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bookmark

第35章 产前准备

石舜华不解:「听太子说皇家以前没出过双胞胎, 我怀两个孩子对皇家来说是喜事, 汗阿玛为何要下封口令?」

「皇上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你想知道为什么回头就问问太子。」富察氏道,「身体咋样了, 有没有吐?」

石舜华:「没有。不过,我这才三个月,平时也没吃多少, 总感觉胖了一圈。阿笙说我没胖。」

「你是比在家的时候胖了一点,阿笙天天见你没看出来也正常。」富察氏盯著石舜华看一会儿,「别吃太多, 孩子太大不好生。人家生一个孩子都得要半条命, 你这还是两个, 到时候更费劲。」

「我知道,谢嬷嬷说过。」石舜华道,「昨儿太子还跟我说,过几天挑几个嬷嬷, 再把两个孩子的奶嬷嬷定下来。」

富察氏一听她自己挑,不禁叹气:「你也没个婆婆,我又在宫外, 也帮不上什么忙。当初叫家里的两个嬷嬷跟你一起进宫, 你不愿意, 非要带阿笙她们四个。」

「内务府的嬷嬷比咱家的嬷嬷有经验。」还有一句话石舜华没说, 她能听到人的心里话, 内务府的嬷嬷胆敢跟她藏心眼, 她自会让所有想害她的人吃不了兜著走,「汗阿玛很重视这俩孩子,没人敢捣鬼。额娘,您就放心好了。二哥,既然汗阿玛对外下封口令,你们回去也别告诉家里人。把堂堂杂货店跟我有关系的消息放出去。」

「你以前说最好不要让人知道杂货店跟你有关,现在……」富察氏顿时拿不定她到底怎么想的。

石舜华:「我以前也没想到洋人会拿福/寿膏圈钱,也没料到祖父会走得这么突然,更没想到这么快怀孕,还怀了两个。」

「皇上如果知道了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庆德问。

石舜华:「没事。三皇子胤祉下个月大婚,我跟太子说在皇上面前哭哭穷,顺嘴提一下堂堂杂货店有我的份,皇上会理解的。」

康熙从未听说过「堂堂杂货店」,听到太子隐晦地表示若不是他的福晋有钱,他都没钱给胤祉准备礼物,心里一个劲得意,还是他眼光好啊,给太子挑个这么能干的嫡福晋。然而,康熙一抬头,却看到梁九功满脸震惊,一副见鬼了似的。

太子走后,康熙立刻问:「堂堂杂货店有什么问题?」

梁九功心中一凛,意识到失态连忙告罪,随即就说:「杂货店没问题。只是奴才偶尔听出宫采买的小子说京城的堂堂杂货店日进斗金。王公大臣时常光顾。以前还听说跟太子妃的娘家有关,奴才实在没想到杂货店不但是太子妃的娘家开的,太子妃也有的分,太惊讶了。」

「日进斗金?夸张了。」康熙不相信一个卖杂货店能这么赚钱。

梁九功心说,大家都不想相信,可确实如此:「堂堂杂货店卖西洋物件,听说还有自鸣钟、怀表,可能是因为有那些东西,所以比较赚钱。」

「西洋物件的确不便宜。」康熙对西洋东西比较了解,「不过,太子刚才也说太子妃只占一份,朕估摸著也没多少。」

梁九功心想,对天下之主的您来说没多少,对奴才来说多得多:「可能吧。」

「孤都按照你说的跟汗阿玛说了,汗阿玛不反对你与民争利。」太子回到毓庆宫就告诉石舜华,「至于你叫孤问汗阿玛为什么下封口令,孤觉得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石舜华笑睨了他一眼:「怕我承受不住?爷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妾身,您尽管说,我的心大著呢。」

「你知道皇额娘是怎么去的?」太子不答反问。

石舜华点了点头:「难产。怎么了?等等,汗阿玛是怕我生孩子的时候出什么意外?」

「太医向汗阿玛保证你的身体很好,汗阿玛不担心你。」太子道,「皇家虽然没出过双胎,但王公大臣家出过,汗阿玛也不知道听谁说的,两个孩子总有一个身体好,一个身体不好,汗阿玛怕回头那个小阿哥长不大。」

「我这还没生呢!?」石舜华大惊。

「你别冲孤吼啊。」太子吓一跳,连忙走到石舜华身边,搂住她的肩膀示意她别太激动,「你整日里说汗阿玛能生,其实除了现在这些兄弟姐妹,孤还有十个兄弟,七个姐妹没长大。汗阿玛他也是因为,因为那什么怕了。」

「……所以十六弟过了百天还没名字,就是怕十六弟夭折?」石舜华心中一惊,她那便宜公公可真能生。政绩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生孩子这方面倒是领先了。

太子不想承认,可他怕石舜华乱想,点了点头:「日后汗阿玛可能不会向外公布你生的是两个孩子。不过,你放心,日后孩子长大了,汗阿玛肯定会昭告天下。」

「如果两个小阿哥都壮实呢?」石舜华问。

太子道:「真能像你说的这样,汗阿玛肯定会立刻昭告天下。」

「说白了还是怕其中一个长不大,一生一死不吉利?」太子点头。石舜华拍拍他的手,「那我就会好好养胎,尽量给爷生两个壮实的孩子。」

「你也别想太多。」太子道,「汗阿玛下封口令也是为咱们好。不过,后宫那些嫔妃的娘家人多多少少会知道一点。」

「说起后宫那些女人,她们时常去给太后请安,我过几天要不要去宁寿宫一趟。」石舜华道,「妾身上次见太后她老人家还是咱们大婚第二日。」

「我听张起麟说膳房挪东边去了,东边还没怎么收拾?」太子见她点头,便说:「等东面全部收拾好,你闲得实在无聊再去太后那里坐坐。」

「爷今儿没事了?」石舜华看了看怀表,还没到十点,「不如咱们一块过去看看?」

东宫扩建的院子是由五间正殿,东西各十六间厢房组成,院门和惇本殿院门持平,但院门从刚建成那一日就从外面锁上,此后再也没有打开过。

内务府工匠建房时,西厢房最南边三间作为膳房,紧挨著膳房的那间建成明间和惇本殿东厢房相连。也就是说太子和石舜华到惇本殿,不需要出去,直接打开东厢房最中间的那道门就可进到东边扩建的院子里。

八月三十号下午,石舜华和太子回到紫禁城,这几日都在歇息和收拾东西,石舜华还没往东边去过。

石舜华和太子进去,就感觉长长的院子里很是空旷,人也跟著轻松很多。

阿笙见石舜华盯著院子看:「东厢房耳房前面的两棵树是枣树。膳房门口的两棵树是桃树。正殿西次间前面那颗弯弯曲曲的树苗,工匠说是葡萄树。这几棵树都是皇上吩咐种的,说是多子多福。奴婢回来打扫屋子的时候碰到海拉逊大人,海拉逊大人说,您还想在园子里栽种什么,使人告诉他一声就成了。」

太子:「这么长的院子,要不弄个假山池塘之类的,栽种些荷花?什么都不种,就这干干巴巴五棵还没长大的树,孤总觉得有些萧条。」

「这院子太窄,五间正殿,算上东西耳房,宽不过七丈。去掉两边的厢房,中间还剩四丈,就算不弄个假山挖池塘,只栽几个棵树,妾身都觉得院子里拥挤。

「阿笙,跟内务府说中间再铺六尺宽石子路。这样一来,院子变成王字形。西北面种些瓜果蔬菜,东北面种些长不高的草,以后阿哥们长大了就在那边玩蹴鞠。东南边枣树下铺上青石板,放几张石桌,以后天热了,阿哥们在枣树下面写功课。至于这边桃树下,种些菊花、月季随便什么都可以。爷,这样行么?」

太子仔细琢磨一下,感觉有些简单。可真替换上假山,或者槐树之类的苍天大树,太子又觉得挺怪的,「你见得比孤多,孤听你的。」

石舜华:「那就这样安排?」

太子点了点头。阿笙第二天就去找营造司的工匠。第三日,便带几个小宫女把东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两遍。

九月十九日,上午,天空放晴,内务府送来十个嬷嬷。石舜华挑出两个。管事嬷嬷一看被石舜华挑出来的两人刚好没有任何背景,心中一紧,佯装镇定:「太子妃,这八人不行?」

「我不喜欢她们身上的味。」石舜华淡淡道,「内务府就这么多接生嬷嬷?」

「不,还有。」管事嬷嬷说,「奴婢怕人太多打扰太子妃休息,干脆先带十个过来。」

「有心了。」石舜华瞥她一眼,「明儿都带来我看看。我还差两个接生嬷嬷,八个我生产前后伺候的嬷嬷,和十六个日后照顾阿哥的嬷嬷和奶嬷嬷。按照现在这个挑法,我觉得阿哥出生也挑不够,嬷嬷,你说是不是?」

管事嬷嬷一凛,尴尬地笑了笑:「是,是呢。奴婢明儿就把人带来。」

翌日上午,管事嬷嬷带四十个嬷嬷来到毓庆宫,石舜华挑了六个嬷嬷出来。管事嬷嬷看清六人相貌,再次傻眼,因为那六人早些天刚刚选上来,同样没有任何背景。

这次石舜华什么也没说,直勾勾盯著管事嬷嬷。内务府管事嬷嬷被石舜华看得头皮发麻,第二天又带四十人过来。

这次石舜华挑出十个。

管事嬷嬷回去翻出那十人的资料,心里一哆嗦,当天晚上偷偷摸进了延禧宫。

回到紫禁城,太子有一把时间留在惇本殿。石舜华连著几日大张旗鼓挑人,太子有所耳闻。晚膳过后,太子就问:「人挑够了?」

「差得多呢。」石舜华道,「内务府的水/很深,估计挑不够了。」

「什么意思?」太子没听明白。

石舜华:「管事嬷嬷这几天带来的人,除了品行不好的,有一大半是四妃的人。她们的人即便无害,我也不敢用啊。」

「她们的手伸得也忒长了。」太子不禁皱眉,「叫你额娘从宫外找,或者叫索额图的夫人帮咱们找?」

石舜华:「不用。明儿管事嬷嬷还会再来一趟,这次再挑不够,改天那四个母妃给太后请安的时候,我也过去凑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