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南渡大河

“盟主命令已下,以本将统帅孟津大营。本将也不多说什么了,在座的几乎都是吾等凉州、关中悍将。”

“朝廷待咱们关中、关西人刻薄,但今日,吾等就要让朝廷知道,替他老刘家打仗的就是关西人、关中人,而不是关东那群只会奉承的鼠辈!”

高诚一番话,顿时让帐内众人热血上燃,齐声高喝:“吾等谨遵将领,清君侧,在所不辞!”

“好!”

高诚点了下头,看向徐荣,言道:“文良兄,孟津南岸何苗的布置,可打探清楚?”

“回禀将军,南岸守军不过区区一曲之兵。想来,何苗也心知大河天险不在,守渡口不如守平津关了。”

“也好,那明日,便以文良兄为主,傅燮、苏则为副,率一万精兵,先行渡河。本将与盟主,以为中军,而后行之。”

“末将得令!”

第二天,天降大雪。

渡河的计划,被迫停滞。

直到第三天,雪势小后,数万大军,这才开始渡河。

这是高诚第二次踏在黄河之上,厚厚的冰层,根本感受不到底下汹涌黄河的奔腾。

这是黄河最为独特的时期,每逢严冬来到,千里冰河。

它将会一直持续到人口大爆炸的时期。

一直持续到,身后并州草木无生的时候。

徐荣已经率领一万大军抵达孟津南岸,正在安营扎寨。

而后,就是艰难的攻坚了。

轻松度过黄河天险之后,大军也抵达黄河南岸后。

董卓与高诚等人,也再度开始军议。

进攻洛阳,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直接西进,攻打平津关。只要拿下平津关,大军便可直接穿过北芒山,直取洛阳。

而是,绕过北芒山,走偃师这条路。但要面对偃师与巩县形成的掎角之势。

两县皆是坚城,城池高度不下于郡国治所。更兼人口众多,守军也足够。还要时刻防备,自虎牢关而出的朝廷兵马,突袭侧翼。攻打难度,不下于平津关。

平津关,处于山隘之间。一座关城,肯定容纳不下两万大军。这两万大军,更多是防卫山中小道,协守平津关。

同样,这也是盟军的机会。

只要突破一处,整个平津关的防卫全都会顷刻瓦解。剩下的就是逐步清理各处守军,而后进攻洛阳。

“还是攻偃师比较好,吾等兵多将广,平津关施展不开,粮草难以输运!”

徐荣的想法很稳健,跟高诚不同而合。走偃师,粮草输送就不用担心。只要严加防范,虎牢关来敌想要有所作为也不可能。

至于偃师跟巩县所形成的掎角之势,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笑话。

“主公,嘉以为不妥。偃师及巩县城池高大,丁壮众多。想要打下来,耗时过甚。吾等原本便因会盟之事,在孟津耽误良久。若是再顿城数月,只怕关东士族就会趁势而起啊!”

郭嘉站出来,也提出来自己的考量。

高诚也说道:“整个京畿地区的兵力,大概在五万人左右。何进,肯定要在洛阳留下至少一万兵马。平津关又有两万,偃师和巩县加起来也只有两万人。”

“不惜一切代价打的话,最多两个月!”

董卓也不禁皱眉,不惜一切代价,那可不行。就算是有民夫填城,士兵的伤亡也会很大。

“而攻打平津关的话,就算是吾等突破朝廷兵马守备的各个山路。那平津关也需要数月时间来打,而不管平津关的话,粮草在山中怎么运送?洛阳坚城,可非一日能下啊!”

高诚说完,看向众将,神色略有凝重。

东汉建都洛阳,最大的好处便是利于防守。只要在京畿一带,布置重兵,想打到洛阳城下还是很困难的!

“诸位,吾等为何不行奇谋良策?”

就在诸人一片忧愁之际,董卓身边的李儒突然笑着说道。

众人目光转向,只见李儒继续说道:“骠骑将军何苗与大将军何进可是不合啊。尤其是此次何进使何苗守平津,未必没有借吾等之手,杀何苗之心。”

“平津关处于山中,一旦何苗兵败,想要或者逃回洛阳,难度可是不小。既然如此,为何不试一试,比如说功成之后,拜何苗为大将军!”

李儒说完,便静静等候着诸人的思考结果。

“这何苗乃是外戚,忠于天子,焉会助吾等?”

董卓皱着眉头说道。

高诚也点了下头,自己虽然跟何苗有过共事,但其一直都是天子心腹,岂会背叛?

“吾等难道不忠于天子吗?诸位可别忘了,吾等只是要诛杀大将军何进、十二中常侍以及袁氏啊!何苗,可不在此列!”

“唔~”董卓语塞,文忧所言,似乎也在理啊。吾等又不是反贼,又不诛杀天子,又不诛杀他何苗,可以一试!

“也可,那某明日启程,去平津关走一遭!”

高诚也点了下头,若是言明利害,再许其大将军之位,何苗未必不会动心!

高诚话音刚落,身旁郭嘉急忙说道:“不可,主公乃千金之躯,安能入之虎巢。嘉与何苗,倒也有一面之缘,某去说之。”

高诚回头看向郭嘉,正欲说话。不过,却被郭嘉抢了个先:“此次说何苗,便是不能使其举义,也可使其坐壁上观。君侯放心,嘉还是很担心自己性命的,不若调阎行将军护卫嘉几日,可好?”

高诚见郭嘉心意已决,再想到自己去确实不合适。而别人,也配不上与何苗搭话,反倒是郭嘉成了最合适的人。

“也好,那便有劳奉孝了!”

说完,高诚拱手相敬。

董卓也点了下头,言道:“子明贤弟所言不差,奉孝此去,异常凶险,还望以全身为上!”

“多谢盟主、主公,此行嘉,定不负诸公所望!”

第二天,高诚送了郭嘉足足二十里。

“奉孝,某可是视汝为兄弟,为臂膀啊,多加小心,日后争霸天下,若无奉孝,诚无力也!”

郭嘉点了下头,没有说话,与阎行乘骑战马,缓缓而行。

行进见,蓦然回首,言道:“主公,嘉不才,愿为主公扫平天下,赴汤蹈火!”

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253章 殇第437章 奇袭西鄂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483章 离石议兵第442章 是岁,关中大饥第305章 孔伷兵败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607章 失郁郅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87章 界桥之战(上)第838章 溃第848章 究竟谁在第五层?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668章 失利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338章 首阳山惨败第381章 撤退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928章 久违的杜伯侯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340章 回关中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130章 血战陇县第327章 虢亭会战(13)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311章 江东猛虎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397章 韩遂所择第845章 内争第600章 袁涣第758章 议兵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621章 诸蔡第292章 天子!崩!第356章 军改开始第377章 军第669章 退兵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521章 明意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364章 钱币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57章 退保长社第870章 军议(中)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735章 漩涡第878章 其为人孝弟也第475章 休屠各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494章 蔺县之变第794章 冬季攻势(20)第610章 斩将第484章 逼迫第883章 进军(中)第839章 大败!第883章 进军(中)第227章 人不为己?第338章 首阳山惨败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129章 城破第395章 军民九例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776章 冬季攻势(2)第682章 垫江城外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867章 神鬼莫测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387章 界桥之战(上)第903章 破势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362章 议阵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464章 长大了自然会认字了第687章 临阵倒戈第39章 一汉当五胡第348章 三官铸钱署第207章 雄中雄第393章 博弈第97章 凉州现状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379章 杜畿第823章 善后之事第137章 会军移营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372章 合纵连横(5)第86章 回府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4章 骑军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