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尾声

“进来吧,别在门边儿偷看了。”李治一边披着奏折,看到门角露出的那抹艳红,忍不住唇边挂上了一个微笑。

“耶耶!”大凤笑嘻嘻的拎着裙摆跑了进来,谄媚的凑到耶耶跟前,“你批了这么久奏章,肯定很累了吧,我给你捏捏肩膀。”

看着女儿明亮的笑脸,李治摇摇头,将着手中的奏折拿的离她远去了一些,“别,你上次给我倒茶,结果倒了一桌子谁,还得六部奏折转下去的时候,上面全是茶叶梗。”

“我又不是故意的。”大凤吐了吐舌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说吧,有什么事情。”李治无奈的敲了下她的头,“这么吞吞吐吐可不像你。”

“我听人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青海国王跟弘化公主逃到了威武?”大凤大大咧咧的坐在皇帝的坐榻旁问着耶耶。

“消息挺灵通嘛。是有这回事,怎么?”李治点点头,并不生气。

长孙颖不在宫里的日子,李忠常在他身边观政,刚经历巨变的大凤根本不敢一个人呆在宫中,所以李治便常把她抱在怀中处理政事,跟李忠问答,久而久之,大凤也就对朝政有了很深的了解。

李治对于这种状况乐见其成,他并不介意女儿知政。甚至在他看来,这是保护女儿的必要方式之一。因为身为皇家公主,本身就与政治脱不了关系,只有懂得才不会被人利用,不会因此受其害。如果只靠他们的保护,那有天在他们鞭长莫及的时候,他不敢想象女儿会遇到什么。

人懂始终不如己懂。

不过近几年,大凤明显已经不满足于听了,她也常常发表自己的意见。

“耶耶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大凤期待的看着他,显然这才是她今天来的主要目的。

李治沉吟了下,今天上朝他已经说过这件事了,如果大凤对此关心,应该已经从太子那里得到消息了,为何还要再问一次?不过大凤既然为此专门来一趟,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于是他想想说道,“我已经决定将其部众安置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仍世袭青海地号。”

“耶耶这样做,可是觉得吐谷浑本来就是狼子野心,如今正好灭其部署?”大凤坐在那里微笑着问道。

“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李治点点头,“一来是觉得大军出征替吐谷浑复国划不来,二则吐谷浑狼子野心,不可不防。他们当初最强大的时候,堵住了我们向西的道路,令丝绸之路几乎阻塞。如今经过我们几代经营,终于拔却了这心腹之患,如今若不是为了安抚各部众,我连养都不想养他们。”

大唐的羁縻州府非常多,东南西北边境都是小国依附,所以大唐皇帝必须要抛却自身感情,从大局出发给予安排赏赐,让那些小国国主看到榜样。

“是这样啊,”大凤点点头,然后郑重的对李治说道,“虽然父亲考虑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是建议你,应该对吐谷浑用兵,收复失地。”

“哦,为什么?”李治坐在那里,一脸好奇的看着严肃状的女儿。

“吐蕃。”大凤板着脸,吐出了这两个字。

“吐蕃?”李治想了想,取笑的说着女儿,“难道就是因为吐蕃求娶过一次你,所以你就把人家记在心上了?”

吐蕃那边的松赞干布已经死了,新的赞普共日共赞继位不过数年就病死,如今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芒松芒赞。因为芒松芒赞还是小孩儿,所以国家大事由大相禄东赞做主。禄东赞此人足智多谋,他的存在对于大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在耶耶看来,我是那样小心眼儿的人吗!”大凤没有理会李治的说笑,只是面色严肃的说道,“女儿建议您出兵吐谷浑,就是为了防御吐蕃。如今吐蕃由禄东赞做主,此人狼子野心,可不像松赞干布那样心慕中原。从长安回去的共日共赞不到一年就病死,足以可以说明此人的心计!吐谷浑被侵占,更是证据。”

“共日共赞,据说是因为水土不服才病逝的。”李治沉吟了一下,却没有太反对女儿的说法。

之前李治采取长孙颖的说法,大建书院,令各国藩王将王子等人送到京城,表面上是接受文明洗礼,实际上则是培养他们对于大唐的向心性。吐蕃一直是重点盯防对象,松赞干布也很配合,于是他的儿子共日共赞很早就来了大唐,会说汉化,知汉礼。

李治原本觉得有此子在,至少可保大唐与吐蕃五十年和平,但谁知道共日共赞回吐蕃继位一年不到,就传来驾崩消息,实在是将他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如今大唐对于吐蕃,似乎是毫无控制能力,但是万幸的是吐蕃如今还是非常老实,仍然保持着以前朝贡的习惯,对于大唐也是诚惶诚恐,吐谷浑一事更是专门上书,说是愿为大唐戍边。

很显然,他们对于这几年大唐边境上的胜仗还是很惧怕的,所以相比虽然早就归顺,但是却一直心怀不轨的吐谷浑,李治觉得这个更好控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连年打仗太花钱,而需要打仗的地方又太多,所以如今朝中普遍厌战情绪浓重,所以为了避免被人说成汉武帝那种“穷兵黩武”的皇帝,李治只能暂时罢战。

“那种话也就骗骗小孩子,李赞在长安城八年,回国后多半是禄东赞不愿意交出权力,所以才病逝的。”大凤撇撇嘴,显然不赞同李治的话。

共日共赞在长安城八年,那个吐蕃味儿十足的名字自然不能叫了,所以与来长安寄居的各国王子一样,都起了汉名。他因为喜欢李,所以特别跟皇帝申请了“李赞”这个名字。

大凤常年在学堂厮混,跟他还是很熟悉的,尤其是曾经禄东赞试图为他求娶大凤,两人还甚至做过一段时间“敌人”。不过这场政治联姻,或者说是由吐蕃发起的试探在被李治驳回之后,随着两人的年纪长大,也就早抛之脑后了。

共日共赞回国的状况,恐怕跟李治当初登基是差不多的。大凤是见识过李治是如何艰难的除掉长孙无忌这个权臣的,对于共日共赞来说,他的能力要比李治弱得多,面对的敌人禄东赞要比长孙无忌强得多,所以他一出事,大凤马上就有这个联想了。

不过除了为着曾经的好友默哀一把外,她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件事对于两个国家的影响。

“所以,你的意见是,我们要为吐谷浑打回这块地方?”李治没有急于呵斥大凤,只是拖着手饶有兴致的问她。

“不是为他们打,是为我们自己打。”大凤顺手从御案上扯了一张纸,然后拿着自己随身带的炭笔画道,“耶耶,你看这里,虽然吐谷浑的地方很不起眼,但是恰好卡在吐蕃跟我们之前,有他们在,吐蕃就无法在青海安心的牧羊。但是一旦吐谷浑握在他们手里,这一股狭长的地方就都在他们掌握之后。然后吐蕃人就可以往上,打勃律,龟兹,威胁安西都护府。到时候大唐的整个西部防线都会动摇,如果我们派这里,这里的军队去,那这里,这里的就会被牵制,防线上露出一大块空白。”

“安西都护府的军队怎么可能随意调动。”李治觉得大凤说的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跟庞大的唐帝国起来,吐蕃根本不足为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母亲说过,凡是我们都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样的结果就不会太糟糕。”大凤皱着眉看着李治,“有这种恶邻在身边,万一有天我们房子着火了,他趁火打劫怎么办?”

“你信不过耶耶?”李治皱了皱眉,作为一个正值春秋的皇帝,他当然很不愿意听到这种类似于“咒”自己的话。若不是大凤是他最爱的女儿,早就问罪了。

“我当然信你,但是在耶耶之后的皇帝呢?”大凤忧虑的看着他,“我们家大业大,总有今天这里,明年那里的问题。本来癣介之患医医就好了,可是一旦有人趁机剁我们的手脚,那可是要命的。”

“你很信不过吐蕃?”李治看着女儿,觉得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

“谁叫它最大?如果它能分裂成几十个,几百个小国家就好了。”大凤哼了一声,戳着纸上的大片空白,“所以对待这个恶邻,绝不能手软,要把钉子牢牢的钉在这里,等着腾出手来再慢慢收拾他。”

“数百个?有点意思。”大凤的抱怨显然给了李治在处理吐蕃问题上的新思路,但他考虑了片刻之后,却是叹息了一声,“只可惜有禄东赞这个对手在,恐怕就是真的想做点什么,也要等到他归西之后了。”

“是的,所以还是先处理吐谷浑问题好了。”大凤一拍手,星星眼的看着李治,“耶耶你会出兵的,对吧?”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要不要出兵,出哪里的兵,还要在朝会上做讨论后再决定。”李治虽然觉得大凤说的吐蕃骚扰大唐西域的事情不会出现,但是防患于未然还是必要的。他觉得自己之前对于吐蕃的确是有些轻视了,如果换个思路,要重新监控这里,那对于吐谷浑的处置就要再做安排了。

这种国家大事,是不能跟在女儿的聊天中决定的。

“来,你说了这么多,赏你口水喝。”李治跟女儿说完政事,自己给自己动手倒了杯茶的同时,也给大凤倒了一杯。

他这里不爱要人伺候,所以自己倒茶早就成了习惯。大凤也没有起来谢恩的习惯,盘着腿坐在那里直接把李治给她的水一饮而尽,“啊,还是耶耶疼我,刚才说了那么多话,真是渴死了。”

“你平常也不爱管兵事,”李治笑了笑,然后状似闲谈的说道,“太子花了多少力气才请你做说客的?”

“太子哥哥?才不是他呢。”大凤撇撇嘴,毫不自觉的露了底儿,“这事是娘让我来说的呢。”

“你娘,”李治握着杯子,笑容一下子就僵在了那里。

长孙颖回长安之后,就在皇宫附近的坊市里住着。她接过了晋阳公主留下的慈善会,还在女校里兼职任教,整天忙忙碌碌……

李治虽然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是与她却再也没有见过面。倒是孩子们经常跑过去,偶尔会传一些话来。

她对于这个国家的关心一如往昔,有可以利国利民的小点子也会写成陈条送来,但是却从来不提及私情。

“你娘,还好吧。”李治心不在焉的将着杯中的水喝完,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摩挲着杯口。

“挺好的,就是有些忙。”大凤看着李治那样子,忽然笑了,站起来鬼头鬼脑的蹭在他身边,“娘亲也这样问你呢,还问你有没有好好吃饭,按时睡觉。”

“哦。”李治应了一声,不管真假,他心里头都泛起了巨大的甜蜜。

虽然她不肯见他,但仍然关心着她。

“耶耶,你到底喜不喜欢娘?”就在李治暗爽的时候,大凤忽然凑过去,揪了揪他的袖子,一副不爽的样子。

“当然,当然喜欢。”.李治没想到有天会被女儿逼问这种事情,顿觉得尴尬。

“那你为什么不去见她?”大凤气鼓鼓的问道,一副看负心汉的样子。

李治见着她这样子,忍不住哑然失笑,耐心的解释道,“我当年答应过她,除非她来见我,否则就不去打扰她。”

“你是皇帝啊,你可以说话不算数的!”大凤对于赖账一门格外有心得,说的那叫个理直气壮。

“你啊,”李治无奈的摇摇头,敲敲她的脑袋,“君无戏言。“

“你啊,就是太要面子!”大凤模仿着李治的样子长叹了一声,然后忽然冲着他眨眨眼,“你不知道烈女怕缠郎么,你厚着脸皮去几次,我就不信娘能把你打出来。”

“你,”李治有些头疼的看着女儿,“你跟谁学的这些混话?再这样下去,我可要好好的彻查你身边的人了。”

“别别别,我是在学校里听说的。不对,是大哥那里。”大凤先是一慌,连连摆手,而后却是忽然醒悟过来似得,反倒是凑近了李治,“是大哥身边那个姓萧的小子,我上次就看到他不怀好意的怂恿大哥去堵人家姑娘的门。这家伙以后到朝堂上绝对是一代佞臣,我看你应该把他从大哥身边赶走,不对,还要好好的打她的板子。”

“萧瓘?”想想太子身边的萧家小子,李治一下就猜出是谁让大凤气的牙痒痒,顿时就笑了,“要是萧小郎说的,那就真有几分道理了。”

“耶耶,”大凤见着他这样,跺了跺脚,娇嗔的叫道,“你偏心!”

“你是我女儿,我不偏心你还能偏心谁。”看着女儿着急,李治故意坏心眼儿的装傻。

“你,哼,我本来还想告诉你我想到了一个让娘原谅你的办法,”大凤生气了一转头,故意背对着他,“但是现在我不想告诉你了。”

李治听到她这句话,陡然失去了笑容,在那里怔了良久才说道,“朕,朕不会再骗她了。”

“我没有说叫你骗娘啊,”大凤眨眨眼,冲他眨了眨眼,“我只是教你示弱……以及,告诉娘人生苦短,福祸难料啊。”

“娘子,永安公主来了。”长孙颖在后园摘菜的时候,忽然听到婢女禀报。她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让她进来吧。”

永安是大凤的封号,原本长孙颖一直害怕她承袭了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封号,但幸运的是最终大凤的封号十分符合她的心意。

公主的封号一般有两种,一种以封地称,例如丹阳公主,嘉陵公主等等,但是另外一些却是皇帝给予的嘉号。永安,永嘉,都是公主里常用的封号,不偏不倚,既有父母美好的祝愿,也不大拔尖,在着历史上估计平凡的能找到好些重名。

长孙颖一直希望女儿的人生平静而单纯,不求名垂青史,只求无忧无虑,所以这个封号刚刚好。

长孙颖在长安城已经住了数年了,跟着普通妇人一样,生活,工作,自食其力。关于她的身份,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不过这都不打紧,并没有人来打扰她的生活。

长孙颖知道这与李治的关照分不开,她也不矫情,接受他的关照的同时,也同样默默的回报着他。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家常小菜,只要她能想到的,都会托人给他送去。女儿跟儿子经常来看她,有时候也住在她这里,他跟她就像是普通的一对儿离婚夫妻,虽然不在一起了,却仍然能和平相处。

并且,她也常常怀念他。

在宫外的日子,她去学校上课,跟着女儿出行,跟着好友们逛街,逛古寺,怎么都会遇到一些年纪相当的男人。有不知她身份向她求爱的,她从最初的吃惊,到后面渐渐学会了微笑着拒绝。在此间李治并没有令人从中作梗,那些追求者也没遭遇到打击报复,这令长孙颖很感激。

被追求的经历让长孙颖感受到了自己身为女人的魅力,她从小进宫,只被着一个男人观看玩赏,久而久之常常使得她忘记自己的存在。等出了宫有了此番经历,才知道自己也算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她婉拒了那些求爱,同时开始想起了李治……

只有经历过诸多选择和诱惑,人才会明白自己想要选择的人是谁。

她跟李治之间,不是不爱,只是因为不合适。

想通这点,她的日子变更加过的随意。这一生她认真的活过,爱过,虽然结局并非尽如人意,却也无憾。

orz,关键的时候还要小棉袄出马。

生女儿怎么了,女儿也可以很有用啊_(:3∠)_不知道什么时候,jj就流行着只要不生儿子就不是人生赢家的观点了……默,明明大家都是女的,大家都最讨厌重男轻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