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春耕

后面两天,则是官署搬迁。

高诚也离开临时的王府,住进了舒坦的未央宫万岁殿,姜纾和高龑则是搬进了掓房殿。

前殿自然是聚百官议事之所,还有中央官署,天禄阁,麒麟阁等等四十余处宫殿。

嗯~

好吧,一大半都是破旧不堪,常年战乱下也就前殿、椒房殿像那么一回事。就连那万岁殿,不是为了取其名义,高诚真不想住。

修缮未央宫,成了大周国第二等重要的事情。

入住未央宫当天,蔡邕上门,揪着胡子把自家王上数落一顿。接着,又请王上许其入天禄阁。

蔡邕不提及天禄阁,高诚自己也差点给忘了。

天禄阁,是这个时代第一座图书馆,现在当然没有一本藏书。多是毁于战火,或是迁到洛阳,又迁安邑。

可是,蔡邕这家伙手里的藏书多啊。

前些时日,刚从陈留老家拉来,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因为,兖州刺史是曹操,跟蔡邕的交情很好。即便是陈留太守张邈,也没有做什么阻拦。

这些书籍,都是整个华夏的瑰宝。

高诚与蔡邕商谈了半天,决定由太学学子,负责抄录蔡邕所藏书籍。

没要下来!

蔡邕心满意足的离去了……

两天之内,官署的搬迁工作不可能完成,但随着岁旦到来,整个大周国都陷入新的狂欢之中。

这坎坎坷坷的一年,又过去。

这一年,大周经历了不知多少事情。先是京畿大战惨败,接着是军改,而后又遇大洪,以工代赈,张兵威嚇汉中,又有封王建国。

岁旦当天,高诚于未央宫设宴,大请百官。

同时,又使人取肉食、粮草不计,散于全城百姓。

礼轻情意重。

更遑论,这可是他们的国王赐予,乃上所赐,焉能不受。

新建立的大周国,在初平三年的第一天内,就收敛了大多数百姓的心。

接着休沐。

休沐期间,高诚也好好的松了一口气。有些闲暇时间,便去寻蔡邕。一边阅其藏书,一边观高龑学习状况。

去岁,樊陵的身子骨还行,坐在床榻上,也能教导高龑。可入了冬,经大洪这么一场,身体每况日下。便是开国建制,封赏百官,身为太傅的樊陵都没能亲自赶至现场。

见此状况,高诚也没办法,只能让高龑去蔡府进学。等到明岁,他那些小伙伴们也都该一块学习了。

可是麻烦又麻烦在这里,蔡邕为御史大夫,职责深重,总不可能天天教导一帮小屁孩吧。别人吧,又没那个资格去教导周世子。

太学内倒是有几位老头坐镇,只是那身子骨,高诚也怕给累坏了。

小孩上学难啊!

休沐一过,春耕很快就来了。

高诚一身常服打扮,引百官至官田,亲自扶犁耕之。以示君王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这场春耕的开幕式很是隆重,高诚也非常认真。经历大灾后的百姓,将对明年的希望,全都赋予在今日。

只要秋收大丰,一切都将会好起来。

去年的创伤,也将被抚平……

而在这一天,左冯诩内的一个小村子里。

一名二十五六的男子,身着布衣,正卖力的拉着木犁,将刚刚化冻的土地,犁出一道道浅印。

后面一老者已经用尽了全力,可土地太硬,还是需要再多耕几遍。

“杜府君,先休息下吧!”

时至晌午,冬意未去,天气尚冷,但拉着耕犁的男子还是出了一头汗。

老者轻唤一声,示意其先休息片刻。

“嗨!老丈,吾杜畿早被王上下了官职,如今啊,只是黔首一人,何言府君乎!”

许久不见得杜畿,一屁股坐在地上,接过老丈递来的水囊,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那老丈不禁摇了下头,说道:“唉~杜府君,老朽看的清楚。您那,也别责怪那些后生,都是些不懂事的小子。别人嚷嚷个啥子,他们呐,就跟着瞎闹腾!”

“府君治冯诩一载有余,吾等黔首怎会不记在心上。更遑论,府君之忠义,真乃老朽平生未见。”

杜畿嘴角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这是自己的职责啊,自己害的冯诩郡数万户百姓流离失所,又岂能不闻不问?

救灾,自己孤身一人,顶着无数人的骂名,帮助那些灾民重建家园。走过一个村,便去下个里,目光所及能所助者,定尽其力。

可依旧挽回不了那些惨重的损失!

大水决前,哪怕自己派人通知百姓撤离,可仍有人没躲过这场天灾。冯诩郡几近全郡被没,受损极为严重。

数月以来,自己官职被贬,行走乡里之间,帮助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或许一千,或许八百!

杜畿不求挽回自己的声望,王上去了自己的职,明面大肆处罚。实际上,是想让自己躲在京兆,藏个四五年,避避风头。

但自己不甘心!

四五年?

那些指责、骂言,相比起五年时光,算的了什么?

自己对不起百姓,还不许人家骂了?

大不了,自己挨家挨户赔礼谢罪,一年不行,那便两年、三年、四年……

“来,趁着这会暖和,土地松弛,咱再犁两遍!”

杜畿招呼一声,又套上麻绳,拉着沉重的木犁。老丈在后面压着木犁,连连作叹。

天灾天灾,焉有怒及府君之理。

那些后生们看的太肤浅了,杜府君为王上信任,年纪轻轻便为一郡之首,何等荣耀。况且杜府君在任时,更是吏治清廉,仁厚爱民,是为好官。

决堤放水,乃其忠义之举。但不如此做,左冯诩就不会被没?

华阴决口,一样会没了冯诩。

早说,没已已经没了,说那么多还有什么用。王上及府君赈灾之举,亦是妥当,何故再言其他。

府君虽是受罚,可有王上看重,早晚都会复居庙堂,不净是惹火上身嘛!

两人拉着木犁,在平坦的耕田中,走过一遍又一遍,生怕耕的太浅。

而这一幕,在整个关中、凉州,乃至大汉一十三州,皆是如此。

初平二年大水,没十余郡国,比之史载,更怖三分。

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788章 冬季攻势(14)第241章 撤离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418章 天下纷争第72章 凌迟纪灵第40章 京观第367章 公孙瓒第773章 旗云滚动第186章 美阳之战(26)第582章 营城第549章 宫内厮杀第923章 江油城第683章 顿足第312章 失心第91章 问答第607章 失郁郅第356章 军改开始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865章 纷乱不休第448章 袁术称王第334章 流凌杀到第816章 端氏休兵第655章 局第323章 虢亭会战(9)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670章 丰年第150章 捐纳第536章 两败俱伤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202章 溃兵百里第599章 胜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215章 祭奠第23章 蜀道难第4章 骑军军侯第710章 犍为之战(19)第558章 作逆第89章 安西将军、都乡候第358章 大征兵第549章 宫内厮杀第646章 两军云集第143章 出城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173章 美阳之战(13)第141章 高朋满座第417章 春耕第440章 欲图合纵第63章 攻城军械第682章 垫江城外第877章 无题第75章 荆州才俊第32章 鸣金退兵第729章 科举射策第32章 鸣金退兵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600章 袁涣第552章 进第753章 东进高奴第483章 离石议兵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75章 荆州才俊第402章 至离石第52章 大将军府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183章 美阳之战(23)第554章 诸事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468章 长安城内第434章 围剿之势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768章 借卒第690章 雨第417章 春耕第385章 公孙兵界桥第314章 虢亭会战始第452章 炎黄贵胄之风流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175章 美阳之战(15)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890章 巧舌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872章 予兵归乡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84章 折返洛阳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617章 无题第201章 驱虎破敌第137章 会军移营第602章 回援第836章 雁门关外虓虎逞威第765章 朝会 武备学堂!第764章 朝会 废佃除旧第144章 归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