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国灭国起

时间进入初平五年十月。

延绵数年之久的幽冀之战,随着易县被攻破,彻底结束。

袁军杀入易县内城,斩杀燕王公孙瓒,传首邺城。自燕王以下国相、中尉及文武数十人,悉数授首。数千燕军战死,余者皆降。

自此,幽州并归袁绍所有。朱儁率领近十万袁军北入蓟县,所过之处郡县尽附,一应县邑守令皆诣蓟县,以归贺。

公孙瓒首级送至邺城后,袁绍喜出望外,立即传首于平原境内小邑外的曹操。得此首级,负隅顽抗的田楷,也自尽于城内。其下部众,悉数降于曹操。

自此,燕国覆灭,袁绍势力急剧膨胀,雄霸幽冀兖青四州之地。辽东公孙度、扶余、高句丽、三韩皆遣使归附。

治民八百万,带甲二十万,锐骑万余,更有乌桓各部骑兵数万,以供挥指。

实力强劲之盛,冠于群雄!

燕国覆灭的消息,传至周、楚二国,立即引起两国上下震动,不敢轻启战端。

周、楚两国,为筹备洛阳之战,可谓是使出了八分之力。仅是洛阳一带,就有两国锐士十余万。

其中,大周国第二军、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足足四个军的编制,悉数在此。另外,尚有京畿守备军第一师、第三师,以及羽林骑、虎贲军,旗号林林。

不过,第二军、第六军及第七军皆非满编。第二军因攻箕关,损折两千余人。第六军攻洛阳及洛阳城外一战,损折兵马四千余人。第七军,更是至始至终,都只有那么丁点人。

可即使如此,周军仍旧有五万五千余兵卒。徐荣以京畿守备军第三师屯函谷关,第一师及第七军近五千人,守洛阳城。余者四万五千余人,驻营洛阳、河南城之间的唐聚,临洛水,与楚军大营隔河相望。

而楚军兵力,比之周军更是多上三分。先前虽历经对战,略有死伤,然尚足八万之兵。刘勋以一万人马,分守伊阙、大谷二关,余者尽屯河南县城外。

不约而同的是两国大军辎重,皆是放在险塞之后。周国屯于函谷,楚国屯于伊阙,使得对方根本不可能威胁到粮草重地。

十余万大军荟萃,更有近十万民夫于前线协防,数十万人挤在洛阳周围地区,局势可谓是旦夕可变。

不仅仅是洛阳周边,武关地区两国兵力也是云集。由于周军率先调遣第三军进驻武关,兵力大增。为了防止周军自此南下,威胁腹地,袁术又遣两万军分驻丹水及析县二县,扼守武关道。

而后,于郡国之中,大肆征兵,以为后继。似乎此战不与大周决出胜负,誓不罢休。

督阵庐江舒县的张勋,也是接道袁术军令,要求速破舒县,将师北上。

数百里之边防,两国就差那么一根导火索,便可点燃这场大战。甚至,在燕国覆灭的消息没传来时,徐荣就与刘勋磨肩擦掌,准备先热热手。

结果,突然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淋了一盆凉水,从头到脚,狠狠的清醒了一下。于是,再次压下心中的欲火,静待自家大王之命。

毕竟,袁绍灭了公孙瓒,再无后顾之忧。南下中原,随时可行。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周、楚二国,便是高诚与袁术,也不得不重新考虑战争的利弊。

局势瞬息万变,使得高诚在河东再也坐不下了,立即赶回长安,坐镇国都,以慑宵小。

随后,遣使往汉中、益州、荆州,引以强援。不求大败楚军,只要能够颇是袁术退兵即可。

这场大战要是打起来,刚刚吞并燕国的袁绍,隔岸观火。待到两国疲软,袁军修整完毕。骤时,携灭国之威,奋三军恢宏,不可挡也!

大周还好,毕竟有着函谷关和箕关,大不了就丢了河南尹,继续窝在关中积蓄实力。可楚国就不行了,坦坦平原,毫无险关,只能凭淮河而守,面对袁绍的压力更大。

所以,只要汉中、荆州出兵,袁术绝不敢一博生死。

使者发出后,高诚便望眼冀州,静静观察着天下局势。

前一个声势大震的王允,锐气已经失了。现在袁绍声势大震之下,不晓得何时才会失了锐气。

话说,这曹孟德也该快与袁绍决裂了吧。否则,曹孟德要是一心跟着袁绍,那袁绍这实力也未免太过恐怖了。

同是四州之地,但兖州可比并州好上太多了。因为占据兖州,便再无大河天险,袁军随时可以南下豫州、徐州。只要兵力足备,粮草充沛,袁绍可以一口气打到两淮甚至长江。

啧啧,没了曹老板,袁术能实现官渡之战的翻版?

若是袁术也败在袁绍手上,那自己就只能拼尽全力去图巴蜀,而后不知相持至几何?

袁绍也没放过覆灭燕国所带来的大势以及威望,将早早迎回至邺城的汉天子刘辩拿了出来,扶正朝廷。

天子刘辩面制临朝,亲诏命袁绍为大将军、假节钺、邺侯、都督冀幽青兖四州军事、冀州牧。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又诏以名士陈逸为司徒,大儒郑玄为司空,朱儁为太尉。其余九卿,多为效忠袁绍之人。

四州袁绍自领冀州牧,以曹操为兖州牧,以臧洪为青州牧,以李宣为幽州牧。

余者幕僚从属,皆于庙堂之间任职。军中将校,悉数处于袁氏门生故吏。

汉天子刘辩在辗转三次后,仍旧未逃脱被人掌控的命运。甚至,这一次处于袁绍的鼎鼎盛威之下,更无力抗衡。

三日后,诏以袁绍为赵公,加九锡,录尚书事。

又三日,再诏赵公进王爵,以冀州中山、赵、渤海、河间、安平、巨鹿、魏、清河、常山九郡国,幽州广阳、涿二郡,青州平原,十二郡国益其国。许赵国置百官,文武制度一如朝廷。

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袁绍便完成了称王的所有步骤。

十一月初,立宗庙、社稷,赵国立。

自此,赵王绍执大将军之权,行尚书之事。领四州之地,仗数十万河北精壮,名将良谋,威凌庙堂。

第703章 犍为之战(12)第76章 蒯良之策第364章 钱币第16章 阵战黄穰第856章 三士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313章 欲出关第869章 军议(上)第790章 冬季攻势(16)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30章 轻兵陷阵第245章 破众第811章 焦灼之际第116章 夜袭第96章 出兵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34章 神医华佗第875章 湖中阁第868章 占卜第444章 旧部第339章 损失惨重第221章 大局、大势第638章 同赴死节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432章 意外第521章 明意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154章 掘平陵第359章 军旗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333章 疯狂的冰河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620章 刘表第551章 临第128章 策马攻城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817章 借道第60章 长社大胜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516章 燕国困局第229章 攻略陇西第891章 彭城第932章 阴图荆军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00章 下驷决上驷第371章 合纵连横(4)第508章 易水之战(4)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448章 袁术称王第103章 围城第588章 结外第34章 神医华佗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934章 进略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310章 唐姬第790章 冬季攻势(16)第322章 虢亭会战(8)第403章 丁原丁建阳第541章 定议第307章 困虎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505章 易水之战(1)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931章 兵无常形第562章 伏击第827章 大戟士第93章 无题第155章 阵战第689章 天变第701章 犍为之战(10)第638章 同赴死节第378章 军民一心第369章 合纵连横(2)第730章 长安夜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432章 意外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82章 摔樽为号第114章 刘宏之举第222章 各有绸缪第647章 制强第510章 易水之战(6)第450章 尴尬处境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134章 信骑第838章 溃第127章 无题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642章 刺杀第910章 破势(9)第409章 张鲁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