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汉之时,乡亭制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地方机构。只不过乡是乡,亭是亭,这是两级机构。

汉书: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乡有乡三老、里父老,助成乡里教化,乡里自治稳定地方。

而亭,十里为一亭,秦汉之时亭设立十分广泛,但却主要负责的是地方治安。

乡、里、亭,秦汉时的这三个乡里地方组织,各有侧重,甚至是互不统属的。罗成重设亭,但实际上却又与汉的亭不同。

如今他要重设的亭,却是建在乡这一级上,而且是等于把原来的乡和亭的功能结合到一起。

“将乡亭长、巡检、典签、签书、联防队长、民兵队长皆定为吏,流外吏员,联防队和和民兵防队,皆需由退伍之军人担任。而亭长、巡检、典签和签书,则自县吏员中选用。可立下规定,在乡里任职表现优异者,一年一考,三年一大考,四考皆优者,可升为县衙之各房曹佐,或录事。”

罗成还特别加了一句,这些乡亭的吏员,享有和县曹佐吏一样的薪水待遇。

而此前皇帝又曾定过制度,吏员经过考核之后,表现优秀者,考满后便能升迁。官员有九品十八阶三十等,而吏员也有流外九品十八阶,当升到吏员顶级后,也可以参加吏部铨选考试,合格者一样可能授任为官。

所以说,大秦的官制与之前又有不同的,虽说以前各朝也并不是官吏完全不通,但吏与官的界线越来越明显,越来真难跨越,可现在本朝却是完全打破了这条界线,留下了一个通道,每个吏员都有机会可以跨越。

出现这样的改变,当然也跟本朝皇帝与一众开国勋臣们以寒门为主有关。

而现在,皇帝要增加乡一级的吏员,一个乡增加六个吏,这可是正编吏,比起那些连吏流都入不了的胥役,不知道强多少倍,况且还是享受县曹佐级待遇呢。

而乡亭六吏以下的属员,则就属于胥役了。

出身于底层的罗成很清楚,就算以前的朝廷讲皇权不下乡,只到县一级。但实际上,一个县衙里,正官虽才几个,但是胥吏役员众多,是很惊人的。

与其不清不楚的,倒不如正式的下派到乡一级,设立正编,明确职事。否则县一级,好多事情处理不过来,也是稀里糊涂的当糊涂官。

想当初罗成做个捕役,手底下就能有一票帮闲,而一个快班就有十个捕役。衙门还有三班,另外还有六房。

每个朝廷正编的吏,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部门的头头,手底下大把的人,可朝廷不给编,不给薪粮,可又需要这些人办事,于是只能权力寻租,搞收色灰入,最后负担其实还是摊到了百姓头上去。

正因此,罗成干脆捅破这层纸,朝廷在县一级由两房恢复到六房,并把三班也正式纳入编制,现在乡也设立亭,编设六吏。

把人拉入朝廷体系之内,便能受到监管。

有些朝代,以官员少而自夸,觉得这是什么天大的仁政一样,实不知,这根本没有半点积极作用,毕竟一个朝廷总共三五千官员,要管理三五千万人口,这怎么可能管的好。

要科学,要合理。

不能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如果那样做,得到的只会是混乱与无序。

把乡村完全放任交给乡里的宗族大户,其实并非良策,必须由朝廷主导,乡里的乡贤良绅、宗族大户协助管理,这才是合理良性的。

朝廷一下子要新增六七千个乡亭,增加三四万的吏员,若是在其它朝廷,只怕马上会引来一片反对之声。

可身为宰相的魏征倒没反对,他知道,其实就算朝廷不设这乡亭,一个县里的胥吏其实也没少过。

现在设乡亭,派吏员后,其实县里也不会增加多少胥吏,因为这些乡亭吏员胥役,本身也会是从县里下派,承担的本来也是县衙的差事任务。

只是现在下放到乡一级,各亭各守本区,职责更明显,与县衙也各有分工。

相对来说,胥吏人数没什么变化,但对乡里地方的掌握却会增强。

这其实就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而已,只是有些人喜欢表面好看好听罢了。

乡亭的典签,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地方派出法庭,乡里的民事诉讼,可以先由典签审理,然后上报县里法曹审核,这其实就是已经由乡里过滤一遍了。

既加快了乡里处理的效率,也减轻了县曹的负担。

而且由于典签常驻乡里,那么对于本乡里的人情关系等也会更了解,审理一般诉讼案肯定也能更好更公正。

而遇一些重大纠纷案,或是刑事案,虽要交给县法曹处理,最终由县尉县丞等处置,可乡亭典签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案情,掌握证据、控制舆论等。

罗成翻身骑上马,目光遥指西边。

相比起这一路上察访发现的这些问题,西边还有一场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西突厥虽曾只是突厥汗庭分封派出的一支,可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能与东突厥分庭抗礼,甚至达头阿波都曾一度反攻到东部草原,争夺大可汗之位。

虽然后来发败了,可经历了这些年的安稳发展,西突厥的实力也是极为强大的。

甚至他们在这些年里,都把西边的两大世界级帝国波斯帝国和罗成帝国都给按地上摩擦过,严重的威胁着两家。

波斯人本来跟西突厥结盟灭了后世阿富汗一代的强国厌哒,说好一家一半,结果分赃不均,于是西突厥干脆跟波斯的死敌罗成帝国联合,打的波斯是欲仙欲死。

可转过头来,西突厥又狠收拾了罗马几回,夺了人家不少地盘。

因此可以说,西突厥虽然好些年没在中原兴风作浪了,可他在西边,却是十足的强盗马贼形像,还十分强横呢,把两老牌帝国都弄的没脾气。

现在射匮要来插手吐谷浑,明显是看到大秦的强大,眼看着东突厥败于秦军之手,也担忧着秦军会来争西域,现在不过是发先制人而已。

至于吐蕃,也会是个劲敌。

如今,三家的第一次交手角力,都选中了吐谷浑。

谁能夺占吐谷浑,谁就能占据接下来的主动权。

对于大秦来说,不控制吐谷浑,则河西走廊这条狭窄的通道就难以稳固,更别说兵出阳关直入西域。争西域的关键在河西走廊,而控制河西走廊的关键在拿下吐谷浑。

对吐蕃来说,拿下吐谷浑,他们能够实力更强,得到更多人口部族,更别说若能取得河湟谷地这块难得的农耕地,则对他们控制吐谷浑能提供巨大的粮草支撑。

至于西突厥,他们甚至并不用夺下吐谷浑,只要扶持慕容恪复国就好,有吐谷浑在侧,秦军就无法后顾无忧的兵出河西走廊,对他们而言,这是以攻代守。

大秦是必然要收复西域的,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休,谁也无法阻拦大秦的决心。

反倒是对于吐蕃那块高原之地,罗成现在是没兴趣的,太遥远也太偏僻,要征服它,成本太高,暂时还排不上皇帝的征服名单。

第88章 三只母老虎第549章 功盖汉武第1457章 黑狼卫战玄甲骑第16章 露一手第262章 认我做义父第626章 拦路虎第920章 延英殿群殴第613章 敢死队第66章 一群莽夫第1334章 贺蝗表第617章 刀斩十万第380章 十万旌旗斩阎罗第833章 汉城第210章 赤发灵官第127章 禁私掠第14章 傻弟弟第389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第418章 五军旧部,七家之女第268章 战争迷雾第1458章 深入大漠第1073章 宝船扬帆战兵至第779章 唐王李渊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336章 驱逐宇文化及第624章 长城脚下第1390章 全城戒严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934章 青苗法第547章 辽东留守第642章 质子军第1428章 功臣山第636章 英雄惜英雄第839章 江山与你何干第558章 朝天子第326章 暗渡陈仓(感谢金晓一万赏!)第478章 公卿子弟第1524章 波斯都督第1469章 五年巡边第1127章 女王第1309章 则天第131章 七战七捷(第五更!求订阅!)第307章 游子归来第1358章 秋狩第1059章 丝路重开公主至第1403章 蛮子凶狠第660章 血鹰第1293章 劫掠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15章 嫂嫂第1092章 羽林初阵斩贼帅第900章 下克上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477章 藩王、边帅第1293章 劫掠第175章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第1412章 霸皇第88章 三只母老虎第505章 吴帝第398章 拔矢啖睛独眼龙第1379章 自立为王第18章 一笔勾销第774章 投降也有讲究第661章 厚赏重恤以得军心第589章 虎斑突骑第1075章 当为万世开太平第1388章 象林县男爵第52章 兄弟第878章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第745章 祸水东引第509章 生擒吴皇第296章 逃兵第143章 罗衙内(第五更,谢极品滴书虫万赏)!第1129章 国仙第1515章 安排后事第356章 王都第409章 忠武王第507章 江都第1356章 利益第420章 杀人如杀鸡第1129章 国仙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127章 禁私掠第622章 东山再起第1428章 功臣山第1446章 推波助澜第1413章 金才人第749章 马踏冰河第250章 六猛五金刚第877章 天子守国门第698章 讨逆第854章 功臣谋反第915章 使团灭国第544章 形势所逼第1469章 五年巡边第904章 迁都第1512章 退盟威胁第627章 翅膀硬了第689章 绑上战车第449章 阵斩八王第947章 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