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得封

鲁家下人大清早的跑来,在侧门等了半天,却只吃了一肚子气回去,少不得要去内宅回话。

鲁侍郎也正准备去上朝呢。因昨夜老夫人说腰腿痛,一家子都没歇好,眼睛底下就带了一片青,听了下人回话,顿时有些暴躁起来:“她倒拿起架子来了!若不是看她医好了太后,仿佛有些个手段,谁会去请她!还说什么医者父母心,竟然请了都不出诊,分明就是铁石心肠!”

鲁夫人因生病的只是婆母而不是亲娘,倒比丈夫更冷静些,先摆手令下人出去,才问丈夫:“她说违了先帝旨意,落了咱们家的口实,又是怎么回事?”

鲁侍郎这才想起来当日自己在文光殿说了什么,噎了一下悻悻道:“不就是那日皇上要封赏她父亲,我略说了句话——那也是阁老的意思,我不过敲个边鼓罢了。”

鲁夫人微微皱眉:“皇上不过是赏个虚衔罢了,又何必阻止呢?”

“你不懂。”鲁侍郎闷闷道,“说是赏蒋锡,谁不知道其实是赏那丫头呢?她是与安郡王一起去治疫的,她都重赏了,安郡王怎么办?他已经是郡王了,是给他升亲王衔呢,还是赏他实职?”

这两样自然是都不行的。鲁夫人便不吭声了。

鲁侍郎平日里在朝中也难免有些烦心事,因妻子在这上头是能听得懂的,不比母亲什么也不知道,因此也愿意跟鲁夫人说几句:“这次安郡王不但无事还立了功,阁老连朱寺丞都外放了,就是不想让安郡王得了理由。你看上回南苑围猎,若不是皇上临时点了个人接替于锐,这金吾卫的指挥使说不定就被他得了去。那可是内宫十二卫!”

鲁夫人想了一想道:“如今安郡王倒是没升,可到底阁老的人也没得着好呀。”

“所以说,阁老初时有些小觑他了。”鲁侍郎压低声音,“我看阁老的意思,原想将他困在京中,所以那崔氏病着,宗人府那边就任着崔家拖延婚期……如今他在京里搅事,只怕阁老又巴不得他回西北去了。到底那边有四川道掐着,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鲁夫人喃喃道:“其实定北侯这些年也没做什么,先帝当年到底又没有立安郡王的意思,如今这是何必呢?难道还能将定北侯的兵都收到阁老手中不成?若是西北有什么事,只怕对京城也没好处吧?”

“就是收不回来,阁老才愁呢。”鲁侍郎摊摊手,“定北侯一家在西北多少年了,父子相传镇守西北,换了别人,难!只是他家握了兵权,皇上终究不安,所以阁老这些年都想着拉拢些武将,手里总要也有兵才成。”

鲁夫人心想:阁老有兵跟皇上有兵可不一样。但她自然知道这话说不得,便只是低头给丈夫整理衣裳。

鲁侍郎正想再说两句,丫鬟急急进来道:“老爷,老夫人腿又疼起来,听说蒋家姑娘请不到,正发脾气呢!”

鲁侍郎顿时头疼起来。自他升了官之后,母亲也是越来越娇气了,但有点小病小痛,就闹得全家不安:“去去,拿了我的帖子,立去请位擅长跌打的太医回来给老夫人诊治!”

鲁府怎么个鸡飞狗跳法,桃华自然管不着,把鲁家人气走了,心情倒觉得舒畅点儿,回去倒头又睡了个回笼觉,直到日上三竿方起来,正在梳洗,蒋柏华一溜类跑进来:“姐姐睡懒觉,羞。”

桃华一把抱起他,捏捏他的胖脸:“你天天都比姐姐起得晚,难得早一次就来羞我,自己才羞呢。”

蒋柏华嘻嘻地笑,扬扬手里的识字卡片:“念书!”

这些天蒋锡已经完全沉浸到那些孤本里去了,于是教蒋柏华识字的事儿又落到桃华身上。姐弟两个正闹着,薄荷拿了封信进来:“姑娘,三七送进来的,说是——郡王府上那个叫十五的过来送的……在外头等着回信呢。”

桃华怔了怔,看着那封薄薄的信,忽然间心在胸膛里跳得又快又急,竟然有点头晕了。她定了定神,才接过信来裁开,里头只有一条纸,纸上也不过十几个字,落在眼里却仿佛在心头重重敲击了几下,敲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薄荷见她脸色发白,不由得急起来:“姑娘,这是怎么了?”顾不得别的,也往信上扫了一眼,却有些看不太懂,“这,这什么意思?”她虽识字不少,但有些太过文绉绉的话却不大通,倒是知道忠心不二的意思,但不二后头加了个色字,又有些拿不准了。

桃华一手按着胸口,觉得眼睛似乎有些发酸,半晌才笑了出来。薄荷见她笑了,脸色也由白转红,这才吁了口气:“姑娘可吓死我了,这到底是说什么啊?”

桃华无暇与她解释,只道:“磨墨。”同样裁下相同大小的一条纸来,提笔写了八个字: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封起来道:“这就是回信。”

这八个字薄荷却是看懂了的。再想想送来的那封信,不禁欣然道:“难道王爷是答应了不成?”如此说来,这不二两个字,一定指的是没有二心了。

桃华这时候才觉得脸上烘烘发热,掩饰地咳了一声道:“送出去吧。跟他说,还是要与爹爹说明方好。”

薄荷拔腿就出去了,这里桃华将那张纸条小心折了,环视四周觉得放到哪里都不好,最终还是装在一个荷包里,珍而重之地放到了枕头旁边。

有了这张纸条,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身上原来那点不自在全都没了,教着蒋柏华认过了字之后,又带着他去园子里晒太阳。才出了院子不远,就看见小于氏带了蒋杏华从正院出来,两人都打扮得十分慎重,款款而行。

虽说有诸多不和,但当面撞上了,桃华也只能站住脚含笑道:“大伯母带着四妹妹出门?”

小于氏干笑了一下:“进宫去瞧瞧婕妤娘娘。”说罢脚下不停,带着蒋杏华就走了,倒是蒋杏华瞧了桃华一眼,神色中有几分歉意。

“这是什么意思?”桃华微微皱眉。进宫去看蒋梅华,蒋杏华抱歉什么?难道进宫是要去讲她的坏话不成?

“奴婢怎么觉得四姑娘这衣裳有点眼熟呢……”跟出来照顾蒋柏华的桔梗儿喃喃地道,“总觉得跟姑娘的哪件衣裳有点像。”

“我并没有这样的衣裳。”桃华的衣裳素来不大喜欢满绣了花样的,嫌做起来太费时费力,要么就选了原就织有花纹的料子,要么就是在素面料子上滚边或点缀几朵花就做罢。蒋杏华这一件是在银红缎子上又用银线绣了花的,显见得十分用心。幸而是件短袄,若是长身袄子,更要费工了。

薄荷却道:“是了。姑娘那件白地有虞美人花样的褙子就跟这个有点像嘛。白地红花,红地白花,远看倒也相似的。还有那裙子也是月白色的,瞧着就更像了。”

桔梗儿便笑起来:“奴婢就说瞧着眼熟嘛。如今四姑娘这是也转了性了?竟也穿起红衣裳来了,还绣了这许多花儿。”

薄荷轻轻嗤了一下:“不是四姑娘转性,大约是大夫人转性了……”不但舍得给庶女好衣料,还舍得这许多银线。

小于氏当然没有转性。上了马车才坐定,她眼睛就在蒋杏华身上扫来扫去,终于还是没忍住道:“你这衣裳倒费了工,只是未免也太糟塌了料子。”

为了这件事,她可是下了不少工夫。这匹银红缎子质地极好,虽是素面无花,光泽却上佳,为了别让蒋丹华看见生事,还将她送去了外祖家住几日。结果这丫头转头就在上头绣了这许多花,倒把料子本身的润泽光彩都给遮没了,真是不识货,倒白糟塌了好东西,还费了那许多银线!

蒋杏华微微打了个冷战,低头不语。

小于氏目光掠过她头上的镶红珊瑚珠的簪子,又落到她耳朵上的白水晶坠子上,觉得跟这衣裳倒也还相配,便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只冷冷道:“入宫的规矩也都教过你了,进去机灵点儿。若是——”原想说若是能入了皇上的眼自有好处,又觉得这话说出来未免太过难看,只得道,“若是给你大姐姐招了什么麻烦,我可饶不了你!”

她能给蒋梅华招什么麻烦呢,只怕是招不来才是麻烦吧?蒋杏华低头腹诽,心里却又紧了紧。若是这次她不能得了皇帝青眼,回家之后,小于氏定然不会客气了。这是她最好的机会,也或许就是唯一的机会了。

蒋梅华仍是住在玉卉阁里。近来她脸上的色斑又淡了好些,面色虽然还有些发黄,但肤色却已均匀多了。只是因为活动得不够,这些日子腰身再没有明显的收细,反而因为衣裳穿得渐多,看起来比前些日子又胖了一点似的。

“今日天阴,如何只穿了一件袄子?”小于氏一进玉卉阁,见女儿穿得不多,就有些着急,“这宫里也没有地龙,炭盆怎不多放两个?”

蒋梅华今日是要见皇帝的,怎肯把自己穿得像个球一般,闻言便笑道:“母亲别担心,这袄子是丝绵的,瞧着薄,其实并不冷的。”

这话说得并不实在。就算丝绵再保暖,只絮那么薄薄的一层也不行。不过她并不表现出来,随即就将话题岔了开去,拉了蒋杏华的手笑道:“妹妹今日穿这个好看。”目光在她身上一掠,心里忽然一动,“妹妹这个耳坠子,如何不换个红的?”转头叫檀香,“拿我那对儿红玛瑙的坠子来。”果见蒋杏华眼睛一亮,顿时心里也明镜似的,暗自冷笑——原来这丫头平时里蔫不出儿的,竟也是个有眼力的。

这里正打扮着,就听外头有轻轻的击掌声,随即皇帝在门外笑道:“这是忙什么呢,朕来了竟见不着人?”

蒋梅华连忙将蒋杏华往前推了推,笑道:“妾正说妹妹戴这对子耳坠儿好看,竟不知道皇上来了,真是该打。”说着行下礼去,起身就道,“皇上说说,妾给的这对儿红玛瑙坠子,是不是比这白水晶的好看?”

蒋杏华尽量挺直了身子。她特意穿了自己底子最高的一双绣鞋,还在鞋里垫了两双鞋垫,只盼能让自己显得高挑些。

皇帝目光从她身上掠过,负在背后的双手微微握了一下,淡淡道:“瞧着倒是不错。这个也是你妹妹?倒是未曾见过。”

蒋梅华忙笑道:“这是妾的四妹妹,因一向身子弱,不大来看妾的。幸而三妹妹进京之后,给她开了个调养的药方儿,竟好起来了。”

皇帝笑了笑,漫不经心地道:“你祖父就是太医,怎的倒要你三妹妹来开调养方子?”

这问题真是尖锐,蒋梅华脸上笑容也有些维持不住,勉强笑道:“皇上这还不知道,这女孩儿家,有什么不自在也不好说的。尤其我这四妹妹又是个省事的……”

皇帝似听非听的,随便点了点头,在殿里环视一周:“这几日天气冷了,来瞧瞧你这里炭火够不够用。”

原本是不大够用的,但如今蒋家得了封赏,玉卉阁的供应自然马上就好起来了。蒋梅华便轻笑道:“竟劳皇上惦记这些小事,妾今日给皇上做一道拿手菜以表谢意可好?”

皇帝似乎有了点兴趣:“你还有拿手菜?”

“皇上也别小瞧了妾。”蒋梅华笑吟吟地给小于氏使了个眼色,“从前不方便,如今有了小厨房,皇上且看妾的身手。这道菜妾在娘家时到了冬日时常做的,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都喜欢的。”

“哦,那朕倒要尝尝了。”皇帝从善如流,“果然这里安个小厨房是安对了。去,把朕的午膳传到玉卉阁来。”

蒋梅华便将蒋杏华往前一推:“四妹妹身子刚好,别让厨房烟气薰了。你在这里陪皇上说说话,母亲去帮帮我的忙。”拉了小于氏走了。

蒋杏华虽然来之前已经打过千百次的腹稿,真到了皇帝面前却又觉心慌气短起来,只唤了一声皇上,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皇帝将她上下打量了片刻,忽道:“这料子光泽极好,绣了花倒可惜了。”

这一瞬间蒋杏华也是福到心灵,想好的那些话统统抛了开去,只道:“臣女没什么见识,只是家里姐妹有一件白地红花的衣裳,臣女仿着那个做的。”

皇帝似笑非笑地道:“她穿白地红花,你这是红地白花,这也叫仿吗?”

蒋杏华低了头道:“臣女也想要那样的,只是没有合适的料子……”

皇帝随意在殿里走了几步,淡淡地道:“既没有合适的料子,又何必学呢?”

蒋杏华耳根子有些发热,低声道:“臣女只是想跟姐姐穿得相似些,觉得那样更似亲姊妹一般……”

“难道你们不是亲姊妹?”

蒋杏华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凄然。她是一张瓜子脸,尖尖的下颌,细细的眉毛,水汪汪的眼睛,眼波含愁的时候就格外动人些:“臣女倒是极想跟她做亲姊妹的,可惜没有这个福气……”

皇帝拿眼睛看了她片刻,仍旧不为所动:“明知道不是亲姊妹,就穿了一样的衣裳也是不成的。”

蒋杏华心里一跳,见皇帝转身走向门口,似乎是要离开,心里登时一慌,情不自禁地脱口便道:“皇上,臣女是害怕!”

这一声略有些尖锐,也幸得蒋梅华下去时将人都带走了,殿内除了皇帝带来的内侍再无别人。杜太监面无表情地站在角落里,仿佛一截木头似的不言不动。

“害怕?”皇帝转过身来,打量着蒋杏华的目光有了几分兴致,“怕什么?”

“怕——”蒋杏华觉得一口气堵在喉中,一时难以发声,眼泪倒先涌到了眼睛边上,“臣女,臣女好希望能像三姐姐一样,不必听别人的摆布……”

皇帝略有些讥讽地笑了笑,似乎对她的答案很失望:“要想不必听别人的摆布,总得自己有些本事。”

蒋杏华嗓子哽得更厉害了:“臣女,臣女也想学本事的……”可是她去哪里学?桃华有疼爱她的父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呢,她有什么?

皇帝对她仔细看了几眼,忽然道:“既想学本事,就不该来这里。”

蒋杏华怔了一下,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她这会儿心里乱糟糟的,只知道若是不能留在宫里,恐怕回了家中之后就还是刘之敬的那门亲事在等着她,糊里糊涂地便道:“宫里比别处好。”至少比刘家要好。

皇帝看了她一会儿,似乎又笑了笑:“那你就留在宫里吧。”他对杜太监点了点头,“封她一个御女的位份,就——去王充媛的偏殿住吧。”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还是将朕的午膳传去文光殿,朕想起还有折子没批。”

“皇上——”蒋梅华说是去小厨房做菜,其实时时都盯着正殿的动静,见皇帝起驾,连忙赶了出来,却只得皇帝摆了摆手,就离开了玉卉阁。

“你——”小于氏只当是蒋杏华办砸了事,不由得怒视过去,却听旁边的杜太监用力咳嗽了一声,连忙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杜太监没有跟着皇帝走,而是慢条斯理往前踏了一步,稍稍提高点声音:“皇上封蒋氏第四女为御女,赐住群香殿偏殿。蒋御女请回家稍做准备,三日之后会接您入宫,到时可带侍女一名。”

群香殿偏殿啊,那里以前是陆宝林住的地方呢。现在既然有人住了,陆宝林也就不用搬回去了,可以在听雨居过些自在日子。

蒋杏华到现在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直到听见杜太监说三日后接她入宫,这才觉得仿佛刚从梦中醒来似的,不由得眼里含泪:“遵旨。”

杜太监说完话,很客气地给蒋梅华和小于氏行了个礼,就转身走了,他还得去文光殿伺候皇帝呢。

小于氏是先惊后喜:“成了,皇上封了杏丫头做御女!”人留下了,位份也比蒋梅华低不少,正是最好的结果了。

蒋梅华却皱起了眉。皇帝虽然把人留下,却将蒋杏华送去了群香殿,那里离玉卉阁可不近呢。

虽说她才只是个婕妤,并没有做一宫主位的资格,但蒋杏华是她的妹妹,又是打着来探病的旗号入的宫,即使皇帝将蒋杏华留在玉卉阁居住也说得过去。但现在把人支去了群香殿,岂不是离了她的控制吗?

“母亲,我记得您身边还有个丫鬟□□剑的?”蒋梅华轻轻拉了一下小于氏,“让她陪四妹妹进宫吧。”

小于氏想了一想,顿时明白过来:“春剑管着针线房,素是个能干的,回去就拨给杏姐儿用。紫藤紫薇那两个丫头,到底是年纪太小了,又没教过规矩,进宫也不顶用。”

蒋杏华低着头没说话,心里却已经暗暗地打定了主意。以前她什么办法都没有,可是现在她已经是皇帝的女人了,要一个丫头,她一定能自己做主。

皇帝都不在玉卉阁用饭了,蒋梅华也没心思招待庶妹,小于氏更想着赶紧回去准备入宫之事,便匆匆告辞出宫,返回蒋家。

蒋杏华才进自己房里,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府中,紫藤喜得见牙不见眼:“恭喜姑娘了。”

才说一句话,外头就听一个脆亮的声音笑道:“正是要恭喜呢。”帘子一掀,一个十□□岁的大丫鬟走进来,抬手便指点着紫藤笑道,“只是妹妹这称呼上就错了,如今该称御女了。虽说妹妹不跟进宫去,可是这上头也该长点心,免得以后出了岔子,旁人不说你不懂事,倒要说御女身边用出来的人不好了。”

紫藤认得这是管着家里针线房的大丫鬟春剑,她是小于氏陪房的女儿,虽不是贴身伺候主子的,但如她这样的见了都要叫声姐姐。但这一进来就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是怎么回事,而且为什么说她不跟进宫去?她伺候了蒋杏华好几年,不是姑娘到哪里她到哪里的吗?

“春剑姐姐——”紫藤刚要说话,就觉得蒋杏华掐了她一下,后面的话就咽了回去。

春剑笑吟吟向蒋杏华行了礼,就开始指挥着人收拾东西:“那首饰捡几件好的就行,这几天太太那边还要送新的来,衣裳也要再做几套。”

蒋杏华冷冷地看着春剑仿佛主人一般在屋里走来走去,紧紧握了一下紫藤的手,低声说:“让她们去折腾。你放心,我总会带着你走。”

第186章 回门第207章 染指第110章分歧第146章 亲迎第167章 无隙第189章 危重第130章 腿疾第129章 许诺第155章 防痘(上)第161章 志向第129章 许诺第123章 托梦第95章 施救第145章 婚前第223章 救治第201章 拿获第60章 水仙第238章 生育第162章 种痘重症第214章 满月第254章 陷阱第230章 去世第139章 大赦教唆第173章 挨打第109章得封第164章 过年第148章 大疫第233章 赐名教唆第181章 京城寿宴第185章 比较第135章 报复第30章 审问第120章 药箱第250章 暂停第136章 相会第186章 回门第134章 约束第126章 指婚第127章 人祸第93章 发病第97章 封赏第77章 相约第82章 改药第247章 乱象第216章 望诊第30章 审问第245章 失子第51章 诉苦第137章 谈判第115章 错了第167章 无隙第261章 匕现第128章 发狠第232章 生子第227章 蛰伏第234章 满月第248章 自作第167章 无隙第148章 大疫第82章 改药第54章 郡王第158章 生死第136章 相会第224章 纳妾第58章 侯府第226章 新年第260章 图穷第25章 女医第26章 委屈第75章 决心第212章 子嗣第210章 和离第196章 自作第151章 途中第251章 刺客第247章 乱象第177章 病第64章 上香庄子第219章 喜讯第236章 内斗第32章 邀约偷换第190章 不治第219章 喜讯第104章议亲第51章 诉苦第85章 成绩药堂第121章 定亲第44章 谋官第193章 预警蒋家第41章 计划第254章 陷阱第48章 上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