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
黎明终于到来了,结束了一夜的战斗之后似乎连朝霞都有一股烧焦的硝烟味道,尸体与燃烧着火焰的步战车,还有白色雪地上一滩已经凝固的暗红色鲜血,像泼洒的油漆一般到处都是,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晚上战争的激烈程度。
将那些尸体从废墟里拖拽出来,有些已经被火烧的漆黑一片,有些埋在雪堆里面,脸色是僵硬的青紫,虽然他们身穿克罗地亚士兵迷彩服,但是手中所持的枪械却是德国的g36,与其他人的akm步枪与众不同。这不禁让其他的人展开了联想,这些士兵到底是什么人,德国人?
离战争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了。昨天晚上的突袭没能让德国人捞到好处,甚至还直接将自己的一部分人折损在了波黑。当然德国政府拒绝承认这些人是德国的士兵,因为这种丢脸的事情他们不可能亲口说出来。
不过塞尔维亚方面却对这一方面大书特书,什么克罗地亚神秘精锐在波黑折戟,指挥官被当橱毙。所有行动队员手持g36之类的云云。让人越看越觉得这支神秘的克罗地亚劲旅其实是德国人的部队。
结果就变成了这样的局面,全世界都怀疑德国在波黑进行秘密战争,但是德国政府就是一副不承认的姿态。甚至德国总理科尔冠冕堂皇的说道,“德国不会在波黑进行秘密战争,因为我们没有在那片土地上作战的理由。虽然我们同情克罗地亚人民的遭遇,但是德国是坚持中立秩序的国家,我们为维护维护欧洲的稳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塞尔维亚方面会掌握这么多关于这些克罗地亚精锐部队信息的时候,科尔只是回复了一句无可奉告。
一方面德国政府进行紧急公关,销毁一切不利的证据,在波黑进行秘密战争的人被下令三缄其口。而另一方面却不断的爆出更多的劲爆新闻。比如已经证实其中牺牲的某一位劲旅士兵实际上是德国公民,有人在战场上听到德语,就算德国政府坚决否认,大家都清楚了,哪怕你再怎么不承认,这些人都是德国人无误了。你说德国没有介入波黑?鬼才相信你的说法。
相反苏联方面却做得天衣无缝,在战争结束之后所有队员都换上平民的服装,乘坐人道主义救援的直升机离开了波黑。
这一次德国被苏联坑的够惨,不但没有在这场二十四小时战争里赢得胜利,甚至损失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惨烈,损失步战车和士兵,在国际社会上丢尽了脸。只有苏联躲在背后不厚道的笑出了声。
“德国就此陨落了吗?”英国首相翻开着报纸,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连自己被打脸了还要装作一副我只是暂时性失利的模样,真是令人讽刺啊。不过更加让人讽刺的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四个北约国家轮流上阵都没有在苏联面前站到便宜,这是不是更加讽刺的事情?”
首相抬起头望向国际发展大臣格利宁,对方也只是摆摆手,有些无奈的说道,“绅士与疯子交手怎么可能会赢,何况对方还是一个掌握着核武器的大疯子。”
“这个比喻我很喜欢,但是总不能因为疯子手中拥有着大杀器我们就一昧的迁就他们,难道不是吗?疯子之所以疯狂不过是有所依仗而已。”首相约翰·梅杰合上报纸,拿起桌边的咖啡喝了一口,再继续看报纸。
“波罗的海三国失败了,土耳其输了,日本也已经准备跟苏联和好。现在还能用来对付的苏联的前锋国家已经寥寥无几,他们都患上了红色帝国恐惧症。这种该死又糟糕的瘟疫。”就连英国前一阵子也因为运河的事件险些与苏联引发外交风波。
“但是还有一个国家不但仇视苏联,而且他也非常适合成为前锋。”国际大臣格利宁说道,他伸出手缓缓的转动桌面上摆放的地球仪,最终将手指停留在中欧国家的面前。
“波兰?”梅林首相微微愣了一下。
“对的,就是波兰。一个反苏联主义者,特别适合挑拨起他来对付来自东欧的势力,而且他跟苏联不是世仇吗啊?”格利宁注视着波兰的国土就像酝酿着一个阴谋一样,“波兰,波兰,利用它来对付苏联再适合不过了。只需要在国际舆论方面稍稍的挑拨一下,他就能跟苏联起冲突和争执。”
“但是这种事情我们怎么说也要跟德国说一声吧,毕竟德国才是距离波兰最近的国家,而且有什么需要直接援助的话,也会经过德国方面。”梅林想将刚刚遭受失败打击的德国拉下水,反正他们也整天想着如何进行复仇,不如趁这个时机壮大英德两国的影响力,顺便也能制衡一下那个在地中海搞政治小圈子的国家。
不过格利宁却摇摇头,否决了梅林首相的建议,“千万不要将德国拉进来,波兰最恨的国家除了苏联之外还有一个德国。当年二战之时波兰被苏德两国瓜分,这个世仇他们总算是结上了。如果将德国拉进来,我担心到时候会有不少的变数。我们甚至不应该告诉波兰我们的计划,只要让他糊里糊涂的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下去就得了。”
英国人特别喜欢做损人利己的勾当,尤其是那些可以将敌人和盟友一起坑的手段。难怪亚纳耶夫会将英国人的离岸平衡手称为最无耻的墙头草政策。
“只要散布谣言,挑动波兰和苏联的关系。然后波兰一定会口不择言的站出来反击对方,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如果苏联对波兰下手,那么我们就帮助波兰,如果苏联没有朝波兰下手,那么我们就继续怂恿波兰去作死,直到苏联开始对付波兰。”
梅林惬意的伸了一下懒腰,对自己的战术感到非常的满意,“反正送死的是别的国家,我们就在一旁看热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