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大恩大德

武则天对李显的态度,说不上好坏。△小,..o

可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却是让人感觉到不安,李显跪坐下,几乎不敢抬头去看自己的母亲。

武则天却是品着公主茶,一面淡淡地道:“昨夜的事,太子知道了吗?”

李显道:“母皇,儿臣已经知道了。”

武则天便吸口气,道:“是啊,真是可怕啊,朕平日待那李隆基不薄,可是呢,这李隆基到底是什么胆子,安敢如此。这一次也实在是让朕寒透了心,朕已一宿未睡,今日还有许多事要做,要见你,要见百官,得把昨夜的事给弄清楚,这事儿不小啊,太子怎么看呢?”

武则天左一口太子,右一口太子,让李显有些受宠若惊,他定了定神,才道:“临淄王触犯了天条,自是该死,儿臣是赞同严惩不贷的。”

武则天平淡地道:“临淄王已经死了。”

李显不禁打了个冷颤,他固然想到,李隆基是肯定要死的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此时已经魂飞魄散,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对这个侄儿,他有些害怕,李显虽是懦弱,可是却绝不是糊涂人,自然知道这侄儿就好像匹饿狼,无时无刻不在窥测自己,只要一有机会,就想要咬自己一口。可是呢,一听到他死了,李显又感到兔死狐悲。

见李显缄默无言,武则天却是正色道:“朕现在要说的不是李隆基那个小儿,而是他的父亲。”

李显顿时愕然,然后立即明白过来。

对于武则天来说,天光大亮之后,李隆基已经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李隆基的背后是李显的那个四弟,也就是相王李旦。

这个李旦,可不像李隆基那样好对付。他虽被幽禁在藩地,比起李显,却是高明了许多。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儿子谋反,这个做爹的,该怎么办呢?

李显露出了恻隐之心,他当然清楚李隆基谋反,至少在他背后推波助澜之人,其实真正支持的是李旦,就算李隆基大功告成。最后登基的,也是自己的这个四弟。作为此次宫变的最大受益人,若是四弟没有参与其中,这显然说不过去,因为没有人会拥护着一个孩子去谋反,李隆基只是台前的人物,背后自然有幕后的黑手。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四弟该怎么处置呢?

李显沉吟了片刻,道:“母皇。儿臣以为,四弟与此事料来并没有太大的牵涉,况且,李隆基乃是亡兄的过继子……”

他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微弱,显然已经不太有底气了。

不过他的这句话,却是揭中了要害。

李隆基不但是李旦的儿子。真正的问题是,他还是李弘的过继子,你若是说李隆基谋反。牵涉到的是李旦,可是也不无可能是李弘的旧党在其中挑唆。若是要处置李旦,那是不是也该把帐算到李弘的身上?

况且……李隆基固然是李旦的儿子,可是自己也是李隆基的伯父,武则天乃是李隆基的祖母,皇室近亲谋反,真要计较起来,哪一个不是他的近亲?若只是以李隆基是李旦儿子的原因就惩罚李旦,显然道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听了李显的话,武则天竟是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平静地道:“你啊……”她本想继续说下去,最后不置可否地道:“嗯……朕知道了,来人,去叫秦少游入殿。”

这时候,陛下想起了秦少游,倒是没有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过不多时,在殿外守候的秦少游便步入殿中,朝着武则天行了礼,他的脸上,疲态更显。

虽然年轻,可是一夜的平叛,宫中的守卫暂时又不太可靠,如今天策军只好暂时接替了宫中的卫戍,这么多人,都需要移防和布置,秦少游已有十几个时辰不曾入睡,精神疲惫到了极点。

武则天朝上官婉儿努努嘴,上官婉儿会意,却是特意搬了个锦墩来,即便是太子,在这种场合也只能跪坐,可是武则天似乎特别照顾秦少游,跪坐毕竟难受一些。

秦少游倒也很不客气,坐下之后,便听武则天对李显道:“此番,是秦少游救了朕和你这孤儿寡母,若非他带着天策军冒着天大的干系杀入宫中来,平定了叛乱,太子可知,此时朕与你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武则天的脸色一冷,道:“方才,朕问你,李旦该如何处置,呵……你啊,却是不知道一旦真是让人做了天子,你我都得死无葬身之地了,心善是好事,可是坏就坏在,你是朕的儿子,你是太子,你这做太子的,自入了龙门,就没有资格心善,你起来,去给秦少游行个礼,代朕道一声谢吧。”

武则天的这个举动,却是让秦少游愕然,不过李显却是忙起身,对着秦少游作揖道:“秦上尉劳苦功高……”

秦少游身子一侧,正色道:“殿下何出此言,这是下官职责所在,敢不尽心。”

秦少游只在一瞬间,就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思。

现在的自己,已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从前的自己,武则天是欣赏自己的才能,所以重用自己,可是现在……却于武则天有救命之恩,就如武则天召了李显入京,那么就少不得要为武家留一条后路,诚如那位王琚先生所言,必定要通过联姻等手段,保证武则天驾鹤西去之后,武家能够延续他们的荣华富贵。

而现在,武则天似乎也有为自己铺路的打算。

至少从前的武则天是极不愿意让秦少游与李显有什么牵涉的。而如今,这个救命之恩却是当众让李显拜谢。

须知古人对恩义看得很重,无论你心中怎样想,对于这个东西,你不得不有所顾忌,现在李显谢恩,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出去,在世人眼里,自己就成了李显的大恩人,有这层身份在,也并非是说将来李显一旦登基,秦少游就可高枕无忧,可是至少一旦李显要处罚或者打击自己时,就不得不考虑一下这份恩情了。

这就如当年秦少游曾救崔詧一命,自此之后,崔詧虽然和秦少游立场不同,可是在许多次秦少游险象环生时,崔詧都没有落井下石,甚至偶尔还会施出一些援手。

之所以如此,想必和此时的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是以家族的方式来延续,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个体,而作为个体,迟早会消亡,所以虽然个体的名声也很重要,可是有时候却又并不重要。而作为门阀来说,你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有数百上千年的传承,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家族依旧可以数百数千年的传承下去,每一个人提及到你的家族,就不免要评价你家族的好坏,比如世人提到崔家,就不免会想到,东汉末年,崔琰的风雅,崔逞的忠义,崔浩的深谋远虑。难道让后世想到清河崔氏,让人想到崔詧的忘恩负义吗?

这些豪族,当然未必会有好的品性,可是至少表面的文章却还是要做,也正因为如此,崔詧即便瞧着秦少游不顺眼,偶尔会做一些小动作,可是在明面上,却是素来对秦少游礼敬有加,就算实在讨厌秦少游,大不了也就老死不相往来罢了。

风评二字,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并不要太紧,因为人只能活寥寥数十年,人只要死了,无非就是尘归尘土归土罢了,所以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才成了许多个体的行为准则,这或许……便是门阀唯一的好处。

………………………………………………………

随着钟声响起,则天门城门洞开,旋即百官鱼贯而入,昨夜的兵乱在宫中依旧残留了许多的痕迹,可是百官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俱都是目不斜视,他们被安排到了万象神宫等候。

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震惊之后,

谁都知道,每一场变局,都意味着朝中格局的重新洗牌,而这种洗牌,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那么……在这其中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成了至关紧要的问题了。

崔詧抬眸,看着巍峨的万象神宫,他的脸色并不觉得轻松,反而有一种沉重,在稍稍的停留之后,他站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

第一百八十二章:奉陪到底第二百八十一章;非国家之福第四百七十三章:十万火急第四百二十四章:手段如何第一百四十九章:老虎屁股也敢摸第四百五十二章:圣天子第一百三十五章:贪天之功第三百八十五章:见鬼了第六百四十五章:入关第三百五十七章:关键之处第四百八十二章:放马过来第一百五十九章:疾风知劲草第一百三十一章:大周朝的女人第二百七十六章:宫变第二百七十六章:互信第二百七十二章:你招惹我了第一百零八章:高抬贵手第五百九十八章:布局第五百六十七章:糊涂天子(五千字大章)第十五章:回马枪第二百二十九章:最后时刻第四百二十二章:大变已生第四百九十章:十拿九稳第二百章:忠良第七十七章:帝心难测第四百五十八章:春暖鸭先知第二百四十一章:好人第四百八十九章:天赐良机第七十三章:杀鸡儆猴第一百九十四章:你要死的第二百六十六章:今时不同往日第二百三十六章:荣升第二百八十四章:大难临头第二百八十八章:公主下嫁第三百八十一章:讹上你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除之而后快第二百七十九章:情投意合第一十二章:千古奇冤第三百二十五章: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三百二十六章:好大喜功第五百五十九章:性命攸关第六百零八章:自古圣贤多寂寞第四百八十章:万全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心术第二百七十一章:富甲天下第三百一十章:抢钱 抢人 抢地第二百一十八章:真龙天子第四百二十三章:天地不仁第一百三十五章:贪天之功第五百七十九章:可喜可贺第二百二十四章:吾皇圣明第二百零六章:奇袭第五百零三章:一战定乾坤第八十八章:杀无赦第五百九十七章:未雨绸缪第一百一十九章:收割的时候到了第一百九十章:元芳,你怎么看第二百一十七章:大功告成第六百三十三章:上兵伐谋第四百五十一章:胸怀万里第三百三十四章:京兆震动第三百九十五章:利在千秋第二百八十三章:完败第八十四章:人头落地第一百三十一章:大周朝的女人第五百九十三章:上皇入宫第三十四章:敕命第一百三十一章:大周朝的女人第二百七十七章:鲤鱼跃龙门第六十章:勤俭节约第三百三十八章:谁是恶人第五百九十五章:备武第一百五十六章:杀气第二百六十八章:扫清障碍第四百二十三章:天地不仁第一百八十七章:圣恩第二百九十二章:我来了第四百五十三章:灭族第六百二十八章:大势已去第三百六十三章:知罪吗第一百五十七章:杀人之心第三百五十二章:立威第二百八十一章;非国家之福第一百八十六章:不疯魔不成人第二百零八章:格杀勿论第一百一十章:恶人自有恶人磨第三百九十三章:大展宏第一百九十三章:人定胜天第四百四十七章:风云变色第四百二十二章:大变已生第四百六十三章:神兵第八十七章:反戈一击第三百七十四章:走着瞧第五百七十章:我要揭发第四百零九章:树欲静而风不止第四百五十三章:灭族第五百零一章:决战第五百八十八章:女人的战争第一百一十四章:恶有恶报第四百三十二章:人赃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