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这个人的脑袋还不算太笨,赵肃看了他一眼,一边起身穿衣:“我只是怀疑罢了,也有可能不是他。”

赵暖咬牙切齿:“我看十有八九就是他,这几年来,明里暗里,给你们找了多少麻烦,还在外面到处散布你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如果不是他,我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赵肃穿戴整齐,又把他端进来的粥喝了,顿觉浑身暖洋洋的,不似之前那般乏力,一边笑道:“你的名字倒过来写,对我也无甚好处,你既是无事,就去沈乐行那里帮忙吧。”

“那你呢?”

“我去一趟县衙。”

长乐县衙内,杨汝辅正与人相谈甚欢,看上去心情不错。

这一仗虽然打得艰难,但最后还是等来援军,此事一了,如无意外,自己应该是可以升迁的,反观隔壁闽侯县,知县不战而逃,一旦坐实罪名,至少也是个流放戍边,什么升官发财,想都不要想了。

跟他一比,自己何其幸运。

眼前这位虽然是自己的救星,可言语谦虚,丝毫没有寻常武将的粗鲁,更无身为上官的矜傲,几句话下来,杨汝辅对他的好感立马深了不少。

瞧瞧,什么叫居功不傲,这就是!

杨汝辅起身,郑重行礼:“下官代全县百姓谢过戚将军,如果不是您及时赶到,只怕全城百姓,连同我这条小命,都得交代在这里了!”

戚继光忙扶住他:“杨大人不必客气。”

在此之前,戚继光刚刚因为台州大捷,而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总领浙江一省军务,本来像福建这种的事情,是用不了他亲自出马的,也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可说来凑巧,总督胡宗宪因倭寇往福建一带转移,让戚继光入闽平倭。

戚继光于几日前启程,一路到了福州附近,正好赶上倭寇来犯。也算那帮人倒霉,在浙江时被戚继光等人收拾得够呛,现如今转移阵地,又碰上这位冤家煞星。

结果自然不待说。

所以杨汝辅还有命在这里推来让去。

两人闲话间,外头来报,说赵肃求见。

杨汝辅一边让人传请,一边对戚继光说:“这位是福建今科解元,就出在本县。”

又与戚继光简单介绍了赵肃的师承和来历。

戚继光笑了笑,没接话。

赵肃进来,先向两人行礼,而后再朝戚继光拱手,神色郑重:“久闻戚将军大名,今日得见,肃甚幸之。”

戚继光略略吃了一惊,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人。

明朝武官地位并不怎么高,就算打了胜仗,功劳也未必落到你头上,就算落到你头上,封赏也不可能丰厚到哪里去,还时时刻刻都有被拿去当炮灰的危险,朝廷里派系复杂,一旦哪方落马,对手最先拿来开刀的,往往就是武将。

像胡宗宪,他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领兵在外,总领浙江、福建两省兵马,还要依附严嵩,才能政令畅通,相比之下,戚继光就更不必说了,他功劳再大,在同级文官面前也还要低半个头,更别提上级了。

所以在当时,戚继光的名气虽然大,可也没大到是个人见了他都会肃然起敬的地步。

但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态度恭谨,而且不似作伪,这就让人有点惊奇了。

“赵解元不必如此多礼。”

“在下表字少雍,大人若不嫌弃,唤此表字即可。此番如不是大人及时赶到,只怕长乐县数万百姓都要陷于水火之中,请大人受我一拜。”

赵肃说完,倒头便拜,戚继光伸手扶住他,转头朝杨汝辅笑道:“你已谢过一次,少雍还要再谢一次,我可扶得手酸了。”

杨汝辅跟着笑起来,心道这位新任指挥使可真会说话,不似一般武官那样粗俗。

赵肃并非矫情,他这一拜,是纯粹以后人景仰的心情来向戚继光致敬的,待戚继光把他扶起来时,赵肃的神色已经恢复平静。

他这般大礼,戚继光自然生出好感,这一来二往,倒是谈得投机,尤其当戚继光知道长乐守城三日,赵肃也跟着坚守三日时,不由得赞上两声。

两人的初次见面显得异常简单,甚至有些平淡。

但此时的他们都不会料到,自己将对彼此未来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许很多年以后,当学者们翻开各种明史笔记,并不难找到这样一段话:

嘉靖四十年,倭犯福建,继光驰援,途经长乐,俘馘两千余众,适遇赵肃。彼时肃方得解元,二人一见如故,肃陈抗倭数策,继光欣然受之。逾数年,重见,继光提及旧事,肃笑曰:岂非将相和之先兆?

当然,这些对于眼下来说,仅仅是遥不可及的浮云。

京城,内阁。

在长乐取得大捷的十数日后,这边也才刚刚收到消息,次辅徐阶正翻看着请功折子。

这年头边境多战事,大大小小的战役,赢也好输也好,内阁早就看得麻木了,徐阁老自然也不例外,他漫不经心地翻开,一目十行地扫过去。

忽然,一个名字让他略略停顿了一下。

赵肃。

徐阶歪头想了一下,就是戴公望上回提到的那个弟子?

看来老师硬气,学生也不是软骨头的,也罢,就做个顺水人情。

徐阶微微一笑,提笔写了几句,将奏折放在左边那一叠上。

“徐阁老看什么这么高兴?”边上一人探头笑问。

徐阶抬头一看:“是质夫啊,来来,坐!”

郭朴行了礼,见徐阶热情,便也顺势在他对面坐下。

他是今年刚刚入阁的,在内阁里的排名自然要靠后,论资历,他不比徐阶老,但在朝野上下素有清名,虽然不像户部侍郎赵贞吉那样敢于当面骂严嵩,但也不是严党,算是个中立派,所以徐阶自然对他亲切三分。

郭朴拿起刚才徐阶拟过的折子,随意翻了一下:“阁老,这可是福建大捷的折子?”

“正是。”

“福建今科解元随同知县守城?这可是年少有为,折子若是呈上去,圣上必然欢喜。”

徐阶笑着点点头:“可不是,最近陛下正为了北边的事情生气,这南边有了捷报,也算是一件好消息。”

二人正说着,冷不防笑声响起。

“子升与质夫可真是废寝忘食,老夫自愧不如啊!”

严嵩拈须走进来,后面跟着一个人,正是其子严世蕃。

徐阶与郭朴忙起身行礼。

徐阶道:“昨夜京城惊雷阵阵,元翁歇息得可好?”

严嵩摆摆手,示意他坐下,一边叹气:“不行了,年纪大了,睡得也浅,稍微有点动静就合不上眼,又是半宿没睡好。”

徐阶关心道:“京城里有间医馆,里面的大夫医术不错,我上回也不得好眠,去开了几帖药之后,竟有所好转了。”

严世蕃看着两人闲话家常,将目光转向郭朴,拿起刚才的奏折,似笑非笑:“郭阁老刚才在说谁年少有为啊?”

郭朴怔了怔:“此番福建大捷,乃因戚继光驰援之故,但长乐举县拒敌,知县杨汝辅,举子赵肃更是身先士卒,实是大快人心之举。”

严世蕃翻了翻,微微一哼:“区区一个举子,就不必劳烦陛下伤神了罢!”

说罢将奏折合上,丢到中间那一叠上。

徐阶眼角余光瞥见,嘴角略略一僵,却没有出声反对。

这左中右三叠奏折是有讲究的。

内阁大臣在奏折呈上时,会票拟自己的意见,附在奏章里呈给嘉靖皇帝看。

皇帝忙着修仙,一般不是什么大事的,他老人家也懒得看,这久而久之,内阁揣摩他的脾性,也形成一个习惯:左边那叠奏折,多是嘉奖请功的好消息,皇帝看了必然龙心大悦;右边那叠,一般是弹劾某人乃至汇报各地灾情的坏消息;至于中间那一叠,自然就是不好不坏,无关紧要的内容了,嘉靖如果不是穷极无聊,一般不会去翻看。

奥妙就在这里。

严世蕃跟赵肃无冤无仇,更不会去关注远在闽南的一个小人物,只不过他看郭朴不顺眼,郭朴夸奖的人,自然也让他觉得不舒服。

至于徐阶,他乐意作个顺水人情,却绝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去得罪严世蕃。

所以合该赵肃倒霉,本来也许有一次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却被这个小插曲破坏了。

而赵肃此时,正收拾行囊准备上京,参加来年的会试。

但在出发前,还有几件事情要解决。

作者有话要说:赵肃的成长,会根据情节来,不会大开金手指一飞冲天,也不会死压着人家不让往上升,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大家别着急,至于另一位主角,我数了一下,大约还有2章就会出现了,嘿嘿。

谢谢nestapippo童鞋的手榴弹,谢谢375723、hkellemay、mocayi三位童鞋的地雷。

今天由于情节刚好断在这里,所以字数比较少,于是咱随笔就写多一点。

——今天的历史小随笔——

严嵩自白之咆哮体

尼玛都说明朝文官地位很高,哪里高了!哪里高了!

掌权二十年,天天都被人弹劾有木有!!

想当年,老子曾经也年少正直过的有木有!

那个死太监刘瑾当权,老子一怒之下就辞官归隐了有木有!

结果后来看透世情东山再起,心想不污点钱对不起自己在山里苦了那么多年,就被你们一个两个弹劾到死!有木有!

沈炼倒了,杨继盛接着上,杨继盛倒了,还有个徐阶!

尼玛老子不让你们说,你们还偏要说!

一个个前仆后继不当小命当回事!

尼玛老子不就是贪污了点钱吗!

黄金三万两,白银两百万两,比起尼玛清朝那个叫和珅的根本不够看有木有!!

老子害死了夏言以为从此高枕无忧,鬼知道后面还躲着个徐阶!

这丫的几十年如一日在我面前装孙子,尼玛谁知道他会突然咬人啊!

你们一个个三妻四妾小老婆成群!

老子就一个老婆还从一而终绝不二娶!

结果养出个儿子除了贪婪,全身上下就没一点像我的!

没老子帅啊有木有!

没老子专情不说,娶了二十多个老婆,还发明见鬼恶心的香唾壶啊有木有!

老子也想管的,可家里婆娘拦着不让老子管,老子能怎样啊!!

说到做好事,老子也给家乡修过桥的!老子也没事事顺着皇帝的!

只不过文笔好会写点青词讨皇帝开心让皇帝看见我就心花怒放你们嫉妒啊!

尼玛《明史》居然还把老子列入奸臣传啊有木有!!

————

咳咳,咆哮完,咱继续说。

这个是用严嵩的语气写的,仅供娱乐,博君一笑。

这娃年轻的时候确实也曾经刚直硬气过,等到后来复出的时候,一切就变了,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汪精卫。

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也曾是激进的革命党,还亲自跑去刺杀摄政王。

这在当时是冒着很大危险的,很可能被抓住直接杀头,但汪精卫运气好,最后居然还被释放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娃当了汉奸。

这就叫晚节不保。

近年来也渐渐出现为他翻案的声音,说汪精卫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

我想说的是,历史是白纸黑字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出发点再怎么好,也改变不了他跟日本签订秘密协议的事实,改变不了他投靠日本的事实。

就像严嵩,贪污就是贪污,无论有一千种理由,这些都不是洗白的借口。

你的正直,历史曾经记下。

你的污点,历史也不曾忘记。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