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先锋人选

李二陛下也将胡须修剪一番,三绺长髯乌黑油顺,在颌下飘荡,用手轻轻一捋,很是潇洒。

一袭青色直裰,简约朴素之中少了几分君临天下的霸气,倒是多了几分清俊隽永的仙风道骨……

只看得坐在一旁的房俊啧啧称奇,心中暗忖,这位皇帝陛下该不会是嗑多了药吧?居然当真带了几分仙气儿。

似乎觉察到什么,跪坐在地席上的李二陛下捋着胡须,抬眼扫视一周,正好便与房俊打量他的眼神对上,登时心中一怒,狠狠瞪了房俊一眼。

幸亏此间有数位大臣,考虑到给这厮留几分面子,否则说不得就能冲上去踹几脚……

四目相对,房俊心里一慌,赶紧垂下头做鹌鹑状。

不知怎么的,虽然李二陛下什么话也没说,可房俊心里总感觉李二陛下看向自己那眼神充满了杀气……杀了自己倒是不至于,但是观其神情,显然对自己不爽已久,一顿狠揍怕是亟不可待。

自己哪里又得罪了这位皇帝陛下?

思忖良久,始终不得其解,只好乖巧的坐在一旁不言不语,尽量不去吸引李二陛下的注意,免得惹祸上身。

李二陛下心中恼怒大朝会当日这厮跑去晋阳公主的寝宫,话说晋阳公主年纪小不懂事,想不到那些个有可能引发的流言蜚语,你房俊人精似的,难道也想不到?

越看这厮越来气,便将目光从房俊身上挪开,看着面前的一群大臣。

李绩、长孙无忌、萧瑀、刘洎、马周、李道宗……看着看着,又有些添堵。这几乎就是朝中群臣之代表,其中关陇贵族依然落魄至唯有长孙无忌一人够资格与这些人一起坐在他的面前。

关陇贵族犹如时时刻刻悬在他头上的利剑,随时随地都能掉下来将他刺伤,如今落魄至此,难免略感舒畅。

只不过再想深一层,这么多人里头唯有长孙无忌这个自己不遗余力打压的人是坚定站在晋王身后的,余者尽皆向太子效忠,这就说明自己支持晋王争储的想法其实已经等于夭折了一半。

除非自己以君王之权力强行废黜太子、扶持晋王上位,否则若是顺其自然人气竞争,晋王并无太多胜算。

帝王之意志,好像也不能为所欲为……

顺了顺心头气,李二陛下露出一抹笑容,温言道:“自腊月开始,诸位爱卿为了东征之诸般事务,便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朕深感欣慰之同时,也颇为感慨。当年朕与尔等战阵里冲杀、生死中拼搏,方才有今日之江山锦绣、国泰民安。如今,吾等皆以不再年轻,怕是上不得马、提不得刀、杀不得贼,却依旧不忘初心,哪怕年老力衰,却依旧兢兢业业,为了帝国之强盛,为了子孙之安宁,毅然决定东征!能够与诸君共事,实乃朕之荣幸。此战为了剪除帝国东北之隐患,务必旗开得胜,大胜而还,届时朕与尔等至圜丘祭祀上苍,昭告天下,可为万世不拔之伟业!当与诸君共勉。”

圜丘乃是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周礼·春官·大司乐》有曰:“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李二陛下之言,意在争取冬至之前便扫平高句丽,得胜还朝,祭祀天地,向华夏之始祖昭告大唐武勋之盛!

一席话语,激得在座各位热血沸腾。

本已是功成名就、安若磐石,可是谁又能不为这等旷古未有之功绩心生向往呢?只要想想待到攻陷高句丽之后将其纳入大唐之版图,然后携此功勋前往圜丘祭祀上苍、昭告天下,怕是比之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亦是不遑多让!

放眼当朝,也唯有李靖、李绩、房俊之殊勋,可堪比拟。

众位大臣跪坐在地席上,纷纷俯身施礼,齐声道:“愿意追随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士气高涨。

李二陛下久经战阵,乃是天下第一等的统帅,自然懂得提振士气之道,见状很是满意。

国战当前,不仅前线之兵将要士气高昂不畏死战,身在长安以及各条战线上的官吏们更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方能够彻底征服隋朝两代帝王亦未能征服的高句丽,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携带。

战争的形式从上古殷商之时而至春秋战国,再到如今之大唐盛世,早已经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如今的战争再不是一城一池之得失,更不是一人一旅之勇武,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之竞争。

尤其似东征这等举国之战,打得便是两**队的后勤。

如果后勤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那前线之战士再是勇武、将领之战术再是正确、装备之军械再是精良,怕也无法取得最终之胜利。

将士气鼓舞一番,接下来便是对于东征战略之磋商。

固然之前设置了军机处,但李二陛下更多是将其视为自己御驾亲征之后坐镇长安控制军队的机构,并且起到约束太子之目的。眼下事关东征大计,自然是要将所有自己可以信赖之人都招至近前,集思广益。

他看了看面前诸位宰辅,待到内侍奉上香茗之后,王德将所有闲杂人等尽皆带走,然后亲自守在门口,这才抬手示意诸人饮茶,然后问道:“对于东征之先锋,诸位爱卿有何提议?”

一众大臣“伏溜伏溜”的喝茶,尽皆沉默。

非是心中并无合适之人选,而是在等别人先出头。各自的利益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心目当中的合适人选自然也不同,一军之先锋固然责任重大,可一旦能够势如破竹无往而不胜,那么功勋自然也最大。

谁不想自己人出任大军先锋呢?

所以先出头者,必成众矢之的……

李二陛下见到场面沉默,倒也不动气,拈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

他身为帝王,如何不懂得这些人的心思?正因为有世家门阀之存在,所以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天然的便各有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权夺利,却甚少从帝国之利益出发,自会顾及私利。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上下一心,文臣武将人人为公,就必须剪除门阀之界限,否则人人只图私利,谁将帝国放在心上?

李二陛下放下茶杯,看了看众人,然后指了指房俊说道:“既然大家一时之间未有主意,那么房俊你便先说一说看法吧,抛砖引玉。”

房俊心想为啥我的主意就是抛砖引玉?

便谦恭着说道:“陛下明鉴,微臣阅历不足、才疏学浅,陛下面前,诸位朝廷柱石皆在,微臣何敢在这等国家大事上置喙?还请陛下恕罪,微臣并无人选。”

人家薛万彻已经在辽东待了一年,爬冰卧雪勤勉有加,您这会儿居然还讨论大军先锋之人选,若是当真将薛万彻给顶了,信不信丹阳公主今晚上就敢从辽东赶回来,然后去太极宫叩阙,在您面前寻死觅活?

当初丹阳公主看不上薛万彻这个老粗,是觉得这人迂腐木讷,只知兵事不懂浪漫。后来薛万彻在房俊等人怂恿之下硬气了几回,展现了男人的阳刚英武之气质,丹阳公主便一改常态、回心转意,很有一股子夫唱妇随的意味。

人家正指望着东征一战望夫成龙呢,您若是把人家驸马十拿九稳的先锋给撤了……呵呵。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固然雄才大略,有些时候也的确心狠手辣,但是很是念旧,也很是顾念亲情。

大抵是当年玄武门事变之时不得而为之,将兄长兄弟都给杀了,无论是出于愧疚心理,亦或是演给别人看,李二陛下对于自己的兄弟姊妹都很是亲厚,隔三差五的丰厚赏赐就不说了,对于那些有才干的姐夫、妹夫、兄弟也都愿意委以重任。

便是一直心怀叵测的荆王李元景,亦是报以期望,希望其能够回心转意……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胜败之间第五百三十三章 风物宜人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帝王尊严第4502章 猛将如云第八百八十五章 封官许愿第4508章 晋阳婚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夫妻夜话第五百三十五章 项庄舞剑第九百六十三章 闺女,离房二远点!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千钧一发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右金吾卫(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荆王提亲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谋划第4316章 死有何惧第九百三十八章 御前争论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公主落水第七百五十八章 银子去哪儿了?(上)第四十章 不堪一击第六百六十六章 君与臣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回马枪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薛大傻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何去何从第六百一十七章 长安局势第二百六十五章 意外发现第三百一十九章 房俊凶猛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中和位育第两千七十五章 退出竞争第五百九十七章 士族第七十章 线索第九百八十一章 心生嫌隙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南风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高昌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姐弟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三面合围第九十一章 蔬菜大棚第二百四十六章 劝谏(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卫公李靖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五百一十章 打了也白打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围魏救赵第二百四十六章 剖白心迹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震动第七百五十七章 尉迟二少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节外生枝第八百二十三章 巴陵公主第六百九十六章 撞碎它!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稳如山岳第八十九章 盛世佛,乱世道(上)(修)第五百九十一章 挨揍第二百二十三章 弹劾长孙无忌第六百六十八章 飨宴欢饮第五百八十五章 形势紧迫第六百五十四章 声东击西第九百三十章 我生病了(续)第六百五十五章 奉茶第4504章 兴师问罪第4536章 未雨绸缪第三千七十四章 晋王起兵第五百零八章 贫僧是出家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危急存亡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第4322章 自作聪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佞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针锋相对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窦怀让:晋阳公主碰不得啊!第4663章 幕后主使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防范未然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六十六章 抄袭要杀头!第两千三十三章 惊天巨变第二百五十五章 交易第二百七十三章 拒绝出嫁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连番试探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何谓律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皇亲国戚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指点江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哥,你名字不行(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结婚纪念日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困兽犹斗第八百二十三章 何以平天下【求月票】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劝进第四百五十四章 赴宴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以为然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不顺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不难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右金吾卫(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给你挖个坑(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礼后兵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信任依旧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怼皇帝!第三千三十五章 家族第七百四十七章 针锋相对第八百五十三章第二百零二章 多方阻截第七百三十四章 仁君之路第八十六章 鏖战赵信城(续)第4310章 风雨欲来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不知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