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阴阳判

“九首道长,你师傅这些年可还好?都好些年未见了,道法应该更为高深了吧!”

李高远看着钟文说道,神情之中,似在回忆着某些往事。

“师傅他近些年还好,有劳李居士挂念了。”

钟文心思不在与那李高远的交流当中,他此刻,却心中疑惑那中年人身上的那股灰暗之气。

对于李高远的问话,他也只是随口应道,但眼神却是一直盯着那中年人。

“曾祖父,他是谁啊?来我们家干什么啊?”

突然,那小娃向着李高远问了起来。

稚嫩的声音,到是给这屋子带来了些许的童真。

“我的小曾孙,他是曾祖父的一位好友的弟子,是代他师傅过来看望曾祖父的,你可得尊他一声道长。”

李高远怜爱的摸着那小娃的小脑袋,缓声静气的说道。

至于该如何称呼钟文,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去论这个辈份了,哪怕是钟文估计也不知道怎么去论了。

李高远与李道陵是朋友,同辈相交。

可是钟文是李道陵的弟子,依理来说,是那小娃的爷辈了。

但化外之人,到也不与这普通人论辈份了,称呼一声道长,也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钟文也太年轻了一些。可真要喊一声祖辈爷辈道长,那这一句要是喊了出来,那钟文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下山来时,师傅交待我前来郧乡拜访一下李居士,我这也没备些什么礼物,李居士见谅。”

钟文看到那这爷孙辈的说话场面,心中还有些不好意思。

上门做客,没有礼物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他身为一个道士,依礼是不需要带礼物的,可这前世的思维,总还是携带着,上门做客,礼物是敲门砖。

不过,他钟文是个道士,道士进到别人家中,已经属于一件礼了,哪还需要带什么礼不礼的。

“九首道长你太客气了,我与你师傅相交几十年,还讲什么客套啊,来了即是客,况且,你们可是难得来一次的。”

李高远哪里会在意这些。

以往李道陵前来之时,也基本都是如此,再者二人如君子相交淡如水,又何来礼物之说。

钟文也不再多说什么。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钟文前世的习惯导致的。

上门客,礼成先,更何况还有小娃在。

就如前世过春节之时,拜年之时。

要是没个小孩钱,那就说明你没把那人家放在心上,更是失了礼数。

而且,这小孩钱是永远不能少的,不管多少,都得给,其实,这也是一种礼。

不过,眼下来说,钟文到是也随意了,这里不是前世,是唐朝。

而且,这过年过节什么的,也没有这个礼数。

虽说现在的年是立春日,不是前世的年三十春节,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最多也只是向长辈讨个喜而已。

压岁钱那就更别说了,在唐朝,还没有形成一种礼,最多也只是那些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人家,才有可能会有压岁钱之说。

随后,几人在这大屋子里闲聊着。

说的,其实也都是一些客套之话。

但随着深聊下去,李高远到是开始与钟文说起,他曾经与李道陵的事情来,这也使得钟文很是好奇的听着。

李道陵过往的事情,钟文并不知晓,李道陵也从不与他说这些。

能说的,基本也都是观里的事情,或者江湖之事,哪里会提到他这个师傅的往事。

而如今,有了这么一个机会,钟文难得能听到。

不过,李高远能说的,也只是一些他们相交的事情罢了。

再多的,也是不太可能与钟文细说了。

当然,李高远也向钟文介绍了屋子里的其几人。

确如钟文所想的一样,那相对年老的,正是李高远的儿子李辅成,而那身有灰暗之气的中年人,也正是李高远的孙子李正项,至于那小娃,是他的曾孙李文杰。

李家几代单传,到了这李文杰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了。

李高远以前虽是官,但早在战乱时,就辞了官,到了郧乡老家居住,到也能够安享晚年。

至于他那儿子李辅成,冒似一直闲赋在家。

李正项嘛,是个读书人,也一直没有去谋个官做做什么的。

李高远如何想的,钟文不知,但想来也是见过了乱世,又是两朝交替,估计难免心灰意冷,才使得他李家愿意偏居一隅。

傍晚时分,李家开饭,钟文随着李高远他们一同前往饭厅。

宴间,钟文向着李高远探听了那李正项之事。

不过,钟文没有傻到什么都问,什么都说,也没傻到专问一人,而是李家上上下下都问了个遍。

饭后,钟文被安排到了一间厢房宿住。

夜降临,也是到了该安眠之时了。

在这个时代,天色一黑,基本没啥事可做了,能做的,除了造娃,也就只能睡觉了。

可这李家上上下下,除了正妻之外,每个人也都纳了至少一个妾室的,可这还是单传。

这些,到是使得钟文心中有疑了。

静静的坐在厢房内床榻之上的钟文,回想着那李正项之事。

“灰暗之气,怎么来的?我又怎么看得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中不明所以的钟文,真心不知道那李正项全身的灰暗之气。

至于其他人,钟文基本也是看过的,除了李高远稍稍带有一些之外,也只有那李正项了。

钟文细细想来,那李高远身上带有一些的灰暗之气,估计那本就是年事已高,离黄土更近了一些罢了。

可那李正项身上的灰暗之气,就使得钟文心好奇大增了。

一个正值壮年,离死亡这么近,总是有原因的,除非是病了,或者中了毒才会如此了。

“以前,我好像曾经有过一次只见到那灰色黑白,不见其他任何色彩之时,难道,是因为我这眼睛,能见到特殊的东西?”

钟文突然想起,几年前,自己第一次入道醒来后,眼前呈现的是灰色的事情来。

“看来,这是有可能的,或许,我这眼睛能看出别人的生死出来,要不然,那李正项身上的灰暗之气从哪里来的呢?而且,与着那李高远身上的,好像是如出一辙。”

想通了这其中的环节,钟文把这种事情,定性为自己眼睛的特殊。

可是,钟文却是依然没想通,自己眼睛的这种特殊,是如何看得见别人身上的灰暗之气的。

就如几年前的曾经,来的突然,消失的也突然。

而今日,自己的眼睛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但也着实把钟文给惊着了。

至于如何催发出这种能力,钟文到现在为止,还没个头绪,或许,本就是无意产生的,更或者,需要一个特别的引子,才能产生。

至于是不是,只待明日好好去验证一番了。

一夜过去,郧乡的清晨,颇为热闹,一大清早的,就有着一些的叫卖声传进这李府。

“道长,道长,你起来了吗?”

钟文居住的厢房外,传来了一声稚嫩的呼喊声。

钟文听见这呼声,立马就已是知道了,这叫门的人,正是那李高远的曾孙李文杰。

说来李文杰对钟文这个道长,还是挺好奇的。

打昨日钟文来到李府后,他那小心思,就开始转了开来,时不时的瞄着钟文身上背着那包袱中的剑柄。

小家伙虽小,正是学文的年纪,同样,也是好动且好奇的年纪。

李府上下没有人习武,更是没有见过剑之类的东西。

除了偶尔见到一些耍把戏的,会偶尔耍上几剑之外,他也少有接触过。

“文杰,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啊?”

钟文起了身,打开门来,见到那小娃站在门边,紧张兮兮的,也不知道这是干嘛了。

“道长,你会舞剑吗?我昨天有看到你背了剑呢。”

李文杰抬着他的小脑袋,看着出了屋门的钟文,小声问道。

“当然会了,要不然,我背把剑在身上干嘛呢。”

钟文看着这个小屁孩,心中了然,估计这小屁孩好奇自己的那把剑了,这才一大早过来打探起来了。

“道长,你能舞给我看看吗?我还没有见过别人舞剑呢。”

小屁孩的要求,钟文听在耳中,也不知道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清晨舞剑,当然是最好了,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增进剑法,不过,在李府舞剑,是不是有些反客为主了。

“道长好,文杰,你怎么跑这里来打扰道长了,快跟娘回去。”

一妇人打不远处小跑过来,见到钟文后,欠了欠身,行了礼,赶忙拉着小屁孩走了。

这妇人,是李文杰的母亲,同时,也是那李正项的妾室。

正妻一直也没生出个娃来,到是这位妾室给他李家带去了香火,地位嘛,自然是水涨船高了。

母以子贵,在这个时代,太过正常了,更别说一些大户人家了,就连一些小门小户,娶得起妾的人家,基本也都如此。

香火,还是香火,一切以香火为主。

钟文看着这对母子离去,随后去洗漱去了。

洗漱结束后,看到李府的男人好像都还未起来,钟文随既离开李府,准备给那小屁孩买点礼物。

对于昨天因为没带礼物之事,钟文心中还是稍显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只得今日再补上了。

出了李府之后,钟文往着主大街行去。

此时的郧乡大街上,早已有不少的行人了,货郎更是不少。

钟文缓步而行,所经过他的人,都连忙向着钟文行礼问声:道长好。

钟文也随之回应一句。

不过,当钟文见到不少的老者之后,发现这些老者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灰暗之气。

心中这才确信,自己的眼睛,着实能见到别人身上这些死气。

虽然,钟文不明所以,但经过他这一路的观看,到是也知晓了自己这对眼睛所见到的是什么了。

没错,这些灰暗之气,就是死气。

越年老之人,身上的灰暗之气就越重越多。

“看来,我这双眼睛,能判人生死。”

钟文看过不少行人,确认了自己眼睛的特珠之功效。

这就如阎王殿之中的判官一样,可定人生死,而钟文虽定不了别人的生死,但却是能判生死,判阴阳。

话虽明,但这其中之意,却使得钟文不甚明了。

至少,目前他是不知道如何催发这种功效来,或许,再过一些时间,眼睛又恢复到正常了。

不过,这需要他钟文好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开发,能不能长时间的保持,或需要时再催发,那就要看钟文如可去研究了。

没人教导,哪怕李道陵都不知道,想请教个人都没有对像,一切都得靠钟文自己了。

钟文随后也没再去关注这些各色的行人,他此行的目的,是买礼物来了的,可不是去看别人身上的灰暗之气。

好在此时已是有不少的店铺开了门,准备今天的营业。

钟文随之选择了一家店铺走了进去。

这家店铺卖的只是一些杂货,当然,一些手工制品的小玩具,还是摆着不少的。

其实,小孩嘛,自然是以玩具为主的。

只是,这个时代的玩具,冒似基本都是一些木制或竹制品,样式还只有那么几种。

比如球啊,竹狗啊什么的。

钟文无耐,看到这家店铺中的东西,只得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依着今天清晨那小屁孩的表现来看,冒似喜欢舞剑。

随后,钟文也就不再去买什么礼物了,转身往李府回去。

回到李府后,钟文向着下人要了根棍子,拿着自己的小刀,开始制作起一把木剑来。

细心程度,在钟文此时身上体现了出来。

小孩子玩耍的东西,必然要好看,且又要耐用。

至于那小屁孩喜不喜欢,钟文也不再去管了。

实在不喜欢,那也没办法。

再说,钟文制作的这把木剑,最终还是需要刻画一些符的。

一来可以避灾消灾之用,二来也可以当作那小屁孩的玩耍之物。

小半个时辰后,一把木剑被钟文制作了出来。

而此时,李府的男人,也基本都起来了,甚至于,那李正项也都来到钟文所在地的方,观看起了钟文制作的这把木剑来。

“道长好手艺。”

当钟文制作好这把木剑之时,李正项开口向着钟文夸赞了起来。

“李小居士夸赞了,这把木剑还未完成,还有一些后续的东西没有完成,待我完成之后,到是可以给文杰之用。”

钟文回应一声之后,继续制作起他手中的这把木剑来。

而此时,远在几百里之外的玄真派,却是迎来了两个大人物。

“师叔,师叔祖,……”

所有玄真派的弟子,都站在观外,迎接着这两个大人物。

这两个大人物,正是玄真派目前仅存辈份最高之人,宇苦与宇若。

不过,这二人却不在玄真观之中修行。

师从青木的师弟青松,而且,这二人一男一女,都师从于青松。

不过,青木的师弟青松,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在世之时,到是收了这一男一女两个弟子。

宇苦与宇若二人,在收到玄真派之事时,就连夜从八百里之外赶来,终于,在今日清晨,才赶到了玄真派。

虽说他们二人早已是离开了玄真派,但无外乎人家是在玄真派学的艺,而且,师傅还葬在这里的。

宇苦宇若二人,本是堂兄妹。

年轻之时,被青松收入门下,学了青松的本事,后来下山回家去了。

况且,宇苦宇若二人,家世本就是勋贵之家,也不可能常年在这玄真派中修行。再者,年龄大了,总得回家成亲什么的。

这对师兄妹,下了山之后,到是真的回了家成了亲,不过,这成亲的对像嘛,到是没有换人,依然是这对堂兄妹。

宇苦宇若师兄妹,本姓张,光州人氏。

张家在光州,可谓是贵不可言,整个张家,在光州,任是州府的官吏上任,都得到张家拜访。

要是不给足张家一些面子,那这官可就得做到头了。

更何况,张家在朝廷,也是有着不可乎视的能量,大到一些勋贵,小到一些六七品官员。

军中更是有着张家亲族不少的人,那也比比皆是。

“大家先进去再细说。”

宇苦大手一挥,喊着众道人赶紧进玄真观中。

一行人,进入到玄真观之后,去了主殿吊唁。

对于玄真派之事,钟文根本不知,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杀回去?真要来个灭门之事?

想来钟文是不太可能了。

更何况,他给出的信息,是无门无派,只有一个钟馗之名,任是谁也不可能知晓的。

此刻的钟文,一心在那把木剑上,刻画着一些符咒,就连一些经文,钟文都刻画在剑身之上。

时间早已是过了早饭。

就连李高远本欲过来请钟文去吃早饭之时,都不忍打扰。

他听闻自己孙子说,钟文是给自己那曾孙制作一把木剑,心中本还想着只是些许的小事。

可打他过来见着钟文在刻画符文之后,心中惊喜。

这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把法器。

虽然,他与李道陵私交甚好,但李道陵也从未给他过任何的法器。

而他家中的法器,要么是花钱去请回来的,要么是去观里求来的,这钱必然是花去了不少的。

而如今,自己好友的弟子上门前来拜访,本想好好招待一番,到时再请钟文给他家祈个福什么的。

可没想到,钟文却是给他的曾孙,制作刻画了一把避灾之用的法器。

心中不喜,那是不可能的。

法器,在这个年代,可不是那么好求来的。

普通的百姓,可没有机会所见,更别说得到了。

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情,或者一定的背景,你想都不用去想。

一直到了大中午,钟文手中的这把木剑,才算是完成了一半。

“各位居士,怎么都在啊?”

当钟文抬起头来之时,却是发现,就近围着不少的人,就连那李高远都在其中。

“九首道长辛苦了。”

李高远心中高兴,向着钟文说道。

“没什么的,我昨日上门来时,没有带什么礼物,只得自己制作一把木剑,也好给文杰耍着玩。”

钟文没想过多的问题,只是纯粹的制作一把木剑给那小屁孩玩耍罢了,至于法器不法器的,钟文心中也没往心里去。

在别人眼中,那是法器,在自己手中,那只是一把木剑。但看到李高远他们眼中的目光,心中到也了然。

虽说,眼下木剑已制作完成,但这诵经才是重中之重。

“辛苦道长了。”

围着的众人,向着钟文行礼,以示感谢。

这其中,就有那小屁孩,以及他的母亲,当然,不凡其他的妇人。

“李居士,暂借贵府此处院子一用,还有一些器具,我得给这把木剑祭祀加持。”

钟文心中了然,知道这些人嘴中的辛苦是何意,随既,向着那李高远说道。

“任凭九首道长吩咐。”

李高远听后,心中更是兴奋。

随后,下人们听了钟文的吩咐,开始搬来一些香炉什么的,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没有的,就跑出去买去。

法器的形成,仪式是烦杂的,而且,需要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日子,特定的环境。

但钟文眼下却是没讲究这么多。

原本只是制作一把木剑给那小屁孩玩耍罢了,没想到,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了。

焚香,祭祀,诵经,等等,一套的仪式下来,已是傍晚时分了。

好在已是结束了,这一通事情忙下来,着实把钟文给饿的。

从一大清早起来,就没吃过任何的东西,就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过。

“请李文杰接法器木剑,此生无病无灾,……”

最后,钟文把那木剑,传交于李文杰。

依着道理来讲,本该是把这把木剑传交于李高远的,但钟文本就是给那小屁孩制作的木剑,自然是传交于李文杰了。

“曾祖父,你看,我也有一把剑了,以后,我要成为一名大将军。”

小屁孩李文杰接过钟文传交于他的木剑之后,他却是现宝似的,拿着给他的曾祖父看,还不忘耍了两下。

着实把李高远心疼的要从他手中夺了下来,好挂在李府供奉起来。

“九首道长辛苦,饭厅已备好饭菜了。”

李高远不再去看他曾孙手中的那把木剑,心中心疼的很,只得转而向着钟文说道。

“李居士客气了。”

钟文回应一声之后,与着李高远他们几人,往着饭厅而去。

饿了一天的钟文,这一次直接把肚皮放了开来。

几碗饭下肚后,更是让一名下人多弄些饭过来。

这下,到是惊得李高远他们下巴都掉了下来了。

他们也从未见过如此能吃之人,刚才已是见钟文吃了五碗饭下去了,听钟文之言,好像至少还能吃十好几碗的样子。

“让各位居士见笑了,我这打小就能吃,没个二三十碗米饭,估计都垫不住这肚子。”

钟文被这几人看得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出声解释道。

好在这李府不差这点米粮,要不然,还真得吃穷了不可。

“无事,无事,能吃是福,能吃是福。”

李高远回应了一声,心中虽好奇,但也不可能去追根问底。

饭后,钟文他们坐在饭厅中闲聊。

当然,钟文的想法,却是往着那李正项身上的事引去,他想知道,李正项身上的灰暗之气从哪里出现的。

“九首道长不知,我这孙子,长年在府中读书,少有出门,书到是读了不少,但这见识嘛,就少了些了。”

李高远听着钟文的一些问话,回应道。

“李小居士,请问,你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不该吃的东西,或者得过什么病?”

最终,钟文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始向着李正项问了起来。

“回道长,我在府上吃的也都是平常之物,最近也没生病,到是一年前生了一场大病。”

李正项不明所以,但还是据实回应了钟文。

“那李小居士把你的手伸过来,我给你把把脉。”

钟文心中不解,没有中毒,最近也没生病,而且,从李正项的脸色,以及行为举止上看,也不像是一个生了病之人啊。

李正项看了看他的父亲,又看了看他的祖父,得到二人的首肯之后,这才把手递至钟文的面前。

“不对,不对,这脉象,为何如此的奇怪?”

钟文把了把李正项的脉之后,心中不解,这脉象,绝对是必死的征兆脉象。

“九首道长,有何奇怪之处?”

李高远听见钟文嘴中说的不对不对什么的,心中暗惊,不会是自己孙子出了什么事吧?他细想之后,发现钟文的问话,一直在往着他孙子身上引。

钟文再三确认后,发现李正项的脉象,绝对是自己救不了的人,而且,依着他的判断,不出一月,李正项必死。至于钟文有何依据,他也说不清楚,也说不明白,心中就是冒出了这么一个定论来。

或许,钟文这个依据,是通过他背了诸多的医书,也或许,是那李正项身上的灰暗之气,更或许,是钟文自我的认为。

“李老居士,如果现在方便,还请去喊几个大夫过来,替李小居士把把脉,我现在不便多说什么。”

钟文心中虽断定李正项必死,但却不好开口直言,想着,让李高远请来几个大夫再把一下脉,也好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

当然,这其中是否有误,他也不好评说,他本就是一个学艺不精的道士罢了,可做不了名医。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家书第三百七十二章 昭武九姓制西域第一百九十六章 半年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轻功第五百七十章 典籍回归证太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半夜惊叫百姓乱第六十七章 下锅第六百三十二章 流云闻信纷踏来第八十二章 吃不饱的钟文第六百七十章 寻宝之能至库房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们还是人吗?第三百九十章 文人士子闹酒楼第三百三十二章 利州商团初始见第四百九十三章 韦英传信五年期第六百五十章 暗生情愫娇羞怯第九十一章 生与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术门隐士藏洞穴第八百六十八章   天折地岩破八层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半之时第九百一十六章   巨子令现兽皮图第六百零九章 对话灵武传剑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感谢第七百四十五章 高句丽国纷外乱第五百四十三章 康帝突现言警告第二百八十二章 哑妹磕头认义父第九百零一章   典籍融合现地洞第八百四十章   慈爱有加众人喜第八百三十五章   初至慈航冷杀夺第九百二十四章   一人敌八灭苯教第六十五章 穴位之说第七百九十四章 饭厅话事言大陆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方汤剂换一命第五百七十六章 携家拜访诸友门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路无惊亦无险第三百一十九章 终南非南亦是东第七百三十四章 两大宗门半夜至第五百零四章 百姓得利世族动第六百零九章 对话灵武传剑法第七百六十二章 方到龙泉言皇权第八百八十六章   千里奔袭救天宇第五百九十章 三大宗门隐秘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钟文首次入朝议第九百三十三章   匆匆十年国之大第三百六十三章 携妹带女进宫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惠来酒楼响长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两方争功分二系第八百四十八章   二荒再探三人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超级大乌龙第八百零四章 身毒国士拜苯教第八十八章 走火入魔?第六百二十八章 扶桑高手齐聚来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战始起钟文笑第七百九十五章 墨幽传信墨离苦第七百零三章 太一之名响江湖第七百三十三章 巨响牵动圣上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是你的叔祖,要不你去问你爹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将李靖话西域第九百一十七章   携女游玩兴大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皇突然驾崩去第七十一章 大胃王第九百一十一章   地下城事令牌现第四百二十六章 钟文闻信自前往第一百七十五章 阴阳判第三百四十六章 云罗弃徒老和尚第七百七十八章 鸭村见闻话养鸭第五百八十八章 密议之下见分歧第二百五十九章 悲催的钟文第五百零三章 破立之后传轻功第四百八十五章 反转之下请辞官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官骑驴去上任 [求票]第六百四十四章 离境返家话医术第六百六十八章 两门合一挖玄铁第五百二十一章 消息回京话食盐第七百二十六章 诸国使节心惧慌第一百零四章 枪无好枪第九十二章 悟道第九百三十八章   三年已过心忧伤第四百八十三章 朝堂文官齐攻讦第六百四十章 联手比斗急出手第四百一十八章 小花拳大砂钵大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压世家惩文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至京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言废刺史复利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先天高手再现第十一章 制作书简第四百二十八章 吐蕃高手初战败第八百三十一章   将将三年匆匆过第四百七十七章 告状成功要彻查第二百七十二章 论道讲武谈医术第八百六十八章   天折地岩破八层第五十七章 又一次被惊呆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地宗门化门至第五百三十三章 百招败北遁逃窜第五百零七章 半夜动静兄妹现第二百三十二章 刺客第四百三十章 将军之路何其难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拒绝 [加更一章,求票继续]第二百三十四章 你这是要毁了贫道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手之分第三百一十九章 终南非南亦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