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仁义之君(下)

李承乾饮着茶水,目光望着窗外,屋檐下灯笼的光芒照亮方寸之地,细密的雨丝在灯光下犹如万千线条,纷乱飘摇。

略远处的景物影影幢幢,如梦似幻。

“孤有自知之明,绝非父皇那样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孤不仅才略不足,而且心软优柔,又如何能如秦皇汉祖那般杀伐决断、功盖千秋呢?”

李承乾收归目光,回过头来,看着面前的房俊,眼睛里亮晶晶一片:“然而,孤也并非无所追求,只知道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这世上的人千千万万,各有秉性,不一而足。而那些个受万民之拥戴,能够名垂青史的人难道都是心狠手辣刚毅果敢之辈?未必如此。”

窗外风雨渐稠,水气清冷。

房俊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李承乾,居然能够有这份觉悟,觉得有些刮目相看,可见平素是下了心思去思考自己的前途,以及应当去走一条怎样的路。

忽然觉得很有兴致,想要仔细听听今世已经改变了命运了李承乾,会从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当中得到怎样与前世不同的体悟。

便将壶中水倒掉,重新沏了一壶茶,给两人面前的茶杯沾满茶水,然后自己拈起一杯,呷了一口,干脆从跪坐改为盘膝,一副饶有兴致、洗耳恭听的模样。

李承乾只是看了一眼,也不去责怪他失礼,喝了口茶水,闭上眼睛感受着茶水的馥郁回甘,方才继续说道:“人与人是不同的,即便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或者文治无双,或者武勋盖世,可又有几人文武双全?孤的天赋有限,可以说文不成武不就,且被天下人耻笑性格软弱、妇人之仁。然而,妇人之仁又有何不好?隋炀帝亦称得上雄才大略,其功绩更是古今罕有,但是其性格暴躁、刚愎自用,对待朝臣更是刻薄寡恩,若是他能够有几分妇人之仁,待人接物更加宽容一些,不是那么激进,大隋江山何至于二世而亡,天下百姓何至于生灵涂炭?”

房俊颔首道:“殿下见解精深。”

身为臣子,就要有坐好捧哏的觉悟,何况李承乾这番言语的确没错。

后人只知隋炀帝乃是“千古暴君”,也的确一手导致了强盛的大隋冰消瓦解、分崩离析,然而很多人却根本不知道隋炀帝的功绩。余者不论,仅只一个“开凿大运河”,便何止于功在千秋?

然而正是因为其能力太强、性格太硬,最终导致了三征高句丽铩羽而归,动摇了国本,惹得天下震荡,烽烟四起,颠覆了大隋的统治根基。

如果隋炀帝懂得几分隐忍,存有几分仁恕,那么大隋的结局会是如何?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之言,孤奉为圭臬。”

李承乾放下茶杯,目光灼灼:“父皇当年逆而夺取,朝中多少隐太子党羽,多少前隋遗老,却从未有人公然反叛,何也?不过是因为父皇心胸宽广、能够容人罢了。那些曾经站在不同立场上反对过父皇的人,父皇非但没有因此借着其犯错之机会大肆清洗,反而各个委以重任,用人不疑,这才是如今贞观一朝已见盛世之相的根本。父皇杀伐决断,但是骨子里却有仁恕之心。既然仁恕之心可以开创贞观盛世,那么孤为何不能凭借仁恕之心继往开来,将这煌煌盛世延续下去?”

他说自己将孟子之言奉为圭臬,但是“仁恕之道”却是孔子的价值观。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也是仁。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认为最高尚的人便是宽怀、慈爱、善良的人。

由“仁”引申到是“恕”,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也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即为仁爱,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宽容,谅解,心胸如海纳百川。

房俊沉吟一下,说道:“仁恕之心,可仁爱世人、容纳万物,然而此之谓道德之极致,知易行难。”

李承乾笑道:“能比高祖皇帝晋阳起兵、定鼎大唐基业,能比父皇逆而夺取、开创贞观盛世更难?”

房俊想了想,道:“各有千秋吧。”

哪一个更难?这不好评论,但这两者不仅需要自身之能力,更需要大势、气运,“仁恕之心”除却本身之外,也需要持以之恒,何时何地都不忘初心。

李承乾淡然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房俊摇头失笑,问道:“殿下为何有这份心思?”

李承乾笑道:“即便是贩夫走卒,亦有其价值所在,或是贩卖货殖为民增富,或是赚取钱财养家糊口,孤好歹也是父皇之嫡长子,出身显赫血脉高贵,总不至于一无是处吧?所以想来想去,大抵也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房俊便感慨道:“何止是一些优点?单只这‘仁’之一字,殿下若是能够贯彻始终,不啻为千古一明君也。”

古往今来,帝王不知凡几,可有几人能够在死后得到一个“仁”字为谥?无一不是一代明君。

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好吧,最后一位不算。

没有谁是惊才绝艳、无所不能。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看清自己的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内充分发挥自身之优势,方能够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点,李承乾做得还算不错。

固然曾有一段时间因为被兄弟们咄咄相逼导致迷失了自己,但是好在这一世能够及时从迷惘中醒来,找回自己未曾变质的本性,不至于如同历史上那般苦海迷航,一头扎进一条不归路。

其实人生总是徘徊在十字路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使得人生要去面临种种不一的前程。

没有人知道正确的选项,但若是能够人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却往往能够在历史的潮流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

*****

就在房俊与李承乾于东宫之内探讨人生之价值,整个长安城表面在各方压制之下风平浪静,实则水面之下早已潜流涌动。

荆王府。

从天黑的时候开始,荆王李元景便在后宅之中如坐针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

兵部、民部两部之官吏奉太子之命前往左屯卫稽查账册,这个消息让李元景完全失去了平素的镇定。

虽然他从来也算不上是个稳重的性子……

听闻柴哲威四处求人说情,李元景更是差点彻底暴走,一脚叫堂中的茶几踹翻,茶碗杯碟稀里哗啦碎了一地。

“娘咧!柴哲威这个混账是傻子不成?这等时候,正是太子想要立威之时,想要找这样一只鸡杀敌都找不到,他已经送上门去,难道太子还会松口?不赶紧将账册毁掉,迟早要闯出大祸!”

一旁的董明珠倒是镇静如常,纤纤素手挣了一杯茶塞进李元景手中,柔声安抚道:“王爷不必这般焦虑,纵然柴哲威慌得乱了手脚,可毕竟他身边还有王爷安插的眼线,关键的时候,定然会发挥作用的。”

李元景暴躁的心虚略微安静下来,喟然道:“平素看着柴哲威精明伶俐,谁能想到一遇到事情居然这般毫无头绪,愚蠢至此?”

董明月轻轻按着李元景的肩膀,将他按着坐在椅子上,温柔笑道:“这世上又有几人如王爷这般,胸有沟壑内藏锦绣呢?遇到大事心慌意乱判断失准,实乃寻常。不过王爷既然已经在多年前便布好局,又岂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便丢失了信心呢?”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回纥归附第一百零五章 手足相残(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言辞交锋第4515章 时代落幕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严重第六章 鞭挞第二百五十二章 精钢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抵达江南【武器行01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辞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掣肘束缚第四百九十四章 父母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动机不明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东窗事发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生不满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税改试点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禄东赞的哀愁(中)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决战之夜(中)第三百零七章 穆阿维叶第六百四十四章 各有前程第三千七十章 绸缪起事第4491章 反戈一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风云际会第八十八章 贫道李淳风……第七百八十一章 人品一流第4648章 妥协让步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缩第九百四十四章 推出斩首第一百零三章 死水微澜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颇为棘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杕之杜第六十六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二试探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爱民如子第4285章 如何自救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学派巨擘第三千四十一章 软禁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蛇山岛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冤家路窄第三千五十九章 利之所至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阴谋第四十六章 假传圣旨第七百一十五章 帝王之怒第七百五十章 财帛动人心(求票)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无耻之徒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人才难得第二百二十六章 自剪羽翼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储君惊艳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血战玄武门(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要这铁棒何用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怕啥来啥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偷鸡不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威势第三千零一章 文化攻略第三千一百十九章 逆转之机第4549章 欲夺兵权第八百四十三章 靠边站(下)【求月票】第4513章 御史大夫第两千二十二章 疑惑不解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二的悲观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侯莫陈氏第4559章 两情相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舆论【求票】第四百零六章 李象拜师第六百六十二章 君臣奏对(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你家效忠对象太多第九百二十四章 宁可杀错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彻底的架空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风雪攻势第八十七章 无痕(修)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仇先记着第两千八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六百零九章 帝国利益第四百九十五章 境界地位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晋阳才是心腹大患!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各怀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两难抉择第六百八十二章 曲池坊第三千八十二章 刘洎投诚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图穷匕见第七百二十八章 土鸡瓦狗(一万字,求月票!)第二百一十八章 赏赐第九百九十八章 政事堂里心机重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 强人所难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雪夜畅谈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权力斗争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往日秘辛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谋朝篡位第五百七十一章 抽丝剥茧第六百八十九章 隐藏之患第4303章 重臣陨落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紧锣密鼓第七百二十八章 正旦朝会第四百九十七章 马周(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嫉贤妒能第七百八十四章 演一场戏(中)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自作自受第九百六十二章 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