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对敌战略

对于几位属下的军事素养,房俊十分信任。

三人之中唯有程务挺的成就差一些,高侃与裴行俭都是一代名将,后者更成为一朝宰辅,名传后世彪炳青史。论起行军打仗的办事,自己自愧不如。虽然眼下这三人都尚未完全进化,非是完全体,但天赋这种东西却足以碾轧普通人。

裴行俭显然早有腹案,听到房俊询问,直接便指着沙盘上大斗拔谷的位置,沉声道:“敌众我寡,河西诸郡又极为分散,若想各处据守,势必要处处分兵,咱们这点兵力撒下去根本不足以坚守。万一敌军逐个击破,那就处处都守不住。依末将之见,还不如将所有兵卒尽皆摆放在大斗拔谷的谷口处,以水泥修筑临时工事抵御骑兵冲击,全力阻敌。”

房俊沉吟不语。

大斗拔谷长二十余公里,最宽处一百五十米,最窄处只有不足二十米,山路隘险,犹若刀劈斧凿,南通河湟,北连甘凉,险之又险。

若是依照裴行俭之言在此设立阵地阻击,可以使得吐谷浑占据绝对优势数量的骑兵难以发挥最大战力,千军万马奔腾冲锋的场面肯定见不到,只能十余骑并排一点一点的往前冲,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掉唐军兵力劣势。

但这个战略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两万唐军尽皆屯驻于此,要么将吐谷浑的骑兵堵在谷口之内,杀一个尸山血海鬼哭狼嚎,要么便被吐谷浑的骑兵突破,整个河西诸郡顷刻之间暴露于敌军面前,倾覆只在早晚。

太冒险了。

想了又想,房俊又问高侃与程务挺二人:“你二人可有良策?”

高侃道:“裴长史之战略看似凶险,实则未必如此。咱们陈兵谷口,以硬碰硬,借助工事可以发挥火器之利,敌人骑兵既然冲破封锁,也只能沿着阵地两端突破,与此同时可以持续予以杀伤,阵地却可保无虞,骑兵总不能冲到水泥建筑的阵地上来吧?纵然他们自阵地两侧冲过去,也不过是残兵败卒,只要诸郡紧闭城门,拒敌于外,断然不可能攻陷其中任何一座。待到我军主力击溃敌军,再回头从容守势残局,剿灭敌军残部,可保河西诸郡无恙。”

程务挺也道:“此战略之关键,在于能否将敌军主力击溃于谷口之处,同时确保我军阵地无恙。依末将看来,以右屯卫之兵员素质、战力强弱、火器装备程度,可确保必胜。”

他一直参预右屯卫之操练,对于右屯卫演练的各种战法了若指掌,清楚当一支装备了打量火器的军队完全采取守势之时,会爆发出怎样强悍的力量。

水泥修筑坚固工事,右屯卫精兵强将以火器固守,说一句“固若金汤”毫不为过。

即便敌军十倍于己,程务挺也坚信可以守住阵地不失。

房俊沉吟未决。

若是当初他兵出白道、直入漠北之时,定然会毫不犹豫的采取这等战略,但是河西之战太过重要,几乎影响到社稷国运,一丝半点的风险都不敢承担。

若是没能受得住大斗拔谷的谷口,使得吐谷浑的骑兵突入河西走廊席卷诸郡,不仅右屯卫后路断绝陷入敌军之重围毫无生还之可能,由此导致的西域隔绝、关中混乱,那是谁也没法承担的。

思忖良久,房俊方才沉声道:“如此,不妨暂且如此定计,命军中多多携带水泥,待到河西之后,仔细勘察大斗拔谷之地形,放出斥候探寻吐谷浑骑兵之踪迹,再做定夺。”

“喏!”

裴行俭等人也知道事关重大,敌众我寡战局不利,任何战略都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一毫的错误也可能导致最终的溃败,当即纷纷应声领命。

房俊招呼几人坐下,程务挺给几人斟茶,房俊呷了一口茶水,说道:“太史局已经择取了出征之日,殿下选定为八月初一。军中各部可否准备停当,届时能否准时出征?”

裴行俭放下茶杯,道:“大帅放心,军中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再有两天即可全部完毕,定不会耽搁出征吉时。”

他是军中长史,对于军中各项事务都有权力参预监管,所以上上下下没有事情不在他掌握之中。

这样一个能力卓越又完全可以信任的人才担任长史,使得房俊轻松太多。

房俊心中有一些歉意,轻叹道:“此次殿下将你调去民部担任金部郎中,是为了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做得好了便可直上青云,直接进入尚书省亦非不能。何苦跑到右屯卫来参合这份苦差事?随军西征,不仅是耽搁了晋升之路,闹不好更有性命之虞啊。”

这次是裴行俭主动跑去东宫,恳请李承乾将他调往右屯卫再一次担任长史之职,在房俊看来这根本就是瞎胡闹。将民部的差事办好了,那将是裴行俭最为坚挺的政绩,往后凭此可直入中枢,岂能半途而废?

裴行俭倒是不以为意,笑道:“大帅以为殿下如今还有心思搞什么币制改革?大敌当前,击溃强敌稳定关中才是重中之重,朝廷上下都要为此而竭尽全力,短期内没有余力去实施币制改革。再者说来,当初是大帅简拔在下,委以重任,这右屯卫上上下下皆是末将之袍泽,焉能眼看着袍泽在疆场之上厮杀搏命,末将却坐在京中安逸享乐?司马公曾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末将虽然不敢自比仁人志士,可好歹亦是名门子弟,自有诵读圣贤之书,懂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理。值此紧要关头,能够为国出力、向死而生,此生无憾矣。”

高侃亦忿然道:“贼寇背信弃义,反叛帝国,身为大唐儿郎,自当奋勇向前、保家卫国,只需白刃杀贼,何以顾虑己身?裴长史壮志冲霄,不惧安危,实乃吾辈之楷模!大帅,末将恳请随军前往河西,纵然身死疆场,亦是无怨无悔!”

说着,起身单膝跪地,一脸恳求。

眼下整个右屯卫因为即将出征河西,被关中百姓视为英雄,国难之时不畏艰险视死如归,受到民众无限崇拜。

可他却要奉命驻守玄武门,不能随同袍泽出生入死狙击敌寇,实在是窝囊得紧。

房俊默然。

古往今来,无论民族盛衰强弱,每逢紧要之时,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护佑民族之脊梁,向死而生、无怨无悔。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仁人志士,代代传承辈辈不绝,构筑起华夏民族之魂魄。

他们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轻轻吁出一口气,房俊和颜悦色道:“不要只是看到眼前的敌人,在吾等身后,依旧有着无数居心叵测之辈在暗地里谋算着见不得人的伎俩,意欲颠覆帝国,以黎民百姓之生命来达成他们自私自利之企图。你虽然不能与袍泽一同面对强敌,但是驻守玄武门亦是为了帝国之安宁、储君之安危,战场不同,但是形势却更为凶险,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安心留下来,瞪大眼睛守护着这玄武门,就是守住了帝国之命脉、社稷之传承、天下之福祉,切莫让吾等在西域流血之时,却骤然发觉身后已经一片狼藉。”

河西危不危险?自然是极其危险的。

吐谷浑筹谋已久,一旦反叛必定是雷霆万钧之势,军队数量、兵卒气势都会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面对此等强敌,纵然是冠军侯复生,亦不敢说稳操胜券。

然而最危险的地方,却在长安。

李二陛下远征辽东,长安城内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谋算,谁也不知道哪一方会在下一刻骤然发动。

一旦玄武门失守,李承乾即便彼入兴庆宫亦难保无虞。

整个帝国都将被卷入动荡之中,随后而至的,便是天下板荡、烽烟处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功则赏第七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讲究(求月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道观幽会第4494章 迁都之议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有个傻子只会说不知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实力悬殊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选择目标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门阀野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房府日常第4574章 巨额赔偿第五百四十五章 咱俩单挑第四百七十一章 黑锅已备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房玄龄是个好同志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暴卒而亡第八十章 品鉴会(上)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败家败出新境界第三百二十三章 冲突(中)第八百零六章 叛国之人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月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决死一战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沆瀣一气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才,就别藏着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李靖出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威胁第4270章 沆瀣一气第4275章 艰难任务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东窗事发第四百九十五章 境界地位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魏王你要上天啊第一千四百章 挣扎第八百八十八章 在下有疾(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会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暴毙而亡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不许碰你媳妇儿!第四百九十四章 父母之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自作聪明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闹平康坊(下)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封建天下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展望未来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一步之遥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局势逆转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篡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一了百了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军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危急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你的规矩,不是房俊的规矩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威逼利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李二的反应第三千八十八章 参见新皇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隐患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谁比谁不讲理第三百五十章 两个医生第二十八章 世间再无狼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学子要闹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离间之计第两千五十六章 局势僵持第二百五十一章 钢铁(下)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一只出头鸟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临阵调整第四百章 有所必为第三百一十章 房二斗酒诗百篇(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皇家钱庄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兵发函谷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太子的烦恼第五百三十九章 自救之策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揭发大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牵涉太大第七百六十四章 男人本色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趁夜出逃第四十二章 驱逐出城,面壁思过(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危机显现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将汇聚第七百零四章 错有错着第三千九十九章 门阀私军第两千零九章 峰回路转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掘墓(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架空第五百七十七章 雨夜杀机第两千二十五章 大王饶命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虎毒不食子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唐人之天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又见弹劾第二章 定计第九百四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4281章 人生如戏第七百九十章 血脉相连第四百二十章 老少咸宜之游戏第七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讲究(求月票)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帝王尊严第4622章 大军压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甘为鹰犬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离愁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公主劝架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说服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举世皆敌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希望的种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义府必须踩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