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貌合神离

一家家富贵太久、承平太久,早已忘记先祖是如何从武川镇冰天雪地之中奋勇搏杀,入主关中开创百余年的辉煌基业。家中纨绔子弟层出不穷,却始终培养不出能够效仿先祖的杰出子弟。

就连人才的吸纳,也已经严重滞后,天下有才之士,已经渐渐被江南士族和山东世家所招揽,这才是关陇贵族们陷入今日之境地的主要原因。

比财力,根本不可同江南士族同日而语;比底蕴,又如何比得过传承千年的山东世家?如今就连人才的培养都断了档,关陇的未来根本就看不到……

长孙无忌所作的,就是为关陇子弟争取数十年的光阴,能够让他们看得清世事之发展,励精图治开创功业,重现关陇之辉煌。

他对柴哲威说道:“柴家虽然并非关陇一脉,但是与关陇世代相交,早已不分彼此。如今关陇子弟大多没什么出息,正需要贤侄这等年轻俊彦担当大梁,维护关陇之利益。老夫看着你长大,与令尊令堂相交莫逆,自当竭尽全力提携你更上层楼。”

柴哲威感激不已:“伯父顾念旧情、厚恩相待,小侄感恩戴德,愿效死力!”

长孙无忌面容欣慰,抚掌道:“如今晋王深得陛下之宠爱看重,虽然太子尚未废黜,但是晋王上位之日不远。老夫抛却身家性命全力扶持晋王,贤侄亦当与我一道,立下从龙之功。老夫年事已高,所谋只为家族子弟,将来贤侄一飞冲天,成为晋王之肱骨,指日可待。”

“伯父提携,小侄焉敢不尽心竭力?一些切唯伯父马首是瞻!”

柴哲威神情恭顺,语气坚定,心思却不知怎么想……

长孙无忌对柴哲威的反应很满意,先是敲打,再是拉拢,他不信手掌兵权却各方不靠的柴哲威能够抵御自己的拉拢,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关陇的底蕴犹在,族中却没有掌兵之大将,只需柴哲威融入关陇,所得到的利益比他投靠太子多得多。

当然,此子也是个工于心计的,却刻薄奸诈、心狠手辣,拉拢的同时,也不得不防。

一直聊了半个时辰,柴哲威方才谢绝了长孙无忌的设宴款待,起身告辞。

出了长孙家的府邸,柴哲威在亲兵部曲的簇拥下策马出了金光门,绕道长安城北玄武门外的军营。刚一抵近军营,便听到一阵阵喊杀声自西侧的右屯卫军营传出。

勒马停下,站在路旁遥望着右屯卫的校场,但见千余兵卒正在操练,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兵卒光着膀子,在喊杀声中捉对较量,气势汹汹,士气高昂。

柴哲威面容阴沉,心底的担忧怎么也压不下去。

正如长孙无忌之言,等到李二陛下御驾亲征之后,整个关中成建制的军队就只剩下拱卫玄武门的左右屯营,进可扼守皇宫控制皇城,退可封锁四门掌控京城,重要性实在是不可言喻。

可是左右屯卫的战力,差距却实在是太大。

柴哲威倒也非是酒囊饭袋之辈,只不过左屯卫当中除去番上的府兵之外,更多的是混资历的世家子弟,整日里混吃混喝好吃懒做,一旦想要整肃军纪,这些人势必都得被清除出去。

那得得罪多少人?

而右屯卫则完全不同,番上的府兵已经全部取消,九成九的兵卒都是募兵而来,挑选的尽是关中各地的青壮,饷银充裕、补给宽松,加上薛仁贵、高侃都是练兵的好手,他们一手操练出来的兵卒,各个悍勇。

最重要的是,人家房俊根本不在乎关陇贵族的颜面,几乎所有想要将族中子弟塞进右屯卫混资历的请求都给拒绝了。

掺不进去沙子,兵源又好,辎重又多,怎么可能不强悍?

再瞅一瞅另一侧自己的左屯卫大营,除去大营门口站岗当值两个卫兵还算站得笔直之外,空荡荡的校场上并无一人在操练,此时刚刚未末申初,后排的营房当中已经升起炊烟,伙房在准备晚饭了……

两个军营毗邻,看着完全不同的景象气势,柴哲威如何能不忧心忡忡?

最起码在未来的一年之内,两支军队将成为整个关中较量的中心,毕竟一方代表着太子的班底,另一方则更加靠近关陇贵族,成为晋王的拥趸。

可是看看双方实力的对比,万一当真某一日引发了冲突,麾下的左屯卫被人家摁在地上狠揍,自己岂不是颜面扫地?

颜面扫地也就罢了,若是因此使得晋王一系落入下风,不得不损失太多的利益,那自己还如何在晋王面前挺起腰杆,谈什么从龙之功,说什么权倾朝野、振兴门楣?

可是若强行加强左屯卫的操练,所收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不将那些个混日子的纨绔子弟剔除出去,是见不到效果的。

然而若是因此得罪了一大批勋臣贵戚,又值得么?

柴哲威面色阴沉,心里纠结,径直调转马头,风驰电掣一般驶入左屯卫的军营。

*****

平壤城。

春日已至,微风送暖,但第一场春雨却迟迟不来,田野干旱、河道干涸,不少河流已经水位骤降,露出河床。

整座城都陷入一种恐慌之中。

大唐陈兵边境,磨刀霍霍已经两年,去岁因为大唐皇帝忽染疾病导致东征不得不中止,导致百万大军滞留辽东,靡费无数钱粮。今年如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次终止东征,百万唐军必定如狼似虎一般蜂拥而来。

高句丽依靠什么抵御百万唐军?即便是最无知的高句丽百姓,也知道仅凭高句丽区区十余万兵马不过是杯水车薪,当真野战遭遇,无异于螳臂挡车,顷刻间就会被唐军碾为齑粉,城池攻破、山寨陷落,整个高句丽国境几个月之内就将被唐军一鼓荡平。

当年前隋数十万大军数度东征,高句丽依靠的便是坚壁清野的战略,步步后退渐渐紧缩,将隋军的补给线无限度的拉长,最后凭借战略纵深拖垮了强大的隋军。

如今形势几乎并无变化,唐军依旧呈现碾压之势,高句丽毫无反击之力,只能固守山城,步步为营。

最重要的一条防线,便是自荣留王十四年春开始修建的东起扶余城、西南至大海的长城,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抵御唐军的进攻。而在这道长城之外,更是依托辽东纵横交错的河流形成天然屏障,使得唐军的骑兵难以发挥机动优势,不得不陷入与高句丽军队苦战的境地。

每年春夏之季,辽东降水丰沛,遍布各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普遍涨水,许多平素无人生活的地区因此成为河水弥漫的沼泽,可严重阻碍唐军的行进。辽东地广人稀,道路更是简陋稀少,雨水之后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无法承受大军行进所造成的踩踏,进一步造成唐军行进速度以及粮秣辎重的供给。

而到了初冬,严寒降临,一场北风之后便是鹅毛大雪,这更会对唐军的战力和士气造成严重打击。

辽东之地得上天之眷顾,当年就是依靠着天时地利人和,这才击败了强盛的隋军,无数隋军将士战死、冻死、饿死在辽东,尸体被高句丽人筑成京观,炫耀其击败强大帝国的盖世武功。

然而今年入春以来滴雨未下,所有的河流都水位陡降,原本奔涌滔滔的辽水更是只余下数丈宽的河面,唐军只需假设浮桥,便可顺利渡过天堑。

这岂能不令高句丽上下尽皆慌乱?

闻听长安城内的大唐皇帝已经在筹备东征之前的祭天大典,如无意外,战争将会在大唐皇帝御驾亲征抵达柳城之后爆发,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权臣渊盖苏文赶紧召集群臣,商议高句丽必须调整战略部署,不能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江河暴涨的天时之上。

第八百六十九章 苏州刺史第五十一章 关陇危机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惊天噩耗第八百四十八章 苏定方的感叹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当世大儒第4634章 门阀阻力第一千零九章 战力碾压第二百五十章 骇人的功勋第4636章 丈量田亩第四百五十章 父子之间第二百四十八章 伏请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挡箭牌第一千零六章 两个我都想……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弄不明白了第二十章 今日之栗特,便是明日之回纥第4599章 捐款抵达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胜败之间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天皇的宝藏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域消息第四百八十九章 发行天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悍然开战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胜败人心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礼后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仁轨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铁口神断第4283章 踌躇满志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剖白心迹第五百一十章 打了也白打第二百八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五百零九章 为官之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筹谋定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李泰发飙第七百九十六章 生产新模式【第三更求月票】第五百九十章 鹿死谁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有麻烦,找城管(下)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儒家道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胜券在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不懂信仰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想杀就杀,墨迹啥?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暴力施政第二百六十三章 逼供第二百四十三章 黄鹄歌第两千一十五章 追查到底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自叹弗如第三百六十一章 战后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女谈心第4608章 盐务策略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阿倍比罗夫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豪门落魄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何谓律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朝会(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合纵连横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死战第八百四十一章 兵临辽水第三千一百零三章 一舟横江第十章 宿命的轮回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城里人不友好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带你赚钱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敌军来袭第三千一百三十五章 一个时代第4574章 巨额赔偿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郑氏臣服第两千四十三章 有进无退第二百章 学堂第五百章 有女待嫁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入城复命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互有罅隙第十五章 密谋诡计第六百五十三章 弹劾晋王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你不吃,我吃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雨夜(四)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心中疑惑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血战丽正殿第三百四十四章 出征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志同道合第四百七十二章 闲情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你们不行,让我来!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决死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迂回偷袭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正言顺第两千六十五章 君臣交锋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李勣:不要急,让枪炮再响一会儿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骊山农庄第四十五章 栽赃嫁祸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濒临绝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各怀机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千六十一章 兄弟阋墙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话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阴毒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巾帼英豪第四百五十一章 婚事第九百八十一章 心生嫌隙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都烧完了,火就灭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胆大包天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恐怖如斯第三百九十三章 乌云压顶第三千一百十六章 门阀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