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蔫坏蔫坏
太子:「日本人那边咱们已开始布防, 海南那边也得注意些,否则洋人到家门口,咱们都不知道。」
「您的意思不派兵,而是让八旗子弟过去?」胤禛问。
太子:「海南那边小岛众多,先让在京城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到小岛上, 想自己种粮食就种粮食,不想种就捕鱼, 总比在京师好。」
「没什么出路, 受嫡母打压的庶子到海南再苦也比在京城好。」胤禛道,「可是弟弟先前也说了, 汗阿玛不同意。」
太子:「如果汗阿玛不知道呢?」
「您, 您——」胤禛不敢置信瞪大眼,「这…这以后要是传到汗阿玛耳朵里, 您可会吃挂落。」
太子摆手:「孤既不招兵买马, 也没偷制火器, 只是把吃闲饭的弄去海南, 汗阿玛生气也不过是数落孤一顿。再说了, 汗阿玛真气得茶饭不思, 孤还有弘晅。」
「您这个儿子了不得。」胤禛道, 「能把汗阿玛气得跳脚,也能逗得他哈哈大笑。您如果已经决定下来, 弟弟明儿就去吩咐, 当天就能把人招齐。」
太子抬手:「不急。孤只知道海南那边小岛多, 至于有多少孤可不知道。你跟在海南的八旗子弟熟悉, 先命他们标记一下总共有多少岛可以住人种菜,能安置多少人,然后再找人。」
胤禛算一下日子:「一来一回起码得到明年开春。」
「又不是过了今年,明年洋人就对咱们出兵。」
「您是不是收到什么消息?」
「孤整日在宫里,能收到什么消息啊。」太子笑道,「倭人连『借种』那么下三滥的事都能想出来,孤又听到西洋人把南边的小国全占了,俄人得空就越界挑衅,孤意识到大清就像一块肥肉,被群狼盯上。」
胤禛张了张嘴,很是感慨:「还真跟你说得一样,朝鲜近些年也不安分。」
「那边就没安分过。」太子道,「还有西疆和西藏,只是暂时臣服。」顿了顿,「孤本以为天下太平,要不是日本人过来,孤到现在还跟个井底之蛙似的。」
胤禛不赞同道:「别这么说,太子二哥,弟弟时常跟在海上讨生活的八旗子弟来往也没想到这些。你待在宫里不常出来却能看到这点,已经很了不起。更何况洋人如今还没露出爪牙,咱们就开始防备,以后会越来越好。」
太子长叹一口气:「但愿如此。对了,赶明儿人齐了,送到水师那边训练一个月,提前跟他们说好,吃住都是自己的。这样一来南边的水师将军就不会特意向汗阿玛禀报。」
「八旗人多,其实都沾亲带故。」胤禛道,「若不是汗阿玛压著不放,先前在海上的那些人早把人带出去。甭说吃住自己出,管他们要报名的银子,他们也乐意出。
「海南的椰子、菠萝摘下来可以存放许久,一船运到苏杭赶得上在京一年月钱。说起这个,去年入秋从那边又运来两船,果子是放在冰室里面,一路上没怎么颠簸,个个像刚摘下来一样。运过来都没下船,就被人分完了。我福晋的侄子还给她送一盒咖啡,找葡萄牙人买的,价格赶得上西湖龙井。」
太子好奇:「咖啡?」
「对,颜色和洋人送给汗阿玛的巧克力差不多。」胤禛道,「弟弟喝一点,特别苦,就叫她收起来了。您好奇的话,弟弟拿给你。」
太子摆摆手:「不用,孤觉得你二嫂应该有。」
「二嫂也有?」胤禛颇为惊讶。
太子:「你福晋给的。」
午时一刻左右,太子回到东宫一问石舜华,四福晋果然给她半盒。太子好奇:「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四弟妹说把那个黑豆磨成粉,冲泡著喝。」石舜华道,「冲出来的水很黑,阿鼓那几个丫头不准妾身喝,妾身就没喝。对了,一直在房里放著。爷想喝?」
太子:「孤喜欢茶,不喜欢那东西。不过,赶得上西湖龙井的东西,孤得尝尝。赶明儿再问问洋人咱们这边能不能种,可以种那个咖啡豆,就叫洋人教咱们种。」
「吃喝上面,洋人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不多。」石舜华道,「既然卖那么贵,肯定不乐意教咱们种。」
太子:「咱们虽然把西洋人统称为洋人,但西洋有很多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荷兰。罗马等等。孤以前听传教士说过,一个西洋小国也就山东、安徽那么大。西洋那边可不是铁板一块。
「找茶师傅的人是英吉利人。无法阻止英吉利卖茶叶,咱们就找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咱们教他们种茶,制茶,他们教咱们种咖啡豆啊。」
「茶师傅愿意?」石舜华怀疑。
太子:「西湖龙井的当家人肯定不愿意茶园的老师傅出去,技艺很一般的茶师傅准乐意。洋人里面真正懂茶的人不多,教会他们,饿不死咱们。
「大清幅员辽阔,不能种茶,不好种庄稼的地方全种上咖啡,到那时焦急的可就不是咱们。还有一点西班牙人或者葡萄牙人有茶园,你觉得英吉利人会放过他们?」
「让他们内斗?」石舜华眉头微蹙,「就因为一点茶叶?」
太子:「先前咱们还说茶叶在西方等同于早年的自鸣钟,一两好茶叶运到西方,少说也能换一两白银。一船又一船的白银送到西方,是人都会眼红。
「他们如今占的地方都是抢来的,你可以抢,我也可以抢,咱们也可以抢。不过,大清的臣民喜欢安稳日子,咱们不抢,只能趁他们争抢的时候排兵布阵,把大好河山围成铁桶。」
「爷想的很好,前提是大清的将士得听您的。」石舜华道,「文武百官,贩夫走卒也得听您的,才会有人自愿选送一批茶师傅去教洋人种茶。」
「所以今儿跟四弟说起海南的事,只说先派闲散的八旗子弟过去,没有提派兵的事」太子叹了一口气:「孤以前跟汗阿玛提议,弘晅六岁时再立他为太孙,如今弘晅已六岁了,内务府和礼部没一点动静,他估计是想当著皇帝过太上皇的日子啊。」
「明年再不立太孙,妾身就叫娘家提醒汗阿玛。」石舜华道。
六月初,御驾抵达承德。康熙五年前命下面人修建的避暑山庄如今只修好一半,但也足够康熙和几个皇子皇孙住的,至于随行官员,自然是住驿站。
康熙心无牵挂,在承德住好几天才启行前往赤峰。
六月十三日傍晚,康熙抵达赤峰。早早接到消息的几个公主和蒙古各部首领已等候多时,因康熙有些累,一众人便没去拜见康熙。
翌日,早上,弘晅像以往一样用过早饭就去找康熙。到帐篷外面听到里面很是热闹,小孩冲不远处的侍卫招招手:「谁呀?」
「额驸们和蒙古各部台吉。」侍卫说完就问,「五阿哥要见皇上,下官帮你禀报?」
小孩摆摆手:「不用。」他皇玛法忙得不可开交更好,今儿就不用看书习字啦。正打算回去,听到个熟悉的名字,再仔细一听,是在说他。小孩眼珠一转,拿出康熙让他挂在脖子上,用来防身的小匕首,朝著帐篷就是一刀。
侍卫惊呼一声:「五阿哥!」
「谁在外面?!」康熙霍然起身。
「皇玛法,是我啦。」
康熙循声看去,之间左边多出一双眼睛,心中一紧,三两步走过去,又多个鼻子和嘴巴。
「你在干什么?!」康熙头痛不已。
小孩理直气壮:「偷听你讲话啊。」
「进来。」康熙看到小孩手里的匕首,万分后悔,「不准再割,从正门。」
小孩悻悻收回匕首放套里,挂回脖子上:「好吧,好吧。」
「这位是东宫的五阿哥?」格日乐图问。
康熙颔首:「最调皮,最调皮,没有比他更调皮的了。」话音一落,小孩进来,「你来干什么?」
「皇玛法叫我来的啊。」弘晅道,「您说的,迟到一刻钟就多写一篇大字。」
康熙走到主位上坐下:「以前也没见你这么听话。」
「我以前小,不懂事啊。」小孩走到他身边,看到桌子上有好些蜜瓜,挑一块小的,「皇玛法,我听到我的名字,你刚才是不是在说我啊?」
康熙朝他手背上一巴掌:「朕准许你吃了吗?」
「也没说不准啊。」小孩咬一口,递到康熙面前,「还你。」
康熙扬起巴掌。
小孩下意识闭上眼,脑袋不痛,又睁开眼,看到康熙已转过身坐好,抓个垫子挨著康熙坐,边吃边问:「皇玛法,他们都是谁啊?」
「这边的是你大姑丈,二姑丈和三姑丈,这边的是你四姑丈,五姑丈和六姑丈,那边的几位是蒙古郡王。」康熙怕他记不住,也就没说名字。
小孩盯著一众人看了看:「我知道。」
「你知道?」康熙很意外,「你知道什么?」
小孩道:「我额娘说过啊,三姑丈和五姑丈对姑姑不好,阿玛最喜欢六姑丈。」
此话一出,偌大的帐中忽然变得安静。
噶尔臧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早年不懂事…不过,不过,后来臣已经改了。」
「不懂事?」弘晅睁大眼,「你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啊?皇玛法,别再说我最不懂事,我才不是最不懂事的。」
康熙冲梁九功使个眼色,梁九功连忙递过来一个湿毛巾。康熙夺掉弘晅手里的瓜,给他擦擦手擦擦嘴:「你懂事还能吃一身?朕这里有事,没工夫教你读书习字,找你十五叔领你玩去。」
弘晅心中一喜:「真的?」
「赶紧出去。」康熙正跟女婿们唠家常,他一句话弄的所有人都不敢吭声,康熙是真不敢留他。
小孩打个千:「皇玛法,我下午再来找您啊。」说完起身就跑,路过格日乐图停顿一下。格日乐图正想问是不是有事,就感觉到脚趾头一痛。倒抽一口气,转身就看到小孩消失不见,张目结舌:「他,他——」
「谁啊?」康熙明知故问。
格日乐图嘴角抽了抽:「没,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