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六章 “亲华派”日本人

海江田彦一日本民主党副主席,日本政府经济大臣海江田万里的远房侄子。在日本,官僚家族是一个其政坛非常显著的特征。这些官僚可能并不是身居显赫高位,但是却负责着高层政策的执行和变通。当高层的大政客们弄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政策时,这些官僚们就负责阳奉阴违的让这些东西流产。因为有这些“积年老吏”的存在,别看日本政府换首相比乔治·克鲁尼换床上的妞儿都快,而日本经济还能算平稳的衰落下去。

你没看错,是平稳的“衰落”下去。

日本货最大的特征有人说是精细,有人说是高质量,有人说是技术含量高。其实日本货最的特征是“独辟蹊径”,说好听了叫独立发展,说难听了叫闭门造车。美国那种什么产业都有的财团经济,欧洲是小而尖的产业经济,中国是由政府引领下的大呼隆式全民经济。而日本,则是一人吃一块的财阀经济。

日本财阀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设置壁垒。今天你弄出一个新东西,明天我弄出一个新东西。然后两家就开始在这个新东西上设置各种限制,比如说必须用我的外设,必须用我的维护设备,必须用我的标准等等。也就是说,总想一个全吃下来,而不打算开放了互相取长补短。

由于这种原因,造成日本新产品开发上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毛病——经常攀错科技树,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midi播放器。?? 太阳的距离166

就这样,自从“广场协议”这份泻药之后,日本的产业上有欧美挤压,下有中国追赶。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就进入了一个缓慢而坚定的下行通道。本来11年之前,日本经济还能不时的还一下阳。接过福娃过后,就再也没有回光返照的意思了。

2017年,日本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人口调查数据,宣布2017年日本15岁以上劳动人口为6556万,比2000年下降约200万,同时60岁以上高龄劳动人口1167万,日本劳动力开始面临极度匮乏状态。

本来就够可以的了,结果2021年,以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新兴经济体能源补贴计划》,又让日本补贴了一大笔资金,搞得当年的日本局势差点失控。

шшш● тt kan● C○

因此,海江田彦一一直以亲华派的面目出现,这倒不是他真的对中国有什么感情,而纯属经济原因。另外,就是作为日本众议院财务金融委员会海江田万里的侄子,他对当年的《广场协议》一清二楚。

五、六十年代,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严格限制金融投机活动,引导大量银行信贷投向工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领域,这一时期日本银行的贷款质量很高,八十年代初,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总统共同领导了“世界保守革命”,表面上倡导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支持垄断资本不受任何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英美两国的政府垄断金融资本和国际货币基金,不断施加压力强迫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坏债危机,导致日本的银行坏债十年中增长了一百倍。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广场协议》

当时日本、德国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筹划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大量工业投资,以扩大本国工业品的出口市场。但是,英美国保守势力竭力想阻止贫穷国家的工业化。

美国的国家安全秘书布热金斯基曾告诉日本,‘你们不能帮助墨西哥,因为美国无法容忍边境周围出现一个新的日本”’。

日本在失去美国核保护伞的威胁下,被迫同意了美国的要求。1978年美国的布热金斯基施加压力后,日本对第三世界的出口势头趋缓,随后不久就开始衰退,日本的出口主要转向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

日本的全球基础建设发展基金,曾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发展铁路、供水和发电等基础建设,但是在美国施加的政治压力下,被迫放弃了这一大规模投资计划。日本在欧洲的海外投资,有三分之一投向英国,其投资金额超过了四百亿。日本的海外投资从1985年以来急剧增长,但是并未流向迫切需要资金的第三世界。八十年代美国的财政部长所推行的政策不仅导致了日本的贸顺差,而且于1985年还蓄意制造了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这样不仅使贫穷国家更难购买日本工业设备,而且还促使东京聚集了巨额帐面资金,其目的是利用“超级日元”来推动全球泡沫投机,并且在日本内部植下金融癌症的祸根。

1984年至1985年间,美国的财政部长对东京进行了一系列访问,要求日本官员抬高日元比价,并且接受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19日,在纽约的普拉札饭店,美国财政部长会见了七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共同签署了普拉札协议(即后来说的广场协议),提高了日元和其它货币对美元的比价。普拉札协议和美国财政部长的政策,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巨大失衡,其最严重的后果包括: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国债增长,房地产泡沫及崩溃,日本银行坏债剧增。

日本“超级日元”泡沫,其作用首先是确保了日本能够购买大量美国国债。“超级日元”泡沫的第二个作用,是美国能够借助其资金力量,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从1985年至1992年期间,日本的投资者购买了价值720亿美元的美国房地产。更为阴险的是,伦敦和美国华尔街金融界制造的投机泡沫,还在日本内部植下了东京称为“金融艾滋病”的祸根。反映该问题的一个很好标志,就是东京和大板金融中心外汇投机交易数量的增长。尼克松取消金本位以后,随着浮动汇率体制的实施,外汇交易额的迅速增长,超过了世界贸易额增长达四倍之多。1985年签署普拉札协议之后,日本外汇投机几乎增长了一倍之多。1988年,日本外汇交易额对外贸金额的比值,已经增长到62美元比1美元,相当于美国外汇投机指数的两倍。

西方新闻媒介流行的说法是,日本银行1985年降低利率导致了泡沫经济,房地产公司利用低息贷款,大量投机抢购有限的城市房地产,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新闻媒介的这种流行说法,其实是混淆事实的谎言。在半年召开一次的世界政府高级会议上,日本被迫承诺大规模增加政府预算开支,据说也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进口西方产品的开支。这一措施导致了日本政府债务的大幅度增长。

正如经济学家拉鲁什所说,“美国实际上命令日本,‘我们不许你们在世界其它地方投资,你们必须将赚来的美元聚集起来,炒高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形成名义资产的虚假膨胀,进而形成巨大的金融投机泡沫,这样日本出口赚得的美元收入,就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投机泡沫,变成了过度膨胀的虚假资产,并且用于防止巨大泡沫的崩溃”’。

随着泡沫经济的发展,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疯狂猛涨。在日本的6大城市中,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价格,从1970年的每平方米6千美元,猛涨至1991年的每平方米6万2千美元,上涨幅度高达10倍之多,创下世界前所未闻的记录。相比之下,纽约市区土地价格的最新高点,仅为每平方米1200美元。

随着日本取消了向世界其它地方的工业出口项目,日本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公司。根据日本中央银行的统计数字,日本最大的150家商业银行,1985年的房地产贷款金额为17万亿日元,1995年猛增至57万亿日元,折合5700亿美元。日本中央银行感到了投机狂热的威胁,1989年开始推行信贷收缩政策,日本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还采取措施限制房地产投机,包括通过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禁止进一步发放房地产贷款。1990年秋季,日本前财政部长警告说,美国华尔街和伦敦金融界强迫日本政府取消金融市场管制,实际上意味着日本输入外国的“金融艾滋病”。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决定紧缩信贷,以遏制泡沫投机,但是,银行帐目上己积累了大量的坏债,灾难己经发生了,房地产市场失去了资金支持,从此陷入了长期萧条之中。随着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日本银行的坏债也越积越多。根据索罗门证券公司人士的估计,日本银行的坏债从1981年的1万亿日元,猛增至1995年的100万亿日元,折合一万亿美元。

日本的银行体系具有世界最大的规模,私人银行的贷款总额为700万亿日元,折合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根据国际贷币基金按相同口径计算的统计数字,美国包括商业银行和储蓄信贷银行在内的私人银行,其贷款总额为4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国债几乎为5万亿美元。敞若将英、法、德三国银行贷款总额相加,也仅仅同日本银行的贷款总额大体持平。

世界上15家最大的银行中,有9家是属于日本的银行。日本地区性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很庞大。日本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部门,大银行的存在有利于国家利益。日本银行体系具有庞大的规模,原因之一是日本具有很高的储蓄率。据经合组织的统计数字,1993年日本国民的净储蓄额接近8190亿美元,几乎占整个工业世界的56%,相比之下,美国的冷储蓄为750亿美元,仅占5%。关键的问题在于银行贷款的质量究竟如何?近数十年中,日本财政部引导着日本金额巨大的储蓄投向工业和新技术领域,促进了日本工业引人注目的发展。日本银行的贷款质量相当高,1980年坏债总额仅为1万亿日元,折合100亿美元。坏债率仅为0.5%。但是,1985年普拉札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银行的帐面资产和贷款总额都迅猛增长,日本银行的贷款质量也开始出现问题。这一时期内,日本银行的投资重点从生产和工业领域转移出去,投向了所谓“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业。1965年以前,日本150家最大银行的贷款中,有65%投向了国民经济的生产领域,仅有6%向了非生产领域,此处指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服务行业。直至197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贷款中,投向生产领域的贷款依然占了总额的一半以上。但是,从1978年美国施加压力以后,投向生产领域的银行贷款急剧衰退,而非生产领域的银行贷款则骤然增长。至1985年;生产领域的贷款下降为总额的38%,但是,仍然高于投向非生产领域的贷款,后者上升为贷款总额的26%。?? 太阳的距离166

自从1985年普拉札协议之后,贷款投向的比重则完全颠倒过来了。至1990年,生产领域的贷款所占比重下降为25%,而非生产领域的贷款比重则上升为37%。这种贷款比例一直持续至今。倘若日本银行体系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仍然将投资重点集中在工业、科学和技术领域,那么今日世界的面貌将会截然不同。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从1992年初以来,尽管150家最大银行的贷款停止了增长,但是,非生产性贷款仍然缓慢增长,这意味着生产性贷款实际上开始下降。1995年第一季度,150家最大银行的贷款总额,甚至出现了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下降,下降幅度为2万亿日元,整个银行体系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贷款总额下降了5万亿日元。这就意味着,银行体系未能增加生产性贷款,而生产性贷款才能挽救坏债损失,支持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恢复正常运转。日本还深深陷入欧洲美元市场投机之中。日本银行驻伦敦和纽约的分支机构,发放了大量海外美元贷款,仅仅按日元计算而不考虑汇率乘数.其贷款总额就增长了三倍之多、日本150家最大的银行提供的海外贷款,从1985年的27万亿日元猛增至1990年的75万亿日元。尽管日本银行己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冲销坏债.但是.其坏债数量仍然继续增长。

日本的产业策划者为何会容忍发生这样的事情呢?灾难发生的原因的确令人难以理解.正确的解释只能是英美金融资本对日本国家的攻击.所采用的攻击手段是一种典型的威尼斯泡沫骗局。历史上.威尼斯金融家们曾经反复运用过这种泡沫经济骗局。先是蓄意制造资产价格的虚假膨胀.诱骗当地市场投资者纷纷投入陷阱,获利后便撤资触发泡沫经济崩溃.让当地投资者陷入恐慌纷纷抛售,再趁火打劫廉价全面收购当地资产、十七世纪,威尼斯银行家采用这种泡沫骗局,廉价获取了伦敦金融界的控制权。19世纪又获得了华尔街的金融控制权。日本的银行危机也是其泡沫骗局的重演。英格兰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美国财政部和联邦银行,不断向日本施加政治压力强迫日本推行同样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否则将失去美国的核保护伞。

从1984至19884间.美国财政部不断向日本财政部施加压力.强迫其拟定详细的日本金融市场自由化计划。

正像欧洲美元不受美国法律的管辖一样,欧洲日元也不受日本法律的管辖,日本于1984年6月取消其有关金融管制,准许日本国内经营欧洲日元存款业务。由于欧洲日元的高利率和美国财政部施加的压力,从1984至1988年间日本逐渐取消了全部利率管制,追随着美国走向了通往地狱之路,日本于1988年进一步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了100万亿以上国内日元存款的管制。1994年10月,日本国内取消了全部剩余的限制高利贷法律。

美国财政部长的活动诱导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他早己知道这一泡沫迟早必然崩溃.他所采取的手法是典型的威尼斯泡沫骗局。目前.日本的银行体系也陷入了同样的陷陕.当然.这种陷阶骗局获得成功的前提是.牺牲品的行为就像一只笨猴子,它伸出手抓作为陷阶诱饵的果子.即使发现情况不妙也不情愿放手.其结局只能是因被套牢而成为猎物。

所以,海江田彦一在日本政坛上的亲华派名声,还不如说是不明说的反美派。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日本商业情报界就从中国重载货运铁路的某些不大一样的运行上看出了某些蛛丝马迹。但是他们却没往可控核聚变这个方向上想。在四月份“愚人节玩笑”之后,日本政界第一时间确认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但是之后,日本政界和经济界却突然集体失声了,就仿佛没有这件事情一样。连对这个东西应该最迫切的东电和三菱都三缄其口。

对于可控核聚变,同样饱受能源昂贵之苦的日本人恐怕比德国人更清醒。不管政界也好,经济界也罢,对于这东西早就绞尽脑汁了。

但是狗链子一直在美国人手里攥着的日本,好些事情不是他们想干就能干的。

前些个日子,口无遮脸的美国媒体爆出一个像八卦多过像内幕的消息。说是美国国会正讨论把冲绳卖给中国人以换取可控核聚变技术。看到这个消息时,日本首相的脸都绿了。而在国会上,海江田彦一当时就说,要卖冲绳,也该是我们日本人来卖。当时某位议员大骂他是把自己女儿送到中国人床上去。他冷冷的回了一句,我们在宋朝时,就送一船一船的女儿到中国人床上去,这次再送去也没什么大不了了。

他就这样坐实了铁杆亲华派的名声。

这次访华,他提前做足了功课。先是在媒体上说要反思历史,又大谈中日睦邻友好,中国应领导亚洲云云。然后又提前公布自己的路线图,先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拜,又去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大堆日本艺人,全都去上海开慈善义演,感情戏做了个十足。

真正的家伙事他全放在了自己那个随身携带的文件包里,里面是日本所有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资料,民用光学技术资料,日本海域详尽的水文资料等等日本几十年工业压箱底的东西。在他成行之前,日本政要们曾经就此事向天皇陛下“禀报”。对此日本天皇哀叹日本几十年的血汗就这样给送出去了。

海江田彦一觉的就算这样也不够。现在日本就算把自己拔光了走到中国人床上去,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脱裤子。

技术估计是换不来的,不过请中国人给建一座对方独资经营的聚变电站可能还有的谈。

————————————分割线——————

以下是米狼答应本人的段子,不过他出差了。大伙将就着看一段吧。

西太平洋海域,北纬30度以南,东经155度左右,班超号航母。

中国海军西太平洋第一舰队主力正在这里进行着年度远洋演习,舰队司令姚远站在舰桥内环视着整个编队,仅以40岁的年纪便能身处此处指挥如此一只舰队,那真是好不意气风发。

“大舰巨炮才是男人的浪漫哟~!”一旁的感叹打断了姚远的思绪。?? 太阳的距离166

那是政委汪大海,他是个虔诚的多炮塔主义者,时不时来一段歪诗以发表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

“老汪今天不作诗一首?”姚远打趣道。

“没这瞎功夫,再说了,咱们的‘客人’也听不懂啊。”

“是啊,不知疲倦的天天都来围观,能有这样的‘观众’是我们的荣幸啊。”

两人对话中的‘客人’‘观众’说的是此刻舰队西北方向120公里处的一架美军ep-8型侦查机。自打5月初通过宫古水道的时候,美军和自卫队就做队员,先是自卫队的护卫舰跟随,抵达伊豆诸岛附近水域的时候换成了美军和自卫队的p8反潜机伴随飞行;再向西进,舰队反潜机、驱护舰的声纳都发现了不明回声;抵达预定海域以后,美军的各型军机更是不放过刺探的好时机,成了航空联队练习截击的绝佳陪练。好在双方都保守底线,美国方面发现中国人拦截也就不再深入,陪着拦截机飞一阵子也就知趣返航;而海军方面也不深追,点到为止。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汪大海看了看手表说道。

‘噗~~”姚远笑道,“是,再有2,3分钟他们就该走了,每天都准时的很,9点左右出现,10点半左右离开。”

“有点不一样,昨天不是ep8,是rc-135。。。。。。”

“报告!”作战参谋打断了1号和2号的谈话,“美军的ep-8电子侦察机开始返航了。”

“你看看,哈哈哈。”姚远听了这报告不禁大笑起来。

“话说,总部的命令来了?”汪大海问道。

“是啊,刚到的命令”姚远收回遥望舰队的视线,“今天就要回航,然后有新任务,出访出访达累斯萨拉姆。”

“去非洲?都什么人去?去几艘船?”汪大海问道,“算上南海演习,我们已经在海上2个多月了,再直接去非洲,会影响士气的。”

姚远苦笑了一下:“你看一下吧。”把手中的电文递给了搭档。

“你们应当于6月20日前返回上海。经过2-3天修整后,以班超号、南京号、长沙号、青海湖号组成编队对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进行友好访问,舰队司令姚远任编队指挥随队出访,政委汪大海基地留守。从4月19日至此已连续2月进行高强度的演习和训练,部队是很疲劳的,值此关键时刻,要向部队明确出访任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全力保证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

“看来是要确保粮道安全了。”虽然在海上漂了两个月,但是国际形势的变动作为舰队的指挥官汪大海一直都在关注。在这个敏感时期,政府对全国粮食安全的保证非洲航线一定会提起十二分小心的。

“美国人,印度人,欧洲人都盯着非洲航路,这条路线出了问题,上千亿的投资和存粮都会出大问题的。”

汪大海笑着说:“这道理都知道,唉。。。。。。又要去做政治动员了。”

“民以食为天,事关15亿人吃饭,可不是小问题。穿了这身军装,就该尽全力。”

汪大海看着一脸正经的姚远,不由得笑道:“好了,好了,把舰载机召回吧,舰队准备回航,我去安排动员大会,今天晚上聚餐,肚子里不填点好的,口号也喊不动的。”

看着他转身出了舰桥,看样子今天晚上是要把“家底”给掏空了,嘛~~反正那就是政委的事。

姚远一凝神:“让第6中队返航吧,下午13点整全舰队转向,回母港!”

吃饭问题永远是第一要务,对于第一舰队的官兵而言也一样,一艘航母,四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艘大型补给舰组成的舰队,上上下下小一万人,差不多是个小型城市,每天的物资消耗都异常巨大,光食物的消耗量就在20吨以上,而上一次靠岸补给还是在五月中。长达一个多月的西太平洋训练,补给舰的库存,弹药油料淡水还好说,食物实在是差不多见底,只剩80吨不到的存量。

“看看我们的家底,我们还剩下很多冻鸡肉和猪肉,蔬菜的话每个人差不多可以分到500g,好消息是我们还剩不少苹果。。。。。。”政委汪大海通知正对着刚统计出来的食物库存清单发愁。

“原本巢湖号编队明天下午和我们回合,现在刚接到命令说是我们要返航,会合就取消了。。。。。。”司务长也只能表示无奈,“回程还要三天时间。。。。。。政委,你看该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汪大海把清单往桌上一拍,“那句话杂说来着?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家车都有办法,咱们在船上又没大山拦路怕啥?”

司务长立刻凑上来:“政委有办法了?”

汪大海一瞥:“怎么着?不相信你政委我,当年我在兰州号上可也是司务长!走,去厨房!”

两人一前一后雄赳赳气昂昂的杀向厨房,气势无人可挡。

政委管“家务”忙着操弄晚上的会餐,司令员此刻正对着电子海图思考着什么,刚刚收回了第6中队的舰载机,进行警戒的两架预警机也正在返航途中-----他们所剩的油料也已经不多。似乎一切都在正常的进行中,接下来只要收拢舰队掉转船头向西经过伊豆诸岛,再穿过宫古水道就可以顺利回家了。

“总有点不对劲。”他自言自语道,那是一种说不出口的不安全感。

紧闭着双眼,双手握拳,头微微仰起------这是他思考问题时候惯用的姿势。

“让第七中队安排警戒机队,还要再安排两架预警机升空。”

一旁的航空联队指挥官陈雄对这个命令似乎有些不解:“司令,才刚刚收回舰载机,地勤正在清理甲板了。。。。。。。”

姚远没心思听他的发言,打断道:“现在是多事之秋,小心点没坏处,赶紧去安排,这是命令!”

陈雄清楚姚远的脾气,没再解释什么,敬礼致意之后,立刻去召集相关人员准备安排战机升空。

第92章 飞跃巅峰(七)第161章 穷途末路第116章 突然严肃起来的中东第19章 第十九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109章 钢铁的咆哮第94章 飞跃巅峰(九)第143章 重锤第129章 贴身肉搏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轰响的克什米尔第14章 第十四章 燃烧的翁吉瓦(完)第16章 第十六章 “亲华派”日本人第87章 飞跃巅峰(二)第94章 飞跃巅峰(九)第14章 第十四章 某人的幸福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归乡第46章 手中的牌(一)第57章 科德吉反击战(八)第18章 第十八章 南亚与远东第52章 科德吉反击战(三)第30章 第三十章 美国人的逻辑第14章 第十四章 某人的幸福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归乡第161章 穷途末路第15章 第十五章 动摇的基石第7章 第七章 国家利益第94章 飞跃巅峰(九)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战场评估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有些嘴不能偷第1章 第一章 楔子——亘古的光芒第86章 飞跃巅峰(一)第30章 错位的理解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丰饶南海第38章 无法透视的未来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暴风拦截第34章 参战前奏第3章 第三章 石油期货第91章 飞跃巅峰(六)第2章 第二章 大考第19章 第十九章 d·brt和帝国坟场第12章 第十二章 冲突以后(续)第157章 雅各布阿巴德(六)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偷嘴的日本人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停战的预期第58章 科德吉反击战(九)第72章 印度人的如意算盘第53章 科德吉反击战(四)第8章 第八章 氦3与铁路的交换第1章 第一章 非洲方向第20章 第二十章 第二次南安战争第105章 外交交换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停战的预期第11章 第十一章 燃烧的翁吉瓦(四)第98章 仰望天堂第99章 真理的残酷第92章 飞跃巅峰(七)第123章 激战印度洋(一)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反咬第17章 第十七章 战略收缩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停战的预期第65章 生命之源第134章 七月杂记第75章 反直升机作战第115章 要玩就玩大的第49章 死亡螺旋第125章 余勇判断失误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海之魂第2章 第二章 试验装备第1章 第一章 三月第120章 对陆攻击第73章 牛党和流糖稀第19章 第十九章 d·brt和帝国坟场第103章 历史的翻覆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归乡第20章 第二十章 第二次南安战争第7章 第七章 扩大战争派第18章 第十八章 玩火的越南人第117章 遥远的桥第51章 科德吉反击战(二)第6章 第六章 妹控的狂喜,嗯……第111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14章 第十四章 战争的前奏第2章 第二章 攻于九天第117章 遥远的桥第15章 第十五章 战争的杂音第2章 第二章 攻于九天第53章 科德吉反击战(四)第165章 宿命的碰撞第68章 攻击列城第104章 美国人的办法第59章 科德吉反击战(十)第159章 一路荆棘第85章 酝酿第123章 激战印度洋(一)第3章 第三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3章 第十三章 战争的目的第5章 第五章 钱第33章 战争雷霆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北极第118章 “美利坚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