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

1908年。

随着新东北、广南省、掸邦省、新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南西伯利亚、西疆、疆省和陕甘宁地区长达七年的免税扶持发展政策结束,以及随着国内大农业经济政策逐步展现成果,1908年初,国内财政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在开始征税的同时,国家GDP统计数据也覆盖到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

经过这样的统计,1907年的全年国内财政收入相比1906年增加了31%,达到25.8亿中圆,海外省税收总额为1.3亿中圆,约合3.05亿英镑。

1907年的全年国家GDP总额也在统计报表上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此之前,伦敦会议结束之后,一部分欧美经济学者就发表论文,确认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上已经是世界第一。

现在,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答案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仅是世界第一,相比美国还要高出23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本身并不核算海外殖民地总产值。

中国政斧的财政收入也稳居世界第一位,比美国高出10%左右。

这个成绩并没有太多可喜之处,毕竟,中国的疆域面积太大,总人口也是美国的4.5倍。

在1907年,中国还有很多数据是非常可喜。

在纺织业、农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工、钢铁及型材、铝制品及铝合金型材、电器、发电机组、电气列车、瓷器、造船、汽车、发动机、中西药品、煤等四十多个领域,中国的出口总额都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在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上,中国也和欧美主要强国相持平,特别是在大口径主炮制造以及相关的重型机床的生产上,中英德三国之间已经没有了差距,相互都保持在同一水准。

在国内市场,仅1907年,国内拖拉机、收割机和其他农用车的销售总量就达到44万辆,国家采用扶持贷款的方式,不断增加国内机械化农业的普及程度,同时在中西部地区继续增加耕牛培育和扶贫发放计划。

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以及向海外地区移民发展的推广,工业化人口的增加,农业平均土地供应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在大农业经济政策的强有力的推广中,国内的中农、富农比例大幅度提升。

在电气工业中,国内发电机组的装机总容量在1907年达到5205万千瓦,火力机组占81%,水力、地热和其他机组占19%。

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全面发展,国内工业的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也在快速发展,电热器、电风扇等新兴的家电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大面积的出现,甚至连冰箱、空调也都陆续出现。

大农业经济政策和电气工业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最大的推动力,使得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电器……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拓。

在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后,中国经济仍然在快速的发展着,每一年的平均增长幅度都能维持在7%到10%左右,远高于美英德等国。

中国正在以神奇的速度发展着,人均GDP较低也意味着拥有低廉的劳动力,相对较为廉价的国内资源,同样意味着工业出口的特殊优势。

如果没有战争,中国肯定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直到人均GDP和英美持平。

战争终究是会到来的。

所以,胡楚元和国内的其他宏观经济学专家就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在战争期间继续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毫无疑问,较低的负债率和充盈的国库资金都是最佳的选择。

提前几年就开始布局……这当然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1908年,在国内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期,上海股市前所未有的繁荣,国际列强军备竞赛曰趋白热化的这个时期。

在胡楚元的提议下,时任帝国首相的瞿鸿机做了几个重要的批令,通过国家资产委员会对政斧持有的官股资产进行重组,中央政斧和地方政斧持有的大部分工商业用地开始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销售。

成立国家铁路公司管理国有化的铁路,对邮政部实施公司化,成立国家邮政公司,邮政公司同时开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在国资委名下另外成立更为专业的中国农业信贷银行,通过国有银行的艹作,进一步加大农业信贷和产业扶持。

至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信贷银行、中国信托融资公司、中华国际投资银行成为中央政斧通过国资委持有的四家国有化金融机构,而政斧在中国通商银行、南洋银行、北洋银行持有的股份陆续出售。

中国银行继续承担中央银行职权,亚洲联合银行则是中国国资委和其他亚洲国家联合持股的国际合作银行,部分行使亚洲中央银行职权,负责监督各国中央银行和发钞行,负责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全球金融机构进行年审评分,监察国际范围内的流动资本状况。

中央政斧持有的部分资产转移到中国信托融资公司,包括政斧在江南商行和其他商行持有的资产,政斧在海外持有的特殊矿产资源,政斧持有的外汇国债,陆续在国际金融市场消化掉。

当战争到来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为可靠。

目前,国际银价依然处于1:30的低价位阶段,通过中国信托、中华国投两家公司,中央政斧逐步将手中持有的大量的德国马克、卢布、法郎转换成白银,部分外汇则转化成黄金。

中央政斧持有的德俄法等国国债陆续在市场兑价,转换成黄金、白银,同时在国际市场囤积铜、锌、铝、镍、铬、锰、钨、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1908年,国内的军工业就开始大幅度增加产能利用率,并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的军工业产能,尽可能增加战争储备。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胡楚元给中央政斧留下一笔非常丰厚的巨款,现在从市场中提取出来,总额至少超过200亿中圆。

当战争到来,在原有其他各项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中央政斧就通过这笔钱来不断增加军费支出,陆军和各省国民警卫军都开始增加服役数量,继续深化军队就是军校的原则,为大幅度扩充兵力做准备,同时不断提高现役部队的军员素质。

陆军74个师全面开始机械化,非机械化师团也装备一定数量装甲车、军用越野车、卡车和其他辅助车辆。

新武器开始加快装备。

75mm迫击炮、120mm口径榴弹式迫击炮、55mm肩扛式榴弹筒、30mm转轮式榴弹发射器及其加强型号、122mm自行榴弹炮、155mm自行榴弹炮、中型主战装甲车TZA-4、重型主战装甲车TZA-5、步兵装甲车TZB-4及其改进战地通信车、半自动步枪勃朗宁BM10、11mm口径勃朗宁机枪、国产冲锋枪CM1905B及下增榴弹发射筒型号、新江南野马军用105马力护甲越野车、16联装175mm口径火箭炮……陆续都开始进入部队。

为了减轻后勤补给压力,江南步枪系列在国内停产,统一生产新式的勃朗宁BM10半自动步枪和勃朗宁M1905型号及其衍生系列的手动步枪。

陆军、海军的其他后勤装备,包括军服、迷彩服、军被、钢盔、手套、大衣、棉衣、军靴……细致到袜子,全部进行统一的更换,采用新的08式新装。

此时的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过渡到了紧张的战争筹备状态,大大小小的事情,各种细节规定都开始严抓,装备的部署和士兵的教育课程都是重点,在具体的装备部署上更多细节化,整体装备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每一步兵班至少列装一挺轻机枪,两支冲锋枪,一个榴弹发射器,甚至连望远镜都必须要一个。

对于机械化的快速步兵部队,每个作战班都拥有两辆野马军用越野车,随车各安装一门11mm口径重机枪。

空军的总规模增加到六个师,空降师的规模增加到3个师,集中在西北进行大规模的训练,国内空军专业的军事学院增加到四所,同时在其他军校紧急开设飞行员培训班。

海军虽然不太可能成为新战争的重点,毕竟,中国的主要结盟国是英国,但还是进入了大规模扩充的阶段,2.2万吨的益州级战列舰明显加快了建造规模,同时建造四艘,总计建造八艘,1.5万吨级的宗远级战列巡洋舰则预计建造4艘。

由于战争可能来的比较早,中国海军已经来不及完成向330mm口径主炮的大幅度转变,宗远级战列巡洋舰还是采用了305mm口径主炮,排水量吨位也裁减到1.5万吨级,这也是益州级被迫增加到8艘的原因。

2.2万吨排水量的益州级战列舰、18200吨排水量的无畏级战列舰、15700吨级排水量的雍州级战列舰、15750吨排水量的宗远级战列巡洋舰和凉州级战列舰、威远级巡洋舰将会构成中国海军未来五年的主力舰群。

预计在1910年,海军排水量总吨位将会突破100万吨,海军陆战师会增加17个师。

当然,在另一个方面,胡楚元也将自己在德国的资本逐步套现。

他首先将欧普公司的股份售光,通过在欧洲其他国家开设分公司的方式,将奔驰汽车公司、巴斯夫化工集团、西门子电气公司陆续转移到瑞士、葡萄牙、西班牙,再将主要的技术工程人员转移到瑞士苏黎世。

实际上,他已经将这些公司的总部迁移到了苏黎世。

最后,通过将德国商业银行和瑞士温特图尔银行合并案,他巧妙的将大量资产转移成英镑和黄金,存入瑞士温特图尔银行在法兰克福的德国分行,缓缓的抽离出德国。

在个人和阜康公司的投资选择上,他也选择投资白银。

世界范围的大战争一旦爆发,各主要国都会大肆增发货币,客观上造成货币贬值,黄金和白银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渠道,也是各国资本逃离的主要通道。

考虑白银价格过低,产量又被控制的紧,现在投资白银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是这样。

中国为了预防可能到来的战争而大规模扩充军备,对俄国就是一种最为厉害的刺激,俄国也被迫和中国一起备战,激进的扩充陆军,增加新装备,甚至连海军,俄国也有了重新启动新战舰的计划。

俄国影响英国,英国影响德国,德国影响法国,法国影响西葡,西葡影响意大利,意大利影响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影响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又影响俄国,俄国继续影响中国。

世界完全乱了。

和预计中的海军竞赛不同,这一次,连陆军也在大规模的竞赛中,问题在于装甲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想要追赶是很困难的。

这个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抄袭,英德法抄袭中国,俄奥意抄袭德国,西葡抄袭法国,越抄是越不如。

整体上,这还是要看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中德在装甲车体系上应该是最强的,其余各国都很尴尬,英法在发动机的动力上一直是不足的,俄、奥则索姓从德国进口发动机。

奥斯曼帝国更干脆,直接从中国进口整套机械化装备。

还有很多问题的。

德法英只有TZB-2的原型,其他型号都没有,在整个机械化作战的卡车、油车、越野车、通信车、检修车、拖车等体系上,各国都只能是在参考从中国得到的军事情报的基础上,自己继续摸索和研究。

相比之下,拥有大规模使用机械化作战经验的中国,在新一代装甲车的设计和生产上,都有着充分细致的考虑。

关键还是引擎。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狄塞尔柴油机的基础上,国内研制出了新型的柴油机军用引擎,并使用了新的涡轴增加技术。

更大的马力、新式的履带、动力传动系统、轴轮传控系统、冷压式新型装甲的更新,使得主战重炮型的装甲车终于有了实际的用武之地,不再像过去那么笨拙。

重型主战装甲车TZA-5绝对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战争在一步步的靠近,可能不是明年,也可能不是后年,但它肯定还是会来的。

不取决于某个突发事件,而是在客观上,德国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俄国想要收复领地,德国、俄国、奥匈帝国都想重新控制奥斯曼帝国,将势力深入亚洲。

1909年7月。

全面拿下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特权的力拓公司开始在科威特投产石油,当月一次姓投产六个大型油井,年产油量达到70万吨,此后还有多个油井在年底之前投产,预计产能会达到110万吨。

在此之前,现代重工已经生产出了5万吨的专用油轮,上海、宁波、天津、青岛、福州、广州都已经设立了五万吨级的港口码头,静候着从中东地区运来的石油。

由于大农业经济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年需要石油350万吨,其中一半需要向美国和东南亚进口。

世界石油价格大幅低落了22个百分点,对主要依靠石油和铁矿石出口的俄国来说,这种打击是巨大的。

胡楚元的目标也正是如此。

1909年11月,太古财团旗下的壳牌石油公司在埃及和利比亚的多个大型油井也一起投产,进一步拉低世界石油价格。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国威胁论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零三章 胜利凯旋和中日旅顺条约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六十章 抄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一)第二章 左宗棠来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从始至终都是屠杀(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国重工业之崛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终究是中国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国1922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银行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六十四章 顾家的二爷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财团的开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五十八章 徐老板又来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东北大撤退和兄弟聚会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员长蔡锷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岛战役(三)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零三章 胜利凯旋和中日旅顺条约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县有朋的战略观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一百五章 尼德兰的血债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复出的阴影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七十八章 一个条件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华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时代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亲王的大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为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二十章 商帮,商帮,天下会商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国天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亲和日本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二百零八章 无功不受禄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东大战(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复出的阴影第二十一章 传世之宝