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对待工作总是谨慎而认真,他能把单调的事情重复性的做的很好,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种严谨性已然成为他性格中的一部分,跟他接触过的客户或是合作人,对他这一特点较为欣赏。陈翔便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打工态度,为他赢来了新的晋升机会。
一天傍晚,吃过饭后陈翔跟王燕说,“有个方经理给我打电话,她们公司现在招个外埠设计总监,想请我过去。你说我去不去?”
王燕发现陈翔有个特点,就是不管事大事小,总喜欢与人商量。其实有些事情,他心里已经有了主张,但是,他也想先听听别人意见。 王燕手里抱着孩子,她紧了紧怀里的孩子问道:“他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呀?”
陈翔看眼王燕怀里的荣荣说道:“也是家具公司,性质上属于外企,主要做定制,新成立的。方经理是我在负责甲方工程项目时候认识的。他可能也找过其他人,没有合适的。今天给我打电话了。” 王燕觉得这是个机会,便说,“挺好的机会。答应人家去呗。”
陈翔说:“方经理说每月工资5500,上保险。就是离家太远,在朝阳门,以后中午就不方便回来了。”
王燕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说:“远点就远点呗,晚上不就回来了吗?尽早给人家回个电话,别等人家找其他人了,机会又没了。话。” 陈翔本就觉得这5500元的工资对他来说是个诱惑,现在再听王燕这么一说,更觉得是个机会,于是拿起手机给人家拨通了电话,对方可能真缺人手,约陈翔明天就去上班。 陈翔去的这家新公司离他们住的地方确实,每天上下班要乘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
这个新工作给了陈翔新的机会,他的视野更加宽阔,但,接触的人事也更加庞杂。如果知道陈翔去这家公司,会在情感上变质更快,王燕宁愿坚守贫穷而普通的日子,也不会让陈翔去的。但是,谁又有千里眼呢?
再说,如果一个人内心埋伏着情感**,谁能确保贫穷就能让它不爆炸呢? 陈翔担当设计总监,负责公司整个外埠订单的设计和核价。
陈翔读书期间喜欢艺术,学过美术,设计工作于他来说,真的是非常适合。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慢慢公司把店面装修设计这些活都交给了他。 王燕明显感觉到,陈翔自从进入这家新公司后,他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在进步。王燕不得不承认,陈翔是个善于学习的人。 一个人的机遇,有时就是一个家庭的机遇。
陈翔的高薪,大大改善了这个小家庭的生活条件。但是,陈翔家里还总是不断地要这费那费,每个费用都有名目,王燕没办法,她怕陈翔担心父母,也就不加阻拦。
慢慢地王燕发现一个规律,只要陈翔父母打电话,不是说头疼,腰疼要看病,就会说遥遥要花钱买书学习,要么就借口说要去监狱给他二哥送点钱啥的。总之,万向归一是要他们给那个已然“分了家”的家寄钱。 王燕还发现另一个规律,那就是:陈翔父母打电话从来都是“报忧不报喜”,他们从来不会在电话里说什么欣喜的事情。
陈翔每次接完电话,几乎都锁着眉头。 王燕问起,陈翔几乎都用手按住胃,然后从嘴巴里呕出个气后,叹息一声说:“哎,她爷爷奶奶身体不好,腰疼要看病。“要么就说:”哎,**邻居偷树,她爷爷跟人家吵架了。”诸如此类的话,更有几次,他父母打来电话,告诉陈翔,他三嫂跟他们打架了,让陈翔打电话训他三嫂。
对于像陈翔这样把父母放在心头的人来说,听到这些话,不生气,不胃疼是不可能的。王燕细问,才知道,原来陈翔大嫂和三嫂都跟家里老人处的不好。甚至大嫂和三嫂都喊过娘家人来打过他父母。又有时候,家里打电话说三嫂跟她那小姑子陈凤打上了,骂陈凤在家吃爹娘的坑爹娘的。
起初,王燕也跟着心烦,慢慢,她感觉不可尽信。因为,她见过自己小姑子,也深烦陈翔父母终年不说人好,只说自己好。而陈翔父母和陈凤口里什么都不是的那个三嫂,王燕也是见过的,印象里,人家倒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不肯讲理。 “你老说你父母身体不好,我们每次见了,不都好好的吗?”
王燕说道,“还有,你别真傻的给你三嫂打电话,人家再不好,伺候你三哥,要是你打电话了,人家两口子吵分了,孩子谁养?”
陈翔说道:“我烦她。她奶奶来电话说,三嫂在家,还隔着院骂陈凤。” “陈凤也不是饶人茬,你我也不是没跟她处过。嫂子万万不是,小姑子也只有劝和的份儿,哪有跟着爹娘后面骂嫂子的?”王燕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陈翔想了想,觉得王燕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他发现这个刚结婚时候什么都不懂的女孩,慢慢明事了。便说道:“那她爷爷奶奶生病还能假?”
“头疼感冒都正常,但不可能大病小病都要住院,有些小病吃点药也就罢了。他们每次说生病,都说要去医院住院。再说,哪有老的打电话每次都说不好的,不让儿子在外安心工作的?”
王燕接着说道,“你没听陈凤上次说,他们回去,老头老太太一高兴把鸡都杀了煮他们吃吗?这些高兴事情,老头老太太怎么都没跟你提过?专捡哪些有的没的破事说了让你同情。 “别瞎说。”陈翔怪责道,“她爷爷奶奶还不至于,谁没事咒自己生病的?”
“ 再有电话的时候,你给我,我问他们,准没那么多事。”王燕说道。自从数月前陈翔“网聊”事情败露后,陈翔在王燕心中的形象低了很多,她跟他说话,也不再那么弯曲隐忍。倒是,有什么说什么。 果然,陈翔父母再打来电话的时候,王燕就接过电话,听完两老的说病喊穷后,她就直接说:“以后,你们有点小病小恙的就自己拿点药,别说的跟多大事情似的。还有,你们再有跟三嫂吵架啥的,就让三哥管。别老说给陈翔听。
陈翔也没办法,他总不能去打她说她。再说,她一人在家带孩子也不容易,你们能让就让着。每次陈翔接了你们电话,就担心生气吃不下饭,胃疼。时间长了,身体不好,谁挣钱养孩子的?“
王燕的话,多少起了些作用。老头老太太打电话的次数少了很多。 冬天来了,雪将大地铺盖个严严实实,陈翔办公的地方有暖气,但,他们租住的房子只能靠小炉子取暖。
临近考试的一两个月,王燕辞掉了没上多久的班,在家复习迎考。炉子温度有限,时间长了后,王燕的腿脚都被冻得麻麻的。而陈翔的工资,又成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尽管这次王燕复习得很认真,也很辛苦,但是她还是没考上,次年王燕找了份教育培训工作,闲暇时间,她又看书。这年,她又考了一次,还是没考上。
三次失败后,陈翔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热烈支持王燕再考。可王燕倒是越做越勇,她已经26岁了,她还想考。 “我看你就没认真学,心思都不知放在哪儿了!”有一次两人谈到考研事情时候,陈翔忍不住说道。 对于王燕来说,陈翔的话既不公平又很残忍。
她觉得,自己只能边上班边读研了,要不,迟早会跟陈翔闹大矛盾。毕竟,挣钱养孩子,不是他一人的事情,何况,他还要供养他那个大家庭。 王燕有时候也会自我怀疑,会惆怅,她也会想“不是努力就有收获,有时候还要看运气讲策略。”
王燕分析了一下,她觉得计算机专业的数一太难了,每次自己都在数学和政治上掉分。她自己也不明白,明明复习时候都搞懂了,怎么考完成绩就不理想?她记得自己从前上学也是,平常里学校的月考测试成绩都不错,一到大考,就不行。
王燕想也许自己没有好的考试运气。她打算换个专业考,这年,她换了个不用考数学的哲学专业,报的是社科院。陈翔见她执着于考试,也不影响上班,也不拦她,偶尔还鼓励下她。
在陈翔的心里,陈翔也是盼着王燕能考上研的,他觉得王燕特别适合学习,他想要是王燕考上了,以后就有机会找个学校做老师,这也是王燕的梦。
一个小小的决定,放眼在漫长的岁月中,可能起到扭转生活轨迹的巨大作用。陈翔的新工作,王燕的考研决定都是这样。
新的职业机会,给了陈翔新的能力,却也将这都市的烦乱纷杂,一并带进他的生活。这个一心向上,试图闯翻事业的年轻人啊,把那貌似机会的东西都当作了驱动生活之舟的船桨,借着他们,使劲朝前划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