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河北风云(上)

夜色深沉,厚厚的乌云遮蔽了天空,没有月色和星光,十几步外便看不清楚物体,黑暗中,黄河也难以看清了,入秋后,这条波澜浩荡的大河已不再像夏天那样奔流,而像暴风雨后,渐渐趋于平静的昏暗大海,但水面依然有微波荡漾。

这是一年内渡河的最好时节,夜色掩护中,一艘百石渔船在起伏的波浪中向北快速行驶,船上除了三名船夫外,就只有一名身穿灰色长袍的男子,身旁摆放着一副货担,看模样是一个商人,但他坚毅的目光和始终挺得笔直的腰板,就说明他并不是什么商人,而一个小商人,哪有雇船渡河的可能。

他确实不是商人,他是唐军的一名斥候,名叫周元,渡河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是从济州的卢县渡河,前往对岸博州,这一带河面虽宽,但水势平缓,非常方便渡河,船只在河边上行驶了大半个时辰,渐渐地,他已经看到了对岸的黑黝黝的、像围墙一样起伏的影子,那是对岸的树林,能看见树林,说明他离岸边已经很近了。

“糟了!”

一直沉默的船夫忽然叫了起来,夜色中传来了划桨的声音,他们已经一左一右被两艘巡逻小船包围了。

“把桨扔到水里去,跪在船上,否则我们放箭了!”

两艘巡逻船已经到了十步外,船上各有十几名士兵,都端着弩箭,冷冰冰地对准了他们。

“听他们的!”

周元沉声道:“不用担心,我就是来找他们的。”

几支船桨都被扔进水中,船夫们跪了下来,将手高高举起,周元也跪了下来,船身剧烈一晃,几名魏博士兵跳上了船,他们一言不发,开始在船上搜查。

火把点亮了,一支火把凑近周元,将他脸照亮了,一把锋利的刀压在他脖子上,对方冷冷道:“你是对岸探子?”

周元举起手平静道:“我只是信使,给你们田将军送一封信。”

‘砰!’的一声,有人用刀柄狠狠砸在他后脑上,周元一下子被砸晕过去。

“他娘的,明明是探子,还敢骗老子,老子杀了你!”

为首的魏博军校尉却眉头一皱,制止住同伴的行凶,“不要鲁莽,先搜他身。”

两人迅速搜查周元的身子,一人高喊道:“找到了!”

他从周元的怀中搜到一封信,递给了校尉,“头,你看是不是这个?”

魏博军校认识几个字,他接过信对着火光,看了一眼,顿时吓得站了起来,“快,快把他弄醒!”

片刻,周元被对方士兵连掐带拍脸地弄醒了,校尉将信还给他,一抱拳道:“真是抱歉了,我们是例行公事。”

周元接过信,待头痛稍稍平缓一点,便道:“时间紧迫,请带我去见你们田将军,另外,这艘船与我无关,请你放了他们。”

校尉一摆手,“放了这艘船。”

周元跟他们上了巡逻船,两条巡逻船很快便走远了,消失在沉沉的黑雾之中,小船脱离了危险,也开始返航了。

.........

河北道从安禄山造反到史思明拥兵自立,再到安史易州大战,时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此时的河北已经满目苍夷、千里赤野,原来数百万人口繁华地区,人口已经锐减到一成,剩下的人口聚居在幽州、魏州和营州等少数地区。

到了今天,军阀混战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无论对于安禄山、史思明还是田承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粮草、生铁,而是人,没有人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支撑他们的军队。

田承嗣手中有六万军队,他控制的魏、博、贝三州还有二十余万人口,这二十余万人口显然是无法养活六万大军,无奈之下,田承嗣只得下令军队参与屯田,不仅如此,他还千方百计从各个州县收刮人口,并实行严格的口粮配置。

但形势的发展显然对田秉嗣越来越不利,安禄山被史思明击败,幽州易主,安禄山逃往营州,河北短暂的平衡局面被打破了,田承嗣将直接面对史思明的冲击。

这几天,田承嗣总是睡不着觉,尽管在河北诸将中,田承嗣被称为狡狐,狐狸虽然狡猾,但它也有穷途末路的一天现在,田承嗣此时就被逼到了墙角。

夜幕已经降临,房间里灯光忽明忽暗,将田承嗣那瘦长的身影也拉得时长时短,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他身后放着一座沙盘,那是河北道的全部地形图,田承嗣在为自己的出路而忧心忡忡。

田承嗣年约五十岁,长得又瘦又高,后背略有些佝偻,削瘦的长脸,像狐狸一般的眼睛,显得他狡猾多谋,他是范阳军中老资格的汉将,也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一,安禄山在占领河北全境后,命他率本部五万人驻守河北南部重要的魏、博、贝三州。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到魏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居民家中粮食和铁器全部没收,并按天来发放配给粮食,这样,他们就难以逃跑,同样,将所有青壮男子集中起来种田,以他们的表现,给他们家人发放口粮。

男人卖力干活,他们的妻女就能多一点口粮,男人偷懒或是抱怨不听话,就克扣他们家人的口粮,这一招非常毒辣,使近十万青壮男子像牛马一样给他种田干活,保证了他军队的军粮供给。

在河北诸将中,田承嗣被称为狡狐,在河北历次动荡中,他狐狸般的性格开始显现出来,蔡希德灭了,李归仁完了,史思明反了,惟独他田承嗣一直保存实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悄悄地吸纳了不少残兵败将,使他的兵力达到了六万人。

这几天他接到了两个重大的情报,一个是安禄山被击败,残部逃往营州,另一个是南唐覆灭,李庆安已经完成了除河北道之外的大唐统一。

李庆安下一步必然是河北了,河北收复只是早晚问题,其实田承嗣早就看出了李庆安的策略,李庆安不是没有实力收复河北,他之所以迟迟不收复河北,就是要把安禄山留下来,悬在大唐士民的头上,使他做一切事情都有安禄山造反这个借口,等他羽翼成熟了,他再来收拾河北。

现在南唐已经覆灭了,也就喻示着李庆安的羽翼已经成熟,对河北动手已是必然。

而河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变成了傀儡,一直潜伏在他们身后的势力终于走上前台,史思明的后台是回纥人,而安禄山的后台是契丹人,他们二人之所以能在汉人几乎被杀尽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强大的军队,粮食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契丹和回纥的供给。

从他们军队种族结构来看,汉人几乎没有了,史思明军队是以突厥及回纥人为主,而安禄山的军队就是契丹人和奚人,他们军队中的少数汉兵也沦为军奴,汉人军队都集中在李怀仙和他田承嗣的手中。

如果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田承嗣无疑是和李庆安站在一线的,投降朝廷是他的必然归宿,这一点,田承嗣心知肚明。

但田承嗣并不想这样轻易投降李庆安,他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要看李庆安给他什么,李怀仙投降后得到了北平县公、右武卫大将军一职,那他田承嗣呢?他能得到什么?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有士兵在外面禀报:“大帅!巡逻哨兵抓到一名报信兵,是唐军派来送信。”

田承嗣一转身,他略略沉思片刻,便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唐军斥候周元被带进了屋子,周元躬身行了一礼,“唐军斥候营校尉周元参见田将军!”

田承嗣见此人还算懂礼,便微微点头,“你有什么信要给我?”

信已经在亲兵手中了,一名亲兵将信呈了上来,田承嗣接过信,眼睛顿时闪过一丝震惊,这竟然是李庆安给他的亲笔信。

‘赵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庆安致魏博田秉嗣将军’,?田承嗣克制住内心的紧张,拆开了信。

‘魏博田将军阁下,河北之乱时至今日,已是胡马对中原的虎窥,回纥突厥借史思明南侵中原,契丹奚人借安禄山欲虎吞河北,饮马中原,将军何去何从?将军手下皆为汉家子弟,安愿为胡酋所驱,杀戮父母、淫辱姐妹?叹河北繁华,今日已是焦土,赤地千里,白骨露野,生灵涂炭,李庆安身为天下元帅,不容华夏江山沦陷胡虏铁蹄,欲引官军北上,驱逐鞑虏,重振大唐威仪,但不忍汉家相残,特劝将军回归大唐,封荫妻子,列大将军,切莫执迷不悟,否则将军非但性命难保,且打入奸佞另册,遗臭万年,望将军三思,李庆安敬上!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

李庆安的来信,田承嗣足足看了三遍,揣摩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他关心的是,李庆安将怎么封他,信中讲得很清楚了,封荫妻子,列大将军,荫妻子是爵位,大将军是职位,也就是说和李怀仙相仿。

田承嗣看了一眼送信的斥候,又问道:“周校尉还有什么口信要给我吗?”

“口信就是八个字,‘善待吾民,位过怀仙’,我不懂什么意思,请田将军自己理解。”

田承嗣点点头,吩咐左右,“带他下去,好好招待。”

周元被带下去了,田承嗣慢慢走到沙盘前,反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他善待民众,他将来的位子就能超越李怀仙,但魏、博、贝三州近三十万汉民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像蔡希德、李归仁那样虐杀他们,虽然民众日子苦一点,但绝对能活下去。

田承嗣又拿起信,看最后一句话,‘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李庆安忘记了,添加在最后,但田承嗣知道,以李庆安的身份,他宁可重写,也不会忘记什么而添在最后,这明显是他故意添在最后,是一种暗示,暗示他做什么?和周元带的口信是同一个意思。

李庆安在暗示自己什么呢?

田承嗣目光紧紧盯住沙盘,这是他的头脑中如电光石火一般,猛地想起一件事,他重重一拍自己脑门,他明白了,五州逃民。

他前几天接到情报,大约有六万莫、瀛、深、冀、沧等五州的难民在易州遒县县令张巡的带领下向沧州方向逃亡,本来田承嗣很想打这六万难民的主意,但他担心会和史思明的军队发生冲突,所以他便忍下了。

原来李庆安是要他救这四州逃亡的难民,所以条件就是怀仙之上,田承嗣有些怦然心动了,李怀仙是被封为县公,如果自己在他之上,那就是国公了,即使不得国公,也会再加一个开府仪同三司或者少师尚书之类的头衔。

田承嗣知道,就算他投降,过几年后,李庆安一样会将他们慢慢贬下去,但替李庆安保住护民的名声,这又是另一个功劳了,他后半生的富贵可能就在这一举。

想到这,他心中也急了起来,他很担心史思明已经出兵,将这些汉民掳去献给回纥人了。

“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站出一名传令兵,“请大帅下令!”

“传我的命令,第一军和第二军立刻准备出发,我要亲自北上!”

.........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争给了张巡等人一个空子,他们从白洋淀中出来,开始大规模组织民众逃难,这次逃难耗时两个月,无数的民众从胆怯到跟随,从绝望到希望,从孩童到老人,从一个人到六万人,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终于形成了,来自莫州、瀛州、深州、冀州和沧州的六万民众,他们终于意识到留在河北只有思路一条,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最终战胜了对故土的眷恋,他们开始出发了,向沧州的大海边,他们相信朝廷会派船来接他们,他们出发了。

八月中旬,这支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队伍终于抵达了清池县以东的白石镇,这里属于清池县,也是靠大海最近的一个小镇,再向前走,便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滩涂地带了。

按照约定,逃难大军沿着浮水东进,接他们的数百艘大船将等候在浮水的入海处,这也是所有人的希望,但他们却不知道,一支两万人史思明军队已经杀到了八十里外。

..........

第330章 西迁之祸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685章 明珠求愿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557章 鄠县偶遇第607章 真凶是谁第68章 花府大宴(一)五十四章 独孤相亲上第116章 齐人之福第283章 高翁决定第627章 安禄之癖第144章 拜见太子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548章 老将出马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278章 危机暗藏第121章 江都弓骑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344章 名将之死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624章 岭南之军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192章 杨钊入相第580章 事态蔓延第104章 风聚云会第484章 真凶是谁第364章 危机渐起第676章 人之弱点第308章 反回联盟第43章 小露锋芒第52章 慕名请客第246章 帝国公主第217章 鸟择良木第152章 清月诗社(一)第14章 石国胡女第519章 月圆之夜(上)第274章 借刀杀人(中)第577章 河北壮士第525章 急商对策第152章 清月诗社(一)第104章 风聚云会第269章 先发制人第129章 绝密武器第45章 太白酒楼第3章 凌山打猎第613章 微服私访(下)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447章 花花投资第652章 渤海王子第431章 密集布局第9章 安西副帅第278章 危机暗藏第599章 血战相州(三)第298章 携美游庄(下)第438章 形势突变第388章 万里求聘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202章 凤纹玉佩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269章 先发制人第679章 南唐覆灭(下)第478章 烽烟渐起第450章 苦涩药酒第448章 先礼后兵第79章 小崔请客(上)第130章 夺岛之战(上)第568章 计赚南郑(上)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328章 神秘商队第536章 帝王之术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五十七章 夜游长安下第10章 又见小娘第255章 明珠相亲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寿下第501章 阿缓之乱第627章 安禄之癖第701章 胡马行踪第646章 上党战役(八)第281章 哥舒之虑第640章 上党战役(二)第595章 战争背后第26章 紫宸决策第366章 飞援潼关第453章 明珠来请第206章 盅巫之祸第215章 拦路鸣冤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414章 朝廷借钱第492章 天下战略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257章 入城风波(上)第35章 吐蕃公主第369章 拦截河东第144章 拜见太子第650章 上党战役(十二)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672章 夷陵急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