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民情

大汉的威武之师,让冀城百姓看的意犹未尽。

回到城内,所有人无不在讨论着汉军将士的威风,或是四处与人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当然,这也仅仅限于那些能过的下日子的黔首。至于数量不少的贫户,根本没有心思去想那么多。战乱使得整个凉州地区的经济被打破,中国古代小农社会的体系,更是受损严重。

在去往郡守府的路上,高诚看到了不少的乞讨者。大多数是老人、妇孺、孩子,壮年劳力一个没见。

“杨叔,这些人...”

高诚与杨衡走的很近,也换了称呼,看着路边的乞讨者,问向杨衡。

杨衡亦是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君侯,这些人多是自陇西、金城逃来的百姓。汉阳郡全面收复之后,本地难民大多归乡,只有这些背井离乡之人,无力生存,依靠乞讨求生。”

高诚眉头皱了皱,有些不大满意,说道:“杨叔为何不施放粮草,救济其人?”

“哪还有粮食啊,整个凉州大地都没粮了。君侯,大军粮草当是由朝廷供应吧?”杨衡苦笑道出实情,转而问向高诚。

两万五千余兵马,凉州是真供应不起来。

“嘶!”高诚倒吸一口凉气,有些踌躇。

“仓禀之中,可还有钱货?”

“钱货倒还有些,区区一百多万,又能做甚?关中、巴蜀皆受战乱影响不小,粮价高涨,达八百钱一石。一百多万钱,所能货者,杯水车薪啊!”

常年征战在外,高诚从来没有接触过政务,可也知道粮价高涨的后果。

东汉经济的基础便是粮食,或者说在这二世纪时期,所有国家都是粮本位制。所有物品的价格,都跟粮价息息相关。

粮价上涨,自然而然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中国小农经济体系,在面对这中经济灾难时,抵抗力要更强,可不代表就能抗住。

就好比现在,粮价近千钱一石,其余物价也会上涨。百姓每年能有多少余粮?全卖了都买不起生活物资!

同时,粮价高涨,使得货币也会迅速贬值。由国家主导的上林三官五铢钱形成的货币体系,也会一夜之间全面崩塌。货币体系崩溃会,大家就会回到以货易货的时代。

然后,整个国家亦会随之崩塌。

大汉嘛,现在还不至于如此,只要战争一停,国内各地恢复生产,社会经济很快就会平复。

另外,大汉帝国也不是没经历过这种事情。武帝后期,不比现在还惨?那才是一脚踏在崩溃边缘。

所以说,世族与皇室共天下,并非没有好处。面对这种国家危情,喜欢囤地、囤钱、囤粮布的世家大族,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国家撑过艰难的时刻。

大多数的世家大族,也不想天下大乱。原本在体系之中,他们不用担心家族朝不保夕。而战乱中,一伙乱匪说不定都能断了数百年的家业。

便是如今局势,世家大族也只是在于皇室对抗,想要保全自己的现有利益。只是,他们谁都不知道,自己在玩蛇!

哦,或许袁家知道!

想了那么多无用的东西,高诚对处理难民一点头绪都没有。没有粮,钱也不多,自己能怎么办?

“君侯,不若让他们去军中吧。老弱帮忙煮食,妇孺帮忙清洗衣物,再做些劳力的活,未尝不可!”杨衡将心中的想法,与高诚说了出来。

目前,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法子了。

因为,军队有粮食啊,而且还是从洛阳发放的粮食。

“也好!”高诚点头应声,继续说道:“待明日杨叔安排一下,某也叮嘱军中将校,尽全力而为之。”

“君侯高义!”

冀城不大,五六里之城。

高诚等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处于正中央的郡守府。

而后,一群志同道合之辈,尽是欢舞高歌。

次日一早,高诚、杨衡、阎忠、贾诩、苏则、傅燮,六人再度聚之一堂。

“如今凉州局势,尚且多乱,吾等当如何是好?”

局势不明,高诚此际脑海也是一片混沌,不知先作哪般为好。军务、政务百废待兴,似乎什么都需要赶紧安排。

阎忠为之一笑,言道:“君侯勿忧,以忠观之,当先剿灭羌贼叛逆。卧榻之侧,恶贼环视,不除韩遂,吾等凉州难以安宁!”

“伯义兄所言,诚亦知之。可惜,吾军征战一年有余,兵马疲惫。那韩遂尽收李文侯余部,所辖精骑不下五万之数。短时间内想要灭之,怕是不易。”

剿灭韩遂非一日之功,这点在镐邑时,高诚就已经跟苏则、傅燮商量过了。现在,又只好再与阎忠叙说一遍。

阎忠闻言,颔首思忖,只得言道:“若是如此,便只好先置防务,以免羌贼时而劫掠。”

“君侯,在下有一策!”

正值高诚苦笑之际,殿内贾诩拱手说道。

看着贾诩,高诚心情又是一变,这家伙可是让自己好等啊!

“噢~文和有何见解,尽可言来!”

“君侯当立即遣大将,镇守河西四郡。河西,丝路之要道,广来财源。吾等控之,则西域之富为吾等所用。韩遂控之,则为其所用。”

“控制河西,又可使精骑出掠羌部,或出掠西域,所得钱货、牛羊,尽皆为凉州所需。再择一良将,将兵万余,蚕食陇西郡。”

“韩遂若引精骑来攻吾,吾则将精骑自河西,攻其后背,掠其部族,羌人不战自溃。韩遂若分兵,救援陇西,吾则增兵覆之。韩遂若不争,便只能坐视李相如灭亡。”

说完,贾诩恭敬颔首一礼,端坐闭目沉思。

高诚也在思考,河西四郡一定要控制,那关乎自己未来的成就。而陇西李相如,若是蚕食陇西,倒也可以一试。不过,贾诩计划之中,三千精骑才是关键。

不仅要能打,还要有大局观!

“嗯,文和此策真乃上策,解吾之忧!”高诚毫不吝啬的赞扬了贾诩一句,转头对着右侧的苏则说道:“大兄,先前任命汝任河西都督,河西之事,弟尽托之。骤时,让彝凌领精骑相助大兄!”

“君侯放心,则必不使河西有恙!”

苏则应声行礼,接下重任。

而后,高诚问向杨衡:“杨府君,凉州境内的具体情况,说一下吧!”

杨衡愁着眉,思索了片刻,言道:“君侯,北地、安定二郡衡不得顾,详情不解。陇西、金城二郡汉民,多数逃至汉阳,余者为贼所挟。武都郡,尚无他事,再有几日时间,武都郡守亦会来到冀城。”

“汉阳郡,原本有民五万余户,口十五六万,现如今只余七万人,不过三万户。耕田十之七八毁于战火,城邑唯有冀城、西县尔,余者空无一人。”

“凉州全境,战前口数不下七十万,而今,口数怕是不超过三十万。”

杨衡说完,便沉默了下来。这一行行的数据,确实让人看的心惊胆战。

战乱,对于凉州人来说,早就习惯了。可伤亡如此惨重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以往羌贼叛乱,连金城都出不来。哪像这一次,金城、陇西、汉阳几乎全部沦陷。

高诚点点头,惨淡的局面,自己早有预感。不过,短短一年,人口减少一半之多,也委实让人后怕。

第181章 美阳之战(21)第83章 北上第82章 摔樽为号第645章 王氏第58章 围城第677章 蓄势第152章 两军对垒第137章 会军移营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565章 兵败城破第749章 震中第471章 话馨语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920章 势、力!势力!第4章 骑军军侯第536章 两败俱伤第685章 五溪蛮叛第472章 子衿第493章 张辽投郭缊第56章 朱懏兵败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601章 棋局第392章 京兆韦杜第237章 将兵拒敌第358章 大征兵第469章 文坊四宝第364章 钱币第920章 势、力!势力!第15章 杀俘第315章 虢亭会战(1)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449章 逆袭第922章 摩天岭第444章 旧部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84章 折返洛阳第411章 焉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第274章 大业第614章 下阳城第298章 天将二日第113章 帝心第829章 争城(上)第493章 张辽投郭缊第741章 游行示威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144章 归营第931章 兵无常形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198章 三驷而决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107章 勾搭第170章 美阳一战(10)第299章 大战,起!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766章 朝会 六制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150章 捐纳第91章 问答第929章 严、律、密、令第820章 前奏第216章 下乡第388章 界桥之战(中)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191章 独掌军权第896章 渡江第792章 冬季攻势(18)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420章 教学署第83章 北上第663章 援兵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530章 人心向变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29章 御兵驱蛮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750章 南国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57章 清君侧第365章 送礼赔罪第48章 觐见第411章 焉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第829章 争城(上)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720章 犍为之战(29)第386章 鞠义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217章 甜秫杆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558章 作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