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信并不知道,他“飞鸽传书”到帝都后,在女皇心中引起了怎样的涟漪。当女皇深夜思索是否要把太史信召回帝都的时候,这个身份特殊的县令正在做手工活。
夜已深,星未眠。浓重的夜色如同一块黑布盖在大地上方。闪亮的繁星则是点缀在这黑布上的印花。太史信坐在上郡县衙的院子里,手里摆弄着什么。他身旁的小桌上,放着一盏小灯,一个茶壶,几个茶杯。
拓跋青儿脚踝还未痊愈,她轻轻踮着脚,走到太史信身后,准备给他一个惊吓。
“青儿还没睡呢?”太史信并未回头,一开口反而吓了拓跋青儿一跳。
拓跋青儿坐到太史信旁边的小凳子上,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史信手里的东西:“你也没有睡呀,玩儿什么呢?”
太史信并未停下手里的事情,他看向茶壶茶杯:“天热,喝点水吧,自己倒。”
拓跋青儿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惊奇地问:“你这是什么茶,居然这么清淡,喝不出茶的味道。”
太史信“嗯”了一声:“这本来就是白开水。从小到大,天热的时候,我最喜欢喝凉白开了。”
拓跋青儿奇怪地看着太史信:“太史大将军如此没有情调,这夜色正好,不喝茶也应该喝点酒呀!”
太史信摇摇头:“我心里难过的时候不喝酒。师父告诉我,不能用酒麻痹自己,要完完整整地感受心中的痛,痛苦让人成长。”
拓跋青儿一拍太史信的肩膀:“有什么难过的事儿,跟姐姐我说说,姐姐哄哄你。”
太史信又拿起了一个东西:“青儿知道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嘛?”
拓跋青儿想了一下,脸上半羞半喜:“七夕呀,你要七夕送我东西也不是不行……”
太史信脸色一黯,慢慢说出三个字:“七月半。”
拓跋青儿大吃一惊,她看向太史信手中的东西,发现是个做工精巧的河灯。太史信做的事情就是在河灯里写上人名。
“七月半”是新汉帝国的民俗节日,发端于远古时期先民祭祀祖先的行为,后来随着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与二者交相融汇,在道教语境下被称为“中元节”,在佛教语境下叫做“盂兰盆节”。不同语境下具体风俗虽然有不同之处,但主旨都是祭奠亡者,为生者祈福。按当时新汉帝国的习俗,这一天晚上,官府会在各城组织法会,超度亡魂。路上店铺会早早关门,把街道留给亡灵。有条件的家庭也会在家门口点燃香烛,摆放贡品,指引亡者回家看看,向孤魂野鬼布施。在有河湖的地方,人们点燃河灯后让它泛水漂流,表达对亡者的思念或对生者的祝愿。
“等到‘七月半’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和崔羽彤她们在并州城了,我想把这些河灯放到郦河里边。”太史信看着拓跋青儿,一板一眼地说。
拓跋青儿拿起桌上的毛笔,找到一个没写名字的河灯,一笔一划地在上边写字。写好了,她把河灯递给太史信:“把我的河灯也放到郦河里边吧……不许偷看。”
太史信把拓跋青儿写好的河灯装到袋子里:“好,我不看。不过,我和崔羽彤她们去办差,要离开上郡一阵子,青儿你好好养伤。”
拓跋青儿点点头:“好,我等你回来。”她看着太史信,神色变得俏皮:“要是我脚没事儿了,你还恋着外边的莺莺燕燕,姐姐我就去抓你回来。”
太史信认真地看着拓跋青儿:“青儿你多加小心,我总觉得有事要发生。你不妨在县衙多住一段日子,有蒋大哥带着禁卫军守卫,这里还算安生。”
“算你还有点良心,”拓跋青儿满意地看了看太史信,“不过,我要是在这里长住,那是以什么身份呢?”
太史信继续整理着河灯:“你住在这儿,就说你是烧火小工、剃头师傅或者看门大爷,都行。”
拓跋青儿在太史信手上使劲拧了一下。
太史信脸上没有任何感受到疼的表情,只是平静的提醒拓跋青儿:“夜深了,好好睡一觉吧。脸上都有黑眼圈了。”
拓跋青儿低下头,捡起太史信用来固定口袋的绳子,把太史信的一条腿和桌子绑在了一起。
太史信没出声,用看弱智儿童的眼神看着拓跋青儿自娱自乐。
拓跋青儿把太史信绑结实了,转过身,从脖子上摘下一块玉佩,放到太史信手里:“这是我娘留给我的玉佩,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它一定可以保你平平安安。咱们不知多久才能再见,就让它代替我,守在你身边吧。”说完,她满面羞红地小步跑了。
太史信想起拓跋青儿生母已逝,这玉佩意义非比寻常。他正要起身,突然意识到自己被绑着了,只好目送拓跋青儿远去,轻轻地把留着姑娘体温的玉佩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放好了玉佩,太史信拔出匕首,在绳子上一划,被绑住的腿就自由了。他冲着一旁的墙角咳了一声:“出来吧。”
李霜从墙角走出,脚步轻盈地来到太史信身边,微微欠身:“公子。”她穿着青色齐腰襦裙,白色上衣,袖口和领口点缀着墨色,清新的气质中透出灵动。
太史信越发觉得李霜真是厉害。当她红纱赤足,展现绝伦舞姿的时候,是热情似火的;当她穿着布衣,静静守在太史信身旁的时候,是柔情似水的;当她青裙白衣,向太史信走来时,是清新灵动的。再和李霜相处一段时间,太史信可能会看到她的更多面。
“你怎么也还不睡?”太史信拿起茶壶,给李霜倒杯水。
李霜乖巧地一笑,轻声说:“阿霜要侍奉公子,公子没睡,阿霜自然要陪着公子。”
“睡吧,”太史信打了个哈欠,“明天还要赶路呢。”
“青儿姐姐真的很喜欢公子。”李霜若有所思。
太史信静静地看着李霜,没说话。
李霜拿起茶壶,给太史信的茶杯里加水:“好羡慕青儿姐姐,她喜欢的人还是挺在乎她的。”
太史信忽然开口:“李霜姑娘你是哪里人呀?”
李霜知道太史信又在转移话题,幽怨地看着他,声音也满是委屈:“人家痴心一片,公子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太史信神色一变,挑衅地回应李霜的目光:“那你帮我个忙,你做到了,我便告诉你。”
李霜明媚地一笑,笑容中仿佛有万种风情:“好呀,公子可不要欺负人家……”
……
第二天一早,崔羽彤一行分乘三辆马车,在十余人的护卫之下,从上郡前往并州城。为了避免引人注目,所用马车都是商旅常见的大车,护卫也是商旅随从的装扮。崔羽彤、秦惠卿、小羽、墨儿和太史信乘同一辆马车,李霜独自乘另一辆马车,侍女们乘一辆马车。
马车之中,秦惠卿看了看太史信身旁空了一个位置,问:“李霜姑娘呢?”
太史信还没回答,崔羽彤就先开口了:“她昨晚一夜没睡,我安排她自己在另一辆马车上歇着了。”
秦惠卿柳眉微蹙:“一夜没睡?”
崔羽彤添油加醋:“那都是这位太史将军,累得李霜一夜没睡。”
“噫……”秦惠卿、小羽和墨儿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太史信。
太史信心想这崔羽彤还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自己开口解释:“我昨夜在忙,她不睡觉还来给我捣乱。我就让她给我干活,我睡觉去了。”
“噫……”秦惠卿、小羽和墨儿继续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太史信。
临近七月半,太史信昨夜准备了一些祭奠阵亡将士用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河灯、冥纸、香烛之类的。光是河灯,太史信就准备了两百多个,寄托他对于那些战友的缅怀。这有名有姓的两百多人,包括早年与安南猴子作战、与猥琐阿三作战、与鲜卑军作战过程中血洒疆场的太史信亲朋好友。绕是太史信干活利索,在这么多河灯上写字也用了好一阵功夫。既然李霜不愿意睡觉还影响他干活,那就索性安排李霜去做这些事情好了。太史信承诺,只要李霜把这些东西整理好,就回答她一个感情方面的问题,以太史家族的荣誉保证,决不说谎。李霜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提问机会,就闷头直忙活到了天亮,太史信也闷头睡到了天亮。一觉醒来,太史信自然是精神抖擞,李霜则累趴了。
崔羽彤依然不依不饶:“今天一早,我看李霜姑娘累了,想着要不咱们晚一天再赶路,让李霜好好睡一觉。这太史将军非急着出发。李霜以后跟在他身边,恐怕是要吃些苦头。”
太史信并不着恼,继续耐心解释:“今天出发,咱们能七夕之前赶到并州城。七夕的时候就可以看热闹了。”
“七夕还能看热闹?”小羽立刻来了兴趣。
在马车的前行中,太史信给车上的几人介绍了一下全戎当上并州之后的一些举措,重点介绍了节庆方面的内容。结合此前主政朔方城的经历,全戎总结出了一条发展地方经济非常重要的经验:人气。道理浅显易懂——做生意赚钱首先要有人,有生产商品的人,有运东西的人,有卖东西的人,有买东西的人,有了人气,才有财气。如何聚拢人气?除却前文提到的,整修扩建并州城,新建商铺,修缮道路,全戎更是把心思放在了过节上。
彼时新汉帝国从春节起,有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就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那个)、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平均下来差不多每月都有一个节日。全戎即是立足于这些节日,不仅发扬传统民风民俗,还创新思路,举行各种新的活动,让节日的并州城不仅热闹,而且新奇好玩。每当节日前一个月,并州城都会贴出告示,阐明大致会有哪些活动。活动信息被往来商旅传到远方,就吸引了大量人员前来在节日期间做生意、凑热闹。
以即将到来的七夕为例,全戎集思广益,筹划了不少活动。
节日集市。在许多节日期间,并州主要街道上,除了现有商铺,还会增设大量临时摊点,这个七夕也不例外。每个摊点节日期间租金一两到十两不等。除却这些摊点会售卖美食杂货、服装特产,还会有各色杂耍艺人在街上表演,热闹非凡。以端午节的集市为例,那次全戎请来了大卫先生在街头表演戏法,让围观群众叹为观止。
华服大赏。全戎鼓励各界人士展现自己的节日盛装,以示并州城的兼容并包。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就有扮成屈原、宋玉的样子走过长长的舞台,因为扮相传神获得阵阵喝彩。这次七夕,主题是扮情侣,据说到时候不仅会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打扮的情侣,还会有男人扮成男人、男人扮成女人、女人扮成男人、女人扮成女人的情侣出现。
集体婚礼。这一活动是全戎考虑到军人的特殊情况,按照七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为驻扎在并州城附近的官兵举办集体婚礼。婚礼现场若干新人一同拜堂成亲,名义上主婚人便是州牧全戎。每一对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都会获得全戎亲自题写的祝词一张,包着大枣、花生、莲子等果品的福袋一个,如意一对,礼金十两。参加集体婚礼的将士无不把全戎当作天神一样,作战时奋勇向前。
鹊桥会演。寄托着对牛郎织女七夕团圆的美好祝愿,全戎安排工匠在并州城南门搭建台子、摆放花灯,在夜晚营造出“银河”、“鹊桥”的光影效果。七夕当晚,会有演员分别扮演牛郎织女,在“银河”两侧互诉衷情,在“鹊桥”上载歌载舞。这是七夕活动中的最后一项。
听着太史信还算生动的介绍,几个女孩眼中的兴趣越发浓厚。太史信看向车窗外,“愿意来并州城凑热闹的,恐怕不止马车里这几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