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制略

陈纪眼睛一眯,静静的看着杨弘,等待着其后话。

“如今北方局势,吾等汉、赵、周、楚四雄相争,错综复杂,难觅良机。然而,国朝当速速抽身于外,弃此泥潭。”

杨弘斩钉截铁的喝了一句,如今的北方局势,跟一锅乱粥没啥区别了。不论谁先动手,都要考虑到相邻势力可能做出的举动。但是,楚国坐拥地利,完全可以向大周学习。

或者说,楚国原先预定的战略目标,不知道在何时突然转了个弯~

顿了片刻后,杨弘继续说道:“诸君,大汉、周国、赵国实力都不弱。吾等与其相争,难以博利也便罢了,甚至还有可能树敌中原。与其如此,反倒不如抽兵南下,转目长江以南,成故楚之地,拓疆万里。而后,以江南为基,以河洛为矛,再争中原,未尝不可!”

仔细倾听的陈纪不由的点了点头,杨弘虽然非智绝之人,但目光也没有愚笨到哪里去。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其却没有考虑到。

江南之地,即是荆扬二州。

荆州不多说,刘表全力以赴布略襄樊,水陆重兵皆在汉江。其身不死,荆州不乱,楚国便没有机会。

荆州水师实力太强劲了。

扬州倒是好打,可关键打下扬州后又能怎么样?如此一来,楚国的疆域范围一样被无限拉长,荆州随时可以截断长江,将楚国分割成两处。

最关键的是,打下扬州,谁来镇守?

扬州富庶,又有长江倚为天险,若非忠心之士,谁敢保证坐镇之人不会自行割据?

“国相,职下以为不妥。荆州刘表手握重兵,又有无敌水师,想要并其地,非数年之功不可。而扬州,纵是占下,荆州刘表大可顺江东下,蚕食扬州。而吾江淮之兵,只能望江兴叹!”

刘晔站了出来,直言不讳的反驳自己上司的意见。在场的没一个人是傻子,谁不知道取江南以为根基后路,而后北争中原。可关键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代价太大了,甚至很可能还会给他人做嫁衣。

现在,想要取江南,只能静候天机。

然而杨弘却是冷嗤一声,问道:“那本相且问诸位,国朝屯重兵与河洛之间,又能作甚?东出虎牢?西拔函谷?亦或者举兵渡江?中原四战之地,一味休养生息,积蓄实力,必然日渐难为。骤时周、赵二国,甲骑俱盛,逐鹿中原,千里沃野,何以阻之?还是说,诸君认为吾等十余万步卒,跑的过天下精骑?”

“哼!”

说完,杨弘冷哼一声,回头面向袁术,拱礼言道:“大王,臣以为当伐江东,先尽取扬州。以江左、江右两地,训练水师,打造战船,朔流而上,夺取荆州。于此,国势既成,纵是北方一统,大王亦可坐于南,称孤道寡!”

袁术眼前一亮,不禁冲着杨弘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大将军张勋,问道:“爱卿以为此略如何?”

张勋嘴角动了一下,有些难以抉择。这可不仅仅是赞不赞同一场军事行动,而是代表着站队啊。

陈纪代表的颍川士族,明显想要将江淮士族给挤到一旁,要不然也不会有今日的剑拔弩张了。杨弘作为江淮士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大王心腹,手中握着很大的优势。但颍川士族也不是好摆平的,比如淮南刘氏,现在看起来已经投到了颍川士族的怀抱。

自己的选择,将格外重要。

“启禀大王,臣以为可趁汉、周、赵三国无暇南望之际,调兵攻打扬州。”

张勋心中琢磨了片刻,选择了杨弘,因为在颍川士族的强压下,即使有大王宠爱,杨国相也颇是吃力。若是杨弘倒了,自己就能独善其身?

“既然如此……”

袁术正幻想着大楚雄据江南,凭地万里,以争天下的美梦。心中,也是不由自主的打算偏向杨弘。

然而,沉默了许久的陈纪突然开口了:“启禀大王,老臣以为不妥!”

袁术立马生了一丝不满,问道:“陈公以为,有何不妥?”

“老臣斗胆,敢问大将军,出兵江南。讨伐扬州需兵将几何?防范荆州刘表,又需兵将几何?”

陈纪一句质问,让张勋也很不高兴。出兵多少,怎么打仗,是自己这个大将军操心的事,哪轮到汝一司徒废话。自己刚刚确定立场,扭头就想插手军中?

“司徒公,兵家之事,因时因地,本将心中自有筹谋,不劳司徒费心!”

“哼,扬州刘繇帐下,大将数十员,盛兵四五万,更有江东水师两万余人。七万敌军,吾国朝少说也要布置十万人马,方有一丝机会。而荆州刘表,八万锐卒,三万水师,战船数千艘。而国朝水军,周船虽众,然多为小舰,战力不济。步卒虽广,却要布防千里之境。何以抽大军南下,以望东南?”

陈纪说完,当即便有人附和,皆不认同杨弘之策。

可杨弘既然提到这一点,又岂会不准备后手?

“司徒公所言差异,扬州刘繇,庸碌之徒。手握雄兵,坐地千里,而不图进取,连一区区越帅都束手无策,其能可见一斑!”

说完,杨弘又面向袁术,言道:“大王,臣举荐一良将,予其兵马一两万,足以平定江东!”

陈纪眉头一紧!

这杨弘今日准备的倒是充分,不过楚国有这般良将?

“噢~国相欲荐何人?”

“乌程侯孙坚之子,孙策孙伯符!”

杨弘嘴角微微跳起,道出一人名字,四下立即无音。

唯独袁术,在愣了约摸二三息后,感慨言道:“非国相所荐,孤几忘伯符也!伯符可在城内?”

“大王,孙校尉尚在邓县,领卒两千余,震慑荆北诸寇!”

杨弘特意点了一下孙策的职位以及功劳,随后又继续说道:“大王,前些时日,孙校尉请兵讨伐刘表,为其父报仇雪恨。但臣考虑国朝布略,权且压下了。”

“嗨,孙文台~可惜了!若今日文台尚在,孤何致于困守中原哉。不过,伯符不负其父威风,雄壮犹甚,孤焉能负其孝心。”

袁术感慨了一句,说起来当初自己做的也是有些差池。好孙坚归附后,自己不吝厚恩,收拢其心。

然而,万万没想到,如此一员天下猛将,居然折在黄祖小儿手中。

“来人,传诏伯符,速来洛阳见孤。另外,加伯符为荡寇将军,国相府准备印绶等物。”

“大王,孙伯符年纪轻轻,怕是难以委其重任!”

陈纪适机插口一句。

孙策……

杨弘还真是好打算啊!

第638章 同赴死节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432章 意外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324章 虢亭会战(10)第41章 悲喜交加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831章 争城(下)第661章 三爵制第642章 刺杀第808章 庙算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22章 名扬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692章 犍为之战(1)第820章 前奏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642章 刺杀第835章 临阵第631章 劫营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41章 悲喜交加第20章 汉中战事第113章 帝心第85章 夜入神都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754章 河东第823章 善后之事第416章 大肆封赏第487章 复议第816章 端氏休兵第630章 漫漫长夜第732章 金榜题名(上)第484章 逼迫第72章 凌迟纪灵第350章 三官通宝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932章 阴图荆军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136章 惑敌第917章 粮站第754章 河东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3章 举将第591章 密谋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384章 数千里之灾第7章 博弈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244章 使者为谋第10章 直抵江夏第18章 归去第761章 辩计第152章 两军对垒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570章 兵临城下第267章 袭营(上)第764章 朝会 废佃除旧第521章 明意第741章 游行示威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559章 予军第379章 杜畿第680章 江州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626章 再战第136章 惑敌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489章 王子师第241章 撤离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454章 仓廪实第83章 北上第378章 军民一心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讲述一下官职问题。第665章 伏兵第392章 京兆韦杜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595章 狼烟起第177章 美阳之战(17)第781章 冬季攻势(7)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697章 犍为之战(6)第136章 惑敌第136章 惑敌第370章 合纵连横(3)臆想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73章 败彭脱于西华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81章 长安行第877章 无题第690章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