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安西将军、都乡候

三日后,大朝会。

南宫崇德殿内,文武百官汇聚。

汉帝刘宏一同往日,端坐九尺高台,俯瞰下方众卿。

手一挥,身旁张让当即取出诏书,上前三步,高声唱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南中郎将高诚,将兵平定江夏贼乱,镇压川蜀蛮祸。今黄巾贼起,献策于长社,斩波于阳翟,破荆州黄巾于宛。”

“功勋卓著,忠心体国,拜安西将军、都乡候,以擢其功!”

“时值宵小伏起,凉州诸羌,不感大汉恩泽,不畏汉之威严。叛于陇西、金城数郡,实乃大逆不道。”

“今朕以大汉安西将军高诚,总督凉州、关中军事,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责以剿平逆贼,还凉州黎民安平!”

高诚立于列中,听完此诏,也不禁感觉刘宏下了血本。

待张让读完诏书,立即出列,行叩拜之礼,高呼:“末将领诏!定不负陛下所托,荡平宵小逆贼,以兹凉州诸务。”

“爱卿不必多礼,朕擢以爱卿督凉州、关中事宜旦有所需,尽可道来!”

高诚想了一下,拱手说道:“请陛下恕末将不敬!末将敢请陛下,以京兆尹盖勋,为凉州刺史,总督大军后勤事宜。”

刘宏眉头一皱,倒不是为高诚请荐盖勋为凉州刺史苦恼。而是在想这盖勋是谁,才能如何,能否当担此等重任。

此时,大汉帝国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解决掉西羌之乱。只要能解决西羌之乱,怎样都行。不然,这西边乱的时间长了,必然会显出大汉帝国的乏力,从而引起诸多边患。

边患一起,国内亦会有宵小复起...

反而,只要能够迅速平定羌乱,周边蛮夷见大汉国势依旧强盛,只会蛰伏。边患不起,国内纵是八荒荡起,也不过朝夕可灭。

那些黔首闹的再厉害,也比不上边患。

细数大汉周边,最弱的乌桓也有数万骑兵,很难一口气剿灭。而黔首们都是步兵,缺甲少衣,同是步兵的大汉军队,打他们跟打着玩似的。

“这盖勋,如何?”

“回禀陛下,盖勋盖元固,出自敦煌,素来得凉州百姓、羌胡爱戴。有其坐镇陇县,可安黎民之心,可使羌逆心散!”

听到高城的回答,刘宏明显惊讶了一下,照这样说来,这盖勋还真是不可多得的人选呢。

“现凉州刺史左昌何如?”

心中已有意,刘宏自然也要考虑一下现任凉州刺史的感觉。

此话一出,一御史当即出列,说道:“启禀陛下,那凉州刺史左昌,虚安其位,贪腐成风。不顾凉州百姓艰苦,横征暴敛。致使凉州上下,皆是抱怨,这才使得羌逆一起,四方无助。”

“臣请陛下下诏,收押凉州刺史左昌,问罪三司!”

刘宏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这御史也愈加顺眼。不管这人是对左昌有仇,还是怎么着,此刻无疑是合了帝心。

“唔,这左昌不能安齐民,不能理国事,实负朕之厚望。着,廷尉府,立即收押左昌,置洛阳问罪。”

“老臣遵旨!”廷尉上前一步,应声喝道。

这个时候,正是皇权发威之际,不论袁隗如何使眼色,都不能打动袁逢一分。袁逢是看明白了,大将军何进已经为陛下所疑。

不然高子明官拜安西将军此等要事,何进不可能不知道。而且,陛下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拉拢朝堂不少人,若要反对,只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着诏,迁京兆尹盖勋,为凉州刺史,全力协助安西将军平定诸羌!”

说完,刘宏又看向高诚说道:“子明,可还有何人选,皆禀于朕听。此刻正值国事艰辛,诸多良才不可埋没啊!”

高诚一愣,不大明白刘宏的意思。盖勋,稍微查探一下,都知道此人与自己关系亲近,又同是凉州人,定是自己臂膀。刘宏嘛,自然知道,绣衣使者自己都心中有悚。

既然如此,刘宏居然还让自己举荐。那...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大将军之弟,苗。素有勇武,又为天家皇亲,可为末将左右,持以天威,震慑诸羌!”

满堂文武,别说高诚了,刘宏自己都不知道谁是忠臣。既然如此,自己倒不如推荐何苗。毕竟,皇后又不是只有一个哥哥。你何进偏向了世家,那不是还有何苗嘛。

被高诚这么一提,刘宏也眼前一亮,对呀!

何进不足用,自己就提拔何苗。这何苗与何进本就关系不睦,只要自己略施手段,其自会与何进对立,与世家对立。哈哈~这高子明,真是良才!

“嗯,后兄苗,朕本不欲多多提拔戚族,既然有子明举荐,朕子要足子明之心!”刘宏客气一番,继续说道:“传朕旨意,着何苗为平西将军,为安西将军副将,望其勿负朕之恩典!”

袁逢看着高诚与陛下自导自演,丝毫不动,这是皇帝明面的招数,改不了其心,又何必多言。

而大将军何进,却是紧皱眉头,深感自己地位晃动啊!

....

.....

朝会一过,大将军何进,便召集众亲腹,往府中一叙。

袁逢也唤来朝中关东世家,聚。

唯独刚刚升任的安西将军高诚,独自一人回府。这便是外将的不便之处,京城无人,得不到任何消息。如今,若不是自己使劲靠向刘宏,怕是早就万劫不复了。

在这洛阳,也只有刘宏能保得了自己,使自己不为世家所动。

甚至,便是高府周边,布置了不知多少绣衣使者。一是防止麾下忠臣为世家所协,二就是防止这位忠臣良将生起异心。

但这些都无所谓,高诚还巴不得刘宏这样呢。反正自己没打算在刘宏死之前,弄出什么幺蛾子。这样一来,正好可以借用绣衣使者保护家人。

高诚可不相信,自己搞了袁术一顿,袁家会吃下这种暗亏。这夜间,指不定出了多少事情,被绣衣使者截胡!

无人相伴,那便无人相伴吧,这才是孤臣该有的样子!

走在大道中,高诚有这没那的胡思乱想着,多想些总不会出错。

而行至府前,一翩翩少年郎,望着身披甲胄的高诚,不禁露出无限向往。

“男儿丈夫,自当如南中郎将般,建功立业,马上封侯!岂能日夜习读,奏筝取雅?”

少年郎低声沉吟,话毕,取下后背所挂雅筝,摔落于地。

一摆衣襟,再不看地上落筝,转身而去...

“公子,公子,何故如此?”

后面一老者,抱起地上雅筝,颇是不解之色!

第367章 公孙瓒第24章 八拜之交第516章 燕国困局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527章 虞城生变第817章 借道第76章 蒯良之策第680章 江州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359章 军旗第290章 蓄势待发第683章 顿足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353章 批评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707章 犍为之战(16)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121章 薄落谷东羌亡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35章 惨淡之状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871章 军议(下)第211章 耀武扬威第612章 攻守第769章 乱第935章 攻第596章 新城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371章 合纵连横(4)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184章 美阳之战 (24)第623章 奇兵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375章 抗洪第751章 调兵遣将第355章 筹谋第348章 三官铸钱署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723章 犍为之战(32)第530章 人心向变第875章 湖中阁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37章 会军移营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308章 困虎之挣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610章 斩将第472章 子衿第671章 夜市第238章 平襄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669章 退兵第693章 犍为之战(2)第150章 捐纳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64章 试探攻城第370章 合纵连横(3)臆想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58章 东进第842章 鲜卑肆虐第927章 深夜第843章 大山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551章 临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295章 关东群雄第80章 欲纳降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525章 大阳、下阳第90章 在下周瑜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781章 冬季攻势(7)第37章 只要首级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820章 前奏第56章 朱懏兵败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112章 激战将起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734章 金榜题名(下)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432章 意外第130章 血战陇县第728章 状元城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5章 夜入神都第929章 严、律、密、令第76章 蒯良之策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620章 刘表第936章 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