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当年今朝

李玄都差点死在帝京城不是什么秘密,他因此而坠境更是众所周知。李玄都此时提起此事,当然不是为了秋后算账,只是要为已经过去的四六之争做一个定性。

如果说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么四六之争这场大风大约起于司徒文台死后。到了司徒玄策名满天下的时候,有一点已经成为江湖有识之士们的共识,那就是正一宗的领袖地位受到后起之秀清微宗的挑战,由此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派,司徒玄策主和并因此事而丧命,司徒玄策死后,主战一派占据上风,以清微宗为首的道门四宗与以正一宗为首的道门六宗,开始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全面对抗。

四六之争在天宝元年达到巅峰,因为当时同属正道,所以双方一直处于斗而不破的局面之中,既不好玉虚斗剑那般比拼高下,也不好直接大规模厮杀,而天宝二年的帝京之变给了双方一个机会。

因为李玄都入京并结识了张肃卿,清微宗与张肃卿之间产生了联系,当时张肃卿因为推行新政触及儒门的根本利益而被儒门抛弃,正需要借力于道门,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盟友。

谢雉看准这个机会,密召正道六宗入京。谢雉并非穆宗皇帝,对于能否请动正道六宗并没有十足把握,正是清微宗的入局让她看到了希望。不出谢雉所料,正道六宗不愿看到清微宗在朝廷中势大,所以应召前往。

在这种情况下,儒门既不看好谢雉,也不看好张肃卿,在谢雉同意将天宝帝交给儒门之后,儒门选择了作壁上观,彻底放弃“执迷不悟”的以张肃卿为首的四大臣。所以在帝京之变中,儒门的存在感十分薄弱,根本没有他们的身影。

于是,江湖的四六之争和庙堂的权力之争因为新政等种种原因,系于一线之上。

一场大变眼看是无法避免。

当时正道十二宗还有唯二的中立宗门,也就是静禅宗和太平宗,二者虽有偏向,但并未真正站队,出于大局考虑,静禅宗的方静方丈与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决定前往帝京,出面调停说和愈演愈烈的四六之争,不敢奢求使双方就此罢战休和,只求双方不要大开杀戒,就此彻底撕破脸皮。

如果不出意外,沈老先生和方静方丈这一行是能够让双方各退一步,可偏偏出了意外。

这个意外就是地师徐无鬼。

徐无鬼的出现也与谢雉有着莫大的关系,毕竟当初谢雉入宫,便是出自徐无鬼的谋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谢雉的地位类似于澹台云,都属于徐无鬼看好的重要棋子,只是两人最终都脱离了徐无鬼的掌握,自立门户。

谢雉一手谋划了这场帝京之变,可是她也害怕双方最后还是保持克制,导致她的处境尴尬,动不能动,退不能退,于是谢雉便又在暗中请动徐无鬼出面。

徐无鬼也在暗中关注此事,认为这是一个浑水摸鱼的绝佳时机,只是他还缺少一个合适的切入契机,毕竟张静修和李道虚都不是易于之辈,若是一个不慎引起他们两人的警惕,自己只怕要成为众矢之的,被两人联手针对,所以徐无鬼与谢雉一拍即合,为他日后拿下静禅宗、挟持深大先生沈无忧埋下了伏笔。

帝京之变当夜,包括老天师张静修和大剑仙李道虚在内,共有七位正道中人进入皇宫,张静修这边三人,李道虚那边两人,再加上静禅宗的方静方丈和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共是七人。方静方丈和沈老先生之所以到此,是想要居中调停,请贫道和李道兄不要大动干戈。”

当时谢雉的身旁有一个年轻宦官,谁也不曾想到,堂堂地师,曾经的齐王,竟然会伪装成一个宦官,所以都没有防备,当时地师蓄势已久,突然出手,先是以“太易法诀”破去了两位宗主的护身宝物,然后又运转阴阳宗的“逍遥六虚劫”,阴阳逆转,明晦转化,水火骤起,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先后遭遇阴火、玄冰、天风、雷殛四劫,当场身死。静禅宗的方静方丈遭了幽冥、赤土两劫,也是重伤。

当时张静修和李道虚出于种种考虑,乃至于各种私心,都没有出手阻止,放任地师退去。

地师退走之后,张静修与李道虚商议此事,李道虚同意退让一步,放弃张肃卿,实则是李道虚以退为进,他早已与太后谢雉暗通款曲,所以帝京之变后,清微宗立时得以跻身庙堂中枢,成为谢雉的靠山,甚至让儒门为之忌惮。

在整个帝京之变中,李玄都、沈老先生、方静方丈、四大臣都成为了弃子,而李玄都也是唯一幸存之人。之所以如此,一则是因为李玄都是李道虚的弟子,又有张海石庇护,二则是当时的李玄都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无论是谢雉,还是地师徐无鬼,都没有太过在意这个年轻人的生死。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六年之后,这条当年的“漏网之鱼”会成为有能力影响天下大势的寥寥数人之一。

四六之争的结束,也与李玄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从当初的南北和谈,到道门初步一统,李玄都始终参与其中。

到了此时,所谓的四六之争已经名存实亡。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大真人府之变,李玄都击溃正一宗,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正一宗,正道六宗的联盟土崩瓦解,也谈不上四六之争了。

到了如今,只剩下师徒之争了,也是一场意气之争。

在座之人,都心知肚明。就算有不清楚的地方,现在也明白了。

李玄都说道:“今日重提旧事,是想要做个了断。”

众人皆是沉默不语。

李玄都继续说道:“亚圣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场帝京之变,其始作俑者正是当今的太后谢雉。我今日重返帝京,说得大一些,是为了天下大势,说得小一些,是为了当年恩怨。可不管是为了什么,都绕不开这位太后娘娘。”

白绣裳道:“紫府所言不错,谢雉为了一己之私,倒行逆施,已然到了不可不除的地步。”

李玄都起身抱拳道:“如今谢雉又要设下霸王夜宴,重演当年帝京之变,所以我想请诸位前辈、长辈,助我一臂之力,既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天下苍生,除去此人。”

众人先是相互对视,然后一同起身道:“任凭清平先生驱驰。”

李玄都面对众人,双手一拱,大声地道:“拜托了!”

第十二章 玄都紫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二百零九章 钦天监第二百一十四章 师姑娘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妓第二百零四章 度世佛光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八十八章 无心上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山第七十七章 再至客栈第十三章 落雪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三百零三章 容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行其是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十九章 夜探第一五十一章 靠山第五十八章 血刀宁忆第三十七章 明修栈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宝瓶印第一百八十章 相斗第一百一十九章 调寄太平第三百章 地下遗迹第一百九十四章 驻世百年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达山市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剑当空第一百九十四章 险之又险第一百零六章 小别(下)第二十八章 登门拜访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势不可逆第一百三十六章 护城河第一百六十章 地牢之内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二百零九章 龙遁剑诀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边炼狱第九十六章 醒来第一百五十五章 万岁第三十章 一波又起第六十二章 做个了断第三章 楚云深第十五章 玄窍归元第一百六十章 深渊中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雷之忧第一百五十七章 剑出似海第九十七章 张白昼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一百七十章 中州北阳第三十二章 少年江湖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一百三十一章 静禅宗之变第一百六十八章 隐士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十八章 张姓青鸾第一百八十八章 讨价还价第二百二十八章 答疑解惑第十七章 王庭旧址第三十六章 远赴雪山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换代第三十八章 烟雾袅袅第一百三十二章 终是发难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明六巫第二百五十章 贵人第二百三十章 登台第四十一章 又见青鸾第四十三章 冯家老店第五十六章 王霸之辩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书局第七十八章 仙人抚我顶第四十一章 出刀第一百四十六章 丹入腹中第七十五章 镇魔井洞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广寒宫第一百五十五章 棋盘内外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六十二章 做个了断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道无常第一百三十三章 嫁娶第一百章 我佛如来第七十九章 较力赌斗第一百九十三章 两败俱伤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众议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诉衷肠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一百九十章 忘剑峰上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盗女娼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种宗第一百五十一章 手段尽出第一百二十八章 黄雀在后第一百六十八章 师徒相见第三十五章 刀客胡良第一百零六章 三掌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