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钱币

蓝田大营内发生的一切,高诚不知道,但也能想象到将士们的痛苦。

立定、列队、齐步行进……

听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太煎熬人心了。

想起当年自己军训的感觉,就知道那些将士心中的感觉了。

仿佛是想到了前世自己军训的惨样,高诚不禁摇头自笑。

随手,拿起三官铸钱署刚刚送来的成品。

三官通宝的模样,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大小、方孔尺寸、钱文等丝毫未动,只有那一圈钱纹上,印上了不少的防伪标识。

啧啧……

这防伪标识,也就是顶上一时。要不了太久的时间,就会被别人破解。

但,三官通宝靠的可不是这个来防伪,靠的是足足的含铜量。只要三官通宝迅速流通开来,就不存在被仿造的可能。

因为,任何仿造都是在利益的推动之下产生的。那些造假钞的会做亏本买卖吗?

不会!

而掺杂其他金属物,就会导致铜币的颜色相差很大。这也是东汉时期,即便劣币纵横,依然没有人去仿造五铢钱的原因。

所以,三官通宝的流通最大的敌人,不是防伪,而是那些肆意冒出来的劣币。这些劣币会对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也会影响三官通宝的官方性。

三官通宝的出现肯定会引起新的货币战争,但已经无所谓了。高诚现在要考虑的是第一次的发行量。

发行量是个很大的问题,五千万钱,放到关中一地估摸着都能瞬间消化了。可这五千万钱也要看怎么发。

放给商人和世家是最好的选择,一来可以为新钱打好名声基础,而来又能通过商人和世家丰富的渠道,将新钱散布出去。

但,又不能如此。

自己铸新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钱吗?

不是!

别看现在征西将军府的府库穷得叮当响,可想要钱的话,只需要宰割一茬世家和商人就足够了。那所能得到的钱,完全能够支撑三年之内的财政、军事发展。

所以,钱只是附带品。

自己需要的是补助那些底层的百姓,收拢人心。

自己是凉州人,并非关中本地人。靠着巨大的威望,能够让关中世家依靠自己。但,做不到让底层百姓对自己产生归属感。

不可否认世家在这个时代中,争霸天下所占有的大半地位。没有世家的支持,想要一统天下很难……

然而,没有底层百姓的支持,想要统一天下根本不可能。

始皇帝一统天下,靠的是耕战制给关中底层百姓带来的巨大利益。

汉高祖一统天下,靠的是什么?

一样是关中人,也就是老秦人。

在那个六国遗民恨不得杀光老秦人的时候,刘邦给了他们生存下去,乃至于继续实行耕战制的机会。

好吧,关中人确实厉害!

周朝、秦朝、汉朝,以及后面的唐朝,都是仰仗着关中。

关中土地肥沃,民风彪悍,是其中一原因。其二,就是关中接连巴蜀、两陇。巴蜀天府之国,两陇养马之地。更兼关中地势,比之洛阳亦是不差。

所以,高诚也就将关中当做自己的基础。既然,已经有三位皇帝靠着关中夺取了天下,自己又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何不选关中?

而关中已经到手,剩下的就是收敛关中人的心了。百姓的心很好收,给他们的好处就能够使他们念你一辈子的好。

铸钱,就是高诚为关中底层百姓准备的礼物。

自己与关中的渊源很深。

当年受困陇县,五千关中将士战死沙场。关中被攻时,自己率军救援。

一年来,自己也是为了关中的休养生息,董只是调动西凉军。只有现在,因为精锐兵马的损失殆尽,才大规模招募关中壮勇。

效果也很不错。

不过,不仅仅如此,还应该更好,应该达到一呼百应。

五千万新钱,两千万钱必须交到百姓的手中。自东汉二百余年,关中百姓被各种货币、劣币搞得苦不堪言。

是时候让他们继续放心的使用上林三官五铢钱了……

另外的三千万钱,交给商人和世家!

在思虑良久后,高诚当即找来钟繇这位管家来商量此法的利弊。

钟繇是在百忙之中赶来的,这些天为了给新军调集物资、钱财等,长史府上下可谓是忙的不可开交。

还有那些什么军籍,唉~头疼!

“君侯,即便壮勇从军,又为何使民籍改为军籍?徒增虚耗!”

一见面,钟繇就向高诚倒苦水。

高诚笑了一下,没有解释。这个民籍转军籍,又不是自己发明的,那是老曹发明的。

不过,法子很好用,可以说是唐朝府兵制度的雏形了。

府兵制度,对于大唐一统天下的作用,不用不言。

既然好用,自己当然要用。麻烦事麻烦了些,可能够为士卒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加专心于战事。

还有丰厚的补助,高诚对那些当兵的没的说。

战乱年代,把住军心,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还有兵,自己哪怕丢了关中,丢了凉州,照样能重整旗鼓。

可没了兵,再多的地盘,都是过往云烟。

“元常,此法虽是繁杂,可于吾军益处甚大啊!”

“唉~繇又岂是不知其中道理。只是,这长史府内官吏配置不齐,实在繁重。”

“……”

好吧,这个,高诚是真没办法。

关中世家不愿意将自家子弟送来,自己总不能拿着刀逼他们吧。

唔,或许三官通宝又是一个契机!

“元常放心,吾已有法。不知元常对于三官通宝如何看?”

钟繇神色一彩,问道:“君侯,三官通宝完成了?”

“正是!”

“呼,如此甚好,甚好啊!关中多种货币横行,对于财政梳理,亦是麻烦。如今,通宝一出,必能扫清世面杂币!”

钟繇比高诚想象的还要激动,可见关中货币的混乱,对于这位理政大家造成了多大的烦恼。

“吾打算第一次铸五千万钱三官通宝,其中三千万由世家、商贾拿下。至于如何让他们拿下三官通宝,就看长史府了!”

“五千万钱是否太多?如今关中市面流通货币,不论真劣,恐怕最多不过三万万!”

钟繇皱着眉头,有点担心的继续说道:“君侯,一旦钱币过多,必然引起粮食、布匹及其他货物的价格大幅增高,于内治不利啊!”

“不~”

高诚摇着头,说道:“元常,市面上流通的只有商人、百姓手中多余的钱币。而关中,真正的钱币数量,最少也有二十万万,甚至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万。”

“不会吧……”

第704章 犍为之战(13)第791章 冬季攻势(17)第764章 朝会 废佃除旧第55章 波才将兵第688章 马超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146章 边章统兵第392章 京兆韦杜第828章 进军第676章 逐利第483章 离石议兵第257章 清君侧第300章 卓军失利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380章 危局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902章 破势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281章 请才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511章 易水之战(7)第32章 鸣金退兵第749章 震中第471章 话馨语第87章 宫廷奏对第157章 倚城保军第258章 东进第277章 望风而降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353章 批评第548章 释嫌第143章 出城第871章 军议(下)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512章 董魏之丧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271章 威逼洛阳第363章 大练兵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547章 内乱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62章 千金买马骨第63章 攻城军械第656章 追赠第427章 缘起第96章 出兵第720章 犍为之战(29)第875章 湖中阁第887章 江左易帜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664章 两军调动第39章 一汉当五胡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8章 碧玉年华第550章 据殿死守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339章 损失惨重第19章 家第441章 南阳攻防第599章 胜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65章 蚁附第387章 界桥之战(上)第36章 程包谏招安第528章 献计第902章 破势第564章 入夜第880章 驻军弘农第245章 破众第275章 入洛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382章 骊山第575章 汉中王玺第229章 攻略陇西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692章 犍为之战(1)第402章 至离石第208章 无题第538章 魏王卓第94章 何苗第223章 段煨第882章 进军(上)第267章 袭营(上)第801章 冬季攻势(27)第2章 终有离别第269章 袭营(下)第704章 犍为之战(13)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149章 明斗第674章 刘焉病故第460章 西域之远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203章 丰镐大捷第867章 神鬼莫测第266章 民心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