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军

“军改的详细计划既然已经确定下来,那么今日长史府便要发布征兵布告。现在,吾等来确定要筹建几军?段公可有建议。”

“回君侯,依某之见,凉州需要野战军一军、守备军一军。关中需要守备军一军,这便是三军之数,约三万五千人。”

“若是将函谷关兵马就地改变,则可整合出一军守备军。凉州郡兵亦是如此。而苏都督帐下最多能满足一师之兵。凉州丁壮几无,所需兵员皆要出自关中。”

“既然如此,倒不如将凉州权且放下,先以关中丁壮,筹建三支野战军。而后,待吾等平定凉州韩遂,打通河西,再以此筹建凉州野战军。”

段煨说了很多,高诚也在细细的听。

先关中而后凉州,确实是个好办法。

毕竟,局势如今不稳,稍有大意便有覆巢之危。稳定住凉州老家,起码能保证自己在面对万一杀来的关东盟军,也好有退路。

“三个军便是四万八千余人,再加上关中郡兵改编为守备军,就是六万人。还要有张将军的骑兵军,又是一万六千人,还有凉州一万余人。这兵力会不会太多,关中刚刚恢复元气,尚不知能否承此重任!”

高诚没说话,段位对面的钟繇先开口说话了。

九万余兵马,还有一万六千人的骑兵,这养兵的费用绝对不会低到哪里去。

关中经过一年的恢复,说白了也就是维持住了稳定,能收税了。可若是花大量钱货去养兵,对于关中的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高诚眉头紧了一下,言道:“元常,此危急之时,不能如此畏手畏脚。当今天下大乱,如同秦末,谁也不会予汝埋头发展的时间。再说,比发展,吾等可比不上关中。”

“关中之强,强在地势,强在民壮,强在兵盛,强在马多。吾等必须要维持数量不少的兵马,来震慑关东,以为关中的稳定发展争取任何可以争取的时间!”

钟繇没有立即说话,反倒是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吾等便集齐十万之兵。四支野战军,一支骑兵军,两支守备军。先打通凉州河西,驻兵一军。只要握住河西走廊,凭借关中地势,足以获利无数,滋补关中。”

“不错,占据河西,打通丝路,本就是吾欲行之策。不过,近来两年,中原战事不休,这才耽误了。现在,若是关东群雄不来攻,那连通河西,就是吾等当前之急。”

军队数量确定下来后,众人便开始商议如何进行改编。

军改并非小事,也非朝夕即定。

必须得一步一步来,一则为财政上争取时间,二则征兵也需要不少时间啊。

这年头,拉壮丁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这的所谓的壮丁,基本上都是用来充当民夫,负责辎重运输。

而且,也很不得民心啊。

不可否认,大汉继承的秦朝耕战制度,虽然改的不成样子了。可军功爵依旧是所有男儿都想要的,但是,民夫只会得到民爵,两者相差百倍。

很快,几支军制的先后顺序就定了下来。

凉州依旧不变,放到最后。

而关中郡兵,现在都聚集在函谷关镇守,不宜轻动,也放到后面。

第一野战军、第一骑兵军。

于关中各郡县招募壮勇,率先建起两军编制。编制一旦满足,立即开往华阴潼关驻扎,听命夏育将军调遣,边守边训!

步兵军基本上没什么需要准备的,刀盾甲具弓弩齐全,只要兵员到位,瞬间就能建立这一军兵力。

军中所需中低级军官,皆自城外余下的精锐将士充任。军将由夏育担任,副军将由傅燮担任,参军由参军司举荐良才担任,其下师帅、校尉、长史、司马一应配齐。

而骑兵军所需战马,皆由上林苑提供。所需马具,将作坊立即着手准备,不可有失。

骑兵军军将由张任任之,副将由程银任之,参军由参军司提供。其下师帅、司马、长史等人,也一律配属。

这两军之后,便是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时间不足、兵员不足,不代表就不能先搭起领导班子。

军官将校构架可以先撑起来,日后征到兵员,直接塞在编制里。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元常,今天就先到这吧。大体计划已经定好,剩下的就是兵员募集,军官将校调动、物资准备了。物资及征兵这方面,就由长史府来筹办。而将校调动,还要多多劳烦段公了。”

“职下遵命!”

“军改事关重大,望诸君同心奋力,共而功之。当然,非一朝一夕,诸位亦不用心急,一步一步来!”

“吾等谨遵君侯命!”

众人离去后,高诚又专门留下钟繇。

“元常,昨日发生的事情,想必汝也已经知晓。吾之妻弟行为不举,犯下大错。然事至如此,也只能将错就错了。所以,某打算让姜叙迎娶河阳翁主,杨阜迎娶宜阳翁主。”

高诚说完,钟繇就点了下头,联姻是解决这次时间最好的办法。不仅能够将此事的影响力降低到最小,还能符合君侯的想法。

“君侯,那董卓那边如何处理!”

“嗯,这个,汝先遣使去一趟安邑,探探董卓的意思。此事是吾等有错在先,董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叙儿必须要先迎娶董白,然后再纳平妻河阳翁主!”

失信,高诚不想。

姜叙与董白的联姻,早在两年前就定好了,眼看马上就要开始走礼程了,姜叙却出了这档子事。

所以,如果董卓有什么不出格的要求话,高诚介意赔礼谢罪。

“君侯放心,繇心明了。”

钟繇颇是轻松的应了下来,似乎也是看出来高诚的一点心思。

“对了,对于吏治,元常有何看法?”

说完姜叙的事,高诚又想起昨夜苦思的吏治一事。

整顿吏治,几乎是每个朝代,每个势力都必须要进行的事情。

这一点不论东西方文明,皆是如此。因为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纷争。有了利益分钟,就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结党营私,贪污纳秽之事。

说到这一点,钟繇也收起轻松的心态,脸上的表情渐渐凝肃起来。

“君侯,吏治~繇亦是深感无力!凉州官吏,多是冀城世家子弟,为君侯立下汗马功劳,根基深厚。更兼其等虽有贪污,但还不算严重,冒然处之,只会引起人心浮动。”

“而关中官吏,皆是先帝一朝的在职官员。君侯轻易平定关中,这些人起到的作用繇便不多说了。其中,贪官污吏甚多,真正有贤才的寥寥无几。只是,跟凉州一样,轻易动之,只怕会坏吾征西将军府根基。”

钟繇说完,高诚不禁叹了一口气,言道:“正所谓,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现在吾等势力不大,还能竖下威名。日后,一旦开始扩张,又如何处理新纳之地的官员?”

“时间愈久,这些官吏的势力就会越加交错,纠缠不清。到那时再动,可就是株连无数的情况了!”

“君侯,此事可否容繇与文和兄商议商议。再者,现在吾等清理掉这些贪官污吏,也无人可以补上。倒不如,留些时间,培养些人才后,再言及此事!”

“也好,元常莫要忘了此事即可!”

“诺!”

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440章 欲图合纵第712章 犍为之战(21)第12章 坐观城破第653章 夜战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833章 天子北驾第815章 晋阳苍首第514章 安邑诸公第11章 杀人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806章 回师第746章 扑朔迷离第7章 博弈第870章 军议(中)第11章 杀人第81章 降者之命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367章 公孙瓒第668章 失利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257章 清君侧第50章 求解党锢第710章 犍为之战(19)第616章 无题第224章 帛书第653章 夜战第835章 临阵第363章 大练兵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798章 冬季攻势(24)第746章 扑朔迷离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322章 虢亭会战(8)第499章 失五阮关第554章 诸事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190章 精兵悍将第790章 冬季攻势(16)第341章 洛阳群雄第907章 破势(6)第417章 春耕第7章 博弈第906章 破势(5)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640章 胡骑走河西第103章 围城第156章 退兵第367章 公孙瓒第217章 甜秫杆第397章 韩遂所择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766章 朝会 六制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768章 借卒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492章 诸变第806章 回师第550章 据殿死守第62章 千金买马骨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52章 绝地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615章 无题第773章 旗云滚动第818章 宗员第779章 冬季攻势(5)第880章 驻军弘农第496章 至蔺县第99章 凉州汉儿第474章 会见魏使第484章 逼迫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259章 入河东第899章 震动天下第409章 张鲁从之第610章 斩将第731章 儒林第441章 南阳攻防第851章 乱第925章 行阵入江河,截水断流!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388章 界桥之战(中)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144章 归营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158章 周慎惨败(上)第815章 晋阳苍首第47章 婚后四礼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274章 大业第66章 破城!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795章 冬季攻势(21)第872章 予兵归乡第186章 美阳之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