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统一意见

李二陛下恼怒喝叱,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绩低眉垂眼,默不作声,长孙无忌一脸阴沉,瞥了李绩一眼,也闭上嘴巴。

李二陛下喝叱一句,制止两人的争吵。这两位一个是前宰辅之首,一个是现宰辅之首,都是朝廷柱石,威望绝伦,自然不能继续说教……

不过他心中甚为烦躁。

他虽然不是开国皇帝,却也非是那等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何不食肉糜”的废物,少年时便领军打仗横扫各路豪杰定鼎大唐江山,对于行军打仗之天赋、经验都算得上是杰出,焉能不知若尽信长孙冲之言,的确是有风险的?

然而眼下之局势,却迫使他必须冒一冒风险。

他面容严肃,沉声说道:“英国公之谨慎,乃是情理之中,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影响这一场数十万大军参与的战役。然而诸位需要明白的是,眼下固然看似局势对大唐有利,实则吾等却早已拖延不得,每多拖延一日,都会造成无法预估之危机,有可能产生不堪承受之后果……故而,东征之战必须早日终结。”

数十万大军东征高句丽,眼下重重围困平穰城,看似局势明朗战局有利,实则暗处之弊端早已浮现。若非东征抽调大军使得关中兵力空虚,吐谷浑焉敢兴兵犯境?昨日有吐谷浑,明日就会有别人。而且大食人倾巢而来攻略西域,安西军苦苦支撑、节节败退,房俊统御半支右屯卫千里驰援,又能发挥多少战力?一旦西域沦陷,敌人兵锋直抵玉门关,又能否守得住这对于帝国疆域来说至关重要的关隘?

若是玉门关丢失,关中便将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社稷根本遭受威胁,或有倾覆之祸。

如果想要稳定国内动荡的局势与面临的危机,就需要东征尽快结束,数十万大军返回关中坐镇各处,然后驰援西域。

最最重要的是李二陛下自从进入辽东便身体不适、精神萎靡,不得不依靠服食丹药来维持身体状态、提升精力。而连续服食丹药所造成的后遗症已然显现,使得李二陛下愈发担忧。

如果平穰城之战出现波折,继续鏖战下去,且不说国内动荡之局势极易生出不堪设想之变化,他自己的身体也怕是要承受不住。

万一东征之大业未竟,自己却殁于辽东……他简直不敢去想那会造成如何天崩地裂的后果,这个看似强盛无比的庞大帝国将会顷刻间四分五裂,神州再次陷入群雄并起、乱世争锋的板荡之中,无数子民遭受战争荼毒。

……

帐内鸦雀无声。

即便是一直对长孙冲之信息报以怀疑态度的李绩,此刻也不得不面色凝重,身为宰辅之首,又岂能不知李二陛下所言之“危机”“后果”?

如此看来,冒险相信长孙冲传回之信息,倒也无可厚非,毕竟长孙冲之信息固然有可能出问题,却也有可能千真万确……

所需要衡量的,变成了到底值不值得冒这个险,因为战局拖延之后果,实在是令人深感忧虑、不可承受。

见到李绩默然不语,李二陛下松了口气,环视一周,问道:“假若长孙冲之信息千真万确,战局该当如何布置?”

尉迟敬德道:“那自然简单,大军只需攻陷大城山城,围住平穰城,渊盖苏文自然便会立即逃遁,否则一旦吾军攻入城内,混战之下他想跑都跑不了。故而,只需长孙冲能够及时通报渊盖苏文逃遁之消息,大军全力攻城,不需半日即可破城而入,奠定胜局。”

渊盖苏文弃城而逃,不仅对于军心士气之打击是致命的,尤为重要是会导致平穰城内的守军群龙无首,指挥体系彻底崩溃,这个时候唐军不计伤亡的发力猛攻,破城自然不在话下。

关键的难度,便是长孙冲能否及时得知渊盖苏文之逃遁,并且将消息传出来,大军攻入城内顺势追杀渊盖苏文,将其一举歼灭。

否则一旦错失良机,任由渊盖苏文逃出平穰城抵达南方,再召集高句丽各地残余之兵力,更得百济之襄助,从而蓄势反扑试图反败为胜,即便唐军攻陷平穰城,战争依旧会延续下去。

毕竟只要渊盖苏文一日不死,就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与号召力,辽东战局便充满着不确定性,唐军自然不敢从容撤军。

想要攻破一座平穰城还算是容易一些,可想要在广袤之辽东将渊盖苏文彻底歼灭,那可就难如登天……

众人都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捋着胡须,颔首道:“犬子深得渊贼之信任,可以自由出入七星门,及时传回信息并不难。危险自然是危险的,不过为了东征之胜利,为了大唐虎贲能够少折损一些,再危险亦是责无旁贷!”

李绩淡然道:“这非是危险与否之事,个人之危险,焉能与东征之进程、大军之胜败相提并论?故而,一定要确保长孙冲信息传递之及时,更重要的是真实性!”

他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宁可冒险亦要尽早结束东征之战。

他本身又不是魏徵那种犯言直谏、宁折不弯的性子,既然李二陛下打定了主意,那就尽力辅佐便是,何苦一定要与皇帝对着干……

长孙无忌这回倒是没有发怒,颔首道:“英国公放心,犬子能否及时传出渊贼逃离之消息,这个变故太大,谁也不敢保证。但老夫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犬子任何一条信息,都一定是确凿无疑!”

说出这样的话并非他鲁莽,而是这会儿他的威望、品性已经遭受到质疑,绝无退路可言。

李绩颔首,再不多说。

李二陛下见到一直唱反调的李绩也不反对,心底一松,展颜道:“既然如此,大方略便定下了。接下来,咱们详细商议制定每一步战术,务必确保一战功成,战局再不能继续拖延下去!”

尉迟敬德颔首道:“正该如此!”

他是强烈赞同长孙无忌的,原因倒不是别的,而是一旦战局拖延下去,影响战争的胜负手便在于后勤辎重能否及时补给,而非是兵卒作战如何勇猛。到了那一步,水师的作用便会无限扩大,进而影响整个东征之战。

到了战后论功行赏,谁还能将水师排挤出去?

此次东征汇聚了数十万大军,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每一战基本都是采取轮换制,尽量确保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大战。这看似公平,实则却将军功分割开来,平摊到大家头上都没有多少,聊胜于无。

除去薛万彻、阿史那思摩一直担任先锋,程咬金死力攻克安市城,其余人并未有什么建树……

这与初衷极为不符。

而当战事到了最终决胜阶段,又岂能任由水师跳出来抢走最大一份军功?

这不仅是尉迟敬德的想法,也几乎代表了军中上下各方势力的利益,甚至于李二陛下力求速战速决,也未必便没有以此安抚各部的意思。

毕竟一旦让水师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有可能获取最大的军功,谁也不敢保证各部依旧如之前一般奋力死战、不计得失。

一场战争绝非表面上看去那般简单,尤其是这种大军团的作战,身为统帅若是无法平衡、制约各方面的利益,怕是敌人尚未消灭,自己反倒窝里斗,导致军心崩溃、士气低迷,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历史之上,这种绝对优势一方却一盘散沙最终大败亏输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否则也不会早就那么些以弱胜强、以寡击众的经典战例……

眼下大方向统一,各方利益述求一致,只剩下制定战术就容易得多,都是久经战阵的当代名将,更有李二陛下、李绩这样的绝世统帅,如何行军布阵攻城掠地自然信手拈来。

第七百五十五章 求找门路第4301章 家国天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话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各有谋算第五百零八章 相互扯皮第八百三十五章 横插一杠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军中叛乱第三百九十六章 芳心缭乱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狼狈为奸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立场不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破关而入第七十九章 完美计划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李愔的坚持第一百八十九章 其实,我是一个诗人(中)第八百零三章 产业第九百零四章 栽赃构陷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四更!)第一百四十章 怨恨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暗杀第七百三十四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城南韦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绝境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盛世锦绣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家国公算个锤子(下)第4555章 心志坚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诸女相见第一百三十二章 消弭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新妇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当世大儒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信心不足第四百二十六章 融洽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卖妻求荣第二十五章 求医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食皇宫第十六章 魏王的难题第九百九十三章 又见弹劾第十三章 我喜欢的类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新式纸张第4675章 强势逼宫第八百三十章 倒霉的侯赛因第九百零七章 檀香岛第4519章 当众哭诉第4571章 救出人质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子好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禄东赞的哀愁(中)第八百八十二章 事后收尾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父教子第四百零三章 冤家对头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选争议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柱国第八百六十五章 作茧自缚第四百二十九章 寡人无疾第八百零四章 做贼心虚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豪雄落幕第二百七十九章 无忌谋算第五百五十七章 闺阁第三百七十三章 波涛将至第4655章 胸有韬略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延时引信第八百五十章 军内派系第六十七章 萧嗣业的抉择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劝谏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龙首原上第四十五章 栽赃嫁祸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坑了房俊的阳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欲退无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匹夫之志第三千三十八章 危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喜事临门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让他打,回头跟他要药费第三百八十五章 安西都护(中)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送你一条财路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那奸细我见过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拆迁补偿办法第七百二十九章 番邦使节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再次出兵第4283章 踌躇满志第三百九十二章 歼灭第二百五十一章 钢铁(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寻衅滋事第两千九十九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四十章 缔结联盟第四十七章 围炉聚炊欢呼处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晋王吃瘪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兵败被俘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份“谢礼”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忌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有阴谋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死到临头第八十二章 谈判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信任依旧第五百三十二章 蛮横出关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都怂了?有古怪!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不抛弃第二百二十三章 宝贝第十九章 追求生活高品质(下)第四十一章 未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