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内相

下一章马上连!求月票!

“国无敌国外患,恒亡。”

汉京,东宫,讲经殿。翰林学士承旨、黎国公温大雅对太子说道。皇帝李世民已经率兵离开汉京,亲征西域。

太子承乾留守监国,四位宰相辅佐。

李世民还安排了一众大臣,每日轮流向太子讲经。既讲儒家经典,也讲治国之道,甚至还讲兵法军事等。

шωш⊕ ttκǎ n⊕ ¢O

黎国公温大雅,太原温氏三雄中的老大。太原温氏三雄与山东颜氏三雄,并称为此时士族家教最好的两家。其中温氏兄弟最早为李家皇朝效力。

尤其是温大雅,隋时曾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守丧。后天下大乱,不再出仕,李渊镇守太原之时,结交往来。起兵后,特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

李家打入关中,次年称帝,温大雅被任带了为黄门侍郎,其二弟温彦博为中书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深受皇帝信任。

后来温大雅主动辞职,免人非议,改任工部侍郎,再后来被李世民力邀出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玄武门前后,李世民特安排温大雅出任洛阳,以为外应。

玄武门后,将其迎请入朝,封黎国公。

今年,五十四岁的温大雅被李世民拜为翰林院学士承旨。

翰林院学士承旨,又俗称翰林院长。

这是翰林学士之长,翰林院有六学士,还有诸多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翰林院里学士很多,翰林学士多不兼任,但翰林学士承旨只有一位,且职权很重。

在武德时,初设翰林院,但那个时候,翰林院里的学士,是由太子崇文馆和秦王府文学馆里的学士们升任。翰林学士,也基本上兼任其它一馆学士,并另有其它官职。

当时的翰林学士,数量多,且职事不重,也就是一个荣衔。

但很多东西,在贞观朝都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为中心。而现在却成了以中书门下为中心的朝廷,并且新设了枢密院分宰相兵权。

中书省成了权利最大的衙门,中书舍人虽品低,但也因为握有重要的五花判事权而被人称为储相。

在经历了此前李萧瑀等宰相的对抗和辞职后,李世民又对现有的这个中枢结构不满。于是,他再次悄然的调整。

李世民目光放在了翰林院。

翰林院还是原来那个翰林学士院,但官职人数和品级却都大调整。调翰林学士承旨一员,翰林学士六员,还有侍诗侍讲等官员。

他以翰林学士承旨,独承密命。

这个承旨,其实就是相当于在禁中职掌机密,与中书令一内一外,因此现在被人称为内相。

六位翰林学士,则负责起草诏令,分中书舍人之权。

如今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有明确分工,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也称为内制。

中书舍人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翰林学士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而翰林学士承旨,则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宰相之权。

翰林院学士承旨,从二品。翰林学士,正三品。

李世民以这高品级,一下子明确了翰林学士们的重要地位。

中书门下的宰相们,先是被削了兵权,如今又弄出一个内相,也是处心积虑。

承乾坐在那里,看似很认真在听课,其实是在神游物外。温氏三雄颜氏三雄是当代大儒,他承认。但他就是觉得这些老儒们,讲课有些太干枯了。

听李的课,总是很生动。每讲到一处,都会有鲜活的例子,会有大数据分析,让人一目了然,听了会很信服。

今天,承乾向温大雅提了一个问题,“就是税赋,到底是按丁征税好,还是按财富多少征税好?”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简单。

大唐的基本国策,是均田制。朝廷向百姓均田,更多的百姓分到田地,然后朝廷在此基本上推行租庸调的基本税制。

租庸调,正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才能实行,因为这个税制的根本,就是近课丁征税,且是固定的税额。这个税额,正是在课丁均田的田亩数上均来的。

因此,如果均田到位,能一丁百亩田,那课丁每亩田摊到的税不高。可如果授不足田,那摊到的税就高,甚至如果没田,也一样得纳那笔税。

在两税法前,富人们就算田连阡陌,拥有几千几万亩地,他们纳的田赋,其实是高限度也是一丁百亩,甚至他们往往还能享受特权,不用纳赋。

李提出两税法,则是不管丁口,而是直接以户为单位,按所拥有的田地数量来征税,百亩起征。过的,都按亩数征收,不设上限。田越多,征的越多。

这租庸调和两税法,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征税思路,并且其实是相互矛盾的。

“黎国公,你觉得按丁征税好,还是按财产征税好?”

太子再次问道。

温大雅踱着步,觉得太子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这是涉及国之根本了。

大唐的基本国策是均田制,有了均田制,才有了租庸调制,甚至府兵制也是在这个均田制上建立起来的。

朝廷在中原不断的均田授地,中原田地不足,朝廷又大举移民边疆,开荒拓地,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国策的。

但如果算一笔账,就会现,均田制很难长久满足。就如今,大唐都有一千万户,拥有五千余万人口。其中丁男,也有上千万。哪怕一人一百亩地,其实大唐根本没这么多地可分。

щшш◆ Tтkǎ n◆ ¢ 〇

大唐的土地许多还是掌握在地主豪强们的手里,哪怕可以开边疆,也不够。

尤其重要的一点,天下一统,日渐承平。没有战乱,人口会迅的增长,而不会减少,以后土地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均田制度就难以为继,因为无田可授。

均田制如果继续不下去,那以均田制为根本的租庸调税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1585章 威镇咸海第三十六章 新店入手第379章 唐租界第175章 休妻第590章 内定第939章第321章 太子不败而败,突厥不胜而胜!第466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304章 早起收地笼第1387章 瘟疫第851章 你没开玩笑?第499章 皇后恼怒第181章 洞房第984章 自信过头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一百零四章 马子第六十八章 日升粮行第688章 牛仔第1346章 王不见王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1187章 大婚第487章 雁门关李靖第901章第591章 灭国神将第1019章 李超来袭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两万白袍灭棒子第961章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东第418章 铤而走险第1455章 宠幸第648章 我嗯不下这口气第371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230章 东宫内战第648章 我咽不下这口气第1517章 欲擒故纵第1247章 请陛下退位第804章 灰姑娘第900章 黑太子第1203章 武媚娘、称心第190章 跟房杜做邻居第753章 掌心雷第906章第824章 驭龙而归第329章 虬髯客、红拂女第163章 一百响爆竹第739章 求和第970章 撬皇帝墙角第742章 统购统销第1329章 只羡大唐不羡仙第1582章 响亮的耳光第864章 排枪第173章 郑家添妆第1388章 张家又在搞什么阴谋第1238章 张超第434章 你也配坐我上席?第992章 转移家眷第六十二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第645章 不许吐,吃下去第663章 大地主第1578章 老朋友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626章 斩!第873章 叩宫门第531章 恶僧第1009章 刀刀见血第796章 血虐第465章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第583章 和太子的约定第616章 老王第1587章 拿下张珲第1276章 反击的时候到了第587章 长孙无忌第1024章 秦王破阵乐第549章 新闻发言人第1062章 为越王担忧第1469章 倭寇第321章 太子不败而败,突厥不胜而胜!第二十四章 张总管第538章 行行出状元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续费第1463章 美国第569章 丐帮第1498章 女元帅第993章 勤王第1182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82章 管家、账房第532章 纠结的太子第1403章 大宪章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两万白袍灭棒子第1197章 第一轮交锋第290章 不爱红妆爱武装第555章 恨不相逢未嫁时第625章 杀鸡!第716章 喜结秦晋之好第544章 吃李大户去第100章 大水牛第1454章 东西皇帝第1156章 另立太子第465章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第1026章 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