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会晤之前

皇帝归程两千里,一路过来水陆交通,地方州县除了各种应付之外,关于皇帝班师回朝的理由,也要去“广而告之”。

即便有人觉得这是皇帝在消费“将死之人”,但姿态摆出来,就让人没办法张嘴就喷。

更何况,杜如晦自己也乐见其成。

君臣一场,传下千古佳话,杜如晦很高兴自己死了也能榨点油水出来。

即便不考虑将来五十年一百年,只在这贞观朝,“皇恩浩荡”也够杜氏吃个几年。

“操之,那我等先行前往长安,有甚动静,自会差人传讯。”

作为宗室,李景仁这几年风头正盛,虽说开创了“认爹流”,但主要技术还是大腿抱的牢。太上皇帮忙牵线搭桥给宗室谋生谋出路,其中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李景仁这里。

江夏东西两市,如今大部分的绢布行已经不做零单,而是做批发。江夏码头也有专门出口的绢布码头,出口方向就是南海。顺江之下,转道南海,一路过去都有入股合伙的地方豪门。萧氏、张氏、沈氏、姚氏乃至冯氏、冼氏……从武汉到广州再到交州,畅通无阻。

到贞观二十二年,武汉本地绢布的产量,随时可能影响着自南海往西一路到天竺诸国的市场。

人有交换的天性,拿自己有的掌握的东西,去交换别人手中没有的。因交换而产生了分工,因分工带来了市场。而贞观朝纵横四海的英杰豪强,则是交换的范围,从一州一县,变成了大江南北;再从大江南北,变成了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早已不能满足内心对交(利)换(润)的追求,更何况,在交换的过程中,还有不愿意交换,更喜欢欺行霸市拦路抢劫的。如果不能谋求更多的利润,又打不过车匪路霸,那就只能死路一条。

诡异的繁荣带来奇葩的变化,李景仁就是这种变化中的得益者。

曾几何时,他这种货色,也配跟太皇陛下打交道?

现如今,他居然也能参与到一场不可描述的大型活动中去。这场活动叫做“皇帝要开始装逼了”。

“京城那些人,也不敢胡乱伸手。这光景皇帝回朝,有甚打算,我也打听到了消息。此间大政,与我等还是颇有好处。此去长安,若有失地失宅的,寻些合用的,招募了就是。”

“也是,如今还是缺人,南海开辟庄园,人手少了,开辟了也是白费气力。”

寄生虫病高发带来的劳力损失,一般人真扛不住。加上南海地理环境特殊,进入雨季之后,就是浑身难受,稍有不慎,整个庄园就是全灭。

南海诸国人口远远少于东海诸国人口,不是没有原因的。

李道兴等人在南海费尽千辛万苦兴修水利垒田筑坝,才让交州一跃变成“上州”,而其中到底填了多少“海角奴”“天竺奴”,这就是个糊涂账,李道兴也不可能天天把这个事情挂在嘴上说。

“洛阳那些个,能伸手的地方不多,眼下长安,算是为数不多的肥肉。到时候闹出事端,也不比跟他们争抢那些个田亩物业,抢人最要紧。”

“省得,此事记下了。”

如果张德不说,李景仁少不得要在长安城跟人争抢“肉食”。洛阳新贵们现在没什么不敢贪的,皇帝天命加身,作为鹰犬爪牙,有什么好担心的?

若非海上漂浮不得不跟三大船队讲道理,他们恨不得把单道真、王万岁的裤衩都抢干净。

皇帝过沧州时,非正式会晤就已经开始在朝廷上层流转。李皇帝的心思,基本都传达到了。天下大州刺史、长史,新贵中的地方巨头,但凡手头有人有钱的,如今都知道李皇帝打算新开一个衙门——宣政总制院。

总制中国之外军政,讲白了就是要把中国之外的利益一把抓,要开始定规矩。

即便有人不愿意,可也心知肚明,规矩还是定的,而且能定规矩的人,李皇帝天然有优势。

哪怕明知道东海之上,李皇帝的拳头不是最大的。

提前传达了精神,各家自然都要开始联络琢磨,应对接下来的会晤。

这时候讲什么忠臣奸臣都没什么意义,吃到肚子里的利润,没可能不消化就吐出来。

李皇帝要定规矩,要稳稳当当地把“东海金”“南海金”“靺鞨金”“河中金”的好处拿回中国,然后存到皇银内帑。可以理解,但是想要一口独吞,别人连汤都没得喝,那就没得谈。

再者,在中国不好搞事,到海外有什么不好搞的?

对有钱有人的巨头而言,海外拉一票野人武装起来干你唐军一点压力都没有。

什么唐人什么老乡什么家国,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屁。

消化利益才是唯一,才是天条!

好在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能够做起来也不是靠运气,李董是个相当理性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勇气。但明知山有几百只虎,还偏向虎山行,这是佛陀的高尚情操,学不来。

李董定规矩的目的,也是为了稳定输入贵金属或者说掠夺番邦资源。对番邦的盘剥,只要他们没有反抗之力,对李董来说,就没必要展现自己的“仁德”。

没有利润,打起来又费钱,这时候就需要打一顿之后再宣扬“仁德”。类似扶桑诸国一盘散沙,又有大量贵金属等着去捡,还能搜刮大量劳力去修奇观的地方,简直是爽到没朋友。

这时候要啥“仁德”?必须“威加海内”啊。

只是好死不死的,一群贱人提前跑去这些地方以他的名义“威加海内”,吃头汤的不是他李世民,但李世民捏着鼻子认账也不是一回两回。

再者,世界很大,他李皇帝“天命加身”,管你发现什么“金”,都得让他吃一份。东一点西一点,哪怕每个地方占比都不多,可加起来总量就是极为恐怖。

于是哪怕成立“宣政总制院”,适当地把海外利益让渡一点出去,看似吃亏,算总账的话,“天命加身”就是这么无解!

第九十章 查探第三十四章 盼国强第四十八章 见者有份(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继续寻思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二十六章 变化第八章 接风第五十三章 赞第六十三章 好处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七十章 变化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九十六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三十八章 登陆第八十二章 论禽畜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八十二章 正义的事业第二章 读书识字第八十四章 专业的不务正业第十八章 都有诚意(第四更)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一章 挫伤第五十五章 卢照邻(求票)第八十三章 另辟蹊径第九章 道生一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时第九十九章 圣裁第三十五章 给道士算命第八十六章 参差荇菜好吃吗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五十八章 一群鸭子(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六章 震惊第七十五章 豺狼当道第八十四章 一觉醒来第二十九章 畅想第五十七章 旅游指南第五十七章 千金买马骨第十四章 讲文明爱卫生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五十九章 孔圣头像(第二更)第八十几章 关洛人事第七十四章 借来一用第二十八章 一视同仁(第一更)第八十三章 求生欲望很强烈第八十七章 两难境地第六十一章 复杂的事情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绽第六十九章 进取第六十二章 铁路第四十一章 孰为南都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三十七章 五步杀一人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说客第四十七章 现实需要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汤第八十三章 甜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三十四章 日常惊喜第九十七章 积德种树第六十六章 技术强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处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谈第五十四章 基业长久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谋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八十二章 此事无关金钱第三章 渣男第六章 张郎第四十六章 别样幼学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十四章 盛情难却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汉功夫好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七章 谋事在人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杀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五十五章 不平静第六章 其乐融融第三十九章 东海乡贤太多第九章 方向第五十几章 叫爸爸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四十九章 我们优势很大(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