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1894

时间过得很快,宛若白驹过隙,一晃已是1895年的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

对中国历史来说,曾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甲午年已经过去,如今看来,那年也注定不平静。甲午年初,因为满人有一户人家老少六口都饿死在燕京城里,给清朝廷上下都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山西巡抚刚毅上书朝廷,要求取消满人减奉,还要查办劝业局督办那桐和总理资政大臣胡楚元。

结果,胡楚元找了不那么靠谱的罪证将刚毅给撤职查办了,另外也给了劝业局督办那桐一个大板子,重新换了一个人。

这几年间,中国经济确实在快速的复苏着,特别是在天津纺织工业的发展中,在1894年,中国完全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纺织出口国,内部销售总额也仅低于美国。

在1894年,中国钢铁产量、采煤量都位居世界第三,铁路总长、造船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四,机械工业和化工业总规模位于德、美、英、法四国之后,和俄国相当。

随着中国生丝产业、茶叶的快速发展,丝织品和茶叶基本不在属于奢侈品,价格大幅降低,外贸出口总额也在逐年递增。

在丝、茶、麻三大领域,中国仍然牢牢占据着世界90%以上的规模,随着海南橡胶业和台湾、两广甘蔗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总产值也在继续发展和扩大。

和同样在快速发展的德国、美国不同,中国缺乏技术革新的力量,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吸收和转入国,特别是电气工业领域和化工领域,拥有第一家30兆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和11KV的输变电线路,也拥有第一条真正商业化运行的电气铁路宝淞线。

在上海和青岛,富邦化工总厂从美国和南洋进口原油,在国内进行分解加工,建立了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并在山东一带密集的寻找油田。

从沈阳到汉阳、从西安到威海的两大主干道铁路已经贯通,从西安到疆省的铁路,以及最为棘手的赣闽铁路都在筹备中。

上海股市的市值规模超过法国,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在世界白银储备总量中,中国达到了75%的比例,并且迫使白银和黄金兑价逐年上升,达到了18:1的新高点。

在这一切的背后,上海富国所起到的力量是惊人的。

随着江南商行、北洋商行的陆续上市,胡楚元在江南商行的控股率已经降低到42%,而他也选择通过上海富国控制整个国内的工业发展,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机械、造船、化工五个方面。

在其他产业上,上海富国虽然都有控股,但并不占据着主导地位,中润公司则做为一种补充,在地产、纺织、食品、轻工业进行控股。

中润公司旗下的中润商行则是目前最纯粹的民营商行,基本实现股市化,胡楚元通过上海富国持股37%,中信社的股市化也在快速进行,上海富国持股率逐步降低到30%,大量的股票被转让给两个弟弟,以及地方农户、合伙人,胡缄元也回国在上海打理生意,江南商行和中信社的生意大体都交给他负责。

从某种程度上说,胡楚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资产转移和套现,从农业、商业转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胡楚元对中润公司、江南商行放开了,对丝业、茶业、麻业的控制权也就松开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地产业,他旗下的中信置地和富国置地已经逐步取代中润置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集团。

至于重工业这种事,目前也只有他能大规模的掌控着。

仅是上海宝淞钢铁机械厂和上海宝淞造船厂,他就累计投资了7500万清圆,马鞍山钢铁机械总厂的投资规模更大,从1885年开始投资,十年累计投资总规模达到1.4亿清圆,产能则占据着中国钢铁总产量的1/3。

中冶公司旗下的六十多家冶金厂,上海富国旗下的莱芜钢铁机械厂、淄博铝厂、辽东鞍山钢铁机械厂、大冶钢铁厂、唐山钢铁机械厂、唐山造船厂、天津机械厂、辽东造船总厂、马鞍山造船厂、福州造船厂,上海英华公司旗下的英华电气公司、上海宝淞发电厂、徐州发电厂……这些都是数千万清圆的投资。

算一算,六七年间是收不回投资的,可正是有了这些厂,下游的那些商人们才能赚到钱呢。

随着《公司法》、《工商贸易法》的实施,国内商人大肆办厂,特别是徽商,现在人称是十厂九徽,十个厂子里面,有九个是徽州人办的。

这番话难免是有些夸张,但也不可否认,徽州商人的实力确实是越来越强大。

每年个人所得税超过十万的商人,可以每年缴纳十万买断所得税,超过百万的商人,也可以每年缴纳百万买断。

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十万户和百万户。

如今,徽商中的十万户约有百余人,百万户则有二十多人。

换句话说,资产过一亿清圆的徽商至少有三十个。

恰恰是利用这种庞大的商脉,胡楚元一直在实行另一个主张——教育民办,通过税捐等办法,加上个人的劝说和影响,这些年,他和各地商人捐建的大量义塾几乎分散在全国各县,在江南六省甚至是各镇各乡都有义塾。

义塾之上是公学,公学多半还是由各省衙门置办,商校、技校则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福州等新兴之地,多半也是由商人们自行筹办。

大学则是外国人、外国教会、中央、各省衙门和华商名流各有开办,可在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1890年之后,留学海外才是大学教育的主题。

1894年,仅徽商支持的海外留学生就有三千余人,华盟会支援的数量仅次于徽商总会。

1894年,清政斧岁入超过5.5亿清圆,折合4.58亿美金,岁入盈余约为7900万清圆,海军军费支出为5800万清圆,包含绿营、八旗营在内的陆军军费支出为8540万清圆,满人奉养和宗室奉养、内务府奉银总额为8300万清圆。

清政斧对中信银行和美洲银行欠债降低到3.7亿清圆,另有3亿国债,整体财政状况还不错,毕竟实施的是轻税制度,平均税率不足10%。

此外,清政斧通过总理资政衙门,在全国各大商行中仍然持有一定数额官股,这些官股一旦转入股市,至少能套现数十亿清圆,每年也有一笔很不错的分红。

当然,也正是因为清政斧岁入和盈余的幅度较大,满人要求恢复奉养的声潮就变得更加强烈,一年高过一年,特别是以礼亲王世铎和庆郡王奕劻的声音最响亮。

开春三月,西元历1895年4月8曰。

胡楚元带着家人在杭州报国寺扫墓,随后,他带着潘丽美和几个小儿子一起前往福州,再随后,他会前往美国,顺道经过夏威夷王国进行第二次的访问。

这两年里,潘丽美和伍淑珍相处的有点不太融洽。

两个妻子嘛,总是会有这种事的,见她情绪低落,胡楚元就决定单独带她出去游玩,顺便在夏威夷度假……再顺便处理一下夏威夷王国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显得有点复杂化了。

此时的福州正是最为怡人的时刻,胡楚元带着家人住在了平顶山顶上的法式庄园里,总理海防大臣丁汝昌提前几天就到了,两人一起视察了福州船政总厂。

经过几天的筹备,这天晚上,胡楚元就在庄园的大会议室里召开了一个马尾会议,制定海军的未来十年计划。

海防大臣丁汝昌、海防辅理大臣吕瀚、北洋水师提督叶富、南洋水师提督邓世昌、东海水师提督叶祖珪、兵部右侍郎“罗大佑”,以及魏瀚、郑清濂等技术官员和光绪帝载湉派遣的特差监察大臣张百熙都列席参加。

会议开始后,吕瀚就先将国内海军状况和国际海军发展趋势做了份报告,每个人发了一份,他自己再先行发言,大致的讲述一番。

近五年间,大清海军的总吨位一直都保持在35万吨左右,不断建造新舰船,但也不断将旧舰船转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菲律宾、婆罗洲自治邦和拉丁美洲国家,因为今年和明年将会新增四艘宁远级战列舰,总吨位达到了42.7万吨。

这个规模在在亚洲和远东属于第一,仍仅相当于英国的30%,法国的63%,海军军费则相当于英国40%。

对整个世界的海军造舰技术而言,1888年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在这一年,速射炮、无烟发射药、冷压镍铬钢和哈威钢都逐渐成熟,战舰的整体布局和思想都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总理海防衙门已经1888年之前生产的大部分军舰淘汰,做为二手战舰出售给菲律宾、婆罗洲自治邦。

宁远级战列舰的问题是比较拖沓的,中曰庚寅战争结束后,英国考虑到整个远东的均衡策略,借口造价问题暂停为清政斧建造宁远级战列舰。

1892年4月,胡楚元不得不亲自抵达伦敦和英国重新洽谈,最终以单艘5120万清圆的价格继续建造,约合711万英镑。

这个价格比最初的《中英军售协议》要高出40%,做为代价,主要防护装甲完全选择阿姆斯特朗公司提供的特种钢,装甲设计也比君权级更为合理,整体设计在君权级的基础又有所改进,火炮和火炮系统一律采用德国克虏伯系统。

同时,整套设计方案和相关的部分技术完全转让给福州船政,并由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派遣技术团队,指导福州造船总厂在国内进行同型号的生产。

和一战、二战相比,这个价位还是能够接受的。

高出的40%造价,胡楚元也通过出售部分官股的方式抵消了,从账面上,清政斧仍然是按照单艘3657万清圆的价格购买,即便如此,满人内部还是非常不满,要求继续禁止外购战舰,甚至连国内建造都要停止几年。

所以说,满人多混蛋,只知道捞钱。

目前,大清海军还是主要由三大舰队构成,其次是长江水师和各省沿海水师,12000吨级的宁远级战列舰两艘,7千吨至8千吨级的主力铁甲舰10艘,6550吨级的福州级铁甲舰14艘,2200吨至4500吨级的巡洋舰21艘,春雨级驱逐舰陆续达到34艘,防卫舰27艘。

巡逻艇、炮艇、鱼雷艇的数量仍然比较多,但在总吨位上一加,其实也并不多。

海军终究还是胡楚元在主导着整个趋势,他也最终拍板,不管满人的废话,继续在福州船政总厂实施万吨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铁甲巡洋舰和穹甲巡洋舰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五年内逐步淘汰出去,改用全钢甲的襄阳级轻型巡洋舰替代,规格在4000吨级-5000吨级之间。

宁远级只在国内建造两艘,福州船政总厂和江南造船总厂各建一艘,只用来增加经验。新型主力战列舰定名为凉州级,吨位仍然保持在12000吨级,在凉州级和巡洋舰之间,设计一种威远级战列巡洋舰,排水吨位在8000吨至10000吨级之间。

速度较慢,但攻击力和防御力较好的一等铁甲舰还是要发展,在致远级和福州级铁甲舰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新型的晋州级二等战列舰,排水吨位和威远级战列巡洋舰相当。

凉州级、威远级、晋州级、襄阳级四类战舰统一的特点是采用新型钢材、汽轮机、煤油混合燃烧技术、电控火炮技术,主炮口径相比英国体系还是要小一些,特点是主炮多,主炮口径完全统一,副炮统一采用75mm和120mm速射炮。

在这两年中,福州船政一直在福州级铁甲舰上进行大型汽轮机实用实验,称之为“新福州级计划”,虽然新福州级一直没有诞生,但在七千吨级排水量的铁甲舰上使用汽轮机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春雨级在整体技术上仍然是很先进,继续保持每年6到8艘的速度生产,并逐步取代3000吨级以下的巡洋舰,后续型号同时要逐渐吸收最新的成熟技术,并继续保留两艘实验舰,为后续的阵雨级做准备。

随着大清海军完全转向攻击型,防卫舰的作用和地位下降的非常明显,廉价姓是最重要的,所以,镇江级防卫舰继续使用冷压镍铬钢材,不用设计新型号,只是保留几艘做实验舰,为新的镇海级做准备。

海军未来十年的计划确定后,预计在1905年,大清海军总吨位将提升到55万吨,具备同时应对俄国和曰本海军的实力,万吨级以上的战列舰达到12艘,8千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和二等战列舰数量达到20艘,轻中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45艘,防卫舰25艘,鱼雷突击舰20艘。

秘密的,具备实战价值的潜艇将至少有30艘。

目前来说,真正知道潜艇计划的人很少,一只手可以数完,会议上也没有谈论,这只是胡楚元和丁汝昌两个人事先在天津谈好的结论。

为此,胡楚元正加大力度进行蓄电池、柴油机和鱼雷技术的研究。

(未完待续)

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资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战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六十六章 荣宝斋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国重工业之崛起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国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财团的开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亲王的大事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来了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资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四十七章 上海滩不是他的世界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变化和李鸿章的邀请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亲王的大事第二百五十章 胡维中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上)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亲王的大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四十一章 强国先强种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国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歼”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第二百二十九章 杨宗砺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财团的开局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二十一章 传世之宝第十一章 送礼也要有艺术细胞第一百三章 新民党太招摇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五十七章 密帐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群英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员长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来了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六十二章 徐润是个人精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么个东西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总理首辅大臣和新的帝国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东大战(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