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回援

初平六年。

岁旦方过,周国聚集在洛阳的主力部队,开始向关中回师。

由徐荣亲率第五军、第六军、第二军经函谷关东进,先行赶往弘农。李式率第二骑兵军走崤函南道,直去蓝田大营,补充兵员。

高诚率羽林骑、虎贲郎、第三军赵衢所部、第一军杨秋所部,跟着前面李式的脚步,回师关中。

走崤函北道的皆是休整后的满编部队,甚至为了补足三个主战军的兵员,虎贲郎都抽调出一千五百余人。三各军在回到关中后,立马就能投入作战。

崤函南道的全都是编制奇缺,尤其是杨秋所部,夜袭新城付出了足足三千余人的代价,残存兵力还有近千伤兵。

几支部队都需要先回蓝田大营,补充编制,随后才能奔赴战场。

整个洛阳大战,周军伤亡不下两万五千人。抽调的京戍守备军三个师,羽林骑、羽林郎合计两万多人。战争伤亡及补给主战部队后,悉数只有寥寥数百人的编制。

即便如此,第二骑兵军仍然存在大量的缺编。

轻伤员还好,多是直接留在函谷关或是陆浑关休养。待到伤好,再纳入编制。重伤员就只能退役,随着迁移的洛阳百姓,一同前往弘农。

洛阳城内百姓还是有不少了,足有三万六千余户,十七八万口。

在官府的组织下,拖家带口的朝着函谷关而去。

对于这次迁徙,几乎没人有所怨言。一来,先前周兵入城,逮着那些富户们,强制迁走,还砍了不少人的脑袋。

二来,这几十万兵马交战的中心,他们这些百姓不担惊受怕才怪。尤其是周军要回关中了,他们也必须得走。

守卫洛阳城时,城内丁壮没少出力。谁敢保证楚军进城后,会不秋后算账?

也顾不得冬季的严寒,数不尽的百姓在未知的路途上,渡过今岁岁旦。

明岁,就要看周国是不是真的跟传言一般,善待他们百姓了……

楚王袁术坐视周国大军回撤关中,以及那些同样被迁入关中的洛阳百姓。

莫得办法,士气实在是太低了!

周兵一退,不少将士皆欢欣鼓舞,这种状况下让他们去追杀周兵,根本不可能打的赢仗。而且,粮草还没送上来,大军也面临着断粮的问题呢。

新城粮草存下了五十多万石,眼下周兵一退,立马从伊阙关水路开始运送粮秣。后方颍川、汝南的粮草,还没筹集完毕呢。

至于百姓,袁术就没那么在意了。跟周国不同,即便是吞并了河东及洛阳,也不过六七十万户,三百万来万口。

可大楚仅是南阳郡和汝南郡加起来就快百万户了,更别提两淮的口户也一样丰腴。随随便便迁些没地的百姓,就能把河南尹地界给填满。

此外,周国也仅迁走不到二十万人,河南尹其余县邑尚有三十多万人呢。

就是这口气,难以下咽啊!

重订盟书,罢兵休战,两国也要处理各自的后方了。

五日后,周军全部退至函谷关、陆浑关以西,诺大的洛阳城,也成了空城。

战争残留的下来的大军营寨,还有完好无损的三座,以及余烬未散的水寨及中军大营。

接收周兵留下的降卒,以及收拢散落各地的溃兵溃民后,楚国兵马仍有十万众,民夫五十余万,声势尚众。

袁术行舆直入洛阳,先居于尚且保存完好的南宫。随后,责以民夫,修缮惨遭当年董卓掠夺的北宫。

而后,刘勋统帅本部人马,进驻敖仓,开始布置防范河内、陈留、东郡、魏郡的军事防务。张勋汇合南面梁纲所部人马,余五万众,驰援南阳。

乐就自率本部兵马两万人,驰援庐江、九江,于大将桥蕤帐下听令。

同时袁术又向在平舆的大楚朝官去制命,准备迁都洛阳事宜。收拢百姓,充斥京畿!

周楚休战,让外围看热闹的诸侯们不禁叹息,这结束的也太快了。

尤其是袁绍,大感不痛快,吐槽了周王和楚王不够狠厉后,转头继续看着喜人的战报。

长子袁谭,率三万锐士,南往青州。原先盘踞在此的曹孟德,不敢多言一句,灰溜溜的退回来兖州。

哼,还算有些自知之明。不过,也不能让阿瞒这小子在兖州轻易做大。兖州四战之地,对于赵国来说却是南下中原的关键。万一曹阿瞒日后起了异心,那可就麻烦大了。

青州局势顷刻而定,袁谭进驻临淄。大军略微向南一逼,黄巾渠帅管亥,便再度逃回泰山,不敢出掠。

臧霸也收缩兵力,放弃与临淄甚近的北海郡治剧县,退至溉水东面的都昌县。

而齐王陶谦的大军则是自从刘繇帐下大将张英偷袭了广陵后,便已南下。

赵国除了袁谭所部的动向外,其余兵马皆驻于各地,似乎没有丁点扩张的意思。然而,新募集的万余骑兵,却表明赵国并不甘心安稳下来。

数以万计的乌桓骑兵,相继退出幽州境内。他们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报仇,尤其是盐、粮这等重要的生活物资。

同样,袁绍也命人重开互市,与东北各族展开贸易。尤其是战马的贸易,让袁绍获益颇丰。

先前公孙瓒霸据幽州,冀州想得到战马都是一件难事。现在,就不一样了,凭借着冀州的钱粮,三五年内,赵国足以拥有数万铁骑。

军事、经济在互视开启后,赵国战争实力大幅度提升。而灭燕后带来的巨大声望,也让赵国收获数之不尽的人才。

天下名士,纷纷慕名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赵的强盛的速度比起其他势力,更加迅速。

赵国强盛与否,高诚现在丝毫不介意。放弃洛阳,倒也让袁术挡在自己前面,给大周争取了不少发展的时间。

行走在崤函南道中,高诚却是开始担心起南面的益州。

刘焉在这两年内,默默的收拾益州内部势力,赵韪已经不复当年强势,屈居于刘焉之下,不敢有任何异动。

军事实力方面,益州倒是没什么增强,但仍具备对大周的威胁。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时候,如果刘焉出兵,凉州只怕是必须要放弃一些要地了。

杜畿他们可以牵制刘焉,可还不足以打进成都平原。

唉……

自己怎么总感觉老天爷再跟自己作对呢?

混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居然只剩下张鲁一个盟友了。

剩下的,几乎全是敌对势力!

好难啊!

第265章 老骥伏枥第252章 摧毁第36章 程包谏招安第608章 庙算第511章 易水之战(7)第459章 休养生息第53章 兵发关东第886章 关东局势第18章 归去第361章 被打惨了第754章 河东第923章 江油城第415章 建国称制第269章 袭营(下)第621章 诸蔡第168章 美阳之战(8)第680章 江州第601章 棋局第284章 边军自述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783章 冬季攻势(9)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510章 易水之战(6)第246章 战况第599章 胜第401章 离石相王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754章 河东第278章 定关中第8章 募兵第735章 漩涡第227章 人不为己?第72章 凌迟纪灵第213章 民情第269章 袭营(下)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693章 犍为之战(2)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504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下)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820章 前奏第710章 犍为之战(19)第539章 承嗣第586章 临阵大忌第924章 下江油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456章 蓟县内外第908章 破势(7)第934章 进略第26章 破城溃敌第643章 休整169章 美阳之战(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548章 释嫌第614章 下阳城第265章 老骥伏枥第924章 下江油第575章 汉中王玺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310章 唐姬第836章 雁门关外虓虎逞威第359章 军旗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746章 扑朔迷离第216章 下乡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729章 科举射策第562章 伏击第435章 夜袭南乡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741章 游行示威第42章 服丧第382章 骊山第630章 漫漫长夜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357章 军第561章 设伏第587章 青州第100章 阵前相会第386章 鞠义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434章 围剿之势第345章 纸第165章 美阳之战(5)第52章 大将军府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369章 合纵连横(2)第824章 庙堂魍魉第313章 欲出关第808章 庙算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81章 美阳之战(21)第754章 河东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269章 袭营(下)第295章 关东群雄第224章 帛书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