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章 完爆御史

四皇子胤禛顺著太子的视线看过去, 依然是他二嫂的六个小宫女遥遥领先。但他没吭声, 等到六名缠足的宫女双手提著半桶水, 颤颤巍巍地走向田地那头,啧一声, 嫌弃道:「演的可真好。」话音刚落,扑通一声,走在中间的宫女摔在豆田里。胤禛张口就说:「假摔!」

康熙扭头瞪他一眼, 闭嘴!

豆秆差点戳到宫女的眼睛?刘不语注意到这一点,整个人不好了。假摔成这样,除非太子妃用对方全族性命向威胁。然而这不可能, 皇上不会同意太子妃这么做。

刘不语想通这一点, 脸色更难看, 因为他又看到有个缠足的宫女险些摔倒,太子妃的六名宫女却已经轻轻松松回来。

「刘大人,如何?」石舜华道:「在你看来缠足和不缠足做事没什么区别,我却认为你以前只见过缠足的妇女做事, 幷没有比对过两者的差别,是不是?」

「是……」刘不语不想承认,可现实容不得他诡辩。

石舜华道:「你不清楚事实真相就妄下结论, 把我鄙视汉人女子的事坐实, 以致于天下百姓都知道当朝太子妃鄙视汉人, 刘不语, 这事又该怎么办?」

「自然是叫他帮你澄清。」恭亲王常宁想也没想, 脱口而出。

「不可。」太子道, 「黎民百姓会认为汗阿玛命令刘不语为福晋正名,就如同刚刚刘不语怀疑六名缠足的宫女因畏惧福晋,会故意输掉一样。」

「这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办?放任不管?」恭亲王常宁道,「百姓还不得把侄媳妇编排蛇蝎心肠的万贵妃。」

「我,我…下官……」刘不语我了半晌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只能抬头向康熙求救。

康熙:「赵谦,把今天的事记录下来贴到菜市口。」

「嗻!」赵谦笑著领命。

康熙:「都散了吧。」

「汗阿玛,儿媳还有一事。」石舜华突然开口。

康熙心情甚好,笑道:「说吧。」

「儿媳怕刘大人羞愧难忍,回到家中上吊自杀。」石舜华道,「劳烦赵大人把这一条写进去,刘大人日后是生是死和我没任何关系。」

众人呼吸一窒。

康熙颇为意外地挑了挑眉,他这个儿媳妇想的不是一般周到。再一想,也只有这么周到的人才能想到给十四阿哥买礼物,给十六阿哥准备满月礼,连四儿媳妇的生时礼物都没落下:「赵谦,听太子妃的。没事都回吧,以后不准再议论此事。」

王公大臣亲眼看到缠足和不缠足的女子之间的差距,哪好意思再议论。即便索额图此时也不好说石舜华没事找事。

康熙:「保成,和你媳妇回去吧。保成媳妇,以后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尽管叫保成来告诉朕。」

「儿媳知道了。」石舜华道,「儿媳怕汗阿玛难做才想到这么一出,望汗阿玛恕罪。」

「多大点事啊。」康熙摆摆手,抬眼一看,远处来了一群儿子,不禁摇头:「这些子好奇心胜的。」

「儿臣叫他们回去。」胤禛开口。

康熙摆手:「快下课了,别管他们。」说完,带著侍从远去。

七阿哥为首的一群小阿哥给康熙行了礼就往石舜华这边跑。

「二嫂,赢了吗?」胤祥没到跟前就问。

「当然赢了。」石舜华往四周看了看,示意六名缠足的宫女回去,就对她的六名宫女说:「把木桶拿回来。」

「什么木桶?」八阿哥好奇。

胤禛把刚才发生的事跟弟弟们说一遍,一群小阿哥,包括表面上对太子和石舜华恭敬的胤祯都不禁露出崇拜的眼神:「二嫂太厉害了。」

石舜华:「雕虫小技罢了。」

「什么意思?」胤禛不解其意。

石舜华看到她的宫女回来,「你拎一下那边的两个桶。」

十四皇子胤祯跑过去,拎其中一个一下子楞是没拎起来,拎另一个轻轻松松拎起来:「这,这俩不一样重?!这是怎么回事?」

石舜华:「同等大小的一块木头,这边的重量是那边的四到五倍。也就是说四个这样的桶才有那边一个重。

「还有一点,我的宫女都吃饱了。汗阿玛和太后她老人家的宫女早上没用饭。所以同样拎半桶水的两人,一个健步如飞,一个才会摇摇欲坠。」

「二嫂其实幷没有赢?!」从头看到尾,没有看出一丝破绽的胤禛不敢置信。

石舜华:「不是。如果不缠足,即便拎不动也不会因为脚不稳而摔倒。不在木桶上做手脚,比试结果只是不明显,刘大人依然会输。再说了,长时间做事,缠足的宫女的确不如不缠足的利索。民间有句俗话,脚大走四方,说的就是脚掌大走路稳当。」

「二嫂真厉害。」十三皇子胤祥佩服道,「居然能想到木头和木头不一样重。可十二个桶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啊。」

「别恭维她了。木桶纹理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只不过被油漆盖住了。」太子道:「这事也就骗骗没下过田地,又古板不知变通的刘御史。内务府的木匠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能唬住刘御史就够了啊。」胤祥道,「木匠又不会管二嫂喜欢用什么样的宫女」

石舜华:「十三弟说得不错。普通老百姓忙著养家,商人忙著做生意,他们可精力管咱们家的事。」

「听二嫂的意思,汗阿玛也不知道吗?」八皇子突然问。

胤禛笑道:「我都不知道,汗阿玛怎么可能知道。汗阿玛顶多认为他宫里的人没尽全力。但刚才的几个宫女累得脸通红,这一点没办法假装。」

「汗阿玛有没有罚刘御史?」胤祥好奇道。

太子:「你一说孤想到了,汗阿玛什么也没说就叫他回去了。对了,这事不准别往外传,十四弟,连你额娘也不准说,孤去找汗阿玛商讨后面的事。」

「太子二哥,我和你一起去。」胤禛跟上。

胤祯冲两人扮个鬼脸,抬头对上石舜华似笑非笑的眼神,小孩的脸刷一下红了,「二嫂……」

「有事啊?」石舜华明知故问。

胤祯被抓个正著,很是赧然道:「我不会告诉我额娘的。」

「嗯,我相信十四弟。」石舜华一副哄小孩子的口吻。

胤祯举起小手:「我发誓不会告诉额娘。」

「我发誓我相信十四弟。」石舜华话音一落。胤祯僵住,石舜华噗嗤笑道,「逗你呢。你们是回去吃饭还是去我们那儿?」

「回去用饭。」虽然除服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九个月以内石舜华不好去听戏,参加喜宴等等,也不好在东宫大宴宾客。八皇子想到他们兄弟到东宫,那么一大群人热热闹闹的再传进刘御史耳朵里,极有可能又会参石舜华,就接著说:「下午还有课。」

「那我就不留你们了。」石舜华昨晚睡得不是很安稳,今天起得又早,到讨源书屋就回房歇息。

李佳氏拉著谢嬷嬷:「福晋赢了吗?」

「赢了。」谢嬷嬷道。

「那福晋怎么还不高兴?」李佳氏琢磨著石舜华输了,她就窝在房里不出来,石舜华赢了,今儿就像往常一样在园子里乘凉。

谢嬷嬷往东次间看一眼:「福晋累了。」

「那就好。」李佳氏随即叫嬷嬷把两个儿子抱到凉亭那边玩耍。

太子和胤禛追著康熙到清溪书屋。太子率先开口:「对于普通农妇来说不缠足确实比缠足好,汗阿玛要再次颁布禁止缠足么?」

「不,就这样。」康熙说。

胤禛惊讶:「放任不管?」

「缠足风气当年像瘟疫似的从北宋皇室蔓延到民间,便是因为上有所好。刘不语今儿一句,太子妃不喜欢缠足,下必甚焉。朕无需颁布禁止令,下次大选你福晋继续对外说不喜欢女子缠足,民间缠足的女子会越来越少。」康熙说著,叹了一口气,「堵不如疏,这个道理朕现在才明白,竟然不如一个女子。」

太子打了个激灵,试问:「您说的那位女子是石氏?您太高看她了。她是真不喜欢。她的四个宫女就是天足。」

「你宫里有缠足的宫女么?」康熙问。

太子老老实实说:「儿臣没注意过。」

「肯定有啊。」胤禛道:「宫女多汉人,十个汉女九个缠足,二嫂没把缠足的宫女打发出去,说明她不喜归不喜,没到厌恶的程度。但上次选人时,二嫂表现得十分厌恶。

「二嫂应该有想过利用她的身份影响别人。有些人却逮著机会拿民族歧视说事,这件事二嫂大概没想到。东宫选几个宫女是东宫家事,二嫂估计也没料到真有御史管这么宽。」

「胤禛说得对。」康熙道:「你福晋有心了。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太子头皮一麻:「儿臣回去就告诉她。」

「朕指的是她生产之前。」康熙见状,连忙说:「可不是指永远。」

太子顿时松了一口气:「儿臣知道了。」

「你们退下吧。」康熙摆摆手,等太子和胤禛出去,就叫梁九功传查刘不语的侍卫进来。」

太子和胤禛分开后,到讨源书屋也叫晋江去把他的哈哈珠子找来,询问刘不语和赵谦的事。

赵谦是京官,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京城,资料很好查也不多,只有两张纸。

太子翻开一看看到赵谦的夫人姓兆佳,和三公主的额娘布贵人同姓,眼皮猛一跳,忙问他的哈哈珠子,「赵谦的夫人和宫里的布贵人是什么关系?」

「布贵人的嫡亲妹子。」

「难怪呢。」满朝文武太子都认识,对赵谦的印象一直是有那么一个人,仅此而已。赵谦帮他堵刘不语,太子当真吓一跳,「刘不语又是怎么回事?」

「刘不语今年三十有六,在监察御史之位上待了八年,都御史换了三任他还是监察御史,这人就希望皇上能注意到他。太子妃不要缠足的宫女,往小了说只是个人喜好,往大了说也不过是东宫家事。

「刘不语也不知道听谁说太子妃鄙视汉人。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就连夜写了折子。多亏他急功近利,幕后之人没来得及抹去痕迹,奴才方能顺藤摸瓜查到放出流言的人。」

「胤禔?」太子肯定得问。

「不是。是纳兰明珠。」

太子轻笑:「胤禔和纳兰明珠有何区别?」

「纳兰明珠的夫人的娘家侄子媳妇的哥哥的闺女今年参加选秀,她回来告诉纳兰大人的夫人的。按理说宫女的选拔比秀女晚,她不应该知道。但今年宜妃得给五皇子挑福晋,荣妃给三皇子选伺候的人,两人都忙,选秀一事就推给惠妃和德妃。

「那几天天气热,惠妃懒得出去就把选宫女的事交给管事嬷嬷。嬷嬷直接叫宫女走一圈,就挑出十来个合适的。其他嬷嬷瞧著其中几个长得不像样,就要求那个嬷嬷换一下。嬷嬷估计也没多想,把太子妃的要求说了出来,然后传遍后宫。」

「不对,不对。」太子摇头,「宫女和秀女不在一块,宫女那边即便闹翻天,秀女也不见得能知道。」太子道,「这些你听谁说的?」

「这,奴才找宫里的太监打听到一点,结合在外面查到的,推测出来纳兰明珠从他夫人口中得知这事,然后把事情搞大。」

太子:「后半段对,整个皇宫里的人都知道,肯定还有人刻意把事情传开。惠妃不可能,因为出了事孤会第一个想到她。宜妃如果忙著五弟的福晋,也懒得理别的事。看来只有荣妃和德妃了。」

「不,不会吧?这两位是最安分的。」

太子「呵」一声,像听到天大笑话:「汗阿玛的女人虽多,但他好面子干不出逼迫之事。家里托人说句话,选秀的时候就会被撂牌子回去自行婚配。

「选择留在宫里的女子就没有一个安分守己,不想往上爬的。区别不过是有的人是家里逼迫,有的人是自身愿意。荣妃早年勾著汗阿玛孩子一个接一个生,德妃能从宫女爬上来,要孤说,四妃唯有她俩最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