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命硬妪收命硬孙(上)

PS:使劲冲榜也冲不上去,泪奔。求点击,为啥收藏上不去捏,大家没收藏的,帮忙收藏一下好不好?

王老太爷回到城里时,已经是将晚饭时候。大热的天,出城一趟,老爷子也觉得乏,吩咐人捶腰捶腿。不过想着老和尚吩咐的事情急,总不好明日直接去外九房接人,总要先知会一声,他便吩咐王珍去外九房接王宁氏过来。

王家族人虽多,可能为王家赚一个贞洁牌坊的,却没有几个。王家在安陆开枝散叶百五十年,贞洁牌坊虽有四座,为安陆士绅人家之首,可王家的贞妇、烈妇现下在世的也只有王宁氏一眼。因这个缘故,即便外九房是旁支,子孙凋零,可也无人敢欺上门。

王珍虽晓得接王宁氏的事情,多半同祖父今日西山寺之行相干系,可也想不到承继上去。

带着几分纳罕,王珍带了两个管事,套了马车去外九房接人。

王家族人多聚居在城北,宗房大宅与祠堂在正北,西北是内房所在,东北则是外房与姻亲聚族而居。

与西北一水三进、四进的大宅不同,位于州城东北角这三条巷弄的这些宅院则要小的多,多是杂院与一进院,二进院都鲜少。

外九房的院子,就在东巷倒数第二家,是一破二的院子。

所谓一破二,就是在一进院的地方,隔出来小两进来。前院南房,中间修了垂花门,里院是三合房,只有正房,东西厢,南边是墙。

只有书香人家,讲究内外分明,才会这样修院子。毕竟十丈进深的院子,除去南北房、左右厢,中间的空地本就不多,这样一隔二,布局便更局促。

开门的是个老仆,听说是宗房大少爷来了,仔细看了王珍几眼,方口称“怠慢”,转身通禀去了。

少一时,老仆再次开门,甚至恭敬地将王珍迎进去,却没有往二门引,而是直接引到倒座厅房看茶。

王珍是来过外九房的,一次是十年前王宁氏得朝廷旌表时,一次是前年王大郎病故。

对于这两间小小的九尺开间、丈半进深的小厅,王珍并不算陌生。四下打量一圈,还是那几把旧椅旧几,墙上的字画越发黄的厉害,墙壁与窗棂都乌突突的,破旧的厉害。

不过椅上几案擦拭的干干净净,已经褪色的窗纱也不带半点浮尘,可见主人家是爱洁的。

等了约半盏茶的功夫,门外响起脚步声。

王珍站起身来,就见王宁氏带着一个老嬷嬷走了进来。

“孙儿见过叔祖母。”王珍躬身执礼道。

王宁氏六十来岁,花白头发,身上穿着青色细布滚边褙子,看着还算硬朗。

她点头回礼,抬起胳膊虚扶一把,而后与王珍两个重新主宾落座。

眼见外头天色渐暗,王珍便也不耽搁功夫,直接禀明来意,道:“侄孙冒昧打扰,是因家祖父吩咐,有事情寻叔祖母商议,打发了侄孙跟车来接叔祖母。”

听说是族长有事寻自己商量,并且已经派了车过来,王宁氏略作沉思,吩咐那老嬷嬷道:“你留在家里陪大姐儿,我随大郎过来。”

那老嬷嬷应了,却没有立时就走,而是扶着王宁氏出来,上了马车,才转回回去。

马车上的王宁氏,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族长请她过去说话,又是这样匆忙立等,实在是过于急促。

外九房已经断嗣,唯一能称得上大事的就是嗣子之议。可外九房全部家产不过是一处旧宅,十几亩地。因孙女要召赘,即便族里指了嗣子过来,也要同孙女与孙女婿平分家产。如此一来,嗣子能分到手的家产更是少了一半,要得给自己养老送终。

除了族里那些家无恒产的破落户,谁会看上外九房?可外九房又怎么能让那些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承继香火?几辈子的清白,可不能毁在她手中,她才咬牙不松口。倒是无人敢强迫她,使得承嗣的事情便拖延下来。

眼看孙女就要及笄,是不是有人等不及,到宗房走动?

想到这里,王宁氏又摇摇头。

那几家破落户要是真有那么大的脸面,说动宗房为他们出头,也不会像现下这个境地,更不会盯着外九房这点家资。

想了一路,王宁氏还是猜不到缘由,便撂下不想。

马车行了将近两刻钟,宗房大宅到了。

大门是常年不开的,马车直接从侧门进去,到二门外停下。

王珍之母王郑氏得了消息,带着媳妇、丫鬟们出迎,将王宁氏引进堂屋。瞧着这架势,并不相识对待族中旁支家境窘迫的亲族长辈,倒像是对贵客一般。这般待遇,并不是王老太爷吩咐,而是因王宁氏的节妇身份。

等王宁氏进了堂屋,王千之妻王张氏出来见客,她敬佩王宁氏的品性,并不摆诰命太夫人的架子,只做老妯娌般,闲话家常,语气甚是平和。

待估摸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寒暄语毕,王老太爷方过来,摆摆手将儿媳孙媳都打发下去,只留下老妻在座,而后方同王宁氏说起老和尚请她明日去西山寺之事,并且嘱咐道:“西山寺的主持大师父,是宗族长辈,比你我辈分还长一辈,弟妹过去,可以恭敬些。”

王宁氏虽听过西山寺之名,可只有耳闻,不曾目睹,现下只觉得莫名其妙,犹豫一下,问道:“大伯,我实想不出,外九房除了嗣子未定,还能有什么事惹人着眼。不知大师父叫我过去,是否也是为了此事?”

王老太爷点点头,道:“正是。只是弟妹现下也无需多问,详细的我也不方便与比说之,反正明日弟妹便知晓了,总之是好事便是。”

外头天色已经全黑了,堂上也早已掌灯,王老太爷既没有详说的意思,王宁氏晓得再坐下去也是无意,便托词放心不下家中,不待王老太爷夫妇点汤,便先起身告辞。

王老太爷与之约好次日出城的时间,吩咐王珍将王宁氏送回去了……

王张氏晚饭时听丈夫说了一嘴,晓得西山那边请王宁氏过去,是过了过继道痴之事,不禁唏嘘道:“崔氏外圆内方,性子太执拗了些。好好的孙子,她倒是舍得撵出来。若是年岁小看不出好歹还罢,眼见是个不错的。好生教导,即便比不得三郎出彩,可未必就差到哪去。这回倒是真便宜了宁氏,说不得还有大福气在后头。”

听老妻这番话,王老太爷不由诧异道:“你只前些天见了四郎一面,就能看出这么多来?什么时候这般会看人了?”

王张氏抿嘴笑道:“我看不出来,不是还有老太爷么?若真是个寻常孩子,老太爷能这般照拂安排?既入了老太爷的眼,可见是个出色的。”

王老太爷笑了笑,没有说出自己也想要道痴做孙子的话。他有些明白老和尚的顾虑,即便他是为了宗房才想要道痴这个孙子,可儿孙未必能体恤他的苦心,老妻也未必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外人做新孙子。

即便他极力做主,勉强将道痴继到宗房名下,这一大家人也未必能与之为善,别说是家人,说不定还要成仇人。

像外九房这样,人丁凋零殆尽,道痴进门就是家主,再无掣肘,说不定是更好些……

城外,西山寺。

老和尚侧身卧在榻上,沉沉睡去。道痴轻轻拉起薄被,给老和尚盖上,方蹑手蹑脚地出了方丈室。

州城西北角,王宅,桐院。

王三郎舒了一口气,弯着嘴角,躺在床上。

父亲晚饭后叫他去书房,吩咐他明日去西山寺看四郎。虽说父亲没有说将人接回来的话,可既是答应让他出门去见四郎,显然对四郎“不告而别”的怒气也消的差不多。

外九房,正房西屋。

王宁氏点了三支香,插在丈夫牌位前的香炉里,低声自语道:“族中长辈也好,宗房族长也罢,若是嗣孙人选是好的还罢,若是品性有瑕,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应的……”

第21章 乐群院王七初立志第121章 察行迹王妃迁怒第19章 不留爷处爷不留第100章 今朝习得杀人术第68章 一跪一请,三爷离乡第171章 端倪(二)第18章 抓周宴抓破美人面(三)第74章 为安定道痴一建言第23章 贵贱两房说承嗣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163章 进京入驻会同馆第133章 利益当前亲人恼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147章 聪明人办“聪明事”第64章 议水患士绅云集(一)第174章 遇犬吠道痴笑出手第31章 峨眉月升梦正酣第101章 柔顺娘出闺成大礼第26章 仗势欺人,爽中之爽(二)第105章 二郎话里露留意第63章 心忧虑二郎归家第111章 设拦卡严正以待第83章 钦差到大丧倒计时第4章 蓬门突有贵客至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173章 起争议姊弟生嫌隙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乡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门守第77章 压孝道青洪问贼讯第139章 平静第13章 闻恶语宁氏怜不平第122章 青洪起复经安陆第155章 听新闻,生忌惮第7章 小僧今日会亲行(一)第65章 议水患士绅云集(二)第19章 不留爷处爷不留第91章 分明一个女财神第72章 宁藩造反惊天下第141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第3章 灵前谁诵《地藏经》(二)第65章 议水患士绅云集(二)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17章 抓周宴抓破美人面(二)第131章 闻佳音,得丧信第13章 一回合谁输谁赢(下)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174章 遇犬吠道痴笑出手第14章 回西山,闻死劫第74章 为安定道痴一建言第72章 宁藩造反惊天下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12章 为世子道痴二建言第21章 乐群院王七初立志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39章 平静第173章 起争议姊弟生嫌隙第167章 见姻亲,闻良言第109章 五百甲士卫安宁第69章 旦夕祸福,不测风云(一)第14章 攀权势小人生祟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门守第19章 抓周宴抓破美人面(四)第69章 旦夕祸福,不测风云(一)第17章 小算计,大靠山第99章 大成殿读史惊心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乡第123章 贤妇两全巧安排第69章 旦夕祸福,不测风云(一)第11章 谁家儿女高声问第141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第96章 因银钱姐弟起疑意第18章 纪先生,李御史第85章 闻已逝道痴赴西山第160章 察异常王琪心胆颤第66章 借时事兴王教子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拧时第170章 端倪(一)第139章 平静第60章 试科举雏鹰展翅第148章 钦差至,遗诏出第一百的三十五章 聚散离合终有时第9章 谁人夜半苦读书第8章 说长道短,郡主趣评第172章 登门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156章 读史料草木皆兵第6章 乐群堂里接风宴(下)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63章 心忧虑二郎归家第148章 钦差至,遗诏出第145章 官驿旁观见权阉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162章 阁臣三拒嗣君意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九十七章 姻亲登门议远行第26章 最憾情深转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