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人 诗人

敦煌,南北的山峦依旧白雪盖顶,谷地已经开始河水泛滥,但临近阳关,依旧能感觉到寒意。

庞大的队伍从东方逶迤连绵,数不清的驮马和骆驼,铃铛清脆的声响之间,偶尔飘过来笛子的悠扬声。

“这些犯官女眷,倒是皆通音律。”

卢照邻身旁的伴当们都是远远地观听,同行的流放之人数量不少。有些在地方州县繁衍生息百几十年的,直接被连根拔起。

这些年,也是见怪不怪。

对地方豪族来说,只要保住一支,就能继续存在。

过往的名声,长久的积累,终究让他们比苍头黔首要强得多。

“咦?似是《梅花》?”

“不错,是有人在吹《梅花》。”

同行的人大多都有进学,和农家子弟不同,寒门高门对音律的掌握非常的正规,因为这是必备的技能。

“二十八横吹笛曲,吾最中意的,还是《梅花》啊。”

一人感慨之间,忽地看着卢照邻喊道,“西安君,汝为隆庆宫特点魁首,不若作诗一首,以纪此行?”

说话间,远处的马车上,似乎有吹笛的女郎朝着他们看了看。女郎并非国色天香,只不过虽说姿色平庸,气质却远胜后方那些搔首弄姿的漠南奴婢。

“那女子虽是一身男装,倒也依旧打理妆容,是个好女子。”

女为悦己者容,哪怕“悦己者”并不知道在哪里。

自信的女子,只要不是丑出天际,终究还是会被高看许多。

“郎君,可是有了腹稿?”

一旁老汉见卢照邻若有所思的模样,便知道这是自家郎君有了计较。此言一出,周围一群同去隆庆宫的青年,都是脸色惊讶。

大家一起同行,这么久的路程,自然互相了解了不少。卢照邻是个什么水平,众人心中有数,但是万万没想到,卢照邻居然还有“急才”。

“梅岭……花初发。”

笛声又起,卢照邻随曲吟唱,只听一句“天山雪未开”,一众临近敦煌的东方客,竟是纷纷动容。

也不知道怎地,只觉得这一句,竟是把一路前来的心路历程,都哼唱了个通透。卢照邻就是他们的知己,所以才会说出“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歌声随风而动,读书识字的汉家子们,情不自禁地都跟着击节哼唱,一曲《梅花落》,着实让他们又是欢喜又是感伤。

但这感伤却不悲伤,反而亢奋雄浑,颇具力道。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卢照邻在马背上面带微笑又是唱道,仿佛是画风一转,由得让人去想入非非,只是片刻,他缓缓地抽出腰间的佩刀,手指轻弹刀身,“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叮、叮、叮……

也不知道是金铁之声,还是驼铃阵阵,只这一句,忽地就是来回反复。一群东方汉儿,情不自禁都跟着雄浑哼唱。

“匈奴几万里兮……不知来。”

“匈奴几万里兮……不知来!”

笛声骤罢,歌声依旧回荡,片刻,敦煌到了。

……

敦煌外城,前来敦煌宫称述业务的郭孝恪听到了街市上似乎新出了一曲《梅花》,没听过这诗,他便叫人过来询问。

“这《梅花》是谁所作?”

“是外头驼队里的,有几个骑马的赶着来城里喝酒,一边喝一边唱,酒肆里的人,哪里管那许多,就直接唱了。”

“噢?这是人未至,声先至啊!”

郭孝恪哈哈一笑,连连拂须道,“你去打问一番,看看是哪个人家的,能写这般的《梅花》,不是俗流。”

“是。”

边军娱乐活动是受限制的,能够唱几首新鲜的诗句,就很不错。真正可以放开了玩耍的时间,着实不多。

戍边从来都是烦闷艰苦的,哪怕跨越几千年的时空,依旧是如此。

郭孝恪想要把这首《梅花落》带到“昆仑海”去。

但郭孝恪显然不知道,这首《梅花落》一出,别说外城,就是敦煌宫也知道国内来了个才子,而且一定是个厉害的才子。

黑压压的一大片,什么勾栏什么酒肆什么茶铺……只要是那些打开门面做生意的,都一股脑儿去了驼队寻找才子。

这光景,约稿也好,约搞一把,总归是不亏的。

边地的才子不愁官做,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西安君好生了得,人还未到敦煌,却已名动敦煌!”

“这……”

看着乌央乌央的一窝人在那里找他,卢照邻差点以为皇帝老子要“海捕”了他去。

好在灵醒,跟同行友朋打了个招呼,立刻乔装换了模样,这才轻松过关。

“这边地民风,还真是大为不同。”

卢照邻感慨万千,虽然来得时候,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张德也告诉过他,边地甭管是不是老乡,那都是很直接的。

什么都直接,感情上直接,肉体上也直接。感情上谈崩了,肉体上还能继续……就是这么直接!

“郎君,我们先去哪里?”

“东宫在这里有个‘榷场’,只是无甚人搭理,但还是留了几个应付差事的。捎些绢布给他们,让他们出面,帮我等淘换些人手。”

“……”

卢氏老人一时无语,半晌才小声道,“郎君见过太子?”

卢照邻摇摇头。

“那为何……”

“张公跟太子感情深厚,他写了一封书信过去的,东宫也就差人过来说了一声。东宫榷场虽然大多败坏,但关系都在,再者,毕竟是东宫属下,地位高贵,岂能等同俗流。”

“当年能跟张江阴结下友谊,诚乃郎君之福。”

听得老人感慨,卢照邻也是有点心情复杂。

怎么说呢,感谢务本坊的群架?还是那一把美味的开心果?

“莫要多想,且去做事吧。”

同行的卢氏家生子不多,卢照邻手中能用的人其实不多。但通过东宫榷场的留守官吏,很大几率能够招募合格的人手。

他也并非是要造反,只是养猪创业罢了。

事业只要有起色,跟着做事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心腹,成为了“自己人”。

至于将来要不要通过联姻、结拜、通好的手段来扩大“族群”,那是另外一回事。

反正现在,卢照邻想的只是如何养猪。

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二十章 怠慢第六十六章 新来的第七十几张 把李董吓尿的大新闻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八十八章 让利第七十四章 常态第五十一章 我妈干什么的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十六章 “老爷爷”第三十二章 喜剧葬礼第三十五章 星汉灿烂第九十四章 卖到辽东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二十一章 后路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四十一章 神油(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温家堡的人(求票)第八十七章 汊川县令第六十八章 倒腾第四十章 开搞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五十六章 老规矩(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方向问题第十八章 大哥第四十七章 张德的七夕(第一更)第七十二章 富矿(推荐票!)第九十七章 这节奏不对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六十五章 后续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九十八章 变脸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四十章 探底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设第三十六章 王福畴之思第五章 传道第三十六章 登场第二十六章 铁路第八十二章 损招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三章 时代在进步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八十七章 鱼饵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九十二章 马相公求援第七十三章 调查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八十八章 官场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七十七章 一个愿望第九十三章 “一视同仁”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第三十五章 给道士算命第五十一章 我妈干什么的第九十九章 说客第三章 闪了腰第二十八章 边缘第四十五章 洛阳来客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八章 陆氏前程第十三章 无道第九章 樱桃第五十四章 伤别离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二十章 伊予铜山第五十一章 初具规模的市场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点俺)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八章 变动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十九章 数学第三十五章 星汉灿烂第七十七章 花钱第七十三章 有个交情第九十八章 喜欢第八十几章 关洛人事第九十五章 混合双打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九十六章 清浊难分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进尺第九十一章 年关将至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五十一章 杀人者第二十二章 社长第三十章 这一届熊孩子第五十二章 要多读书(第二更)第七十章 京城风华第九十五章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