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国的遗憾和收获

在欧洲逗留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国内的政治内斗早已变得一团糟,甚至有满人提议要皇太后慈禧重新出来“观政”、“训政”。

胡楚元并没有过问,他知道,张百熙这个人虽然在某些事情上会艹之过急,却绝对不是康有为那种政治白痴,张百熙肯定能控制住局面,只是……情况依然会显得有些凌乱。

特别是胡楚元这个直隶总督和总理资政大臣不在的情况下,满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张百熙几次发电,希望胡楚元快点回去,今天,甚至连光绪帝载湉自己都发电文,可是,胡楚元并没有离开柏林。

他继续等待着新机遇的出现。

11月的柏林是清冷的,昨天就下了一场小雪,胡楚元穿上了德国人的那种羊绒大衣,黑黑的,带着羊绒质地的厚实宽沿帽子。

偶尔,他还会抽一根雪茄,像模像样的站在庭院里,看着雪花从天上飘落。

他不是一个烟民,之所以会抽雪茄,纯粹是因为巴西历史上的第一位民选总统普鲁登特-德-莫拉伊斯送了一盒最好的巴西雪茄给他,并且保证,如果他喜欢巴西的雪茄,巴西人愿意永远的免费供应……这他妈的算什么礼物。

抽着巴西人的雪茄,胡楚元在心里苦笑着。

他不在意里面的尼古丁,只是喜欢这种辛辣的香味。

雪越下越大了呢。

房间里正带着两个孩子的潘丽美走了出来,温馨的为胡楚元披上更厚实的一件大衣,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后,倚靠着他。

胡楚元挺开心的笑出声,回过身,将她搂在怀里,一起看着这远处的雪景。

出于特别的礼遇和尊重,威廉二世提供了霍亨索伦皇室家族在柏林郊区拥有的一栋中世纪古堡,也允许胡楚元的卫兵自己负责安全工作。

天色渐晚,厨师们已经准备好了晚宴,古堡原有的厨师筹备了一个烤乳猪,有德国式的西餐,也有传统的中餐,只是受制于材料的限制,菜的种类并不多。

胡楚元正准备带着家人去就餐,还让人按照惯例邀请卡奥拉尼公主,这时候,古堡的铁栅栏大门被人打开,一辆黑色的马车驶入进来。

很快,从马车里走下来三个人,都穿着很常见的黑色西服和大衣,带着帽子。

等他们走的近了一些,胡楚元才发现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任宰相霍恩洛厄-希斯灵菲斯特亲王,年近六十岁的这位老亲王神色倨傲,坚定而有力。

шωш● Tтkan● CΟ 陪伴在他身边的两个人都是外交官员出身,对胡楚元来说也是熟悉的,一位是伯恩哈德-冯-皮洛夫伯爵,这个人有一句名言——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做为德国目前最受倚重的外交官,正是他买下了马绍尔群岛的所有权,也是他将这个岛屿的所有权再转让给清王朝。

另一位是克虏伯家族的控制者——古斯塔夫-克虏伯,因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为了避免克虏伯公司为外国人所控制,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做媒,将一名精通工业的年轻外交官古斯塔夫介绍给克虏伯家族,促成了这桩婚事。

从那之后,古斯塔夫就改成了女方家族的姓氏,并成为这个家族的管理者。

三个人踏着雪走过来,以帝国宰相霍恩洛厄-希斯灵菲斯特亲王为首,他的步子很大,仿佛还是他在陆军任职时的那样,神色也格外的坚毅。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也没有预约,这让胡楚元多少有些意外。

当然,他不会拒绝这些人。

胡楚元稍作安排,让潘丽美和孩子们先用餐,他单独在客厅里面会见三位客人,并临时安排一个小型的餐会,只有他们四人和担任德语翻译官的商德全,担任汉语翻译的瑞乃尔。

让胡楚元感到奇怪,餐会上,他们并没有谈什么很重要的话题,但没有等到餐会完全结束,霍恩洛厄-希斯灵菲斯特亲王就提出要和胡楚元单独会谈。

胡楚元没有拒绝。

德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其他人就像是被下达了驱逐令,迅速起身告辞,这种压迫力给胡楚元一种很独特的压抑感。

胡楚元尽量和平时一样,先给自己和对面这位神情严肃而倨傲的德意志帝国宰相泡一壶祁门红茶。

茶还没有泡好……!

霍恩厄尔亲王就很直接,又有些傲慢的用慢条斯理的英语,断断续续的和胡楚元询问道:“子爵阁下,在您看来,这个世界的政治局势是怎么样的?”

胡楚元很诡异,又很简单的回答道:“复杂的。”

“是啊……!”

霍恩厄尔亲王颇具暗示的答道:“确实是非常复杂,确切的说,法国是这一切混乱的源头,他们挑起西班牙的王位战争,最终引发了这一切。”

胡楚元挑着眉头,思量片刻,续道:“显然比这个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大国的利益需求上,随着中国逐渐的复苏,我们和俄国、法国之间的矛盾也将持续扩大,甚至和英国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德国同样如此。美国是一个中立的国家,随着进一步扩大海洋优势,他们和西班牙之间的争斗会越来越多,英国,他们总有一天会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那时候,局势还会变得更加复杂。对我和我的国家而言,亚洲的局势还算是简单一些,我们需要对付俄国,迫使俄国在远东不再是一个狂妄的没有任何界限的国家。”

霍恩厄尔亲王很有诱惑力的提醒道:“想要对付俄国,你们必然要面临法国的威胁,而法国是德国最大的敌人。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我们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中俄开战,我们会毫不犹豫的将军队前线推移到法国边境,阻止法国人向远东增兵。”

胡楚元想着,思索着。

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问题是代价太大,和德国联系的过于紧密,他必然会遭到英国的报复。

目前来说,英国仍然给予中国一定的优待和偏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让中国和德国结盟,虽然中德结盟的利益姓是最大的,双方几乎拥有所有共同的敌人。

考虑到德奥意三国已经缔结同盟关系,而法俄协约组织也牢不可破,中国加入哪一方,都会引起英国的强烈反对,这种反对就如曰本当初要加入法俄联盟一样。

在脑海中权衡着这个问题,胡楚元什么话都没有说。

霍恩厄尔亲王淡漠的等待着,喝着茶。

过了一会儿,胡楚元才答道:“我国和贵国确实有着进一步结盟的可能,但却绝对不是现在。事实上,我个人有一个担心,随着各国进一步的发展,彼此对原材料的进一步渴求,不可避免的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问题在于,英国绝对无法容忍德国的进一步扩大,法国同样如此,甚至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近乎于统一的欧洲大陆。总之,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也是我最大的担忧。”

霍恩厄尔亲王沉默以对,看不出内心里究竟在盘算着什么样的注意。

德意志帝国就像一列高速列车,要么撞开旧有的一切封锁,要么撞的四分五裂,问题是它已经无法停止。

战争有可能避免,提前是德国自己放弃成为世界霸主的梦想。

事实上,这绝无可能。

两个人彼此沉默了很长时间。

霍恩厄尔亲王思索了片刻后,问道:“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贵国愿意对俄国展开攻击?”

这是一个狡诈的外交问题。

一旦中国要和俄国在远东决战,那就意味中国同时要面临俄法两国的威胁,也就意味着中国有必要和德国结盟。

胡楚元答道:“暂时而言,我国还是应该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国内的建设。”

霍恩厄尔亲王道:“关于这一点,德意志帝国完全愿意给予更多的支援。私底下,德皇陛下非常欣赏您的能力和魄力,如果您愿意的话,德皇陛下非常乐意见到您在德国的产业有着更好的发展……特别是造船工业上。”

胡楚元在心里苦笑着,淡淡的不冷不热的点着头,拿捏着分寸。

他和德国人的协议并没有完全达成,目前还在继续僵持着,毫无疑问,霍恩厄尔亲王就是想要快点解决这个问题。

胡楚元同意转让汽轮机技术,条件是允许他通过巴斯夫和富国系之间的联系,成立一家横跨中国和德国的钢铁、造船、化工企业。

现在谈中德同盟条约太早,胡楚元还会继续观望,中国也需要继续观望,但在技术合作和资本运作上,双方的合作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霍恩厄尔亲王忽然继续重复了一句,道:“特别是在造船业上,这是皇帝陛下的亲口承诺,而我此行的责任就是要很好的转达这一句承诺!”

胡楚元想了想,道:“我所要说的是一个伟大的生意,一个伟大的工业帝国,一个伟大的梦想。亲王阁下,如果德国能够允许我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帝国,我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从矿石到金属,从金属到机械,从机械到轮船,这一切都可以在同一个商业公司中快速的运作,未来,这家公司会源源不断的向德国提供更为强大的军舰。这家公司同时两国之间最好的盟约和纽带,将技术、资金、产能完美的运用于两个国家。”

霍恩厄尔亲王简单而冷漠的答道:“恕我抱歉,德意志人拥有自己的金融财团,我们自己可以完成这个工业帝国的塑造。德皇陛下承诺的极限是允许您在新的蒂森克虏伯公司持有不得超过两成的股份,然后,你必须用这家公司的钢铁和火炮来运转你的造船厂……当然,一如德皇陛下之前的承诺,在其他对帝国不是那么重要的产业中,您仍然拥有读力的经营权,只要您继续遵守您的承诺。”

“这样吗?”

胡楚元冷淡的回应着。

他开始讨厌这些个短视、傲慢的宰相和德皇威廉二世,他开始无限制的思恋起俾斯麦的时代。

俾斯麦的气魄终究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在得知曰本极其很可能依靠法国的支持在近期向中国宣战的情报后,俾斯麦强行下令暂停德国海军造船合同,将原先是为德国自己生产的六艘福州级(德国称之为安斯巴赫级)铁甲舰合同都转让给清政斧海军。

对于胡楚元进入德国投资的计划,俾斯麦也大开绿灯,允许胡楚元做一个媒介,将各国的优势技术转移到旗下的各家公司。

俾斯麦也是一个傲慢的人,甚至有些无礼,可他总是知道什么是最为正确的决定。

胡楚元怀念着俾斯麦的时代,平静的抬起眼帘看了看面前的这位霍恩厄尔亲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自嘲的笑道:“看来,最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他说的是杭州话。

霍恩厄尔亲王完全不可能听懂,只是下意识的问道:“什么?”

胡楚元道:“没什么。其实,两国之间想要合作,里面的关系和方法就如做生意是一样的。现在看来,中德两国还没有做好准备经营这个大买卖。汽轮机的技术会转移到德国,我的要求只是允许我自己筹资创建一家机械厂,为德国提供汽轮机,同时允许我派出技术团队在克虏伯公司实习参观两年。除此之外,我不会有任何要求。”

霍恩厄尔亲王不免有些诧异,他一直相信胡楚元这个外国资本家仗着手中拥有一个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技术,就以此为威胁,试图垄断德国的经济。

对此,他轻蔑的嘲笑着,从心里看不起胡楚元这个外国资本家。

可当胡楚元完全放弃了原先的要求时,他反而有些犹豫,预感这里面有着新的阴谋。

这么轻易就能让胡楚元弯腰,霍恩厄尔亲王虽然有点不踏实,可还是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满足,两人也随即就达成了口头上的协议。

古斯塔夫倒是想和胡楚元洽谈新的合作,将奥克兰军工厂的新型步枪引入德国,和毛瑟步枪进行竞争,问题是霍恩厄尔亲王对此是非常反感的,这位帝国宰相有着太深的德意志荣耀感,深信德国人自己的创造。

不过,双方还是达成了一个折中意见,即胡楚元可以创办一家新的枪械制造厂,引入马克沁机枪专利,专门负责为德国生产这种机枪及各种衍生版本。

此外,新型的毛瑟步枪采用7.62毫米的0.3英寸口径,实现两国在步枪子弹上的统一,同时,这种新型子弹也将适用于马克沁机枪。

相比于胡楚元事先提出的庞大计划,目前所达成的这些协议就显得太可怜了。

霍恩厄尔亲王倒是很满意,在深夜里,带着伯恩哈德-冯-皮洛夫伯爵、古斯塔夫两名随从离开了胡楚元的驻地。

在昏暗的路灯下,胡楚元将他们送到门外,站在雪地里看着马车悄然的轧着雪迹,嘎吱嘎吱的离开,他心里所能感受到了除了德国人的强烈自满和排外情绪外,也有着一种失望。

他对德国人感到失望。

他所要构建的计划是连瞎子都明白的,他要通过多家金融机构将整个德国的钢铁、造船、军工、机械、化工都联合起来,提高产量和成本,同时,这家巨无霸级的康采恩能不断吸取国际上的各种先进技术,最快最短时间内让德国变得更为可怕。

届时,不管是巴斯夫,还是福州-江南总局、万旗洋行、贝尔实验室、奥克兰军工厂,整个巴斯夫和富国系的所有军工技术,以及其他技术都能最为快速的运用到美国、德国和中国。

胡楚元能说什么呢?

他也不用说什么,因为他又不是德国人。

当然,他并没有必要完全退出德国工业,他相信总有那么一天,德国人必须要和他全面合作。

几天后,他将自己在德国的合伙人都请到柏林重新洽谈新的生意,这几年间,他不断通过巴斯夫投资银行向欧普、戴姆勒、本茨、西门子等公司渗透。

不管霍恩厄尔亲王的态度如何高傲,商人总是最直接的,资本和技术是工业的灵魂,只要胡楚元拥有这两点,再加上他拥有德皇威廉二世赐予的公民身份,他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整个体系。

他邀请这些合伙人,一起合股,将整个体系建立起来,通过兼并欧普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绝大多数的股份,用欧普公司控股欧宝、戴姆勒-本茨两家汽车公司,并涉及新的零配件企业,也在汉堡投资一家全新的汉萨机械造船厂,生产汽轮机、发动机、锅炉和造船。

在胡楚元划出的利益圈中,巴斯夫、欧普、西门子都是涉及面非常宽阔的巨型公司。

巴斯夫围绕化工领域经营,并不断尝试将触手深入到煤矿、铁矿、石油等原材料领域,进一步向着钢铁工业渗透……不管德国的容克阶层是否愿意接受。

欧普公司的核心是机械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轮船、发动机等领域,要拿到绝对的控制权,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欧普照明公司,并向着欧普电器发展。

西门子公司的核心是电气、电子,不仅有完整的电气工业体系,也有电信、电报、电话等业务,并向着无线电、电气铁路等领域发展。

为了更好的帮助这三家大公司的发展,围绕着德国商业银行,胡楚元决定出资4000万英镑兼并慕尼黑第一市民银行、鲁尔工业银行,构建一个全国姓的德国商业信托储蓄银行,同时兼并多家保险公司,合并成德国联众保险公司。

有了这两家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三家公司都会获得长足的发展,而这正是胡楚元能将这些德国商人吸引在一起的原因。

另外,胡楚元会继续对禅臣洋行进行增资,加大禅臣洋行在进出口业务上的扩展能力,协助这些公司在外国开展业务。

也许,在德皇威廉二世看来,胡楚元持有的这些公司中,除了占据德国最大规模的染料、炸药的巴斯夫化工公司比较特殊外,其他都不算什么。

可要不了多少年,胡楚元在德国经济界的影响力就膨胀到让德国容克阶层不得不妥协的地步。

考虑到德国人的排外特征,胡楚元也做好了准备,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他也会以一个很好的价格将这些产业和股份都转卖掉。

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回报,而且,他也要从德国获取足够多的技术转移,保证富国系在中国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德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确实是非常强大的,也拥有最好的化学、物理学专家,早期的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几乎都被德国人所垄断,这就是一种证明。

德国对大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在各国中也是最高的,比美英法三国加起来还要高。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冷压镍铬钢、哈威钢都是在美国奥克兰实验室完成的,德国却总是在最短时间内就能追上,目前,克虏伯所提出的热油喷压式哈威钢,比奥克兰的哈威钢还要更好一些。

从实验室到工厂,德国人做的也最为完美。

电解铝的技术是在美国出现的,通过巴斯夫公司转移到德国后,很快就诞生了新的化学溶解剂,使得电解铝的效率又有了更大的提升。

速射炮是在法国完成的整套构建和设计,德国人却提供了更好的硅油做为缓冲液,才使得275mm口径的速射炮也变得非常稳定和成熟。

这也是胡楚元在国内所有战舰主炮上继续选用克虏伯新炮的原因,他一直无法获取这个技术,直到他利用巴斯夫化工公司的技术研究室,重新提取了新的硅油,才将这个技术转移到富国系。

在德国停留的这段时间,他就将无线电波的发现者——波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海因希斯-鲁道夫-赫兹聘请到了西门子通信实验室。

在巴斯夫化工,他们也聘请到了费里茨-哈伯从事合成氨和尿素化工的新型研究,还有凯库勒、R-克劳修斯等著名化学家,正在R-克劳修斯的研究下,巴斯夫化工在电解铝工业中寻找到了更为合适的电解液催化剂,在已经逝世的德国大化学家奥格斯特-冯-霍夫曼的帮助下,完成了TNT的第三步工业生产法,并在染料领域和石油化工领域有了新的进展。

在医药领域,他们也有十多位德国籍的化学家,从事柳杨酸和其他化学医药品的研究,距离阿司匹林的诞生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一步路。

在金属材料领域,更好的新型钢材也不断的诞生,铝合金也变得更多。

当然,胡楚元不可能长期依靠德国人,所以,在最近这些年里,他也有意在国内的外国语学堂增加德语专业的学员,向德国的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外派了更多的留学生,并在汉堡建立一家大学预科学校,帮助中国留学生进行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过渡。

胡楚元甚至直接聘请了一些德国大学教授在南洋大学、天津大学采用德语任教。

随着巴斯夫投资银行公司在德国金融界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它所面临的压迫也就更大,容克阶层开始紧紧的盯住了它。

这使得胡楚元的投资变得有点艰难。

在德国,胡楚元一直滞留了三个月,才勉强将巴斯夫、欧普、西门子三大工业体系建立起来,通过欧普公司在汉堡投资了一家全新的汉萨机械造船厂,生产汽轮机,建造商船,在汉诺威投资一家机械厂,专门生产机枪和子弹。

这时候,他已经不得不返回国内了,光绪帝载湉正在面对着极其强大的保守压力。

1896年3月,胡楚元率领巡访舰队返回,此次的航行路线是从非洲好望角跃过,经过印度洋回到国内。

就在舰队启航之前,他收到了载湉的一份特殊电报。

只有六个字。

太后观政在即。

胡楚元没有说什么,无比沉默的将电报烧掉,并给陆广荃发了一封电报,这才率领舰队正式离开。

这一次,巡访舰队的旗舰变成了宁远级的宁远号和扬远号,在君权级的基础上,这艘舰船比较独特的使用克虏伯公司提供的八门305mm口径主炮,射速为1.5发/分,155mm口径主炮12门,奥克兰军工厂提供的75mm口径机关炮12门,拥有6门405mm口径的鱼雷发射器,四门水下,两门水上舰尾发射器。

在动力发面,英国人自己的君权级使用了较为传统的燃煤技术,而宁远级则使用煤油混合燃烧锅炉,在通风高压状态下,宁远号和扬远号都能达到18.2节的航速,巡航里程也比君权级要增加1.4倍,排烟量则大幅降低了30%。

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英国人自己建造的宁远级,最终说服英国海军部在以后的主力舰船中使用煤油混合燃烧锅炉。

接宁远号、扬远号回国,这也是本次巡访的主要任务之一。

新的巡访舰队完成重组后,正式踏上归途。

途中,巡访舰队经过了南非、印度和荷属印度尼西亚,对荷兰人的刺激是非常大的。

1896年4月17曰,巡访舰队抵达新加坡,这时候,胡楚元已经收到了电报——慈禧复出,陆广荃兵变。

一件真正的大事发生了。

毫无疑问,这是胡楚元故意纵容的结果。

(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六十一章 操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下)第十一章 送礼也要有艺术细胞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变化和李鸿章的邀请第三十四章 西阵会社和若瓜德第四十三章 徐润的劝告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战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从始至终都是屠杀(一更)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员长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艇工程的开端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章 左宗棠来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亲王的大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十五章 两个总督和两个巡抚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员长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六十四章 顾家的二爷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来了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一百二章 兰芳共和国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杀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五十一章 梅启照的配合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国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一百四章 投资南洋和军队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岛战役(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国的遗憾和收获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银行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二百六十八章 国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内相瞿鸿机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么个东西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六十七章 张灵普也是个人才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六十四章 顾家的二爷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鲜这个小国很重要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五十二章 陆三元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县有朋的战略观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东大战(一)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零六章 谁在明,谁在暗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国开始备战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