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安三害

千里草原上,白雪皑皑。薛延陀部的铁骑护送着迎亲的车队艰难地行进着。

万夫长铁力策马来到一辆豪华马车的前面,禀报道:“大汗,再有20里,就进入大唐的关内道了。”

片刻后,马车里传来了一个略显高亢的男中音:“知道了,继续赶路吧。”

凛冽的寒风中,狼头旗帜漫卷着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车队继续前行。

梁王府里,炭盆里发出暗红的火光,温暖如春。

李愔正在吟诵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被李愔抄袭出来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杨妃喃喃地复述着。她激动得站起来,抱住了李愔的头,流着眼泪说道:“愔儿,你真的长大了,懂得母妃的心了。好,好孩子。”

李恪暗暗吃惊,这首诗的水准,实在是太高了,他深深怀疑,李愔这货,平时连个打油诗都做不出来,他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佳作。

”肯定是抄袭的。“他心里马上认定到。他说道:“李愔,你是从哪里抄来的?”

李愔理直气壮地说道:“这就是我自己做的,你说我抄袭,你说说我从哪里抄来的?”他心道:“孟郊751年才出生呢,你上哪里找证据去。”

李恪无语了。

杨妃说道:“恪儿,你不要这么说你弟弟,他能够上进,应该多鼓励才是。好了,母妃也该回去了,愔儿你就再好好休息一下。”

杨妃和李恪走后不久,李愔的死党,长安“三害”的另外两害就来找他了。

河间郡王李孝恭的三儿子李旦,今年十三岁,比李愔小两个月,这家伙个子较矮,略显肥胖,鼻子很大。他性子比较软,脾气好,有些蔫啦吧唧的,心里却有主意,蔫坏。和李孝恭其他的两个儿子相比,在家里不受待见。不过,他有个优点,会装可怜,动不动眼泪巴巴的,让人同情。

另一位是右仆射(宰相)杜如晦的二儿子杜荷,这家伙是个夯货,武力值极高,他方脸盘,长着一对儿牛眼,今年只有12岁,个头却比他们两个高,块头也粗壮不少。

他心黑手狠,平时话不多,看上去很稳重,可是动起手来,那叫一个狠。曾经有一次,他把一个开国县候15岁的儿子,打断了一条腿。

这三个家伙,出身相仿,在家里的地位都是没有继承权的庶子,心里都有些憋屈,没有追求,也就没有上进心。三人臭味相投,平时在一起到处惹祸,被称为长安三害。

历史上三人的结局一样,都受到了皇子争权的牵连,死于非命。

李旦见到李愔,说道:“愔哥,听说你病了,我们来看你,你现在好点了吗?”

李愔笑道:“得了,病个屁呀,还不是被罚跪时间长了,有点晕了。这也不是头一回了,你们被罚跪后,是不是也有点晕呀?”

杜荷笑道:“晕,不过,我早就练出来了。”

李旦说道:“我和愔哥比不了你,你壮的像一条牛似得。”

杜荷不屑地说道:“就你,才不会和我们一样呢,你会装傻,扮可怜,同样犯错,你就没事。不像我们实打实地受罚。”

李旦有些得意地说道:“那是你们太傻,犯错不要紧,要会说软话,就少挨罚。”

李愔说道:“这次挨罚后,我忽然觉得,咱们这么下去,也没意思,咱们干嘛要让人不待见呢?咱们要争口气,让那些小瞧咱们的人,看看咱们兄弟的威风。”

李旦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咱们得干一些漂亮事儿,露他几手。”李愔说道。

杜荷说道:“愔哥,你说具体点,咱们怎么干?”

李愔神秘地说道:“做学问。”

“啊?”李旦和杜荷同时鄙视了他。

李旦伸手在他的额头上摸摸,说道:“咦,没发烧呀,怎么说开了胡话?”

“啪”,的一声,李愔打掉了他的手,自信地说道:“你才说胡话呢。”接着,他喊道:“采纱,你过来。”

“王爷,有什么吩咐?”采砂过来问道。

李愔说道:“采纱,你说说,本王的学问如何?”

采纱对他这一天来的表现十分惊喜,她认为,要是梁王今后都是这个样子,阖府上下大家的日子就都好过了。她认真地说道:“我家王爷现在真是学问很好呢。他不仅书背的好,还会作诗呢。”说完,就把那首《游子吟》背诵了一遍,看来她真是喜欢这首诗,时间不长,就已经背下来了。

李愔美滋滋地等着死党们赞美,不料,两人口径一致,齐声道:“你从哪里抄来的?”

“啊?”,这两个家伙怎么跟李恪一样,你们看不上我,不就等于看不上自己吗?!看来,就连自己人都知道三害是个什么德行。

采纱有些急了,她说道:“两位爷,我家王爷是真的会作诗的,不信让他再作一首给你们。说完了这句话,她忽然有些害怕了,万一王爷真是从哪里抄来的,这要是揭穿了,王爷会不会发飙呀?

李旦说道:“行,有本事你就再作一首诗,我们就信你了。”

杜荷也在旁边帮腔,反正是不信。

李愔臭屁地说道:“看来我要是不露两手,你们是不服呀,请出题吧?”

“刚才,我们来时,外面下雪了,你就以下雪为题,作一首诗吧。”李旦想了想说道。

李愔假装思索,在地上踱步。脑子里在快速百度,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首咏雪的唐诗。

他装模作样地吟道:“

天山飞雪度,言是落花朝。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这是唐代诗人董思恭的诗作《咏雪》,李愔毫不客气地拿来用了。

看到李旦和杜荷吃惊的模样,李愔得意地笑道:“怎么样,咱的诗做得如何?”

李旦点头说道:“厉害,实在是太厉害了,看不出来,你这位大诗人,一直就藏在咱们三害之中,藏得太深了。”

杜荷也说道:“这首诗实在是太好了,就是咱们的孔(孔颖达)师傅,恐怕也做不了这么好的诗歌。”

采砂完全被这首新诗迷住了,她抄完了诗,眼睛就没有离开过那张纸,她念了好几遍,才抬头说道:“王爷,你太了不起了,奴婢跟随你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原来这么有才华,奴婢真是太荣幸了,竟然能伺候你这位大诗人。”

说这话时,她满脸的真诚的崇拜神色。

李愔笑道:“采纱,这才哪到哪儿啊,本王的才能大着呢,以前是不屑于表现,今后会慢慢展现的,这样,你先去忙吧,我们有话要说。”

采纱走后,李愔说道:“看见了吧,采纱的表情如何?你们想不想也这样被人崇拜?”

第一百二十一章 幸亏是自己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个三害第二百九十一章 处置第一百七十六章 争霸之路第二百零九章 傻子才去呢第四百章 交锋第四百二十二章 武者对决第一百三十九章 尉迟宝琪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眼火铳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锋 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原边报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二十八章 父子密谈第一百零四章 人贩子第四百零五章 征文第二百四十八章 开始作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袭鹰嘴关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贞之士第六十章 杨妃的无奈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忧虑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第一百二十章 契苾乌云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火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三百五十章 阴谋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个三害第四百一十二章 倭奴王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能干的傻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字据的黑锅第三百一十章 霸气的王玄策第四百九十八章 阿拉伯内乱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来临第二百八十三章 梁王死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时机未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儿孙的铁饭碗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乡第二百八十二章 梁王遇刺第一百三十二章 霸道老爹第三百零九章 江山社稷的福气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六十二章 基地大火第四百零三章 新时代开端第五十六章 工业学校第一百五十七章 阿史那晴第六十章 杨妃的无奈第七十二章 粮食是换来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祸害倭国第三百三十四章 态度第二百九十四章 人贩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态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战爆发第三百四十六章 登陆九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武瞾的威力第四百零七章 长安风尚第三百二十七章 祸害倭国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动第二百三十一章 化繁为简第三十九章 赏赐第三百六十九章 死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唐号火车头第七十六章 人妖第二百八十章 边报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四百一十七章 外贸与经济掠夺第三十六章 朝堂争斗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锋 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乡第三百八十九章 罢朝第十七章 危机 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扬眉吐气的工部尚书第一百零一章 密码通信第四百四十章 薛仁贵和高仙芝第一百一十一章 序曲二第四百三十章 倭奴人的阴谋第三百四十六章 登陆九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化繁为简第二百一十八章 又要演戏第三百六十七章 回到长安第三百零七章 除夕夜第一百八十二章 阅兵式 一第九十七章 窥视第三百一十九章 屠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复杂的局面第七十五章 出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圈套第一百七十章 香皂和肥皂第三百六十三章 淫威也是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全国一出戏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恪的艳遇第七十一章 燃眉之急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四百四十七章 最后的晚餐第四百九十六章 难缠的哈罗德第二百零一章 红旗报捷第三百六十章 黑衣寡妇第五百四十一章 风暴前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唐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