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绝处逢生

阴云如铅,细雨纷飞。

太子的喝声在玄武门内空荡荡的空间里激越回荡,声势滚滚,城上城下所有“北衙禁军”面面相觑。

“北衙禁军”起源于高祖皇帝的“元从禁卫”,衍变至今日成为宿卫玄武门的武装力量,直接效忠于皇帝,按说应该对圣旨唯命是从。但所有人都已经从张士贵处得知,眼下大家执行的已经不是圣旨,而是遗诏……

都是皇帝的命令,却有着天壤之别。

此刻站在城下细雨之中的太子,本应登基即位,成为新皇,亦是所有“北衙禁军”宣誓效忠的对象,可如今却不得不遵从皇帝遗诏封锁玄武门,将太子逼死在这里……

士气难免低沉,军心有所动荡。

到底要不要死守玄武门,将太子的生路断绝,眼睁睁的看着叛军涌入内重门,在他们面前弑杀储君?

所有人都感到茫然,目光皆锁定身躯挺拔、顶盔掼甲的张士贵。

……

张士贵站在城楼之上,手抚着箭垛望着城下策马而立的太子,心中亦是激荡纠结、难以委决。

明显感知到身边兵卒的彷徨无措,这让张士贵有所促动。

目光从太子身上移开,投注到风雨之中鏖战不休的太极宫,关陇军队在那里发了疯一般凶猛进攻,将东宫六率一步一步逼退,即便是李靖这样的一代“军神”,也难以在此等局面之下坚守宫阙,更遑论反败为胜。

毋须他多做什么,只需在此继续封锁玄武门半日,想必叛军便能彻底击溃东宫六率,将太子分尸于这玄武门之下……

自己完成了遗诏之中的敕命,可未来怎么办?

背负“弑杀储君”之罪名,坐视叛军抵挡皇宫窃据中枢,然后天下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将陛下十余年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的煌煌盛世毁于一旦,甚至帝国根基动摇、覆亡在即?

他从来认定自己是一个忠臣,不曾有半分私心。

可到底应该对陛下尽忠,陷太子于绝地,致使帝国风雨飘摇、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应当对帝国尽忠,将遗诏弃之不顾,力保太子撤出玄武门,保存帝国正朔,不让叛逆得逞?

城下,太子端坐马上,再次大喝一声:“虢国公何在?请与孤城下相见!”

“北衙禁军”默然无声,都在等待张士贵的决断。

张士贵纠结许久、权衡无数,最终只能长叹一声,一撩战袍,自城楼之上大步走下。

城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张士贵高大的身躯之上,随着他走下城墙、抵近太子,沉重的脚步好像每一步都踩在大家的心尖上,让人有一种等待宣判的紧张与无助。

张士贵的决断,将会决定太子的生死,东宫的存亡,以及他们所有皇帝妃嫔、东宫属官的命运……

尽管心中纠结,难以委决,但张士贵的步伐沉稳有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滞涩,快步来到李承乾马前,单膝跪地,施行军礼:“老臣张士贵,觐见太子殿下!”

左右禁卫手摁刀柄,虎视眈眈的盯着单膝跪地的张士贵,只要太子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扑上前去将这个封锁玄武门、与叛军沆瀣一气的“逆贼”乱刀分尸,而后死冲玄武门,定要以血肉之躯为太子杀出一条生路。

李承乾当然不会这么干……

且不说他素来尊重张士贵的忠诚,从不认为张士贵坚定执行父皇的遗诏有什么错,单只是对于“北衙禁军”之了解,他便不会使出这等昏招。杀了张士贵有什么用?此刻“北衙禁军”或许还有几分迷茫、几分不知所措,不知到底何去何从,可一旦杀了张士贵,非但不会使其军心溃散,反而会坚定其死守玄武门之决心。

李承乾甩蹬离鞍,自马背上翻身而下,只不过他腿脚不便,落地之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挥手直至身边禁卫上前搀扶,丢开缰绳,上前两步,双手扶着张士贵的肩膀将其扶起,口中温言道:“虢国公快快请起!”

张士贵顺势起身,抬起头,与太子四目相对。

李承乾语气诚挚,略微一叹,道:“虢国公乃父皇忠臣,孤唯有敬佩,不曾有一丝怨言。只不过眼下叛军肆虐,一旦被其杀入内重门,父皇之妃嫔、孤之家眷恐怕尽遭乱军凌虐!国体受辱,皇家颜面无存,虢国公当真忍心?”

张士贵张了张嘴,但未等他说话,李承乾已经续道:“孤不知父皇如今之生死,从未有人将事情告知,更不知传闻之遗诏是否存在,也不知虢国公是否见过……孤只想恳请虢国公,可否开放玄武门,放任父皇妃嫔、东宫家眷、属官出宫避祸?孤不会走,愿与东宫将士死守太极宫,血战到底,谁若能取得孤项上人头,谁便自立下一任的储君,乃至于登基继位!”

他语气铿锵,展现出平素极为缺乏的果敢之气,整个人白皙微胖,却让人感觉到那股子有若刀枪剑戟一半的锋芒!

身后东宫属官纷纷大惊失色,“呼啦”一下涌上前,萧瑀失声道:“殿下何必如此?您乃帝国储君,万不可陷于军阵、以身犯险!”

马周等人也道:“殿下欲将吾等至于不忠不义之地乎?若殿下不走,吾等皆不走,愿与殿下死战!”

最后,所有人的话语汇聚成一句:“臣等愿与殿下死战!”

百余人齐声大呼,跪伏于地,声势浩荡充满决绝凛然之气,令人心潮激荡、血脉贲张!

张士贵终于长叹一声,再次单膝跪地,大声道:“殿下万金之躯,自当秉承国祚、继往开来,万不可有轻率之心!老臣恭送殿下出宫,愿以此躯为殿下断后,死不旋踵!”

太子乃名分所属、大义所在,他又岂能一意孤行?

此乃大势所趋……

东宫属官纷纷大喜,岑文本老泪纵横:“虢国公深明大义,世人之楷模也!”

张士贵被太子拉了起来,苦笑一声,抱拳道:“吾对帝国忠诚,却对陛下不忠……不谈也罢。还请太子即刻出宫赶赴右屯卫大营,想必越国公已然恭候多时,此间自有老臣负责殿后,殿下勿忧。”

对于一个忠臣来说,选择对帝国忠诚,却将对帝王的忠诚抛在一边,心中如鲠在喉、彷徨不安。

他已经心生死志,打算死守玄武门,以血肉之躯阻挡叛军,一心求死……

李承乾还想再说,他刚才那番话绝非做作,乃是肺腑之言,只不过左右大臣也明白他的心志,纷纷跪伏于地,大声哀求:“还请殿下看在江山国祚、帝国传承的份儿上,赶紧出宫,勿使叛军得逞!”

李承乾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长叹一声,选择随波逐流……

当即,张士贵下令放开玄武门,打算亲自护送太子出宫,然后死守此地。

一匹快马自太极宫内疾驰而来,马蹄踩踏在石板地上犹如骤雨打芭蕉,嘚嘚声连成一片,惹得众人纷纷回头望去。

马上一个校尉疾驰而至,尚未至近前,已经在马背上放声大叫:“右屯卫已然击溃金光门外叛军,攻陷金光门,现在已经杀到西市!”

所有人都呆愣当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可能?

张士贵甚至下意识的再度回头,看了看洞开的城门远处依稀可见旌旗招展的右屯卫大营,他镇守玄武门,与右屯卫大营一墙之隔,并未发现右屯卫有半点动静,怎地忽然就杀入长安城了?

愣忡之间,那快马已经到了太子身前,被禁卫挡住这才勒住马缰,未等马匹站稳,那兵卒已经飞身下马,隔着禁卫单膝跪地,大声道:“启禀殿下,右屯卫将军高侃率军攻陷金光门,已经杀入城中,眼下正与叛军激战于西市!卫公已经组织东宫六率稳住阵脚,策动反击,与右屯卫前后夹击,誓要歼灭宫内叛军,反败为胜!”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言辞交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九百五十一章 辽东战报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密谋夺权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生逢乱世,女儿难为第八百七十四章 雨夜密谋第十章 祥瑞?你们想多了……第一百九十章 入彀第两千六十六章 尘埃落定第八百一十章 御驾亲征第三十七章 弘福寺内,淑女窈窕第4291章 一箭数雕第两千七十四章 魏王问计第一千零三章 局势危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求情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童言无忌第二百九十一章 神机营(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争执不下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治国理念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爹是XX第二百六十六章 心生疑窦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王城夜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锋芒毕露第三百七十九章 毒辣计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抵死不认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少府监与狗,不得入内(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心结第六十四章 赵信城(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处处压制第4635章 磨刀霍霍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各怀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乱起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说客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金法敏的请求第三千一百零一章 燕子矶(上)第九百三十二章 万家生佛华亭侯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心中警觉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鏖战不休第一百八十章 下马威(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纷争第4512章 微臣有罪第4530章 选择站队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烽烟滚滚第四百八十章 九锡之礼第四百四十六章 筹谋定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奏对第六百六十章 预留退路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4566章 纵火杀人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大国骄傲第五百二十七章 扬帆南下第九百五十章 危机潜伏第十四章 宇文法大难临头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心烦意乱第二百四十六章 劝谏(上)第4651章 背刺盟友第三百零七章 高僧与牙婆第两千三十五章 民情汹汹第八百零五章 避暑【第四更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八章 学生武装第四十一章 房二乱点鸳鸯谱第三千一十九章 局势紧迫第4498章 军机人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提防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跋扈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以退为进第三百五十二章 游方道士第四百五十九章 冲突(中)第三百三十章 据理力争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当官抓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推卸责任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阵斩敌将第五百二十章 水师抵达第五百九十一章 挨揍第四百八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云定兴其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一步之遥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胡搅蛮缠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舰队出征第一百八十七八章 其实,我是一个诗人(上)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巧取豪夺第四百九十三章 防火防盗防李泰第四百一十七章 婚前恐惧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急转直下第七十六章 霹雳第三百八十五章 皇帝异常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巧取豪夺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雨夜突袭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反转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心怀野望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不难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可以和谈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将汇聚第八百三十五章 横插一杠第一百五十章 忠告第五百零六章 老少俩奸商第两千六十七章 威胁恐吓第三百七十六章 离间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