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入洛

宦官两度来回洛阳城与义军大营,经过这区区两日功夫,也敲定好了一切。

公元187年,2月。

立国四百年的大汉帝国,打开了都城城门。

帝国将军高诚、郡守董卓,联手帅师六万余人,进抵洛阳东门之外。

数万大军,披甲伫立,旌旗、戈矛,漫山遍野,连绵十余里。

城门大开,大鸿胪袁隗,率领着朝中百官,出城相迎。

三公九卿,仅此一位!

高诚没有在乎这些,只要洛阳开城,那就可以了。起码,不用经历大战,也能让董卓日后对抗关东联军底气更足一分。

董卓也未曾多想,自己从未想过会有今日之事。这个古老的帝国,在这一刻,将被自己踩在脚下,肆意而为。

哈哈哈……

“镇西将军讨伐权臣何进,又诛十二常侍,当真国之义士啊!陛下特命隗,携百官出城相迎!”

袁隗换上笑脸,恭敬间又不失雅士风度,同时还给董卓上了一滴眼药。

高诚没有接话,袁隗的意图,不就是挑拨离间嘛。虽然自己和董卓形同心不同,但不至于让袁隗得利。

“盟主,洛阳城已开,吾等也是时候入城清君侧了!”

一句话,立马让董卓露出会心的笑意。

这袁家跟高子明可谓是生死大仇,毕竟灭高府上下,可正是袁氏嫡子袁术所为啊!

此外,朝堂,是该清一下了。不然,自己又如何控制!

“子明之意,卓甚知之!”

言毕,董卓一马当先,鸟都不鸟袁隗,径直朝着城内而去。

其身边亲卫,也蜂拥相簇,护卫董卓安全。

高诚则是引领众亲卫,跟在董卓一行人身后,城外又抽调三千兵马,一同入城。

其余大军,则是继续驻扎城外,同事接管洛阳各处要地。

骠骑将军何苗,赶来的迟了一分,抵达城门时,高诚与董卓已经尽数入城。

不过,该瓜分权利了,何苗也不含糊,引领刚刚收敛的几名将校,直去宫门。

……

沿途民居紧闭,坊市不开,高诚与董卓安全来到南宫宫城外。

宫门也已经打开,只有几名羽林郎,持戟立于两侧,维护着皇家最后的尊严。

料想之中的刺杀,并没有出现。

兵马入宫,可谓是犯了大忌,可在这一刻,也无人敢站出来。或者说,有些人更希望两人如此行事。

大量士兵随着高诚、董卓二人,涌入南宫,也顺势接管了整座南宫的防务。

让宫内宦官大松一口气的是,这些西凉蛮子,总算是还有点良心,没有擅自闯入北宫。

北宫,现在肯定不会去,还不是时候。

进入崇德殿……

殿内三公九卿俱在,天子安坐龙榻,众人无不是凝望着进来的两人。

只是,看了眼殿门外拥挤在一起的精兵悍将,没有人开口斥责。

“臣,参见陛下!”

高诚与董卓二人,齐齐朝着上面端坐的刘宏行了一礼。

“二位爱卿不必多礼!”

刘宏摆了下手势,扭头看了眼沉寂的三公九卿,叹了口气。

“二位爱卿,倾举义兵,清朝奸贼,正吾明堂,实乃大功一件。朕,欲以拜河东郡守董卓为大将军,镇西将军高诚为骠骑将军,诸爱卿以为何如?”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

三公九卿如同提线木偶,竟无一人持反对意见。

刘宏有些恼火,这些世家重臣,还真是同气连枝。

“陛下,臣以为不妥!”

高诚上前一步,目光直视刘宏,继续言道:“陛下,骠骑将军何苗,亦举义也,功勋卓著,威望盛隆,焉能不赏,反而责之?”

“臣以为,吾大汉眼下妖孽丛生,实乃三公九卿毫无作为,致使朝廷自上而下,无不是虚无度日,不劳军政,不体黎民,不恤天下。”

“依臣之言,当重启丞相,以相国为榜,训诫百官。政出一令,而无推诿,行效之高,非三公之责可比!”

“河东郡守董卓,义军盟主,威望名扬四海,武威文治皆上上之选。臣以为,非董公,而不可相国也!”

刘宏咬着切齿的看着高诚,这个曾经自己一手拉起来的重将。这一刻,当真是给大汉帝国,来了一记重拳!

丞相,相国。

这个行了二百余年,致使王莽得势,权倾朝野,改天换地的职务。

自光武中兴后,天下再无相国,延绵至今。

“诸卿以为如何?”

三公九卿,没人说话。

刘宏苦笑一声,这可真是一个踩踏皇权的最佳时机啊。

可笑,大汉四百年,深入人心,确偏偏未入世家之心。真不知道,天下大乱对尔等士族,有何利益?

“朕,允了!”

刘宏摇下头,胸口有些沉闷,深呼吸了几下后,这才看向董卓及高诚二人。

“臣谢过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闻之!”

“爱卿,尽可言来!”

董卓再度拱手一礼,言道:“陛下,骠骑将军何苗有大功,臣以为可为大将军!镇西将军高诚,屡屡为国建功,可为征西将军,西域长史,俱开府建衙,仪同三司!”

“允!”

“谢陛下!”

……

“制诏,拜河东郡守董卓为丞相,录尚书事,开府建衙,爵升安邑侯。统领百官,施政发令!拜骠骑将军何苗为大将军,开府建衙,统筹天下兵事。拜镇西将军高诚为征西将军、西域长史,开府建衙,仪同三司,爵升冀侯!”

诏令一下,这场权利划分也就算是彻底完结了。

董卓、何苗二人,将整个朝廷的顶层权利瓜分一空。如今,大汉帝国大小军政之事,皆需二人过目,职权之重,恐怖如斯。

没两日功夫,董卓、何苗便开开心心的入住各自幕府,整顿洛阳防务部署。同时,开始安插亲信。

皇宫自不用多说,董卓比高诚看的还明白。自己手中最重要的筹码,就是军队、天子。

南宫已是尽在掌握,北宫还在慢慢来,毕竟皇室寝居之所,容易落下口实。

军队的话,董卓也是派了心腹大将牛辅,回到河东,招募壮勇。当然,京畿这边也没落下,与何苗共同征募,能搞到多少算是多少吧。

而高诚,则是利用这两日功夫,清理了一下高府,入驻其中。

这个曾经的家,曾经烧的乌黑的痕迹,甚至地上暗红的血迹……

都随着高诚的回归,消失不见!

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655章 局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604章 郁郅第766章 朝会 六制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279章 臆想第815章 晋阳苍首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498章 丰、授夜谈第68章 愤!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379章 杜畿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842章 鲜卑肆虐第607章 失郁郅第250章 调查司相助第149章 明斗第631章 劫营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796章 冬季攻势(22)第806章 回师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794章 冬季攻势(20)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870章 军议(中)第354章 姜纾训弟第163章 美阳之战(3)第903章 破势第611章 张猛、王国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第676章 逐利第15章 杀俘第793章 冬季攻势(19)第179章 美阳之战(19)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880章 驻军弘农第285章 过武关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731章 儒林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54章 仓廪实第699章 犍为之战(8)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583章 边将权重第402章 至离石第509章 易水之战(5)第901章 司马懿第879章 二事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525章 大阳、下阳第305章 孔伷兵败第313章 欲出关第250章 调查司相助第41章 悲喜交加第207章 雄中雄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548章 释嫌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736章第906章 破势(5)第791章 冬季攻势(17)第928章 久违的杜伯侯第546章 阵仗第318章 虢亭会战(4)第917章 粮站第634章 胡夷之争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496章 至蔺县第604章 郁郅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832章 晋阳城下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887章 江左易帜第877章 无题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910章 破势(9)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207章 雄中雄第121章 薄落谷东羌亡第82章 摔樽为号第923章 江油城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341章 洛阳群雄第820章 前奏第456章 蓟县内外第698章 犍为之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