帝而言,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其实不过是皇帝和朝廷故意树立的两个榜样而已,重点不在孔子和关羽,而是其背后代表的皇帝尊文崇武,文武并重的思想。

“在曲阜为孔圣修一座规模最高的大圣至成殿吧,要建成天下文人儒士的圣地,以后历代名儒大贤,皆入殿陪祀,受天下读书人之祭祀敬仰。”皇帝道,“所用花费,从朕的内库中拔。”

第181章 劫囚车第1505章 斩草除根第1233章 胆大妄为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05章 斗将第768章 龙渊入海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稳第1012章 汉家计拙是和亲第281章 窦建德第1268章 萧阎王第777章 罗军大败第1338章 坏天子第678章 龙之怒第91章 接管三班第852章 突厥四儿第571章 长孙无忌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461章 跪雪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蝼蚁第328章 危险期第1488章 先登第1239章 公主请兵第1460章 兵之王第815章 魏王挂帅第894章 吴越梁楚第729章 骁果乱第935章 禁令第1105章 雷神第1090章 趁虚绕后夺敌巢第253章 涿郡大军一偏将第1471章 亲手扼杀第224章 小霸王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612章 鸠占鹊巢第234章 动员第832章 截胡第515章 军生怨气第1051章 科举取士求国贤第415章 承制拜封,先斩后奏第417章 朝堂的排挤第1006章 绝地反击再破国第120章 精兵悍将第1479章 雪藏第1480章 调停第1417章 倭国割地第1006章 绝地反击再破国第1107章 雷人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1085 斩首而归惊众人第1429章 那津第935章 禁令第860章 大秦倾国而战第1287章 蓝突厥第713章 招安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第679章 清君侧第96章 选兵第191章 东阿程咬金第1386章 秦皇东巡第585章 替天行道第486章 摘桃子第154章 忍无可忍,那便无须再忍第500章 孤臣纯忠第1069章 妄议朝政惊纨绔第126章 劫掠养兵第157章 反了第286章 浴火重生第1034章 手下败将的败将第562章 我,杨广,天之子第641章 跪下唱征服第1030章 伊丽封侯镇安西第231章 你想当皇帝吗第57章 重口味第1097章 日落开疆五百里第570章 观音婢第341章 秦琼、李渊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448章 围三阙一第1369章 黑齿义隆第1466章 笑面虎第611章 教突厥骑战第1471章 亲手扼杀第969章 恩断义绝燕双飞第306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182章 分家立户第774章 投降也有讲究第1468章 要塞第617章 刀斩十万第431章 暗影卫第308章 风雪入玄莬第113章 义子第657章 联郡自保第516章 再临沧海第174章 威望第217章 钓得美人鱼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第757章 郑观音第1351章 宫廷御液鹿血酒第187章 豪强第720章 悔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