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心诚则灵
太子不能确定:「大概可以用吧。」
「南怀仁死六七年了。」石舜华道, 「准噶尔那边的事是在他死前平定的。噶尔丹死后,火器就没再也没用过,妾身觉得都该生锈了。」
太子转向她:「你是不是又听到什么风声?」
「没有。」石舜华道,「咱们做饭的锅三个月不用就生锈,妾身是凭这一点猜的。」
太子抓了抓额头:「孤改天去看看。」抬头发现小儿子盯著他, 「弘晅, 竖著耳朵听什么呢?」
「阿玛也有不知道的事?」小孩十分好奇。
太子:「你阿玛我是人, 不是神,不可能事事都知道。对了, 以后你皇玛法再问孤和你额娘的事, 要说不知道。」
「不告诉皇玛法?」小孩问。
石舜华:「我和你阿玛经常讲笑话,你全告诉你皇玛法, 他不知道我们说笑话, 会和你一样把笑话当成真, 所以你什么都别说。」
「好的。」小孩晃两下脑袋, 「额娘,今天好热。」
石舜华扯扯嘴角, 瞥他一眼:「你皇玛法那里有冰, 热不著你,吃了饭你阿玛送你过去。」
饭后, 十一皇子来了。
弘晅大乐:「阿玛,快忙去吧。」
「张起麟, 亲自把他送到汗阿玛手上。」太子道, 「你以为孤没工夫送你, 就不用去了?」
十一皇子捏两下小孩的脸:「跟你阿玛说,你还小,六岁再读书习字也不晚。」
「十一叔,你帮我说啊。」小孩抬头望著他,「求求你啦,十一叔。」
十一皇子噎住:「太子二哥,你这个儿子早慧,这么聪明的小脑袋瓜,一天只学两个时辰可惜了,得让他学四个时辰。」
小孩从十一皇子脚上跑过去,直奔清溪书屋。
十一皇子倒抽一口气,盯著小孩的背影,忍不住说:「这不吃亏的性子到底像谁啊。」话音落下,转向太子。
太子白他一眼,转身往书房去:「像你二嫂。」边走边问,「找孤何事?」
「您以前跟弟弟说的事,我交代下去,早前传来消息,我忘了跟你说。」十一皇子道,「汾州府的确不适合种庄稼,但适合种核桃、大枣、地蛋、山药。我派过去的人还说,地蛋秧可以喂牲口。我已经买三百亩地,如今也已种上地蛋,只是还没跟汗阿玛提这事。」
太子肯定道:「想让孤出面替你说?」
十一皇子不太好意思:「您了解汗阿玛,不喜欢咱们与民争利。当初九哥养蒙古牛,他就有点不大高兴。九哥跟他说没银子用,汗阿玛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要是知道我买地,还不得把我骂的不知道我额娘是谁。」
「请的长工是当地百姓?」太子问。
十一皇子:「是的。其实那边的百姓也有种过地蛋和山药,但卖不出去,又吃不惯洋玩意,就没再种。我的人跟他们说,出钱请他们干活,把我的地当成自家的地伺候,就允许他们一起种山药、地蛋,赶明儿跟我们一起卖。」
「结果呢?」太子问。
十一皇子道:「本来可以买四五百亩,有些百姓一听我的人这么说,就不愿意卖地了。只买三百亩。十二弟买两百亩,还分得很零散。听说有几块地什么都不能种。两百亩地保守估计,一年也就赚六七十两银子。说实话,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那几块地树也不能种?」太子问。
十一皇子楞了一下:「什么?您,您的意思在田地里种树?」
「地荒著也是荒著,即便种最不值钱的树,过几年长大了,树干也能卖给棺材铺,树枝也能当柴火卖。」太子道,「看不上这一点钱?」
十一皇子连连摇头:「我们根本没想过在田里种树。」
「枣树、核桃树都能种,杨树、槐树不能种?」太子道,「说起来,孤前些天还吃过洋槐花。没想到味道挺好。」
十一皇子不禁眨了一下眼:「就那个白花花的槐花?太子二哥,我的哥啊,您可是太子。」
「御花园有颗槐树,你嫂子领著暖暖和晗晗放风筝时看到就命奴才弄一点。」太子道,「孤也没想过那东西可以吃,和在面里蒸熟,淋点芝麻油,甜中带香挺不错的。
「孤听张起麟说,他小时候每逢槐花盛开的时候都会去弄槐花,一时吃不完,就晒干留著冬天没菜的时候吃。」
十一皇子啧一声:「太子二哥,赶明儿你一准是个明君。」
「你什么意思?老十一。」太子拧眉,「讽刺孤呢?」
十一皇子连连摇头:「绝对没有。您以前就像那天山雪莲,没有一点人气。大婚后您身上不但多了人气,如今还多出烟火气。比起以前弟弟更喜欢现在的你。不过,说正事,汗阿玛那里就拜托您了。」
「你自己去说。」太子道,「跟汗阿玛说请当地百姓种地,百姓多一份进项,日后还能带著百姓把东西卖出去,汗阿玛听到这两样非但不生气,还会夸你。」
十一皇子将信将疑:「汗阿玛不会骂我抢百姓的地?」
「不会。」太子说著话,往四周看了看,见没外人,「除非老糊涂了。」
十一皇子「扑哧」笑出声:「您这话可别让他听见。」
「孤又不傻。」太子道,「你八哥那边呢?」
十一皇子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八哥是个干大事的人。」
「说人话。」太子瞪他一眼。
十一皇子:「我们那天商量著不能种庄稼就种树,八哥就盯上各种果树。上个月听九哥说,他在陕北弄四百亩地,其中三百亩放著没动,一百亩全种阿月浑子。九哥还说如果能结果,赶明儿那四百亩地全种阿月浑子。」
「种活了?」太子忙问。
十一皇子:「不清楚。瞧著八哥不愁不急,应该没大事。阿月浑子在京城卖的可贵了。太子二哥,您说说这人跟人怎么就差这么多的。我只想著种地蛋,他想著种那玩意。」
「所以他是你八哥。」太子也挺意外,「你九哥也跟著种了?」
十一皇子:「树苗太贵,九哥怕打水漂,和十哥种的不多,也就几十亩。」
「跟著老八学其他的地都荒在那里?」太子皱眉,「孤叫你们去干什么的?」
十一皇子:「我和十二弟的地没荒。您还叫懂农事的人过去,在那边待了一个多月什么都没琢磨出来,能在地里种地蛋和山药,还是当地百姓提醒呢。」
「那些人孤早晚得收拾干净了。」太子咬著后槽牙,「还有事吗?」
十一皇子笑道:「一点小事。听说二嫂要带弘晅去龙泉寺——」
「你福晋要去?」太子打断他的话。
十一皇子晃一下手指:「我的那个嫡子也该种痘了,求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过去。」
「种痘这事孤改天得跟太医院说说,想个稳妥的法子。」太子说著叹了一口气,「赶明儿我跟你二嫂说一声。如今天热,早著呢。」
十一皇子:「我也是怕忙起来给忘了。」
八月二十五,上午,天气晴朗,微风和煦,石舜华抱著小儿子下车,耳边传来一阵欢呼声。
「额娘?」弘晅下意识抱紧石舜华的脖子。
石舜华转过身,就看到大门外两旁全是百姓,拍拍弘晅的背:「别怕。」转身问,「方丈,那边是怎么回事?」
龙泉寺方丈笑著说:「前天我们寺里贴出告示修整三天,附近百姓就猜这几日有贵人到。百姓不知您过来,这几天没事就在门外盯著。昨儿上午的人比今天还要多。」
「是来看我额娘吗?」弘晅好奇地问。
方丈:「百姓是想看见太子妃。」
「为什么?」嫁进皇家没几年的十一福晋不懂,很是好奇地问。
方丈笑道:「太子妃第一次来上香的时候,附近百姓知道了,第二天都跑来拜太子妃拜的菩萨。有许多香客回去就生个孩子,便认为本寺的菩萨灵。到后来百姓一看到告示,就来确定是不是太子妃来上香,如果是太子妃,她们明日就过来。」
「难道因为二嫂拜过的菩萨特别灵?」十一福晋忙问。
石舜华摇头:「打个比方,平时龙泉寺每日接待是个女施主,我来后的第二天接待一百个,十个里面有一个怀孕,百姓会觉得巧合。一百个里面有十个,百姓一想到十来个有孕,就觉得菩萨很灵。大师,是不是这个原因?」
方丈颔首:「太子妃所言极是。」
「那龙泉寺的菩萨到底灵不灵?」十一福晋迷糊了。
石舜华:「心诚则灵。」
方丈张了张嘴,准备的长篇大论咽了回去,忍不住看石舜华一眼,感慨道:「心诚则灵。」
「听说你今儿被很多人围著险些出不来?」太子一听石舜华回来,就扔下政务跑回毓庆宫,「顺天府派人把你解救出来的?」
石舜华拿掉发簪:「这么不靠谱的话您也信。」
「搁别人孤自是不信,换做是你,孤不得不相信。」太子好奇,「老八的福晋没跟你一块去?」
石舜华不懂:「她跟我做什么?」
「求子啊。」太子脱口而出。
石舜华冷笑一声:「自己不能生还拦著不准别人生,她去拜菩萨,菩萨也不会搭理他。」
「什么意思?」太子一脸好奇。
石舜华看他一眼:「爷今儿没事?怎么突然对八弟的事这么好奇?」
「你以前不是说火器的事么,孤跟九弟说,带几个火器以防不测。」太子道,「孤又跟他说,瞧著别生锈。九弟当时一副看傻子似的看著孤,就差没明说火器怎么可能生锈。
「他从火器营回来就跟孤说,真有个炮生锈。问孤怎么知道,孤说很久没用就生锈了。九弟当时问孤,那怎么办?孤跟他说不方便出面,叫他自己解决。
「三天后八弟奏禀汗阿玛,火器营的大小官,连兵部尚书都没落下,全被他弹劾了。有理有据,引据经典,一个人舌战七八人,汗阿玛都被他给惊到了。」
石舜华不信:「这不是八弟的作风。是不是你授意的?」
「不是!」太子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石舜华:「四弟?」
「你怎么知道?!」太子吃惊道。
石舜华:「没人在八弟跟前敲边鼓,八弟不会出这个头,还一下子得罪整个兵部。」
「下了早朝,汗阿玛把我们全叫去乾清宫,开口就问八弟是谁的主意。」太子道,「八弟说是他自己。汗阿玛接著就问孤和老四。」
石舜华:「妾身都能看得出来,汗阿玛肯定能猜得出来,他年龄大了,但没糊涂。这和老八的福晋去不去上香有什么关系?」
「孤关心他,随口一问。」太子本想跟石舜华说,他这个弟弟日后可为贤王,不想看到他的贤王弟弟连个嫡子都没有,「你刚才说老八的福晋怎么回事?」
石舜华:「听四弟妹说八弟府上有个侧福晋怀了,两个月流掉了。老八的那两个侧福晋又不是没生过孩子,身体也没毛病,孩子突然掉了,你不觉得奇怪?」
「这个女人够作孽的。」太子颇为鄙视,「老八知道?」
石舜华:「知道也不能休妻,不如装不知道。哎,正说著,你干什么去?」
「一点小事。」太子到前殿就使孙河去找十四皇子胤祯。
胤祯如今十七岁,和胤祥同样住在宫里,不同的是胤祥跟著兄长们办差,胤祯还没什么正儿八经的事。
胤祀和胤禟等人买地种果树一事,胤祯是知道的,可他没出宫,身边用得著的人除了嬷嬷就是几个一直伺候他的太监,纵然想参一份也找不出个跑腿的人。
乌雅氏一族倒是有不少人,可这事是太子牵的头,乌雅氏一族都快恨死太子妃了,胤祯怕他们知道后找人捣乱,坏了太子的事,连累百姓跟著受苦,于是就没跟著掺和。
可是整日无所事事,胤祯都快闲出病了。一听太子找他,精神大振,麻溜跑过来,还没进门就问:「太子二哥有何吩咐?」
「帮孤查几个人。」太子道,「玛尔珲几兄弟。」
胤祯楞了楞,没反应过来:「安亲王的儿子玛尔珲?八嫂的舅舅?他,他怎么得罪您了?」
「孤一直看他们不顺眼,这个理由如何?」太子问。
胤祯:「搁别人我会觉得他吃饱了撑得。搁您身上,这个理由就足够了。不过,太子二哥,您儿子这会儿在乾清宫跟著汗阿玛读书习字,送往乾清宫的奏折都在你案几上,您确定您能腾出手收拾玛尔珲?」
「十四,孤以前跟老八说过,孤不喜欢太聪明的人。」太子道。
胤祯肯定道:「八嫂惹二嫂生气了?」
「跟你二嫂没关系。」太子道,「别一有什么事就往你二嫂身上想。她没这么闲。」
胤祯打量他一番:「真是因为你看玛尔珲不顺眼?」
太子点了点头:「当初你八哥和郭络罗氏吵架,孤把玛尔珲叫过去,从那天起孤就看他不顺眼。只是以前孤瞧著汗阿玛对安亲王一家挺好,如今快不记得他们家,才准备收拾他。」
「我就说您不会无缘无故整治玛尔珲。」胤祯瞥他一眼,「顺便为自己铺路?」
太子摆手:「汗阿玛没一点那个意思,别乱说。」
胤祯以前以为康熙打算立弘晏或者弘曜,如今经常能听到身边奴才说,乾清宫的太监又去东宫接五阿哥,胤祯断定要不了多久弘晅就会成为太孙。如今康熙又放权给太子,胤祯觉得立太孙之日,就是他爹退位之日,也是太子登基之时。
只是太子不急不躁,没见他召见亲信,也没跟他们兄弟透露些什么,胤祯看不懂:「难不成汗阿玛这次放权只是试探你?」
「可能。」太子吐出两个字。
胤祯睁大眼:「汗阿玛,汗阿玛想什么呢?您都当三十年太子了。」
「孤又不是第一个当三十年太子的人。」太子浑不在意。
胤祯往四周看了看,小声地说:「可是历史上那些当三十多年太子的没有一个好下场啊。我的二哥,趁著汗阿玛有这个意思,提醒他一下,把这事坐实了。」
「万一汗阿玛过几天反悔呢?」太子笑眯眯的看著他问。
胤祯拉张椅子坐下:「他反悔也没用。」顿了顿,「二哥若是怕汗阿玛反悔,趁机把他的那些心腹拔掉就是。」
「理由呢?」太子问。
胤祯啧一声:「还用什么理由。文武百官干净的寥寥无几,有的弄权,有的贪钱,有的喜欢美人儿,一查一个准,只要您敢动。」
「你别怂恿孤犯错。」太子道,「三十年都等了,再等三十年孤也等得起。」
胤祯:「你确定你的身体还能再等三十年?」
太子噎住:「霍林,送客!」
「开玩笑,开玩笑。」胤祯道,「我们看到汗阿玛放权,也在私底下说过,等著你上来带著兄弟们大干一场。」
太子呼吸一窒:「孤没听明白。」
「太子二哥,这就没意思了啊。」胤祯道,「弟弟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您还跟弟弟装糊涂呢?」
太子:「孤确实不知道你们打算干什么。」
「你真没发现,汗阿玛近几年越来越心慈手软?」胤祯压低声音,「说好听点仁厚,说难听点就是有点昏庸了。」
啪!
太子手边的扇子打到胤祯锃亮的脑门上。
胤祯反射性捂住,不敢置信瞪大眼:「太子二哥,我为你好,你还打我?!」
「打你的胆大包天。」太子瞪著他说,「孤当没听见。再让孤听见一次,孤还打你。闲著没事赶紧去办孤交代你的事。」
胤祯哼一声,起身走人。到门口碰到石舜华,笑著跑过去:「二嫂,去东院啊。」
「你笑的真假。」石舜华道,「有事找我?」
胤祯:「没有。许久不见二嫂,就是觉得二嫂又漂亮了。」
「直接说什么事。」石舜华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胤祯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摸摸额头:「你看,太子二哥打的。」
「去金银楼挑个扳指,就说我送你的。」石舜华开口道。
胤祯一喜:「谢谢二嫂。」当天下午就跑去金银楼挑玉扳指。不过,也没忘记找人查安亲王一脉。
康熙以前对安亲王一脉十分优厚,为了安抚安亲王一脉还把郭络罗氏这个孤女嫁给胤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安亲王一脉的有些子弟便仗著康熙恩宠,近些年行事愈发猖狂。
胤祯知道玛尔珲不太好动,又怕打草惊蛇,便没直接查玛尔珲兄弟,更何况这几人还是索额图的外甥。
于是胤祯就挑软柿子,事实上还是软柿子好捏,没费多大力气就查出一叠有用的东西。
九月十三,胤祯带著东西去东宫:「太子二哥,有几人跟赫舍里一族交往甚密,你动安亲王府的人,可能会自断筋骨。」
「假如你身上得了疮,太医说要想根治必须割掉一块好肉,你是治还是不治?」太子反问。
胤祯提醒道:「您身上可不止这一个疮。再过几年很有可能千疮百孔。」
「不需要你提醒。」太子没好气道,「孤知道孤在做什么。」
胤祯笑道:「瞧您急的。我原本以为你是真看玛尔珲不顺眼,后来想起你跟我说的话,您不知道汗阿玛放权是故意还是真有此意,干脆挑个不顺眼的试探汗阿玛?太子二哥,我猜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