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争胜

牛角号长鸣,在山林之中带出一连串沉沉的回响,宏大悠远,似乎整座山脉都因此而震动起来。

桃华站在太后身后不远的地方,放眼望去,也有几分激动起来。

她们现在正位于一片缓坡之上。几个随驾而来的嫔妃们都是精心妆扮,个个都盼着一会儿皇帝策马归来的时候能被她们惊艳。还有跟来观猎的年轻女孩儿,有好几个都换了骑马的衣裳,打算一会儿也下场去跑几圈。这些骑马装都是颜色鲜艳引人注目,仿佛秋日的山坡上忽然开出了一片鲜花似的。

不过桃华无暇看这些女眷们又穿了什么样子的衣裳戴了什么样的首饰,她的目光完全被下面平地上的男人们吸引了。

皇帝身穿明黄骑装,背负长弓,骑着一匹高大的枣红马,在众星捧月般的簇拥之下,看起来威风凛凛。从他左右手两边,是盔甲鲜明的侍卫们雁翅般排开,一个个都是昂首挺胸,龙精虎猛的样子。

相较之下,那群勋贵子弟们就有点稚嫩,虽然看起来也是跃跃欲试的模样,有几个还腰刀背弓很有个样子,但就像一群刚出窝的小老虎似的,有点儿乱,还有点儿不大靠谱的模样。

皇帝举起手来,对着前方的山林笑道:“今日围猎,不管侍卫还是勋贵子弟,统统以猎物计数排行,朕与太后、皇后,为你们备了彩头。”说着一拍手,后头跑出一队十个太监来,每人手托一个托盘,里头摆着一样东西。

桃华一眼就看见,第二个太监手中托的,正是那块玉雕水仙。黄亮的铜盘里,青白色的玉雕看上去有些单薄,被两边的彩头完全掩去了光彩。

女眷们中间发出一阵惊叹。第一个托盘里放着一副软甲,色如白银,那一片片叶形的甲片似乎是金丝编起来的,在阳光下反映着灿烂的光。第三个托盘放的则是一枝回鸾钗,金黄色的翅膀由细细的金丝累成,每片羽毛仿佛都栩栩如生,鸾口中衔一枚硕大的红宝石,映着阳光鲜艳如血。

后面的六个盘子里,有镶嵌宝石的锋利匕首,也有雕花嵌玉的马笼头,还有成把的明珠或累累的金锭,总之个个都足够耀人眼目,凑在一起真是珠光宝气。

一众侍卫和勋贵子弟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勋贵们当然要的是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若能拿到皇帝或太后皇后备下的彩头,那自是极长脸的事。而侍卫们倒是更看重彩头的价值,毕竟他们中有很多家境都并不富裕,若能拿到前头的名次,便等于发了一笔横财。

不过今日能下场的护卫少说也有百余人,勋贵子弟也有数十人之多,二百来人争十个名额,委实不易。有几个自知弓马平平的勋贵子弟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毕竟侍卫们身手都是极好的,比起他们这些只将弓马视作戏耍的少爷们来说,简直是没法可比。

“来,擂鼓!”皇帝将手一挥,隐于四面的百来张鼓顿时隆隆响起,声如沉雷,惊得树林之中的野兽也都躁动起来。

来围猎也是有讲究的,第一箭总要皇帝来射,还得要射中猎物才行。因此看守猎苑的人早就在里头准备好了一批跑得略慢的野兽,等到鼓声一响,就将这些野兽从林子里赶了出来。一时间羊头攒动,鹿腿乱踢,大家都挤在一起,反而不知往哪里跑了。

皇帝于是开弓放箭。他平日在宫里也是练过箭的,虽然在马上射起来准头不好说,但此刻马只是小步踱着,猎物又拥挤,倒也并不难射中。于是他一箭出去,正正射在一头鹿的脖子上,那鹿摇晃了一下,就被急冲上去的侍卫给扑倒了,顿时一片欢呼之声:“皇上得鹿,皇上得鹿!”

“皇上真是好箭法!”

“百发百中!”女眷群中已经有人欢呼起来,下头的侍卫和随驾的官员们自然更是大声呼叫,简直比刚才的鼓声还要响。

皇帝自己倒是不很在意地笑了笑,眼看那群被赶出来的羊和鹿们已经清醒过来开始四散奔跑,便将手一挥喝道:“你们去吧!”

一众侍卫早就虎视眈眈,得了皇帝这一声令下,顿时齐声呼喝,百来匹马纵跃而出,一下子就抢到了那些经验不足的勋贵子弟们前头。

不过还有一人比他们更快。只见青色的侍卫服色之中,突然有一抹赤红脱颖而出,冲到了最前头。且一声弦响,一头尚未跑远的鹿已经应声倒下,那身穿大红劲服、肩上还系了一件同色短披风的人丝毫不停,驱着胯-下那匹乌云盖雪,率先冲入了树林之中。

“那是谁?”太后眯着眼睛,“谁家子弟抢在了侍卫们前头?”

有眼尖的已经看见了,但极识相地没有说话。不过总有那脑袋转不过来的,讨好地回答太后:“仿佛是安郡王。”

太后的脸色好像没变,但不知怎么的,周围的人都觉得天气仿佛有点凉了,好像哪里吹过一阵冷风来似的。只有那个脑袋还没转过弯来的,还在喋喋不休:“果然是定北侯府上教养出来的,弓马倒还不错,只是听说也不怎么读书——哎,听说崔大姑娘是琴棋书画皆精的,也不知大婚之后夫妻两个能不能说到一块儿去。”

这个不怎么有眼力劲儿的是于阁老的三儿媳,今日陪着于阁老夫人前来伴驾的。

于阁老前几年已过了花甲之寿,明年就往六十六岁上数了。不过他这位夫人却是续娶的,今年才四十五。前头原配生了二子,如今都在外为官,第三子乃是继室夫人生的,今年才二十二,正在读书预备后年的春闱。因此这位三少奶奶,就是阁老夫人的亲儿媳了。

此刻阁老夫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手却在下面狠狠掐了一把儿媳妇,终于让她闭上了嘴。难道只有她一个人看出来那是安郡王吗?为什么别人都不吭声呢?居然还提他的大婚,难道不知道太后根本不想让安郡王成亲吗?

说起这个儿媳,阁老夫人就一肚子怨气。于阁老的心思都放在原配两子身上,给那两个儿子各娶了名门之女,不管内里怎样,走出去一个个都是仪态温雅,至少不会乱说话。偏到了自己亲生的儿子身上,就说于家手中无兵权,必要笼络武将,硬生生给他娶了个卫所千户的女儿,唯一的好处就能生养,进门三年抱俩,可是到了外头这嘴巴就管不住,弄得阁老夫人恨不得给她上个笼头再带出来。

幸而能坐在太后身边的都是太后亲近之人,阁老夫人稍有安慰的同时又觉得更加丢脸——她素来以身份自傲,却有一个拿不出手儿媳,恐怕那些身份不如她的人都在暗暗笑她了吧?

于三少奶奶却仍旧不大明白。她觉得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贬低安郡王,太后该喜欢听才是,为什么婆母还要掐自己一把呢?总之当初她觉得能嫁到阁老府来十分幸运,但真嫁进来了才发现,其实这亲事也不怎么样。夫君到现在都还是个举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做官呢?于家看着煊赫一时,可真置身其中,才发现并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华丽美妙的。

太后从山坡上看下去,只见沈数的红衣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纵横奔驰。虽然有树木遮挡看不清楚,但看他这样子也知道成绩定然不错。

“八郎在哪里?”太后脸色就又沉了一点,并没有转头,只问身边的青玉。

她说的八郎,是于阁老堂兄的孙子于锐,金吾卫指挥使,于家至今唯一算是手握兵权的子弟。于阁老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盼着他再过几年能统领宫内十二卫。

不过统领内宫侍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就要身手过人,下头人服膺才行。于锐本事虽有,到底太过年轻,是以这次南苑围猎,无论是于阁老还是太后,都叮嘱过他一定要大显身手拔得头筹,如此于家才好为他升迁。

青玉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但于锐穿的是侍卫服色,纵然十二卫服色有些不同,但散入树林之中也难以分辨清楚,不比沈数穿的是郡王的大红颜色,又骑了一匹乌骓马,看起来格外显眼。

“去告诉八郎,须尽全力。”太后沉沉地说了一句,知道青玉会找人设法把话传过去。这围猎要从早晨直到午后,足有时间。

其实不用太后说,于锐也会拼尽全力的。他天生力气极大,读书不成,却在学武上极有天赋,是于家的异类。若是别的时候,或许他在于家会是个不被重视的人,只能自己艰难地去走那条学武之路。但现在,于阁老年纪已迈,于家本支的子弟出色的又不多,于阁老极想再揽到一部分兵权,他这个从武之人就陡然重要了起来。于阁老特意为他谋划,只要他在此次围猎中力压众人夺得锦标,将来的前程就会一帆风顺。

有这样的许诺在前,于锐如何会不拼命?他选了最好的弓箭、最轻而结实的皮甲,以及特意挑来的最好的马匹,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是,就在皇帝刚刚下令的时候,他就被人抢到了前头。

抢先一步的是西北回来的四皇子,安郡王沈数。

于锐听说过沈数在西北上阵杀敌的事儿,但他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也不单是他,就算是于阁老,都不是十分相信的。

不说沈数今年才不过二十岁,单说他是皇室血脉龙子凤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怎么会去两军阵前那么危险的地方?不过是因为定北侯统率西北,想在军中给自己外甥谋个军功,造几桩功劳出来罢了。

所以于锐虽然觉得沈数会些弓马拳脚,骑的那匹马又是特别神骏的乌云盖雪,但也不觉得他能有多少成绩,更不必说压过自己了。

然而就是这个他没怎么放在心上的安郡王,第一个策马冲了出去,还第一个开弓放箭,一箭就射倒了一头鹿。

这个射倒可跟皇帝那种虽然射中了脖子却未曾致命,最后还是被侍卫们扑倒的情况不同。于锐看得清楚,沈数那一箭是从左眼进去,贯右眼而出,虽然那鹿当时离得不算很远,但已经撒开四蹄奔跑起来,于锐自忖若是自己去射,当会射鹿颈或鹿腹,并不敢去射鹿眼的。

只此一箭,就能看出来沈数绝非不学无术之辈,纵然在西北的时候没有真正上阵杀敌,至少武功也是勤练的。

不过,于锐很快就顾不上思索了,因为沈数驰马在前,弓如满月箭似流星,才突入林中不远,就已经一连射杀了两羊一鹿,如果于锐还在那里胡思乱想,就要被远远抛开了。

于锐为了今日已经准备了几个月,岂肯轻易就让人压了自己,当即也是连连开弓。他早跟南苑的人通过气,知道何处猎物最多,当即策马直奔西边,果然撞上了鹿群。

鹿群见于锐迎头而来,自然是转身便逃。南苑虽大,但皇帝来围猎,管事的人自是从四面将猎物赶到中间,再拉以大网阻止逃出,因此鹿群跑来跑去,便是绕了一个大圈。于锐追在后头,瞄上了那头领头的公鹿。

这头公鹿身高腿长,一双鹿角极是威风,若是射中乃是极长脸面的猎物。但它跑得快跳得高,于锐连放了两箭都落了空,反而激起了好胜的心思,死盯着公鹿猛追。眼看追得渐近,于锐瞄准了又是一箭射出去,那鹿猛地往旁边一跳,箭矢擦着它后背射空,却陡然间又是一声弦响,一支乌黑的箭从鹿眼中贯穿而过,这鹿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于锐猛地勒住马缰,瞪着前方的黑马:“安郡王!”

前方放箭的人正是沈数,他甚至都没有让马匹放慢脚步,只是遥遥举起手中长弓向于锐一示意,便旋风般地卷过去了。

于锐脸都青了。猎物近在眼前却被人抢走了,更是自己一箭未中而沈数中了,这简直比在他脸上打一巴掌都要过份!他盯着沈数的背影,猛地一抖缰绳驱马跟上去——沈数能抢他的猎物,他也能抢沈数的!

两匹马一前一后从树林中驰过,于锐两眼已经不去搜索猎物,而是紧盯沈数,只要沈数举弓,他就立刻抢先出箭。这样仓促,他的准头自然也不大好,偏偏两次遇上的都是狐狸之类独行的小兽,草丛矮树里头乱钻,他一箭也未射中。

不过如此一来,野兽被他惊扰,沈数也没有出箭的机会。在于锐第二次先射不中,惊得一只鼬嗖地一下钻进了土洞里之后,沈数回头看了他一眼。

于锐挑衅地昂起头,眼角余光瞥见一只雉鸡正惊惶地扑腾着从矮树丛里起飞,立刻一箭射去。几乎在他举弓的同时,沈数那边也是一声弦响,半空之中两箭相撞,雉鸡却扑腾着飞远了。

“你——”于锐怒发冲冠,沈数却只对他微微一笑,猛地一夹马腹,乌云盖雪一声长嘶,跃过一棵风倒木,将于锐甩在了后头。

于锐握着弓的手几乎发起抖来,正想不管不顾地冲上去跟沈数打一架,猛听远处传来一片嘈杂的喊声:“老虎,有老虎!”

老虎!于锐顿时精神一振。

一般皇帝来围猎时,是不会放老虎出来的,因为怕伤了贵人。不过今日是众人争胜,自然要放些大猎物出来,单是射些羊鹿之类,虽然猎物不小,可也不大好听。

诸野兽之中,熊与野猪听起来不显,却是十分危险的,相比之下,倒是猎虎最为划算威风。

于锐一圈马头,就向虎啸传来之处疾驰过去,一面高呼:“不要毁了虎皮!”虎不比熊,若是乱箭齐发,射死不难,非比熊罴之类,中了箭反而更加疯狂。他离得远,若是被那些人抢了先,只怕赶不及。若是这样一喊,想来那些人也不好一起放箭。

其实于锐是过虑了,等他赶到近前便发现,碰上老虎的不是侍卫,而是一群勋贵子弟。这十几个人都是弓马稀松的,并没有争胜之心,不过是大家聚在一起,射点山鸡兔子作耍罢了。就是见了狼他们也要往后退退,更何况是虎呢,此刻已经有人吓得掉头就跑,更有人连控马都不会了,只会扯着嗓子乱叫。

于锐大喜。若是他能射得一只虎,那无论沈数射多少头鹿都及不上,今日定是他拔得头筹了。兴奋之下,他更连连催马往前赶。

谁知那头老虎见着人多,陡然间仰起头来,发出一声吼叫。

这一声虎啸穿越山林,引起远山之间连环回响。林中一片混乱,百兽走避,有几个勋贵子弟座下的马已经前蹄一屈,吓得跪倒在地,连背上的骑手都被掀了下来。

老虎仰头长啸之时,正露出了颈下。于锐弯弓搭箭,正要觑准机会射出,他骑的马却被这一声虎啸惊得直跳起来,于锐手一松,箭矢偏转,擦着老虎的身侧飞了过去。

侍卫们用的马虽是不错,也经过训练,但毕竟未经战阵,乍见猛虎,便不可避免地被惊着了。

不过于锐这一箭势大力沉,虽未射中,却也将虎腹擦得生痛。老虎知道厉害,嗖地掉转头去四爪一蹬,径往林中逃去。

于锐用力催马,可马匹惊了,一时哪里控制得住。他正勒着马缰在原地打转,便听马蹄声如鼓槌疾落,一件大红的短披风如红云一般自他身边卷过,后头紧跟着一个随从,追着老虎去了。

又是沈数!于锐气得头晕眼花,手上猛一用力,勒得那马口鲜血直流,终于是站住了。只是站虽站住,却不肯向前,于锐连抽了三鞭,马儿只是原地乱转,一步也不肯动。于锐正想着换匹马,便听林外牛角号又悠长地响起来——射猎时间已到,要收兵回营了。

树林外的女眷们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林子里围猎,许多大猎物自有随行的兵丁去抬出来。初时她们看见一头头野兽流水价被送出来还在惊叹,到后来就有些厌烦起来,只有家中有子弟参与射猎的,还在关心地看。

太后自然也是关心的,但隔着层层树林,实在也看不见什么,倒是用力过度,只觉得两眼有些昏花,头也晕眩起来。青玉急忙上前给她轻轻按摩两边太阳穴,南华郡主却转头道:“蒋氏呢?太后有些不适,你难道没看见么?”

果然来麻烦了。桃华暗暗心想,也只得上前。不过她却不是去按摩太后头部,反而拉起太后的手,在她手背上点按起来。

南华郡主眉毛一竖:“你这是做什么?”她心里很不痛快。昨日江恒去太后面前给桃华讨情,满屋子坐的都是命妇们,南华郡主就觉得好几个人都在意味深长地笑。虽然她拿不到什么证据,可就是觉得,这些人定是觉得江恒跟蒋家丫头有什么私情,所以在讥讽呢。

所谓杯弓蛇影因斧疑邻,人最怕就是自己生了疑心,南华郡主这念头一生,就辗转了半夜都没睡好。江恒如今正是议亲的好时候,万不可被耽搁了。

南华郡主是个护短的人,千不好万不好,绝不可能是自家人不好,所以一定不是江恒做得有什么不对,必然是蒋家丫头有什么失当之处,说不定就是她让江恒来求情的,而江恒看在她为文氏诊过喜脉的份上,不得不答应——南华郡主倒忘记了自己当日吃的那赛螃蟹还是桃华看出蹊跷的呢。

如果可能,南华郡主真想怀疑这蒋家丫头勾引自己儿子。然而事实上江恒每日去哪里她都是了如指掌的,自进京之后,江恒也只在宫里遇见过蒋家丫头一次,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勾引的实情。可是南华郡主依旧心里不自在,如今可不是逮着个机会就要发作。

“这是中渚穴。”桃华欠了欠身,一边回答一边仍旧给太后揉按穴道,“专止头晕目眩。”

南华郡主不大相信:“母后觉得怎样?”她倒也是真的关切太后。

太后默然片刻,淡淡嗯了一声。她心里也不痛快,但这中渚穴按过之后,的确觉得好些,又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只得随便应了一声。

吴才人在旁眨了眨眼睛,细声细气地道:“原来按这穴道就能治好头晕目眩,怎没听宫中太医们说过,莫不是民间偏方?”

桃华很不愿意再跟她打交道,但又不能不答,便也简单地嗯了一声。

吴才人便又眨了眨眼睛,露出些害怕的神色:“这些偏方有的可信,有的却是不能信的。妾从前在家时,家里有个妈妈得了心悸之症,也是听了什么偏方,让人扎针,结果——”

她故意顿住不说,皇后便道:“结果什么?”

吴才人脸上露出惊骇之色:“结果被扎死了!”

第153章 西北第70章 端午第40章 重生第56章 热心第92章 再胜第114章 阴谋第231章 结盟第204章 失控第174章 战事第79章 心机第25章 女医第126章 指婚第18章 郡主第37章 痛风第226章 新年第166章 徒劳第80章 推荐第96章 对坐第205章 百态第219章 喜讯第52章 喜事第42章 家宴第243章 反扑第61章 亲事第118章 嫉妒第212章 子嗣第224章 纳妾第101章恩典第245章 失子第34章 忠心第90章 争胜第199章 逃跑寿宴第237章 挨打第149章 炭疽第18章 郡主第134章 约束第46章 来访第105章开药第188章 受伤居家第28章 奉召第243章 反扑第137章 谈判第185章 比较第204章 失控第198章 遣送第249章 弃卒第27章 闹事第175章 抢救第137章 谈判第109章得封第175章 抢救第135章 报复第209章 欲擒第96章 对坐第72章 心病教唆第172章 私下第193章 预警第197章 自受第95章 施救第122章 献策第77章 相约有喜第25章 女医第256章 就计第261章 匕现第207章 染指第195章 交锋第220章 虚劳第92章 再胜第71章 惊喜第187章 远行第197章 自受第23章 有孕第230章 去世第74章 风波第124章 新年第136章 相会第68章 私谈处置第192章 侧妃第199章 逃跑第192章 侧妃第74章 风波第263章 大结局(上)第168章 后宫第171章 伯乐第99章奏对第137章 谈判第93章 发病寿宴第50章 皇子第109章得封第51章 诉苦第54章 郡王处置第96章 对坐第186章 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