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献策

临近过年,宫里也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凤仪宫这几日新漆了宫门,还往院子里移种了几株老梅,这会儿红梅映着红门,说不出的喜庆。

可惜凤仪宫的宫人们脸上却没半点喜色,不但走路悄无声息,连话都不敢多说,简直有点“道路以目”的意思了。没别的原因,凤仪宫的主人这些日子心情不佳,下头的人谁敢欢声笑语呢?

今日又是合宫嫔妃来凤仪宫请安的日子。如今宫里的嫔妃不少,又是时近年节大家都穿得鲜亮,坐在一处花团锦簇,瞧着就十分热闹。

不过这一切落在皇后眼中就是一百个不自在了。她今日照例穿了明黄色绣凤的宫装出来,可坐在座位上往下一看,便觉得有几抹颜色比她这明黄色更耀目刺眼。

袁淑妃位份最尊,自然坐在离皇后最近的位置。她年纪比皇后还长一岁,因为小产过两次,虽然太医竭力调养,仍旧显得肤色有些萎黄。

皇后从上头看着她,只觉得那身朱红色的袍子刺眼极了。袁淑妃论相貌只能算中上,只是气质温柔,为她增加了一点分数,然而与那些新晋的年轻妃嫔仍是无法相比的。皇后将她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最后还是落在那张鹅蛋脸上。

尽管几经小产,袁淑妃这张脸还是两颊丰满,如同当初还是太子良娣时一个模样,再加上那微垂着头温柔微笑的模样——皇后在心里暗暗啐了一口,这贱人分明是在学夏氏!

想到夏氏,皇后心里就更不痛快了。自从她入主凤仪宫,身边就仿佛有个影子似的,总在她不经意的时候,从某个嫔妃身上跳出来。袁淑妃,蒋婕妤,陆宝林,一个接一个的,似乎永远没完没了。

皇后心里想着,目光就一个个地看下去。

蒋梅华至今身形也没瘦回去,穿上冬日里的大毛衣裳更有些臃肿了。她如今似乎也放弃了纤瘦的念头,倒是一张脸渐渐有了血色,不再是前些时候那黯淡发黄的模样。皇后目光在她腰上打了个转,轻蔑地撇了撇嘴——家里有个会医术的姐妹又怎么样,还不是没给她治好?

一想到蒋婕妤那个“会医术的姐妹”,皇后心情顿时又来了个飞流直下三千丈。她目光不由得移到末座。

那里左边坐着的是陆宝林,虽然咳疾已愈,但仍住在偏僻的听雨轩中,一张脸儿倒是又丰盈了起来,可气色却还有些黄,并不如从前娇艳。

右边则是蒋御女,论位份乃是宫里最低的,可她身上穿得鲜亮,气色也极好,竟比几个宝林瞧着还要风光似的。

皇后冷冷地盯了这两人几眼,最后把目光移回了赵充仪身上。

身怀有孕,赵充仪这些日子俨然是宫中目光的焦点,今日来请安却是异常的低调。穿一件半新的湖蓝散绣金银长身褙子,头上松松挽了个堕马髻,只插了两对象牙簪子,另几朵米珠花钿,倒是耳朵上一对水滴般的翡翠坠子映得耳垂如白玉一般。

皇后的目光在她还平坦的小腹处盯了半晌,笑了一声:“赵充仪怎么就这几件首饰,可是份例还没送过去?去问问宫内司,如今这差使都是怎么办的,先是太医院诊不出喜脉,再是头面衣裳送不过去,再这么下去,外头不说他们惫懒,倒要说本宫管不好宫务了。”

赵充仪有孕的事,自然不是太医院没有诊出喜脉,而是因为她入宫后用的太医就被赵家买通,以赵充仪月事不调为由,将这消息瞒了一个月,直到胎气稳固才说出来。

这事儿其实是违了规矩的,赵家心里明白得很。可想想从前宫里那些个怀孕的宫妃们的下场,明摆着只要有喜就扎了皇后的眼,倒也不怕再多一点了。横竖已经怀上了,总不能为顾忌皇后就自己打了去不是?瞧着皇后是生不出来了,倘若赵充仪这一胎生男,将来的前程……

为着这个,赵充仪今日是打算低调低调再低调,务求不要戳了皇后的眼。谁知道这么简单的打扮,皇后也能生起事来,且借题发挥指桑骂槐,说着衣裳首饰,又扯到了诊脉上去。

赵充仪只得站起身来请罪:“宫内司早将份例都送来了,是妾这些日子觉得身上有些酸懒,便没戴那些沉重的东西。在娘娘面前失仪,还请娘娘降罪。”刚进宫的时候皇后还叫她一声妹妹,这会儿就改成充仪了。

皇后皮笑肉不笑地咧了咧嘴:“快把你们充仪扶起来,肚子里怀着龙胎呢,哪能说跪就跪。我说宫内司不敢如此阳奉阴违,原来是那些首饰太沉重了——哎,这还是他们考虑不周,去,把我匣子里那朵牡丹珠花拿来。”

贴身宫女立刻去了,没片刻转回来,捧了个小匣子来,里头是一朵珍珠串成的牡丹花,珠子颗粒不大,但难得都是粉红色的,光泽又好,一拿出来在殿内不大明亮的光线下都看得出宝光莹莹。

赵充仪刚站起来,又得跪下去了:“妾不敢当娘娘这样厚赏……”这串的可是牡丹花,宫里头除了皇后,谁敢自比牡丹?这次可是真跪,不是刚才请罪时那样做势了。

皇后看赵充仪双膝实实在在地落了地,嘴角才露了笑容:“你怀着龙胎,给皇上开枝散叶就是大功劳,一朵珠花算什么。快过来,我给你戴上。”

赵充仪只得站起身来,在一众嫔妃们的目光之中走到皇后面前,躬腰站住。皇后坐在那里,先拔了赵充仪头上那几朵珠花,才将这朵牡丹珠花左比比右比比,直到赵充仪弯得腰都酸了才插好,笑道:“这才瞧着雍荣华贵呢。快过年了,打扮得鲜亮些,皇上看着心里也喜欢。”

一众嫔妃都应景地笑起来,只是那笑容底下藏着的心思真是各自不同。

吴才人坐在蒋梅华下首。今日这殿内,除了赵充仪有意打扮得低调之外,就得数她的衣裳首饰最寒酸。虽说份例是明摆在那里的,可是宫内司的人历来都会做手脚,她这个才人虽然比宝林御女位份都高,可真分到手里的东西却还没有她们的实惠,更不必说那几个还有皇帝私下里的赏赐,而她除了那回在南苑替皇帝磨了一回墨之后,就再没伺候过皇帝,反是招了皇后的忌惮,真是两头都落了空。

这种请安例来都是个形式,皇后不待见这些嫔妃们,众人行过礼之后说几句话就可以散了的。偏偏今日皇后一反常态,竟不像从前一般三句话一过就端茶,反而是叫过赵充仪身边的宫人来,将赵充仪的衣食住行一样样问过去,直坐得一众妃嫔们腰酸背疼,这才准了众人散去。

赵充仪已经觉得腰酸得像要断了一样,心里明白这是皇后折腾她呢,可是敢怒也不敢言,只得出门就叫了暖轿。

九嫔的位份,出门是可以坐轿或步辇的,但赵充仪为表对皇后的尊敬,来凤仪宫是从不坐轿的。只是今日到了这个地步,也顾不得什么,连自己宫里的吴才人都没招呼,坐上轿子便走。

吴才人被扔在原地,有几个跟她一批进宫的宝林眼神里就带上了讥讽。明明大家都是一起进宫的,吴才人不见得比她们更年轻貌美,却被皇后另眼看待升了位份,自然有人心里不自在,如今看见她落到这般境地,心里不知有多痛快,彼此递着眼神,笑嘻嘻地一同走了。

“陆妹妹——”吴才人对众人的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勉强笑了一下,向身边的陆盈打招呼,“这几日忽然冷了,你可还有咳嗽?瞧着你脸色不大好。”

“多谢才人。”陆盈规规矩矩地微微屈了屈膝,“并没有咳嗽,只是昨夜听着风声没有睡好罢了。”

“听雨轩竹子多,风声是大些。”吴才人还想再说几句,陆盈已经作了个手势请她先走,显然是不想多说了。

“妹妹——”吴才人只说了两个字,看陆盈低头垂眼地站着,后头的话也实在说不出来,只得尴尬地笑了笑,举步先行。

等吴才人走出一段,陆盈才走。扶着她的樱桃冷笑道:“这是如今没了靠山,又想着来跟咱们套亲近了,宝林可别信了她的。”

陆盈微微一笑:“我又不傻。”打从那次吴才人把桃华卖到了太后跟前去,她就已经跟吴才人算是决裂了。本以为一起入宫参选,还有在宫外同租一处住宅的缘分,入宫能多了一个朋友,谁知道人心算计,到底是不足的。

这会儿别的嫔妃都已经走了,樱桃环顾四周无人,才往陆盈脸上看了看,抿嘴一笑:“这黄粉用着跟真的似的,别说吴才人,就是奴婢瞧着,都觉得仿佛是脸色不大好似的。”

陆盈伸手摸了摸脸,低声道:“别在外头说这个。”这黄色的脂粉是杜内监送来的,虽然他送来的时候什么都没说,陆盈却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装病。只要她一直病着,就能一直住在听雨轩,并且,不被皇后记恨。

想想刚才吴才人那似乎又尖了一些的下巴,陆盈虽然厌恶这个人,却也觉得有些许的可怜——不是可怜吴才人,而是同为后宫嫔妃的兔死狐悲之感。如果没有皇帝的恩宠,在这个暗流汹涌的后宫,人要如何立足呢?

关于如何立足的问题,吴才人自然比陆盈考虑得更深入更急切。她走得很慢,直到嫔妃们的说笑声都渐渐远去,才忽然停下了脚步:“回凤仪宫。”

扶着她的绿绮一怔:“回——中宫?”昨天晚上下过一场雪,今日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些薄冰,绿绮一双薄底鞋子已经湿了,寒从脚下往上钻,现在只恨不得赶紧回春华殿去烤一烤双脚才好。

“对。”吴才人坚决地转身往回走,“我得去见皇后娘娘。”

绿绮还在糊涂:“见皇后娘娘做什么?”皇后娘娘现在可不待见您哪。

说到这件事,绿绮也觉得委屈。吴才人不过是在南苑营帐里多陪了皇帝一回,就被皇后冷落,宫里头那些看人下菜碟的也都纷纷往上踩,日子比从前做宝林的时候还要难过。可这事儿吴才人有什么错?难道入宫来做妃嫔,不是为了侍奉皇帝的吗?

凤仪宫里仍旧是静悄悄的,皇后正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听宫人说吴才人又回转来,不耐烦地道:“她又回来做什么?不见!”

小宫人不敢多说,连忙出去传话了。皇后正烦躁着,忽然有个人悄悄上前来,在她背后轻轻替她捏着肩颈处。

这些日子皇后天天要看过年的支出帐目,虽然不必她自己写,也觉得在几案前头坐得浑身僵硬。这会儿被这双手捏得筋骨都放松下来,也顾不得斥责此人不经允许就上前了。

身后那人先给皇后捏松了肩颈处的肌肉,又移上去替她按揉两边太阳穴。皇后觉得方才有些跳痛的头也松快了好些,不由得吁了口气:“好了。”

那人便松了手,跪了下来:“奴婢大胆了。”

皇后侧头看了一眼:“怎么是你?想不到你还有这份手艺。”这个正是她这里的陈内监。前些日子李太监犯事缩起来的时候,陈内监得以从外殿进来伺候,后来李太监回来,便将他又挤了出去。

这几日因承恩伯那事儿办不成,李太监在皇后面前又有些动辄得咎,今日嫔妃们大请安,也不知他去了哪里,倒好把地方给陈内监空了出来。

陈内监也是大着胆子上来伺候的,此刻见皇后并未发怒,连忙道:“奴婢打小在家里学过一点。娘娘这些日子实在辛苦了,奴婢们看着都心疼。娘娘定要保重凤体才好,后宫这些事儿,都指着您呢。”

他一边说,一边心里在砰砰乱跳。其实他说的是假话,小时候他家是种田的,因为遭了蝗灾才净身进宫,哪里会什么按摩的手艺。这一手是他进宫之后,专门学来伺候带着他的大太监的。

皇后的确觉得自己辛苦,然而在个内侍面前说这个也没意思,遂只懒懒道:“这手艺不错,你也有眼力。”

陈内监堆着笑脸道:“奴婢在凤仪宫伺候,自然事事要把娘娘放在心上。”

皇后不由得笑了起来:“你倒会说话。前些日子进来伺候,怎么没见你这么会说?”

前些日子李太监失宠,陈内监是想趁机上位的,只是他前头没有贴身伺候过皇后,只怕说错了话被皇后厌弃,患得患失之时便不免有些缩手缩脚,自然不敢多说。可是自打李太监又回来之后,第一个便记恨上了他,他若是再这么拘束着,只怕哪天就被李太监弄死了。

“奴婢自幼就是笨嘴拙舌的,才会被爹娘卖了出来,只是到了娘娘面前,只说真话就是了。”

这明摆着拍马,然而皇后听着舒服,笑道:“笨嘴拙舌的倒好,比那伶牙利齿的强,省心。”本是随口一说,可话一出口,不禁就想起了宫里这些不省心的人——上到有孕的赵充仪,下到才进宫的蒋御女,全都是堵心的货。

由宫内而宫外,外头还有个特别伶牙利齿不省心的蒋氏,连太后都被她软中带硬地打消了主意,害得她大失所望。说起来,也是李内监没用,说是什么千妥万妥的主意,到最后也没管用!

因是在自己宫中,殿内都是心腹,皇后也不必有什么顾忌,随口就埋怨起李太监来:“……这点事也办不成!今儿一早就不见人影,也不知又去哪里了!”

陈内监心里明白,李太监是料到今日皇后见了赵充仪心情不好,怕皇后拿他撒气,因此指着要去宫内司清点节下的帐目躲出去了,倒将他推进来做个出气筒。

不过,若不是这样,他也没机会进来。陈内监想到前几日听几个小内侍私下议论的话,心里就如同有一把火在烧着,也顾不得趁机说李太监的坏话了:“其实,依奴婢的浅见,这事儿是李公公虑得不周。承恩伯身份贵重,如何能冒险呢?倒不如,娘娘再寻个人。”

“再寻个人?”皇后烦躁道,“去哪里再寻个人?蒋氏出身微贱,若将她嫁给那高门大户,人家岂不怨我?若是随意指个出身差的配了,又未免太露了痕迹。”她是想给自己消除一个威胁,而不是想让皇帝拿住她的把柄。

陈内监压低声音道:“奴婢倒有个糊涂想头儿,这现成的人选不就在眼前吗?”

“什么现成的人选?”皇后倒糊涂了。

“就是——安郡王呀。”陈内监声音压得更低,“崔家女新丧,如今外头都说安郡王克妻,想来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女儿也不肯嫁过去。蒋氏虽说出身是微贱了些,可既然安郡王有这名声,她嫁过去也不算相差太多。再说,听说安郡王的眼疾一直未愈,蒋氏既然有好医术,嫁过去还能给安郡王治眼疾呢,这也是娘娘一片慈心替他着想不是?”

皇后听得眼睛一亮:“你说得不错!”怎么从前她没想到呢?提什么承恩伯啊,那可是太后的亲侄子,万一蒋氏嫁过去夫妻不睦,太后岂不要记恨她?可嫁给沈数就没这许多顾忌了,若说两人过得不好,太后正乐意看见呢。若是蒋氏真有这个胆子把沈数给害了,那太后就更高兴了!

陈内监稍稍松了口气,低下头:“奴婢不过是一点浅见,也想着替娘娘分忧。”

“你有这份忠心就好。”皇后心情瞬间好了许多,“赏!”

陈内监连忙磕头:“奴婢不过是随口一说,怎么能当娘娘的赏。”

皇后笑吟吟道:“这事儿若成了,我还要重重赏你呢。”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也等不得三日两日,立刻便道,“备辇,本宫去寿仙宫给母后请安!”

太后知道今日嫔妃们都去皇后宫中请安,早叫人去打听,听说皇后果然折腾了赵充仪一番,不由得又是恼怒又是忧虑,忍不住跟贴身宫人青玉说道:“才提醒了她,又是这般没个分寸!万一这一胎有什么闪失——难道她当赵家是蒋家那般吗?”

青玉是于家送进来的宫人,自然是事事都为着于家着想,闻言低声道:“虽说皇后娘娘此举有些不妥,可——万一赵充仪真生下皇子,那可就是皇长子……”

说到这个,太后也不由得发起愁来:“是啊,皇上还要给她升位份,再升就是四妃了。当年——”

她说到一半就停住了,然而青玉却十分明白,太后这是想到当年的贤妃了。

这一幕的确似曾相识。同样是中宫无子,同样是高位嫔妃生子,皇后的情况甚至比太后还糟,因为她直到如今都没让宫中妃嫔们生出个皇子来,所以她手中甚至连一点筹码都没有。

“皇后娘娘到——”小宫人的声音打断了太后的思绪,看皇后进来的时候脸上居然还带着笑,倒有些诧异起来:“你这些日子宫务繁忙,怎么又特地过来了?”原本大请安是妃嫔到中宫向皇后请安之后,再由皇后带领着到寿仙宫向太后请安。这会儿到了年下,太后身子也有些虚,索性就免了她这里的请安,皇后原本是不必过来的。

皇后笑道:“母后体贴我,我却不能不来的。且也有件事,要跟母后商量。”

自打上回桃华在寿仙宫里说了那一番话之后,太后对她的憎恶已是不加遮掩的了,倒也让皇后省了那些弯弯绕的话,开门见山就将陈内监出的主意讲了。

“哦——”太后沉吟着,心里已经意动。

陈内监这个主意,表面上听起来光明正大,其实却是极阴损的。想当年,贤妃可就是因为蒋方回用药不慎才产后身亡,细论起来这可是杀母之仇,可想而知,蒋氏女若嫁给沈数,定北侯府会做何感想。

“只是蒋氏出身也太微贱……安郡王府如今还算是娶元妃呢。”崔氏虽有婚约,毕竟没有过门,因此后头再娶的也不算继室,让蒋桃华去做郡王元妃,太后心里还有些不甘心,“她哪里配……”郡王妃可是一品之位。

皇后生怕太后不同意,忙道:“可是外头都说安郡王克妻,若娶个名门淑女,万一进门再有些什么,岂不是害了人家?蒋氏既精医术,想来是不怕的,且说不定还能给安郡王治一治眼疾呢。”

太后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合心意,只是不知道怎么跟皇帝提才不落口实,到这会儿,她倒庆幸当时还没提于思睿的事就被桃华拿话打消了主意。

陈内监轻轻往前挪动了半步,稍稍抬头,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来。李太监在妃嫔们都散了之后倒是回了凤仪宫,然而皇后懒得理他,就带着陈内监来寿仙宫了。

“你有什么主意?”皇后眼角余光看见他这样,随口便问。

“奴婢愚见,安郡王虽说是诚心要给崔家姑娘守一年,可先帝泉下有知,岂有不操心他的亲事的?如今先帝去了,只有太后能为安郡王做主,先帝若有这心思,说不得就给太后托一梦……”

这话说得,连太后都忍不住要多看他一眼了:“你这奴才倒机灵……”居然想得出托梦的话来。这若是传出去,任谁都不能说什么,先帝托梦,为了解儿子克妻的命格,特意为他挑一个八字相合的妻子,岂不正见得先帝的慈爱吗?

“然而皇帝必是不信的。”这些话说出来冠冕堂皇,然而不信的人即使嘴上无法反驳,心里也是明白的。

陈内监细声道:“奴婢听说,前些日子安郡王采买军中所用的药材,就是用了蒋家人。几次入宫给太后请安,又时常碰见蒋家姑娘。奴婢虽是身残之人,也听说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蒋家姑娘生得美貌,王爷未必就不动心……就算皇上知道,也必得成全兄弟的。”

太后再次看了他一眼。想不到皇后身边还有这么个能人呢。对外,编得出先帝托梦的瞎话,对内,还知道把黑锅扣在沈数头上。说起来这些日子皇帝跟沈数似乎也略亲密了些,这可不是于家愿意看见的事。这时候用一出美人计,似乎也不坏……

第206章 自尽第234章 满月第231章 结盟第199章 逃跑蒋家第68章 私谈第194章 回来第126章 指婚第140章 圣寿第118章 嫉妒蒋家第31章 变化第209章 欲擒第112章 失望第61章 亲事第33章 桥塌第35章 心思第58章 侯府第213章 运道第86章 乌龙第218章 宫宴第187章 远行第85章 成绩第107章心曲第180章 争吵第263章 大结局(上)第214章 满月第84章 夏氏第124章 新年第243章 反扑第144章 中秋圈套第220章 虚劳第198章 遣送第205章 百态教唆第184章 成亲第185章 比较第127章 人祸第104章议亲第124章 新年第183章 安排第155章 防痘(上)第119章 有喜第220章 虚劳第144章 中秋第180章 争吵第223章 救治贪心第171章 伯乐圈套第65章 仇家第100章药师第237章 挨打第224章 纳妾第215章 警觉第158章 生死第198章 遣送第119章 有喜第208章 成功第98章 献药第50章 皇子第232章 生子第159章 残酷第225章 年节第56章 热心第167章 无隙第166章 徒劳第85章 成绩第110章分歧第83章 揭破第172章 私下第65章 仇家第116章 无孕第100章药师第80章 推荐第227章 蛰伏第23章 有孕第248章 自作第74章 风波第196章 自作第135章 报复第46章 来访第118章 嫉妒第208章 成功第126章 指婚第196章 自作第69章 病症第43章 反抗第222章 脉枕第151章 途中第240章 癫狂第158章 生死第247章 乱象第245章 失子第120章 药箱第176章 支持第236章 内斗第140章 圣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