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紧急会议

众人齐齐颔首,深以为然。

当年的玄奘不过是长安城中诸多僧侣当中的一个,虽然有一些名气,但是照比那些个大德高僧相差甚远,因此才没有得到优待,在当时大唐尚与突厥开战之时只能偷偷翻越关卡。

却不成想如今已经俨然佛门第一人……

李二陛下甚至心中暗忖,幸亏魏徵这个老货死了,否则此刻怕是拍着桌子要去将那玄奘拿下,治一个违法乱纪、私自出关之罪。瞧瞧如今长安百姓对待玄奘归来的热情,一旦前去索拿治罪,怕是半个长安城都得暴動起来……

素来沉默少言的李绩咳了一声,说道:“如今玄奘回京,且携带了大量佛门经文,对于那些个佛门信徒来说可谓载誉而归,势必会在佛门范围之内掀起一股动荡,甚至于原本并不笃信的人,亦会形成一股皈依佛法之热潮。这股潮流是好是坏,对于大唐的繁荣稳定是有着促进作用,亦或是会造成隐患,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章程。”

若是有促进作用,朝廷自然听之任之。

但若是有隐患,那就必须横加干预,别说什么民心信仰,此时此刻的大唐帝国有实力、有底气对一切造成帝国安危隐患之敌人动刀子。

众位宰辅有些沉默,这种事谁也不能看得太过透彻,万一因此得罪了无数的佛门信徒,后患无穷。

这些人中之杰见多识广,知晓所谓的信仰只不过是一种统治的手段,然而信仰的狂热却是十足的双刃剑,能够将其严密控制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便是天下稳定的助力,反之,则极有可能演变成为颠覆帝国根基的隐患,必须予以铲除。

所以必须在佛门这股风潮形成之前,予以针对部署,否则等到风潮形成,大势浩浩荡荡,再想要横加干预,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要数以倍计,付出的代价更是难以承受。

大家一时间心中权衡思量,都不说话,长孙无忌便说道:“房少保少年俊彦、天资绝顶,兼且行遍四海、见多识广,不知对此事有何见解?不妨说出来听听,亦好让诸位宰辅权衡利弊,不妥之处予以指正。”

听上去,好似关照后辈一般,鼓励其踊跃发言,不要怕说错话,有错误大家帮着更正指点嘛。

可谁都知道,一旦房俊话语之中有瑕疵漏洞,必然会被长孙无忌逮住紧咬不放,甚至将之放大,打击房俊的声望。

聪明人这个时候就应该装怂,一言不发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然而大家都知道房俊是个棒槌,面对长孙无忌如此直白的攻击,岂能避而不战?

果不其然,房俊浓眉一扬,稍稍思量一番,便缓缓说道:“既然赵国公有此用意,那下官就说两句,略表拙见……佛门之教义,大抵是劝人向善、谦虚隐忍,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以今世因,修来世果。所以,大体上佛门是有利于天下安定的。但是,佛门毕竟是外来教派,虽然已经在中土繁衍数百年,但是其经文教义都包含了太多番邦风俗,即便多有改进,却已然有可能成为心怀叵测之辈加以利用之契机。这一点,历朝历代都已经意识到,故而都有管理僧众寺产的衙门,但下官认为,这远远不够。”

见到诸位宰辅都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房俊直了直腰,续道:“以往,朝廷管理佛门的衙门大多都设立在礼部之下,比如眼下,管理佛门的衙门便是礼部下设的祠部司,由祠部郎中掌管,未免权责太小、人员架构不够精细,难以管辖日益壮大的佛门信众规模。因此,下官建议不妨增设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掌管天下教派,并且制定一套详细晚膳的法则,对这些教派予以约束监管,决不可听之任之,任其肆意妄为。”

诸人纷纷颔首,长孙无忌蹙着眉,又问道:“如何监管?”

房俊将后世的经验拿出来,从容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是在大唐的领土之上,就必须服从大唐的律法。比如限制佛门擅自集会,佛门动不动就纠集信众宣讲佛法,这便给予那些心术不正之辈一个聚众蛊惑之机会,一旦有天灾**等等事情发生,极易煽动民心,裹挟民意,若不加以限制,必定会有混乱之事发生,所以,设立一个专门管理的衙门,便是当务之急。”

众人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佛门的教义是好的,但难保有人将经文给念歪了……

自从汉朝之时佛门传入中土,曾遭遇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另一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两位尽皆算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何以对佛门达到忍无可忍之地步?

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佛门破坏了国家经济。最初的佛门子弟不聚财物、不置房产,一僧一钵宣扬教义,以化缘为生,精神纯粹志向高远,但是到了后来则广聚田产、珠宝盈门,民间曾有谚语“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不读伽蓝记不知佛浪费”……寺庙占有了大规模的土地和财富,但他们不纳税,寺庙越多,财政收入就越少,甚至公然发放“印子钱”,将国家财政搞得一地鸡毛……

再者,佛门不服徭役、更不服兵役。佛门子弟自认是化外之人不问世事,结果当和尚的越来越多,朝廷打仗征兵都征不到。

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与本土教派的斗争,所谓“文人相轻,同行相忌”,便是如此。

南北朝之前,佛门与道家两教相互攻讦,佛门认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来东方投胎为老子,才有的道教,但道家说老子西出函谷去了天竺,才有了佛教,所以佛教是道教的徒弟……

道家虽然不复往昔之鼎盛,但是其一直坚持“高层路线”、“精英路线”,民间不太重视,但是社会顶层人士大多为道家门徒,这两次几乎毁灭性的“灭佛**”背后,难保没有道家推波助澜。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佛们认为僧侣属于化外之人,六根清净斩断红尘,连爹娘都不认,更不该受到皇帝的管辖,他们只需要礼拜佛祖就行了……

东晋之时有位高僧甚至写过一篇为何不礼敬皇帝的理由,传扬天下,搞得帝王将相们很是不爽。国古人骨子里认为的最正确的思想便是忠君爱国,身居化为不赡养父母、不成亲生子,现在连还不服皇帝的管,你想要上天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华夏文化之精粹,是整个统治阶级奉行的理念,你一个小小的教派敢跟皇帝叫板,哪个皇帝能够忍受?

不灭你都对不起你。

所谓“盛世佛门昌,道门山中藏,乱世菩萨不问世,老君背剑救沧桑”,这是时下大多数精英人士认可的,眼下盛世煌煌,正是佛门昌盛之时机,再加上有玄奘自天竺求取真经载誉而归这么一出儿,可以想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佛门必将犹如烈火烹油一般兴旺起来。

若是不加以管束,如何的了?

长孙无忌的见识冠盖朝堂,听闻了房俊的话语,衡量一番,觉得并没有什么漏洞可以攻击,只能闷着气作罢。

骨头里挑刺那是愚蠢至极的行为,长孙无忌可不想被房俊打脸……

李唐王朝尊老子为祖,自然尊奉道教为国教,然而眼下道门之影响力只存在于社会顶层,普通百姓对其认知不深,毕竟道门之精髓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去领悟,远远不如佛家那般“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眼下已然如此,若是等到玄奘这股风潮蔓延开去,佛家将会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提升,道门愈发被压制。

这是李二陛下绝对不愿意看到了。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威逼胁迫第五百八十七章 廷辩(中)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抗旨不遵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给我写个欠条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承天之佑(上)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来自吐蕃的威胁第九百四十八章 家中温情第六百三十二章 牝鸡司晨第4276章 金蝉脱壳第五百三十六章 房俊是个忠臣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人算天算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全部免费,敞开了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世子之位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桀骜第四百六十章 冲突(下)第4278章 转败为胜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化(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胜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冷嘲热讽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八百一十四章 心中有虎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之术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换个人家祸害吧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守不守得住?第一百七十三章 那宿命的相逢(上)第五百一十章 民部归属第4525章 恩威并济第4562章 欢度佳节第六百二十七章 都是老狐狸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威望卓著第九百零一章 强攻安市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决战之夜(中)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家族利益至上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救星第五百四十七章 猪肉推销员(上)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遍体生寒第三百零一章 血肉磨坊第一百四十七章 仁爱?懦弱?第四百八十八章 元从禁军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两千七十四章 魏王问计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挑战长孙无忌第八百五十七章 雨中杀机(中)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借题发挥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雁翎关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把你忽悠瘸第七百九十七章 贼人踪迹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有麻烦,找城管(下)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破城而入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在即第九百八十章 褚遂良算计贪功第三千六十四章 风雨将至第四十三章 出城(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王师!第四百二十三章 金刚怒目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才,就别藏着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离析第七百五十二章 冰天雪地第一百零九章 警告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君臣奏对第七百九十章 新式海船第四百一十八章 时也命也第六百五十八章 媚娘的天赋第两千四十一章 拉人下水第一百三十章 返京第四百零五章 东宫夜话第两千六十四章 志向远大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证据确凿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六亲不认第4267章 兵发函谷第4305章 手足之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钓鱼第九十九章 偏执之心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门士子之偶像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黑齿常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濒临绝境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坏水儿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殿刺杀第4608章 盐务策略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咬死了不松口第五百九十五章 好事上门第一百四十章 生子当如房遗爱?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农家的希望第三千四十六章 背叛第三十四章 哥的悲伤逆流成河第九百一十三章 微臣有罪第五十章 这是圈套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为了家族第4251章 心中汉唐第五百一十七章 名誉之争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踹你不需要理由第一百零六章 勒石燕然第二百六十一章 悠闲第七十八章 微服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稳如泰山第4610章 河东盐池第三千五十二章 后继无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