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落子

两日后。

鲁肃受任槐里县中功曹,杨修为武功功曹,傅允为茂陵功曹。其余科举甲榜七人,悉数在关中大县中充任功曹,为县衙掾属。

而乙榜四十人中,则是以此十人为中心,各分诸人为县中佐吏。

毕竟,仅是扔下去一个科举士子到县内,势必会孤立无援,难以扩大王权的影响力。尤其是首先选择的这十个县,都是关中士族集中的地区,世家豪强根深蒂固,纵是鲁肃等人有天纵之才,仅凭一己之力,也难以成事。

但有人帮衬就不一样了,五个人并不算多,占据的也算不上什么要职。可凭借着王权的支撑,足以在功曹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第一步,高诚不打算来的太过于猛烈。功曹一职,于县内诸职,称得上重要,也能说不重要。

县长、令下有县丞管诸吏,有县尉掌兵事。功曹只是虽独立于县丞之外,主考察官员属吏业绩,但能否发挥其影响力还是得看背景。

放到平常人身上,无身后背景,所谓的功曹只能成为县中主官手中的玩偶。然而鲁肃等人不同,科举甲榜十人,背后皆有王上支持,别说一县长、令了,便是郡中主官,也不可能忽视其等。

距离上任时间,还有半月之余。

鲁肃三人也是趁着这最后的一段闲暇,接连相聚,互为约定。

然而,世家大族也并非全是愚蠢之辈。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哪能会毫无反应。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大王具体的部署,甚至都不甚清楚大王要从哪个地方下手。

因为他们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科举,一场本以为当是可以为家族谋取厚利的科举,现在却成为了一把顶在喉尖的利刃。

纵是过活了数十载,历尽人生沧桑的杜翕,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此刻,与姻联亲家韦端,正坐在大殿之内,探讨着如何应对未来的未及。毫无疑问,世家鼎力相助的诸学及科举,搞砸了!

“大王还真是深谋远虑啊,仅是一场科举,就将吾等给逼到眼下这个地步。杜兄,如何应对,是支持大王,还是说抗衡一番?”

韦端眯着眼睛,手指不断轻敲着桌案,哒哒的声音,直击心头。

杜翕面色凝重,眉间愁色密布,心中更是纠结万分,直问向韦端:“韦兄,事无巨细,吾等先失一筹,入了大王的局。现在只怕为时已晚,大王手中十几万的大军,可不仅仅是摆设。”

“老夫不说支持大王,但跟大王作对,万万不会。科举甲榜十子,其中不乏吾关中大族,彼等子弟既愿为大王鹰犬,想必其等也会为王上前驱。”

韦端暗自冷哼一声,心中对于杜翕的想法再明白不过了。

还不是因为杜畿。

当年大王如此重视杜畿,不惜血本的培养,甚至都有传言杜畿在大王心中,就是钟相百年后的继承者。若不是中间出了天灾,钟相去相,阎象代之,杜畿也受到影响,去了益州。否则,现在杜畿的位置绝对是国相府的要职。

可眼下呢,杜伯侯还只是益州指挥使,手中丁点实权没有,还远离庙堂数载,声威尽丧!

也许,那杜畿只不过是大王当初抛出来的一个诱饵,来哄骗韦杜二族,尽心尽力维持其统制。

为了让杜畿坐上大周国相的位置,韦杜二族出了多大的力气?

没他们安稳前朝故吏,招敛士族豪强,提供粮秣钱财,大周早就在那场洪灾中烟消云散了。

现在好了,所有的支持反而加快了两家走入深渊的速度。国朝日渐强盛,王上威严逐日剧增,而杜畿在益州一窝就是数载之久,毫无动静。

伐蜀一战,本是为杜畿提供巨大功勋的良机。借着国朝欲拿下巴蜀的大势,两家费劲苦心,为杜畿提供了不知多少资源。结果,国朝主力屯于陈仓,按兵不动。仅靠着凉州、汉中兵马以及一群蛮夷,能夺下益州才怪。

只恨自己发现苗头时,为时已晚啊!

“杜兄,还想着伯侯位居国相之日?依端看来,遥不可及啊!”

韦端神色一暗,没有丝毫嘲讽的意味。毕竟,这并不仅仅是杜家的错,韦家也有过失。何况,放在当年,那国相之位何其诱人?

京兆韦杜,传承数百载,却始终不能做到郡望。在人情际往方面,连已经破败的窦氏、耿氏都有些比不上。

一个国相,对于两家的壮大,有着难以想象的诱惑!

杜翕摇了摇头,注视着韦端,言道:“韦兄,大王信义之重,非汝吾可测。大王,也不会辜负韦杜,不会辜负伯侯。否则,积十余载之威,朝夕溃之,可谓得不偿失!”

“杜兄,如今调查司、宪兵司为王上爪牙,屏塞朝野。失信一伯侯,可能整个大周不会起丁点波澜。此时尚不反制,必晚矣~”

韦端语重心长的劝慰着杜翕,希望能够改变其心中想法。

因为自己现在都不确定,康儿日后有没有能力接手尚书台大权。有了杜畿的之事在前,自己也算是看明白了,何人富贵,何人鄙凌,皆不过大王一念之差。

两日后。

鲁肃受任槐里县中功曹,杨修为武功功曹,傅允为茂陵功曹。其余科举甲榜七人,悉数在关中大县中充任功曹,为县衙掾属。

而乙榜四十人中,则是以此十人为中心,各分诸人为县中佐吏。

毕竟,仅是扔下去一个科举士子到县内,势必会孤立无援,难以扩大王权的影响力。尤其是首先选择的这十个县,都是关中士族集中的地区,世家豪强根深蒂固,纵是鲁肃等人有天纵之才,仅凭一己之力,也难以成事。

但有人帮衬就不一样了,五个人并不算多,占据的也算不上什么要职。可凭借着王权的支撑,足以在功曹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第一步,高诚不打算来的太过于猛烈。功曹一职,于县内诸职,称得上重要,也能说不重要。

县长、令下有县丞管诸吏,有县尉掌兵事。功曹只是虽独立于县丞之外,主考察官员属吏业绩,但能否发挥其影响力还是得看背景。

放到平常人身上,无身后背景,所谓的功曹只能成为县中主官手中的玩偶。然而鲁肃等人不同,科举甲榜十人,背后皆有王上支持,别说一县长、令了,便是郡中主官,也不可能忽视其等。

距离上任时间,还有半月之余。

鲁肃三人也是趁着这最后的一段闲暇,接连相聚,互为约定。

然而,世家大族也并非全是愚蠢之辈。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哪能会毫无反应。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大王具体的部署,甚至都不甚清楚大王要从哪个地方下手。

因为他们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科举,一场本以为当是可以为家族谋取厚利的科举,现在却成为了一把顶在喉尖的利刃。

纵是过活了数十载,历尽人生沧桑的杜翕,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此刻,与姻联亲家韦端,正坐在大殿之内,探讨着如何应对未来的未及。毫无疑问,世家鼎力相助的诸学及科举,搞砸了!

“大王还真是深谋远虑啊,仅是一场科举,就将吾等给逼到眼下这个地步。杜兄,如何应对,是支持大王,还是说抗衡一番?”

韦端眯着眼睛,手指不断轻敲着桌案,哒哒的声音,直击心头。

杜翕面色凝重,眉间愁色密布,心中更是纠结万分,直问向韦端:“韦兄,事无巨细,吾等先失一筹,入了大王的局。现在只怕为时已晚,大王手中十几万的大军,可不仅仅是摆设。”

“老夫不说支持大王,但跟大王作对,万万不会。科举甲榜十子,其中不乏吾关中大族,彼等子弟既愿为大王鹰犬,想必其等也会为王上前驱。”

韦端暗自冷哼一声,心中对于杜翕的想法再明白不过了。

还不是因为杜畿。

当年大王如此重视杜畿,不惜血本的培养,甚至都有传言杜畿在大王心中,就是钟相百年后的继承者。若不是中间出了天灾,钟相去相,阎象代之,杜畿也受到影响,去了益州。否则,现在杜畿的位置绝对是国相府的要职。

可眼下呢,杜伯侯还只是益州指挥使,手中丁点实权没有,还远离庙堂数载,声威尽丧!

也许,那杜畿只不过是大王当初抛出来的一个诱饵,来哄骗韦杜二族,尽心尽力维持其统制。

为了让杜畿坐上大周国相的位置,韦杜二族出了多大的力气?

没他们安稳前朝故吏,招敛士族豪强,提供粮秣钱财,大周早就在那场洪灾中烟消云散了。

现在好了,所有的支持反而加快了两家走入深渊的速度。国朝日渐强盛,王上威严逐日剧增,而杜畿在益州一窝就是数载之久,毫无动静。

伐蜀一战,本是为杜畿提供巨大功勋的良机。借着国朝欲拿下巴蜀的大势,两家费劲苦心,为杜畿提供了不知多少资源。结果,国朝主力屯于陈仓,按兵不动。仅靠着凉州、汉中兵马以及一群蛮夷,能夺下益州才怪。

只恨自己发现苗头时,为时已晚啊!

“杜兄,还想着伯侯位居国相之日?依端看来,遥不可及啊!”

韦端神色一暗,没有丝毫嘲讽的意味。毕竟,这并不仅仅是杜家的错,韦家也有过失。何况,放在当年,那国相之位何其诱人?

京兆韦杜,传承数百载,却始终不能做到郡望。在人情际往方面,连已经破败的窦氏、耿氏都有些比不上。

一个国相,对于两家的壮大,有着难以想象的诱惑!

杜翕摇了摇头,注视着韦端,言道:“韦兄,大王信义之重,非汝吾可测。大王,也不会辜负韦杜,不会辜负伯侯。否则,积十余载之威,朝夕溃之,可谓得不偿失!”

“杜兄,如今调查司、宪兵司为王上爪牙,屏塞朝野。失信一伯侯,可能整个大周不会起丁点波澜。此时尚不反制,必晚矣~”

韦端语重心长的劝慰着杜翕,希望能够改变其心中想法。

因为自己现在都不确定,康儿日后有没有能力接手尚书台大权。有了杜畿的之事在前,自己也算是看明白了,何人富贵,何人鄙凌,皆不过大王一念之差。

康儿任尚书左仆射,也有数年之久,几乎很杜畿的经历相差不多。只是,尚书台的一把手是钟繇,二把手是钟繇一力培养的心腹庞柔。

可以预见,待到钟繇之后,庞柔必然代其位。至于康儿,或许得等到庞柔之后了。而那时候,韦家是何番模样,犹未可知啊!

“那汝意欲为何?聚集私兵,作乱造反?尔韦家想要受诛九族,莫要连累吾杜家!”

听到韦端的话,杜翕不知为何,徒然火气倍增,冲着韦端便是一通大喝。

这还没完,不待韦端说话,杜翕又喝道:“汝也不想想,大王手握十几万雄兵。莫说今日士孙瑞入宫,是否倒向大王。纵是有其相助,又能如何?仅靠士孙瑞手下的两千人,加上吾等私兵,一群乌合之众,如何于大周精锐对抗!”

第177章 美阳之战(17)第268章 袭营(中)第590章 疲兵之计?反受其害也!第486章 杀于扶罗第143章 出城第617章 无题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246章 战况第880章 驻军弘农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846章 劝言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550章 据殿死守第925章 行阵入江河,截水断流!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925章 行阵入江河,截水断流!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619章 襄阳第29章 御兵驱蛮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710章 犍为之战(19)第543章 并国第600章 袁涣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393章 博弈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693章 犍为之战(2)第437章 奇袭西鄂第44章 佳人第328章 虢亭会战(14)第735章 漩涡第727章 犍为之战(35)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741章 游行示威第68章 愤!第923章 江油城第45章 天下纷扰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105章 攻城第838章 溃第845章 内争第871章 军议(下)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278章 定关中第289章 国士第179章 美阳之战(19)第277章 望风而降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670章 丰年第58章 围城第873章 拼人才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20章 汉中战事第7章 博弈第318章 虢亭会战(4)第26章 破城溃敌第248章 天劫第269章 袭营(下)第793章 冬季攻势(19)第936章 乱战第736章第283章 绝食流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293章 刀兵将动第648章 平城第736章第750章 南国第644章 刘琦第817章 借道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215章 祭奠第565章 兵败城破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614章 下阳城第617章 无题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84章 折返洛阳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696章 犍为之战(5)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807章 伐蜀之议第448章 袁术称王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185章 美阳之战(25)第403章 丁原丁建阳第730章 长安夜第586章 临阵大忌第877章 无题第381章 撤退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356章 军改开始第687章 临阵倒戈第229章 攻略陇西第865章 纷乱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