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 朔日朝会

天色渐渐明亮起来,刮了一夜的北风也略微有些收敛,不过气候却干得厉害,入冬以来仅下过两场小雪,皆是浅尝辄止,并未给于土地充分的滋润。

坊门、城门次第开启,沉睡中的长安城缓缓醒来,商贾如云、百姓如雨,各路官员从各自里坊中乘坐马车鱼贯而出,由朱雀门进入皇城,向着东宫门前汇聚。

东西两市已然彻底修葺重建,体量比之以前更大,汇集了天下各处之货殖奇珍,商贾云集。不过如今西部不靖,先是河西之战,继而大食人又侵入西域导致丝路一时断绝,所以往昔城门开启之后一队队西域商贾牵着骆驼在驼铃悠扬之中走进长安城的场景已然不见,令往来商贾总觉得好似缺了点什么,氛围有些陌生……

李二陛下御驾亲征辽东,敕命太子监国,不过太子却并未将朝会之地放在太极宫,而是搬到东宫,以示对皇权之敬畏。

自然也有几分避嫌……

到了卯时三刻,文武大员已经汇聚在东宫丽正殿,刚刚从兴庆宫返回东宫的太子在后殿歇了歇,喝了一盏热茶暖暖身子,这才抖擞精神,在内侍陪同之下前往正殿,主持朝会。

“太子上朝!”

内侍尖锐悠扬的唱班声中,一身黄色蟒袍的李承乾自后殿走出,来到御座之后入座。

一众大臣分列两班,齐齐躬身施礼,口中呼道:“臣等觐见殿下!”

李承乾安坐如山,淡然颔首,沉声道:“众爱卿平身,入座!”

“谢殿下!”

诸臣谢恩之后,这才分别落座。

唐宋之时? 君臣于殿上相对而坐? 从未有君入座、臣侍立之恶习,君王固然乃是昊天之子、人间至尊? 却也不曾将臣下当作奴仆看待? 唐朝只是未有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之优容,但是君臣之间亦是只有主从之别、并无贵贱之分。

当然? 大朝会上地方有限,不可能人人有座? 唯有品级、爵位足够的官员才能在坐垫之上入座? 其余品阶不够的官员就只能束手立于一众大佬之身后……

李承乾坐在御座之上,环视殿上群臣,略微顿了一顿,这才开口道:“诸位爱卿? 可有事起奏?”

话音刚落? 便见到太常卿韦挺自班列之中排众而出,来到殿中,手持芴板躬身道:“微臣有事启奏!”

李承乾扫了诸位一眼,见到文官之首的萧瑀低眉垂眼不动声色,心中略微安定? 而后问道:“卿有何事,不妨奏来。”

“喏!”

韦挺应了一声? 而后在朝臣瞠目结舌之中跪倒在地,芴板放于身侧? 伸手将头顶乌纱梁冠摘下,置于身前? 而后叩首道:“启禀陛下? 昨夜族中子弟韦正矩一夜未归? 原本并非大事。但是午夜时分,有人投书至臣之宅邸之中,言及韦正矩受人诓骗,误入皇家禁苑,已经被禁卫擒拿,之后解送‘百骑司’,受严刑逼供而亡……”

丽正殿上发出“轰”的一声惊呼,一众大臣纷纷惊诧。

内侍立即尖声道:“肃静!殿下面前,岂可失仪?”

殿上这才安静下来,不过大臣们依旧交头接耳、面面相觑。

若是换了旁人,大家自不会这般惊诧,说是“误入”皇家禁苑,谁知是否早有预谋?更何况亦不知是否冲撞了哪位贵人,被解送“百骑司”固然有些过分,却也只需谴责皇家将律法视若等闲即可,不至于这般震惊。

可韦正矩前不久才因为与房俊发生冲突,导致整个京兆韦氏差一点遭受牵连,算是被打压得厉害,这其中亦有“百骑司”的参预。

如今不过是“误入”皇家禁苑,顶了天也就是移交京兆府审讯的罪名,却直接送去“百骑司”,更被“严刑逼供”致死……

这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足以使得大家浮想联翩。

李承乾面容凝重,问道:“韦奉常这般说话,可有确凿之证据?”

“奉常”乃太常卿之古称,若旁人以此称呼,除却显示近亲外,更有推崇之意。

韦挺摇头道:“不曾有证据……不过臣下深信此事为真,故而将乌纱摘下,恳请殿下命‘百骑司’严查此事,若吾家子弟当真为‘百骑司’所害,请殿下主持公道、以正国法;若纯属污蔑,则臣下愿意就此辞去官职,告老还乡,以为谢罪,还请殿下成全。”

殿下大臣又是一惊。

这是你辞官不辞官的问题么?你这简直就是在胁迫太子啊!也就是太子仁厚,若是换了李二陛下坐在上头,大抵直接就允了你的请辞,顺带着将你身上的爵位一撸到底,然后发配三千里,去天涯海角探寻公道吧……

李承乾面容铁青,瞪视着韦挺,恨不能将对方给吃了。

之前,他心中是同情京兆韦氏的,认为贼人设计陷害了韦正矩来构成这一连串的阴谋。可是现在他不禁心中产生怀疑,到底是京兆韦氏被人设计陷害,还是这本就是京兆韦氏的苦肉计?

因为韦挺这番话语说出口,就意味着他这个储君在韦家眼中根本毫无威慑力,否则岂敢说出这等胁迫之言?

简直欺人太甚!

萧瑀开口道:“太常卿之言,有失体统了。韦正矩只不过一日未见,尚且够不上失踪,总不能因为他是京兆韦氏子弟,便要无视律法、违规立案吧?再者说来,太常卿无凭无据,却要‘百骑司’参预其中,这是何道理?退一步讲,就算韦正矩当真死在‘百骑司’驻地,自有京兆府、刑部、大理寺立案审理,何以让‘百骑司’参预此案之道理?‘百骑司’乃是陛下虎贲、国之羽翼,断不可成为朝廷刑徒之根本!”

“百骑司”绝对不能掺合进这件事当中,纵然韦正矩死在“百骑司”刑房之内,也只能由三法司主持审理。

否则“百骑司”定然遭受质疑,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进而将皇家、将太子牵连其中。

毕竟,韦正矩的确是死在“百骑司”刑房之内……

韦挺跪在地上,面容坚毅,尚未说话,一旁已经有人借口说道:“宋国公此言差矣,正因为‘百骑司’乃是陛下虎贲、国之羽翼,且其平素行事循规蹈矩,不曾有私下构陷、滥用私刑之恶例,故而朝野上下尽皆称赞,也相信其清白。‘百骑司’国之重器,岂能任由三法司插手其中?若如此,必将导致皇威折损,由其自己内部审理,实在是维护天威最好的办法。”

李承乾侧面看去,发现说话之人居然是侍中刘洎……不由得蹙起眉毛。

这厮虽然素来墙头草、随大流,可是自从依附于房俊之后甚为坚定,如今也算是东宫一系的大佬之一。自己虽然不耻其为人,却也敬其能力,愿意依为臂助、予以重用,孰料此刻居然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韦挺,挑衅“百骑司”?

谁都知道眼下乃是太子监国,一旦“百骑司”被确认为谋害韦正矩,其罪名势必攀扯到他这个太子身上,届时若是朝政动荡,他这个太子便是第一责任人,将要受到无穷无尽的诋毁,声威扫地。

这混帐,难道是想要给孤一个“背刺”?

殊为可恶……

已经老迈衰弱的岑文本并不知发生何事,可是一辈子宦海生涯见惯了阴谋诡计、朝政跌宕,下意识的觉得事情或许非同小可,略微沉吟一番,便开口道:“刘侍中之言,甚为不妥。‘百骑司’之设立,乃是陛下为了稳固皇权、护佑社稷才不得已而为之,且设立之初便定下绝不干预朝廷司法之初衷。刘侍中如今赞同由‘百骑司’审查一无官无爵之平民之死,不仅违背陛下初衷,且扰乱帝国司法,此举将三法司置于何地?老臣以为,万万不可。”

第两千六十一章 安置亲信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恣意疏狂第八百六十七章 异族美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蓄势待发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军权相争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有阴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警告敲打第4591章 东窗事发第九百一十一章 纪王谨慎第六百三十七章 佳人杳杳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天街纵马第4286章 军心动荡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末路将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君臣(昨晚的承诺,加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魏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剽悍的聿明丫头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薛大傻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三千六十八章 人心难测第四百九十四章 农庄日常第四百七十一章 处置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醉酒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在即第二百二十九章 有老夫之风范第四十三章 出城(上)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君臣会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绝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杜荷训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兄弟齐心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他都承认自己不行了!【求票】第九百九十七章 乱套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我代表正义第四百零五章 东宫夜话第六百九十七章 六率整编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高阳驾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丑闻第三百一十一章 疑点重重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李治的绝望第一百五十章 果然是棒槌(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权臣之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威压满门第九十五章 盛世?(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苦口婆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帝國主义(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拉帮结派第六百五十章 隔岸观火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再等一等第三千一百十二章 晋王能活?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君臣奏对第四百八十一章 李二很小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忌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有阴谋第二百三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剑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你们不行,让我来!第五百章 有女待嫁第三百四十五章 灞桥折柳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都是算计第三十九章 许敬宗的处世之道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证据确凿第六百二十七章 都是老狐狸第七百八十七章 收获(万字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阵斩敌将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微臣有罪第五百二十七章 阵前反水第五百一十章 民部归属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以死谢罪第四百零六章 李象拜师第五百七十章 交锋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破坏和谈第五百零九章 打的就是出家人!第一百八十七八章 其实,我是一个诗人(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崩塌的重生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君权危机第三百零三章 劝进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的兵营我的兵(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房二斗酒诗百篇(续)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御史、尚书、侍郎与狗(下)第九百八十六章 拼死一战第六百零八章 我警告你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第4290章 断尾求生第九百一十一章 纪王谨慎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威逼胁迫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苦苦劝谏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仁轨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上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箭穿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那宿命的相逢(下)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大唐风骨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围魏救赵第一百五十三章 过年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花前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进退不得第七百七十九章 唇枪舌剑第二百三十七章 报信第4504章 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